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属慢性虚损性疾病,病程长,花费大,病情较重,疗效不稳定,故患者的思想顾虑多,精神负担重,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融洽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减少应激源,使患者保持情志舒畅,配合治疗,勿使七情内伤致病情加重。
201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怀孕和进行性生活吗?
实验数据显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妊娠后病情稳定、病情缓解、病情加重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女性患者最好根据病情轻重来决定是否怀孕。病情较轻的可以结婚,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因为妊娠、分娩或流产,均可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对妊娠和生育均不利。建议女性患者以避孕为佳,临床治愈两年以上没有复发,方可考虑怀孕。应提醒的是,患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约有七分之一的宝宝会患本病。宝宝出生后数小时至3天内,会出现哭声弱,吸吮、吞咽、呼吸困难的情况。症状轻的可自行缓解,2~4周内完全恢复,比较严重的宝宝如不经治疗,则可在数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对于男性患者,如果是眼肌型或全身型的患者,病情稳定的可以结婚。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要严格控制性生活的频率,应以减少次数、提高质量,次日不疲劳为原则。
202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等优点,可以取百会、阳白透鱼腰、攒竹、四白、太阳、丝竹空为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跗阳、交信等为配穴,主穴取患侧,配穴取双侧,随证加减。常规针刺后以上穴位均每10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d再行下个疗程的治疗,一般需治疗2~4个疗程。针刺也可以用理脾健胃为治则,取足太阴脾经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取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里、合谷穴,另取足少阳胆经光明穴。采用徐疾补泻法,每日1次,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203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艾灸治疗?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者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可以将补中益气丸平均分成两半,压成圆饼状,放于百会、膻中及眼周穴位丝竹空、阳白、攒竹、太阳,在药饼上放置小艾炷点燃,每穴3~5壮,以施灸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或者取阳白、足三里、肝俞、脾俞、肾俞诸穴,以隔姜灸法隔姜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医者令患者先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将鲜姜切成厚03~04cm约5分硬币大小(以针刺孔若干)分别置于阳白穴(双眼受累者取双侧)和双侧足三里穴上,然后放上标准小艾炷点燃;阳白穴灸3壮,足三里穴灸5壮。灸毕令患者取俯卧位,如前法将生姜片分别置于双侧肝俞、脾俞、肾俞穴位上,取中等艾柱,每穴灸5壮。用以上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04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直接灸和温针灸治疗?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疗效好。比如治疗眼睑下垂,取双侧阳白、足三里、三阴交诸穴,采用直接无瘢痕灸法,每穴灸5壮,壮如黄豆大,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配合药物疗效更佳。可以取肾俞、大肠俞、命门、环跳、委中为主穴,眼肌型加合谷,全身型配肩髑、手三里,延髓肌型配三阴交、内关。常规针刺,各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1min左右,再将2mm长的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后施温针灸,待艾绒烧成灰烬后(约20min),除掉灰烬拔针。为了防止烫伤,可在施术腧穴的皮肤上衬垫厚纸片。每日温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5d后进行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205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温针灸配合梅花针治疗?梅花针又叫皮肤针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者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配合温针灸疗效好。可以取双侧足三里和隐白穴。经严格消毒后采用15寸毫针先针隐白穴,得气后转针尖向上顺着足太阴脾经循行方向平刺05~1寸,用捻转补法,尽量让针感向上窜行。行针的同时嘱患者反复用力睁眼。然后再用25寸毫针针刺足三里穴,采用补法,得气后2穴均留针20~30min,中间行针3~5次。留针期间,在上述穴位用艾条温和灸15~20min,见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温针结束后,在病侧上睑部经严格消毒后用梅花针在局部皮肤反复叩刺,中等刺激,以患者感到局部稍有痛感且能耐受为度,见局部皮肤潮红即可。然后用艾条在叩刺部位灸10min左右。上述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再继续下个疗程。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每日在上睑部自我按摩2次,每次5min,感觉局部发热为佳。
206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电针、灸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电针、灸法和穴位注射三种方法综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可达到标本兼治作用。可以取脾俞、关元、大椎、百会、肝俞、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胃俞、肩髃、曲池、解溪为第1组穴,取阳白、鱼腰、丝竹空、攒竹、承泣、中脘、脾关、梁丘、阳陵泉、合谷为第2组穴,2组穴位交替使用。穴位常规消毒后,第1组穴施行艾灸20~30min,第2组穴施行电针约30min。阳白透鱼腰约1寸,捻转得气后留针10min,然后将针缓缓退至皮下,调整刺入方向,透刺攒竹15寸,得气后留针10min,再依上法透刺丝竹空15寸,行捻转补法3min,留针10min。15d为一个疗程,休息4~5d接受下1个疗程治疗。穴位注射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髀关、足三里、阳陵泉。取2~3个穴常规消毒后,用5mg注射器吸取维生素B1 10mg及维生素B12 01mg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05~10 mg,1次/d,15d为1个疗程,休息4~5d接受下个疗程治疗。
207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针灸综合治疗?
