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满脸苍蝇
21238200000002

第2章 美女论(1)

论美女的威力及具局限性

(一)美女的威力

绝世美女,究竟是对人类是作出了贡献,还是带来了灾难,至今仍是千古之谜。

从西方人的眼光来看,美女绝对是上帝送给男人的精致花朵。没有女人,按照弗洛依德的说法,男人就没有了创造力。据西方人统计,办公室里,如果没有女性,都是淸一色的和尚、天主教神甫,工作效率远不如有女性同在,有了女性,哪怕相貌平庸,经不起欣赏,但是,工作效率会提高许多百分点。

男人从本性来说,是比较贱的。林语堂一语中的,几个月不见女人,看见老母猪都觉得秀气。

其实,女人本身也许并没有多大本领,但是她有一种鼓舞男人不要命的力量,还有一种左右男人去干蠢事的神通。这在游泳的时候,最为明显。中学时代看到一大堆男人,在河边上练习跳水,突然出现一个女性,马上几个男人勇气倍增,跑到桥上去作冒险表演,其中一个,为了在美女面前潇洒跳一回,就永远告别上帝创造的世界。

美女是精彩的,其威力是更加精彩的。

三十六计,最主要的是美人计。反间计、拖刀计,苦肉计,有了美人更容易成功。英雄最忌迷上美人。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最为鲜明:凡是英雄,都是光棍,鲁智深、武松、李逵毫无例外。就是有了家眷的,像林冲那样,在老婆没有上吊之前,他总是窝窝囊囊,连老婆让上司的儿子调戏了,也不敢反抗。一定要让他老婆上了吊,他才显出大英雄本色,先是火拼王伦,后来和李逵一起反对招安,至今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减当年光辉。要是像矮脚虎王英那样,见了扈三娘就腿软,就流口水,就只有当俘虏,留下千古笑话的份了。

英雄总是崇拜美人的,要是斗胆和美人对抗,绝对是未战先溃,一败涂地。

英雄为何总是败北?因为武器不如。

英雄有青龙偃月刀,有丈八蛇矛,有禅杖,有狼牙棒,有青虹剑,但是美人却根本用不上《封神演义》上女将的法宝——浑元金斗(其实就是马桶)。她们和老子所见略同:兵者为凶器,圣人(应该是圣女)不得己而用之。她们的武器,就是带电的目光,尤其是带笑,带磁性的目光,无形、无声,如带巧克力水果味的X光,能给英雄带来幸福的感觉,如痴如醉,欲仙欲死。就连屈原那样胸怀大志的政治家,都夸耀过如此这般秘密的、摄人心魄的体会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那么多人在一个大厅里,她仅仅把眼神用来和鄙人调情。至于后果是什么,是亡国还是掉脑袋,是做主人还是做奴隶,男人是不屑一顾的。陈后主皇帝当得可算窝囊了,到了南京城破之日,他还舍不得自己的小蜜张丽华,和她一起跳了井。到隋朝大兵把绳子、筐子丢下去,从井里往上拉,觉得特别重,原来是两个人一起坐在筐子里上来了。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在孟子那里是老百姓最重,社稷也重,不过比较轻一点就是了。可是在隋朝大兵那里,什么都没有张丽华重。昏庸皇帝如此,文人又何尝能免俗一个小丫环向大知识分子唐伯虎笑了三笑,唐解元就追踪而去,不惜卖身为奴,最后如愿以偿。故事流传大江南北,几百年不衰,为男性机会主义提供了经典心理档案。

男性爱神丘比特是盲目的,拣到篮里就是菜,就是像阿Q那样誓死如归的男于汉,在吴妈面前,也不惜下跪。女人就不同了,她们的爱神维纳斯的眼睛是雪亮的,往往能表现出战略远见,她的目光即使射向叫花子,也拿准了对方将要中状元,甚至像薛平贵那样将来要贵为天子的。

