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衣洽足乔生法(成语故事)
安徽境内和县西梁山地区有一著名的文人墨迹,为东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书法家王羲之手书“振衣濯足”。
据说东晋永和三年,时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应扬州刺史的友人殷浩之邀,在司徒从事中郎袁耽等人的陪同下,摇桨乘舟,逆江而上,浪游吴楚之境的长江,考究长岸古战场。时江潮正涨,水位抬高。当他到达安徽西粱山矶头,仰望“怒天阁”时,不禁缅怀“吴楚长岸之战”。当日,天晴日朗,王羲之坐在西梁山矶头岩目,看江水东流,思吴楚长岸之战。但见长江浪浪相催,水涛击岸,声声震耳,更感心旷神怡,于是索性脱掉靴袜,就江水洗起脚来。他双脚左右摇摆拍起浪花一片,颇有情趣,高兴地大喊:“快哉,凉爽,其乐无穷。”洗罢,王羲乏与陪伴他的袁耽等人一道,登西粱山怒天阁,即兴写下“振衣濯足”四个大字,落款为“永和三年王羲之”。袁耽见之大喜,即令工匠在王羲之所坐洗脚之矶头崖上勒石刻碑为记。
如今,安徽西粱山“振衣濯足”之石刻虽然历经一千年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辨,已成为十分珍责的传世珍宝。
(成语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成语释义振衣濯足,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养生道理)
衣服就像人的另外一层皮肤,外接环境,内贴身体。除了受外部环境的污染外,人体本身也会对衣物造成污染。人体皮肤每平方厘米有1000多条汗腺,全身表皮分布有几百万个汗孔,它开口于表皮细胞间隙中,从体内通过汗孔不断排汗。汗中含有尿素、尿酸甘酸、盐分等废物,大约占汗水的20%,衣服上的“汗渍”就是这些废物留下的痕迹。紧挨在毛囊附近的皮脂腺,分泌着油腻状物质,人体每天约分泌20~40克皮脂,均匀地在全身表面形成薄薄一层,起着滋润、保温、护肤作用。但这些皮脂分泌物可和汗液、表皮脱屑、灰尘等同时混合附着在衣服纤维里,若不及时清除,可使衣服逐渐被酸化而发黄。皮肤的表皮细胞在不断新陈代谢过程中,衰亡细胞与角质皮层,经常从表皮脱落下来,加之身上汗毛脱落,两者与皮脂、污垢,沾附于贴身的衣服上,使衣服变脏。衣服被污染后,保温性、吸湿性、吸水性等性能均减弱,同时一些霉菌、化脓性细菌生长繁殖,从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因此,必须经常换洗衣服。衣服勤洗勤换是一种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在洗衣服之前,最好做到洗衣先振衣,就是先抖衣服,因为衣服,特别是穿在外面的外衣,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接触和污染,势必使灰尘、大气污染物(汽车尾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等附着在衣服上,另外,来自身体的体表排泄废物的污染也不容小觑。所以,在洗衣服前,应先抖动衣服,将衣服上的一些脏东西抖掉,避免同洗的衣服间的交叉感染。因此,欲洗衣先振衣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将外衣和内衣一起洗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先振衣,后洗涤。
濯足,通俗地说就是洗脚,尽管这种行为世人皆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是这种生活习惯与人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时下流行的“洗脚屋”、“足疗店”,其中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就是洗脚,只不过在这些地方洗脚,不但所采用的洗脚用具、用水、用药更加专业,而且还能充分享受专业的足部按摩,达到消除疲劳、养生保健的作用。关于洗脚养生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我国明代甚至更早,明代的医家冷谦就提倡“足宜常濯”,并有“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清洗”之说。洗脚,既可使足腿温暖,阳气上升,改善局部营养,通畅全身气血,又能补养肾中元气,强壮腰膝筋骨,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安神健脑,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作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喜欢睡前洗脚,长期坚持。他曾作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此外,还有“夜眠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的说法,也都说明洗脚对于养生保健的重要意义。长期坚持洗脚泡脚,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从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最近几年,由于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意识增强,以至出现了全民养生的景象;官民洗脚、生意火爆。
洗脚店铺如雨后春笋,洗脚产品琳琅满目。足浴产品中最为简单易行的产品当属泡脚药用品种,去商店买上一些保健足疗用品,回家后往水里一泡即可使用。这些产品多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舒筋活络、通经散结的中药配制(提取)而成。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发挥各种药理作用。
但提醒大家洗脚、泡脚时要注意卫生,切忌贪速求快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某些急性感染性、出血性疾病均禁止泡脚。
总之,“振衣濯足”与健康关系密切。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特别对于某些有敏感体质的人,或者身体赢瘦、体弱多病、抵抗力差的人,要注意:回家先振衣,防病养真气;睡前先濯足,健康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