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以针法、灸法为主,与药物治疗等其他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其针灸配合多种疗法通过针灸、按摩、中药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颇佳,且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的毒副作用。比如以针灸为主,主穴取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阳白分别透攒竹与丝竹空,配以百会、中渚、足三里、光明、申脉、照海。针得气后加以电针治疗,同时于局部及百会穴上艾灸。配以穴位注射,取T9-12段华佗夹脊穴每穴注入3mL北芪注射液,再配以补中益气汤或右归饮。治疗重症肌无力也可以针刺夹脊穴、肝俞、脾俞、肾俞、极泉、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足三里、三阴交、悬钟、解溪诸穴。颈夹脊穴向脊椎方向斜刺15寸,使酸困胀麻等感觉向上肢放射;腰夹脊穴向腰椎方向斜刺20寸,使酸困胀麻等感觉向下肢放射;环跳穴直刺3寸左右,使针感向下肢放射,有时可放射至足踝部;极泉穴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针感可放射整个上肢部;余穴常规消毒、常规刺法,行补法,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通电30min,隔日1次,每次留针30min。穴位注射取穴同针刺法,药物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混合液,使用“合谷”刺法有针感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每穴注入05~1ml,隔日1次,与针刺交替进行。针刺、穴位注射同时配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40min,每天晚上用艾条灸足三里30min。按摩时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推拿法白风池推至大椎、肩井等处,往返数次,弹拨颈部、上肢肌群,并点按上肢穴位,推揉法施于肩关节周围,用推拿法从三角肌经肱三、肱二头肌部、肘关节,向下沿前臂到腕部,往返数次。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推法或按揉法从腰部起,向下至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后侧下至足跟,往返数次。配合点按环跳、肾俞、腰阳关,拿委中。接着取仰卧位,用推揉法或滚法,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头肌至小腿前外侧,往返数次,配合点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等穴,最后以放松手法结束按摩治疗。每天1次,每次40min。中药以健脾益肾熄风为主,药用熟地、山药、白术、枸杞子各15g,莲肉、钩藤、僵蚕、菟丝子、黄芪、党参、当归、全虫各12g,独活、杜仲、牛膝各10g,蜈蚣3条。每日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0mL,混合后分3次服用。20d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5d,共3个疗程。目前导致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尚不清楚,其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不产生依赖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针灸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规范临床病例的选择,统一疗效标准,提高治愈率,深入研究治疗机制。只有这样,针灸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才有望达到更高的水平。
208重症肌无力与督脉在发病与治疗上有什么密切的关系?督脉与膀胱经主干同走行于背部关系密切。《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说明督脉在前后二阴附近与足太阳经脉有分支相互会合。《灵枢·经脉》曰“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可见,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气是相互贯通。足太阳为一身之表,故督脉经气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卫外功能,故《资生》曰:“风府者,固伤寒所自起也”。此外,足太阳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其卫外功能取于肾气的盛衰,而肾气之运行,则与督脉经气的转输息息相关。因此督脉痹阻或虚损则肾气运行不畅,足少阴、足太阳经气不相顺接,足太阳经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则易致外邪侵袭,而重症肌无力正是由于外邪,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督脉与诸阳经有密切联系如: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在大椎交会,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督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人属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背部属阳,所以督脉是“阳脉之海”,能统领诸阳经。