书城保健养生活到天年
21297100000046

第46章 高血压分寒热治才有效

我建议热性高血压病人,也就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每天仔细地在中府、云门这两个部位找找压痛点,一旦找到,就经常按揉按揉,或者经常用巴掌轻轻隔着衣服拍一拍这个区域。

经常有这样的病人,在我这里吃了几付药后,感觉疗效不错,就对我百般信任了,于是经常打电话来问:“我有个同事有高血压,该怎么治?”“我有个亲戚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我耐心地跟他们说:“中医是要讲究辨证论治的,不看到病人,不仔细辨证,光凭一个病名,根本无法处理。”

他们会说:“那您就别开方子,给点饮食起居方面的建议吧。”

其实,饮食起居方面的建议何尝不需要辩证进行?单说高血压吧,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性的,一种是寒性的,对于这两种高血压就得采取两种不同的治法和调理方法,如果一味去“降压”,那么,就只对一种病人有效,对另一种病人不但无效,而且还会造成危害。

热性的高血压病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脸红红的,甚至眼睛也红红的。在中医看来,这种人血压高,是因为肝阳上亢,阳气上冲头部。气太旺了,带动血液循行速度加快,所以血压升高。这种病人,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比如,身上会一阵一阵发热,脾气也很大,一说话就急,越发脾气越起急,血压也就越高,恶性循环。对这种病人,我就给他开一些清肝降火的药,泻一泻。把肝火降下来了,血压自然就下来了。气行和血行,那股气先上去了,血才会跟着它上去。

气为什么会上去呢?这跟肺有关系,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一旦肺气不行,肺气不均,气就管不住。这样的病人,中府、云门穴一带必然有压痛,这种痛跟正常的磕一下碰一下那个疼是不一样的,痛中带着酸胀。中府、云门是肺经上的穴位,肺经由此从体内出来循行于体表,这个部位出现压痛,意味着肺经上的气机不利,表里不畅。所以,我建议热性高血压病人,也就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每天仔细地在中府、云门这两个部位找找压痛点,一旦找到,就经常按揉按揉,或者经常用巴掌轻轻隔着衣服拍一拍这个区域。拍这个区域的时候,胸腔内会有很强的振动感,心里会有感觉,拍打的轻重以及时间,以心中感觉舒适为宜。

从五行的角度来看,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拍打中府、云门,调畅肺经,金气旺盛了,就能把肝气克下去,由肝阳上亢产生的高血压自然平息,人的脾气也会因此而平和。

寒性高血压病人的脸叫“地黄脸”,就是像地黄那样,面色晦暗,乌黑蜡黄,发黑发青。这表明体内有寒,寒主收引,血管收缩,血压必然升高。这时候再用寒凉性的降压药,恐怕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治疗这种病用一个很普通的中成药桂附地黄丸就行了。

但我用这个药的时候,经常会跟病人费很多的口舌。为什么呢?这个药的说明书写的有问题。它缺少辨证,里面有附子、肉桂,附子有强心的作用,肯定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认为高血压患者忌用。如果是热性高血压,肯定是不能用这个药的,但对于寒性高血压,这个却是最好的药,附子、肉桂都是温里的,能振奋阳气,驱逐寒邪,寒邪驱逐出去了,血管自然温化,血压不就降下来了吗?

很多病人把药买回去以后,仔细的读说明书,读完了之后会再到诊所找我:“大夫,你这个药给我开错了。你让我吃这个药,说是能降血压,但这个药的说明书没说能降压啊,而且还说高血压病人不能吃,是禁忌症。”

我说:“我没有开错啊。我说你要是听我的,我保证你的血压会降下来。如果听说明书的,你还找医生干吗呢?你就别吃,也别找我了,我治不了你这个病。”

有一部分病人很可爱,马上就说:“好好好,我就听您的,您让我怎么吃我就怎么吃。”他们坚持服用桂附地黄丸,效果都非常不错。当然,我会嘱咐他们,千万不要因为这个药对你有疗效,你就推荐给别人,如果不对证,那是要出人命的啊!

我很感激这么配合医生的病人。中医里有一个观点,叫“明医真药好病人”。“明医”并不是有名气的“名”,而是“明白”的“明”,他必须明白医理,懂得辩证。真药就是质量过硬的药。好病人就是配合医生治病,不抬杠,对医生信心十足、言听计从的病人。只要这三者因缘际会,治起病来才会如鱼得水,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