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不愿和家长说心里话
说起和孩子沟通困难,很多家长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说很想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可孩子从外面回来,和家长只有问答式的对话,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孩子也觉得与家长无话可说,为什么呢?
―立初一学生这样坦露心扉:“我在自己的屋里贴了一张球星的照片,我妈进屋后就说,你整天看这些有什么用,这个球星染的头发那么黄,多恶心。我觉得我妈根本不了解我,我喜欢的她根本不感兴趣。”
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不少家长和孩子关注的问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和哪些孩子交往;孩子们感兴趣的则是电脑游戏的新玩法、体育赛事等内容。而不少家长认为这些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往往就不留情面地加以否定。逆反心理是不少孩子不愿和家长说悄悄话的症结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社会,孩子往往是通过父母和教师等年长者获得知识的,因而年长者很有权威。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不依赖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获得许多知识,随着获取知识独立性的增强,家长的权威不知不觉地在孩子的心目中削弱了。有的孩子把一些时尚当做新知识釆学习,会觉得家长落伍了。
中科院心理硏究所研究员王极盛曾对1999年全国各地6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了调査,结果惊喜地发现:这些“状元”的父母都理解孩子,其教荞方式也很民主。不少“状元”说家长从未打过他们;家长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是尽力而为,而不是定指标,非要孩子考多少分不可,使孩子能在一个比较苋松的环境中学习;在孩子面临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头,也不代替孩子作出选择。这些“状元”都是自己决定高考志愿的,他们和父母也讨论,但父母对孩子报考志愿只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对孩子的选择有不同的看法,家长也不强迫孩子顺从。河北的一位“状元”上高二时曾有一次出国留学机会,要学的专业是理科,而他父亲认为文科是孩子真正的强顶,于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并提出意见,孩子觉得有道理,就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亳无疑问,信任是沟通的基础,而没有平等又谈何信任?当家长与孩子对某一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时,家长不妨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样选择,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游戏,家长也不妨参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新知识,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真正让孩子向你敞开心扉、说心里话。
教师的苦恼有时候来自学生家长
一些中小学校的班主任,时不时地会叹起苦经:现在的一些家长实在太难侍候。面对他们的孩子,论学习,轻了怕说抓得不紧,紧了又怕说压力太大;管行为,软了怕说不负责任,硬了又怕说存有偏见。真叫老师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现在的这些学生,通常以独生子女这一特定的教育对象出现,跟多子女家长相比,他们的家长似乎更多了一种原始的、缺乏理性的舐犊之情。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家长几乎把自己的宝贝疙瘩的话奉为“圣旨”,一旦听到孩子对学校或老师有所不满,也不问个是非曲直,就一个电话打到学校,大有兴师问罪的口气。有些家长则仅仅根据孩子的一两次测验的情况,便联名写信给校方要求调换教师。还有的家长对教师的挑剔近乎苛刻,比如仅仅根裾某数学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语速稍快了一点,就断定她在课堂上也是说不清什么的。而还有一些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寻找根源时又众口一词:“我的孩子智力向来不错,进了某老师的班后,成绩就拉下来了。”其潜台词是,责任全在老师。
可以这样认为,现在的一些中小学生的家长已陷入一种矛盾心态之中,一方面因望子成龙心切而派生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则把家庭溺爱方式向外界延伸;一方面他们因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互相攀比家庭智力投资的旋流,而使自己的种种努力都化作曰益上涨的期望值,并希望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效益上的回报,要求学校的便是希望教师们也能循入他们的那种并不切合实际的意向轨道,另一方面因长期对孩子的百般溺爱、千般依的爱子方式,使自身的行为也变得异常的偏执,处事自然也就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于是,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点压力或受了点委屈,做家长的就不能自已,甚至出现向学校或教师发泄不满的种种举动。