她们的目击(请读者注意击这个字眼,不是一般的眼角一膘,而是正面射击,要联想到子弹,闻到火药味才到位)越是情意绵绵,毁灭性越是彻底。就算你城池固若金汤,她只要掉转目光,回头一看,城墙就自动崩溃了。这种规律,早在汉朝,就有一个比较接近皇帝的、一本正经的诗人,把它写成诗:这叫做一顾倾人。当然,如果城墙比较坚固,不像古代中国土木结构的,而像古罗马的,全是用石头砌成的;一顾不行,她再顾这么一下,城墙连同社稷就肯定松松垮垮地塌下来无疑。这就叫再顾倾人国。

威力的奥秘在于,她的目光有一种麻醉的功能,能让你感觉迷糊,神经一时错乱。本来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如李隆基,也在数难逃。他第一眼看到杨玉环,白居易有诗为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看过了杨玉环,再看其后宫的美人,错觉就来了,就一个个面色苍白了。

女人造成了这样大的灾难,男性会不会觉悟起来,后悔一番呢?否!理由是广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哪里是不知道倾城与倾国的严重性),不顾一切的原因是佳人难再得。怜香惜玉的气魄到如此惊人的地步,其奥秘何在?是中国盛产最大气度的色鬼,还是古人有极端女权主义倾向,这个问题恐怕到了地球毁灭也难以找到答案。过去我总以为,弗洛依德之所以出在西欧,而没有出在中国,是因为欧洲人比较好色,欧美男人一天没有女人,就活不成,那危害是不出个人范围的,和中国好色之徒,置国家社稷、宗庙香火于不顾这样的气魄相比,实在是可怜得很。

(二)美女的工具性

天生丽质难自弃,这是白居易发现的规律。意思就是大凡美女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美貌和自制的矛盾,就是悲剧的普遍根源。

男人好色,这是没有例外的,不分阶级、种族、贫富、文化背景,自古皆然,举世无别,莫不以一享美人香泽、肌肤相接为生命之最高奖赏。造物主的设计,总是很不美满:好色的男人多,自己长得漂亮的却凤毛麟角。自古至今还没有找到秦皇、汉武、成吉思汗能和西施、海伦比美的历史文献!好色的程度常常和男人的长相成反比。丑人多作怪,是一更加深邃的规律。

男性好色者众,而女性美艳者稀,而且美色与政权一样是以独享为原则的。皇帝、总统的宝座上和新婚的卧榻上一样,很难容得下两个男主人公共享。正因为此,争夺美女和政权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刀光剑影,血溅宫帷,反反复复,无休无止。而在民间,君不见,多少靓丽的小蜜,陈尸五星级饭店豪华套房之中,多少小家碧玉,血溅鸳鸯池畔,一缕香魂,飘游不散。君不见,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为了争夺美女海伦,两个国家打仗,死了十万人,一旦海伦出现在特洛那城头,那元老院里一个个看直了眼睛:禁不住赞叹真是女神啊,为她打上十年的仗是完全值得的。

古语云:英雄难逃美人关,这说得不到位,应该说,老头欲逃美人关,更比英雄难。

不要说西施、杨贵妃、王昭君那样国家级的,海伦、维纳斯那样世界级的美人大腕儿,是危险的,就是罗敷那样地区级的小美人,也弄得耕田的忘了耕田,锄地的耽误了锄地,回得家来,互相埋怨,造成破坏安定团结的严重后果。古语云:女人是祸水,如果除去其中的封建意识,其深邃的睿智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

也许女权主义者要抗议,说,这乃汝等自作孽,岂能怪俺们!

