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
21279500000023

第23章 趁年轻,埋头苦干此生无悔(4)

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时,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药物资料,踏遍了蕲州一带的山山水水。他穿着草鞋,背着药筐,拿上药锄,带了一些简单的纸和笔就出发了。那些需要调查和研究的药物,他会将他们记录在纸上,然后想方设法的找出它的产地。如果有哪些药物是自己先前不曾接触过的,他就会细心的向当地居民请教。为了采制有价值的标本,彻底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类药物,订误辨疑,李时珍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涉水乡,足迹遍布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许多省份。

在大半生的艰苦耕耘之后,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在他看来,《本草纲目》并不算尽善尽美,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李时珍又开始三次大修《本草纲目》。当《本草纲目》创作完成后,李时珍给后人们留下了一本长达190余万字医学著作,这是任何一部“本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人的一生都处于变化莫测之中,盛衰起伏谁也难以判定。如果你是一个天资甚高的人,勤奋耕耘,终将会如虎添翼取得更大成就。即便你没有天分,当你肯与做一个勤奋、踏实的人时,你的命运也一样会被你紧紧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人类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进程中,并不是天才在推动历史的车轮,虽然他们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那些智力平平却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在努力的拉着历史的车轮前行。

清代湘军首领曾国藩曾经说过:“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曾国藩用自己一生的时间,苦苦经营一支独霸一方的湘军,他从来没有在仕途上向清朝政府索要过什么,但是,他却成为真正影响一个时代的人。曾国藩不是不要收获,只不过他比别人都懂得秋天的收获是必须依靠春天的播种和耕耘才会得到。

趁着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多向历史先贤们学习吧,学习他们在播种和耕耘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并让他们的经历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这样,当我们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时,就会发现那些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不是我们获得了什么,而是我们为争取成功时所放弃的每一个假日,为了达到目标所割舍的每一次约会,我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提高。

不要做急功近利的人,俞敏洪曾经在自己的讲座中说“所有生命的精彩都是在过程之中走出来的,我们所能够真正体验的永远都是一时一刻的感动,一草一木的芳香,或对一人一事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我们的面前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时,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加快自己的脚下的步伐。当我们的面前是一块荒芜的土地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努力的耕耘,让它成为一片肥沃的土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机会到达山巅;在荒芜的土地上种出来最完美的果实。用心去耕耘吧,最后成功的不会是别人,只会是那个经历了无数挫折与磨难还仍然笑对生活的你!

一生只挖一口井

法布尔是闻名于世的昆虫学家,他的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与他研究的对象昆虫们相依为伴。在他的学生里,也有一些人有着很好的天分,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获得太多。终于有一天,一位学生来到他的面前苦恼对他说:“我每天不知疲倦,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可结果总是收效甚微。”

法布尔听了以后,十分的欣慰,赞许地对这个学生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因为你做的事情正是我年轻时候做的。”学生听了法布尔的赞许,感到十分开心,他兴奋地说:“是啊!我爱好科学,也爱好文学。老师,我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我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些爱好上了。”

法布尔听了学生的话后,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放大镜,让学生通过放大镜把阳光聚焦在一片纸屑上,没多久,纸屑就被点燃了。法布尔开始告诫自己的学生:“试着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就像这个放大镜一样。”

不管你具备多少能力和才华,如果你无法支配它,那么就索性将它聚焦在特定的目标上,并且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这样,你的能量就会迸发出来,取得巨大的成就。

猎人在面对一群飞鸟的时候,如果他能够打下来几只,那说明他一定不是向整个鸟群射击,因为,那样的结果只会让鸟儿远走高飞,他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瞄准每一个目标,才最终将收获自己想要的。

法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画家雷杜德,在他的一生的绘画生涯中,他只关注一种生物那就是玫瑰。不管他所处的环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更替,他都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画他的玫瑰。雷杜德在自己一生的创作生涯中,记录了170多种玫瑰的姿容,并将他们汇聚成一本《玫瑰图谱》画册。在接下来的180多年里,《玫瑰图谱》画册被人们翻译成各种语言和文字出版,到目前为止,它一已经拥有二百多个版本,而且每年都还有新的版本问世。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挖一口井的话,那雷杜德以他无比的执著成为了这些挖井人中的代表。他专心的画玫瑰,从来不管别的创作是否会为他带来黄金还是有白银。他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不生贪念,终于在这口井里“挖”出了玫瑰的芬芳和美丽。

世人总会面对无数的选择和诱惑,很多人在这些美丽的泡沫面前倾倒,但是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却仍然在紧盯着自己的事业,而无暇顾及这片刻的美好,因为他们知道成功不会藏在这些的泡沫里。如果你自始至终都躲在灯红酒绿的喧嚣中,像小猫钓鱼那样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蝴蝶,那你永远也不会在自己的水井里挖出你想要的东西。所以,瞄准目标不为之动摇,哪怕十年磨一剑,哪怕一辈子只做好了一件事,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即使是一个才华一般的人,只要他在某一项工作上热忱专注,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有人会列举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来证明,兴趣爱好广泛一些似乎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伽利略的全才,牛顿的博学。可是,历史上又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传奇人物呢?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普通人,既然如此,就不要将自己当作天才来培养,走好脚下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你才会赢得未来和尊重。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11岁的时候,他就展示出了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卓越智慧,那个时候,学校的课程无法满足他求知的欲望,他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到一所专招男生的私立预科学校——湖滨中学。

为了让学生们更早的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湖滨中学引进了上百万美元的“电脑”。从那以后比尔·盖茨就发现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乐趣,他和保罗·艾伦和肯特·伊文斯成为了湖滨中学最早一批电脑迷。

比尔·盖茨在接触电脑之前,是一个数学方面的天才。在湖滨中学的数学水平测试中,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全校第一。但是,他似乎并没有打算在数学的领域继续成长下去,他不需要为自己挖太多的井。他开始在计算机领域将自己的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大学期间,他甚至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电脑知识,而不惜退学。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位被认为是数学天才的金发少年,最后并没有成为最优秀的数学家,他拥有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只专注于公司产品的研发和发展上。现在,比尔·盖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似乎并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上面,他仍然在继续挖掘自己的那口井。

在人生的航线上,你的前面永远都只会有一个灯塔,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不用总想着同时占有两把椅子,那样只会让你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之井中,越挖越深,从而增加了自己生命的厚度和重量。所以一生只挖一口井,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因为,当你的面前只有一口井的时候,你的人生目标是恒定的,你会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断向前,哪怕汗流浃背,困难重重,你也不会轻易放弃。趁着我们还年轻,为自己的人生打一口这样的井吧,那样,当我们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