事实上,这种矛眉心态,往往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产生深远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是因为,过多的操心与过多的呵护,过分的急于求成与过分的越俎代庖,都会抹煞发自孩子自身的内趋力,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使他们难以在更高的知识层次上和更大的文化空间去摄取养料。而家庭的溺爱方式,如果不加抑制,任其蔓延到社会、学校、课堂,更会使孩子的成长受到各种非正常的因素的干扰,误了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肯定不是希望看到这种严重后果的。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和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左右着孩子的品行,像那些在学校里喜怒无常、同学之中霸道、屡屡顶撞老师的学生,一般都与平时耳濡目染了家长的某些品行习惯有关。
亳无疑问,中小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如何健全起切实有效的自控能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在家庭中当好莰子的常任把关老师,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亟须解决的紧迫课题。
或左或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两个极端
爱子如命,望子成龙,这种情结总是如影相随地笼罩着中国众多的父母,尤其是在当今众多的中国父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这种顽固的情结无时无刻不左右着他们,进而左右着他们的孩子。
只要学习好就能当“少年大款”
“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你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你买什么”。调査表明,上海起码有25%的家庭搞“物质刺激”,将学习成绩好坏作为是否对孩子进行奖惩的标准。这是该市的教育科学硏究院、《家庭教育指导》杂志社等四个单位,在对全市13个区县1万多个家庭进行调査后得出的结论。
这次大型调査表明,在教育方法上,虽然落后的方法如棍棒下面出孝子等已不为入们所接受,但先进的科学方法还末形成,表现出父母亲子互爱教育的行为方法与认识意愿之间还存在较严重的脱节。
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在被调查的1万多户家庭中,约在14家庭将孩子的读书成绩作为是否给予物质奖励的筹码。很多家长不要孩子做家务,不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其它公益活动,只要孩子读书好,孩子的一般要求乃至很高的要求如购买高级名牌服装、游戏机、外出旅游等都能够得到满足。
漫步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街头,时常能见到这样的中学生,身穿进口的名牌运动休闲服,足踏高级运动鞋,跨下是高级变速车,腰间插着高保真随身昕,俨然“少年大款”。
今日都市,中学生对名牌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成年人。倘若不信,你可“抽样调査”,大多数中学生几乎都能如数家珍般地给你报出一大串名牌服饰。世界上一些着名的服装厂商也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内地的学生。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皮尔卡丹”中学生服饰专卖点,有休闲装、西服、书、文具等。据售货员介绍,节假曰由父母带着或单独来的中学生还真不少。有的是作为生曰礼物给孩子,有的是对孩子学习的奖励,有的则是极为平常的消费行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仅仅靠父母有限的工资维持生计。但他们却受“少年大款”的影响,爱慕虚荣、讲究排场,全然不顾家庭的困窘。笔者的一位亲戚,单位不景气,1个月才挣300多元。她女儿做梦也想要一台“公主车因考虑经济承受不起,所以一直没有买。她说她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是骑“山地车”、“公主车”,而她却骑着辆老捧牙的破自行车,多丢脸呀。没办法,做父母的只好咬着牙满足她的愿望。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少年犯赵某就是因为羡慕“少年大款”,心生邪念对同学敲诈劳勒索、偷盗财物而步入高墙的。赵某家里穷,看到别人花钱大手大脚很是眼红,他也想有钱穿好点,于是铤而走险,终于走上犯罪道路……
只因一次作业未完成,毒打儿子8小时
曾为教师的母亲,只因一次作业末完成,毒打儿子长达8小时。这是2000年4月15日《北京青年报》上该报记者赵新培釆写的一篇令人痛心的报道:
“阿娘,我是个好孩子。”昨天8岁的王闯下半身青紫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对记者说出这句话。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仅仅因为没完成作业就被妈妈用木棒毒打了8个小时。