请女权主义看官息怒,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第一,男人为什么好色?是因为你们长得太美。如果女人都是东施、无盐,也只能把男人吓走,李白诗曰: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第二,男人好女色,如果你们也好男色,非潘安、宋玉、大卫和顾影自怜的那赛塞斯,娘皮不抬,不把躯体和感情交给他们,世界历史上的好多灾难也就不会发生了。美女悲剧的根源就是不好色,不计较男人的相貌,什么老瓢子,虾蟆肚子、乌龟眼都投怀送抱。丑八怪男人之所以被你们接受,是因为在政治经济方面能有所补偿,这就把你们娇小的血肉之躯送进了争夺的齿轮。

说到底,美女的悲剧来自于一种残酷的专制体制。

《韩非子》开宗明义第一篇,就讲这个道理,君主最大的敌人,不在外部,赫鲁晓夫(不过,是女的,应该叫赫鲁晓娃——从俄语语法意义来说,就为赫鲁晓夫所有的)就睡在自己的床上,天天和他一个枕头,一个被窝,干一些只有两个人才能知道的事。

人主好色是上帝赋于的本性,也许正是男人的光荣。如果不好色,就是生理上有缺陷,和太监差不多,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中深深为太监叹息,身居如云美女之中,机会大大的,能力却小小的;比干脆没有机会的穷光棍更为可羞、可悲。(当然这最后一点,不是韩非子讲的,而是我补充的。)但是,女人过了四十岁,就要色衰,这可是铁的规律。妙龄美女,和年迈的皇后相比,自然是一面是鲜花带露,一面是祜木如蠢。有道是,造化不老,所以无欲,人生易老,因而多情。皇帝老公春秋日蹙,驾鹤西游指日可待,太子即位之时,屈指可数。小妃子虽然眼前得宠,但是前景暗淡;日月如梭,命运如丝,不知要织出一幅什么样的未来。那积怨毒于心的皇后,枯树根里早已吸取了老女人所特有的仇恨的毒汗。皇后一旦成了皇太后,嫔妃不成为她猫爪子下玩弄的一只小老鼠才怪。

与其坐等来日死无葬身之地,不如先下手为强,乘着皇帝还没有昏聩龙钟,枕头边做足工夫,让老瓢子把太子废黜掉算了。

在这种形势下,皇后最大的希望就是老头子赶快死,让儿子早早即位,而年青的妃子却把宝押在搞掉太子上。但是,接班人是国之根本,本动则枝摇,破坏政治力量的平衡,引起宫廷政变,军阀混战,安定团结的局面的崩溃。其结果,美女不知不觉之间,就拿自己的生命作了政治的赌注。

政治的赌博,是冰冷的铁与血红的铁的对抗,这和恋爱不同,恋爱是带电波的目光与带磁性的笑的较量。因而在政治赌博中,磁性和电波不堪一击。最明显的例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小老婆,枕头边上反反复复工夫做足:刘邦何其英明,不是没有看到未来的政治舞台上的腥风血雨,但是,仔细一推敲,太子已经羽翼丰满,连自己请不到的道德兼学术权威——商山四皓,都投靠了他的门下。他的政治路线已经有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做保证,难以动摇了,只吟了一首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诗,不了了之,甩甩袖子,十分潇洒地去见了上帝。

到了太子即位,吕后成了皇太后,终于把这个没有成精的小狐狸精以最违反人权的办法收拾了一番。先把她的四肢割掉,然后把她放在一个坛子里,慢慢地这个小美女的细腰、三围消失了,整个人就长成了满满一坛子的肉,叫做人猪还让当了皇帝的儿子去看,这就产生了一种翻肠倒肚的感觉,把吃的喝的,牛黄狗宝一点不剩地呕了出来。

美女的悲剧根源在哪里?第一,因为的长得太美,如果不是那么美丽,能得到有权有势的主子的宠幸吗?第二,在许多人看来,美女的敌人,就是那些色鬼。其实,她们的敌人,不是别的,就是她们那张风情万种的脸。这张脸有一千条好处,用古话说:r娇百媚,但是,也有一条坏处美貌是暂时的。罗丹甚至说,女人一生最美的时候,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从海伦到西施,风神各异,仪态万方,其结局却绝对相同:成为老太婆。法国象征主义鼻祖波德莱尔在他的《恶之花》中,对此有非常精辟的想象,所有的美人总归要变成骷髅,从鼻子、眼眶里长出青草来。