此外,督脉通过其分支与肾相连,肾主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督脉可以对全身之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起到温煦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若督脉痹阻或虚损,脉气失调,经脉阳气不足,不达四肢,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督脉脉气失调则元阴元阳不达脏腑器官,脏腑功能低下,气血津液精髓生成不足,都可导致肌肉骨节筋脉失养,则四肢痿软无力。十二经筋即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肌肉、骨骼、关节的体系,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灵枢·经筋》曰:“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阳痿不用。”《灵枢》关于十二经筋的分布及病症的论述,手足三阳经筋与督脉均有联系,如“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其支者,绕肩胛,挟脊”“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挟脊上项”等。因此督脉通过总领诸筋,在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督脉失调则经筋失养,表现为四肢痿软不用,不能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重症肌无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组或多组骨骼肌的波动性病态疲劳,但有报道重症肌无力也可伴发锥体束征,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出现易激惹、定向障碍、视幻觉及听幻觉发作,伴发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督脉“贯脊属肾”“人络脑”“上贯心”,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藏神,两者与精神、思维、意识、情感以及整个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故《难经·二十九难》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脉经·平奇经八脉病》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痫,小儿风痫疾”。脑髓赖肾精充养,而脑与髓的联系,又赖督脉经气之灌注,督脉痹阻或虚损肾精无法上承,脑髓失养可致精神神经异常表现。所以通调督脉是治疗重症肌无力重要途径。早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治疗“有人病两足不能行”,灸“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则为痿证从督脉论治开创了先河。治痿要抓住治督这个根本,以治疗督脉为主,以阳明为辅,兼取受病之经。督脉脉气失调是造成痿证的重要原因,针刺督脉可使阳气充足,脏腑功能活跃,气血调和,则痿证可愈。督脉虚损或痹阻、督阳失运是痿证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通调督脉以促进督脉脑脊髓功能修复,是重建脑髓—督脉脊髓—脏腑经脉气血功能活动调控系统的重要手段,亦是治疗痿证的重要途径。通调督脉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治:(1)选择百会、大椎、至阳、命门作为基本腧穴。百会位居巅顶部,贯通诸阳各经,可醒脑宁神,升阳益气。大椎位于项部,为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交会穴,《类经图翼》载:“大椎,主治五劳七伤,乏力,风劳食气,咳症久不愈。”现在研究表明大椎穴可调节和增强免疫力。至阳穴位于背部,《甲乙经》曰:“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命门位于腰部,藏真阴真阳,可补肾益精。四穴合用,上下贯通,通调督脉,醒脑开窍,调整一身之阳,调节机体免疫力。(2)若出现上下肢的腱反射活跃或亢进,选用身柱、陶道等上胸段以上腧穴;若伴见癫痫、幻觉等大脑皮层功能障碍,选取头面部擅长治疗神志疾病的穴位如:哑门、上星、神庭、水沟等;若仅出现下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可选下胸段、腰段如筋缩、悬殊等腧穴。许多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督脉可促进大脑、脊髓的功能恢复,如采用原位标记法,研究电针督脉的大椎、百会经穴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可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针督脉电针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下行纤维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夹脊穴和督脉关系密切。针刺夹脊穴也可以通调督脉、调理筋经、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活动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上考虑以通调督脉为主,可配合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针对四肢痿软就近选择阳明经穴、筋会阳陵泉等治疗,如:现代研究足三里、阳陵泉、脾俞穴可增强重症肌无力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功能。通过以上综合选穴调整全身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津液生成和运行以濡养皮肉经脉骨节,调理筋经,养脑益髓,调节机体免疫从而促进重症肌无力的全面恢复。
209不同年龄段的重症肌无力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