当昨天下午《已者见到王闯时,他已经在医院躺了整整3天了。从肚子到双腿全部呈青紫色。他妈妈没来看望他。当4己者站在他身边时,他竟轻轻地说:“阿姨,我疼,我浑身都难受。”
据王闯的父亲王文星进,事情的起因是,11日中午,在琉璃河二街完全小学上二年级的王闯因为没完成家庭作此而被老师留在学校。老师让班上的一位叫陈阳的同学通知王闯的家长将午饭送到学校。王闯因怕挨打就哀求陈阳不要告诉妈妈,并吓得把作业本撕碎。可妈妈最终还是知道了,但没给他送饭。晚上,饿着肚子的王闯回到家,等待他的是妈妈手中的笤帚把子。
这场“家法”持续了8个小时。据王文星回忆,妻子左手倒提着孩子的一只脚,右手挥着长把笤帝猛抽。手酸了就让孩子跪在地上继续抽打大腿。“孩子给她磕头,求她住手都不行。”这位父亲说,“连我劝也不管用。”直到最后王闯“不哭不闹,头都抬不起来了,还不停地吐”,这位父亲才拉住了疯狂的妻子。他想用家里的三轮车拉孩子去看伤,但妻子不同意,于是他抱着儿子走到琉璃河医院。椐他说,曾当过幼儿教师的妻子,一直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她经常为一点小事打王闯。
“其实这孩子特懂事。”王文星说,王闯和80岁的姥姥特别好。每天早晨王闯都在5点起床,先帮瘫痪的姥姥穿衣、洗脸、吃早饭,然后自己再去上学。晚上还帮姥姥脱衣睡觉。“没人教他做这些亊。”王文星说。
“我们从没收过这么重的病人住院。”儿童医院外科病房值班医生说。王闯的病情属于外伤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目前他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如果他在一两天里仍然尿少的话,”这位医生说,“那么就只能做透析了。”
小王闯被母亲打得出现了肾功能衰竭,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此一恶性亊件立即在读者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在为小王闯揪心的同时,对王闯母亲何以下得如此毒手普遍感到囷惑。
2000年4月17日:《北京青年报》又刊载了对此一事件的后继报道:
“早知道这种结果我就不打他了呀!”昨天因涉嫌过失伤害已被警方刑亊拘留的路淑萍泣不成声地说,她想孩子,想家。
昨天彳己者在房山分局看守所见到了辂淑萍。今年43岁的骆淑萍和丈夫共生育了3个孩子。大女儿呆傻,二女儿刚上初二,她说老三王闯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希望。“老师都说这孩子聪明,有次数学比赛还拿过第一名。”路淑萍说,“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供他上大学。”为了养家,路淑萍每天和丈夫一起出摊卖鞋,早出晚归,很少照顾孩子。
“出亊那天中午我上街买菜顺便到学校接王闯。别的孩子都出来了,就是不见王闯。我就进学校问老师,老师说他有好几天没写课堂作业了,正在教室里补作业。”骆淑萍说。那天晚上王闯回家补作业直到晚上11:30。“补完作业后我问他几天没做作业了,他说有20天了。我又问他这20天是怎么骗的老师,他不说话。于是我抄、起屋角里的笤帝把子。”路淑萍说她实在是气急了,失望极了,而且再也没有别的办法管教孩子了。
骆淑萍说那天夜里打了儿子两次。“我只打他的屁股和腿。他也不哭不喊疼,这让我更生气,下手更重。”骆淑萍说。直到丈夫把孩子抱到另一间屋时,她也没觉得自己把儿子打坏了。早晨,父子俩什么时候去的医院她也不知道,只看见那屋地上有一片呕吐物。路淑萍曾到琉璃河卫生院看儿子,可医生说儿子已经转到北京治病去了。因为过于着急,她回家后就一病不起。直到现在她也没能见儿子一面。
昨天记者在琉璃河中心学校二街小学见到了王闯的班主任。她说王闯在学习上特别偏科,数学毫不费劲就能得90多分,可语文很差。爱说说话,“他经常不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每次交上作业后,趁老师不注意再将自己的作业本偷回来。所以当我发现时他的本子上已经有好几页是空白了。”这位女老师说。于是她让王闯中午留在学校补作业,并把他妈妈叫来,把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情况谈了一下。这位老师说,在谈话当中发现王闯的妈妈特别着急,“因为她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能出人头地”……
中国学生,为谁辛苦为谁忙
2000年寒假,为认真贯彻教育部的“减负”通知,全国的许多中小学都没有安排学生补课。但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轻松下来,不少学生告别了补习班,却又陷入家教的海洋。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
新华社记者沈文、朱冬菊曾对此作了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相当一些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不完全是因为哪门功课成绩较差,而是希望“更上一层楼”。补习的功课不是学生真正欠缺的一两门,而是数理化语文外语“全面开花”。当记者和这些家长探讨这样的补习有效性时,不少家长坦言:全面开花,是为了让孩子的总分上去,这样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占主动。学生们大多对家长在假期中为自己请家教并无“异议胃,一些孩子“实话实说”:从小家长就陪着我们上各种班,我们早就习惯假期补课了。在回答“补哪门功课是自己向老师提出的”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令人意外:“都是家长定的。他们(指家长)老给老师打电话,对我们哪一章哪一节的考分一清二楚,哪一章的考分不够好,就觉得我们该补一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