说句笑话,要避免如此煞风景的结局,唯一法门,就是在光彩照人之际,突然地、主动地制造某种事故,或者得了癌症,香消玉殒。在一本西方小说中,一个绝色美女,在临终的时候,非但不悲哀,反而因为早逝,在人们印象中,可保永恒青春的形象而欣慰不己。如果美女的容貌是永恒的,皇后就不会色衰,皇帝老儿的感情,就不会转移,一切血腥的事情就无由发生了。

第三,最为重要的,美女虽然美丽,但是,美丽对于美人是不没有任何用处的。她专门等着男人去欣赏,去利用。上面已经说过了,美女往往不好男色。如果她也以男人好女色一半的劲头去挑选男人,全世界美女的历史就可能要改写了。如果每一个美女一定要选上个漂亮的、年青的、风流的、潇洒的,那就不可能和任何老瓢子打得火热,也就对于老女人构不成威胁。她满可以选个小白脸,就算不会炒股票发横财,至少也能贩贩盗版书,弄个小康之家,过上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有自我选择的美女才是真正的美女。不但外貌姣好,而且内心也美好。美在独立的人格。这一点我国古典诗学早就有了发现:汉代权威诗人李延年诗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这就是绝代佳人典故的来历,之所以叫绝代佳人,而不叫绝世佳人,据说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不管当时人怎么理解独立这两个字,我只能认为,有独立的人格才叫真美,没有独立的人格,充其量不过是外表漂亮而已。有几个男人,能洞察漂亮和美的根本区别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通常所说的美女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美女,而是外貌漂亮的女人,其内心呢,没有独立之感,有的只是对色鬼的依附性。

与其把对于色鬼的依附性当作美,还不如把它当作丑。

论美女的美学逻辑

尽管我对于逻辑有过研究,钻研过穆勒的《名学》。黑格尔的《小逻辑》。佛教的因明,但是在家里,我绝对不敢和太太辩论任何问题。我所奉行邓小平先生所提倡的不争论。当然,这种智慧不是先天的,不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是一种后天的、经过一番修炼,终于得到的禅宗式的顿悟。

本来我根本不相信好男不跟女斗的说法,觉得那是自欺欺人,阿Q。我信奉的是孟夫子的话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己也,余养余浩然之气也。我还写过几本辩论赛的畅销书和论文,做过上百场关于辩论术的报告,获得过海祷般的掌声,少先队员献上的鲜花,如果有科学方法保鲜,可以开一家花店。但是,经过反复实践,我终于大彻大悟,跟太太不能辩论。辩论的结果无非是两种:第一,她赢了,男人输给女人,极其丢脸,还不如节省一点唾沫水;第二,我赢了,这更没有好处,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下班马上就没有现成饭吃。

其实,我从心眼里十分尊重女性,由衷地相信,女性的美大大地超越了男性,我完全认同贾宝玉的至理名言,女性是透明的水做的,男性则是恶浊的泥做的,女性是珍珠,男性是鱼眼睛。英国哲学家罗索的诡辩实在可笑。他居然说,在英国几乎所有的男性和女性都以为自己的性别优于对方。男性可以举出论据,说,几乎所有的大军事家、大数学家、大哲学家、大政治家、大经济学家,都是男性,而女性则可以举出几乎所有的大贪污犯、大强盗、大刽子手、大法西斯、大混蛋都是男性。在罗索看来可能是女性和男胜是半斤对八两。其实不管罗索多么诡辩,我对于女性,都有一种郭沫若式的崇拜;他写在他的成名作诗集《女神》扉页上的一句话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向前,是我的座右铭。我对于女性有一肚子的美好语言,常常有赞美一番的冲动,但是,我只能隐忍着,不敢贸然表达。

在女性面前不要随便讲话,此乃和女性和平共处的根本。

一,不敢辩论,也不敢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