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手相继退场,但演奏仍在继续。观众们以为这是演奏的一部分,仍陶醉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当最后一位乐手也停止演奏,退了场后,施特劳斯彬彬有礼地向观众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走下舞台。
大幕徐徐落下,演出很自然地宣告了结束。
施特劳斯的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随机应变的事例,我们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一个人在逆境中的变通能力,其实变通也是一种创新。
变通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就是要求我们适应各种状况。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有变通能力的高逆境商者能以不同的灵活策略,处理遇到的各种逆境场面。
创新并不难
儿童敢想敢说,敢说敢试,发明创新就变得很简单;成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试,发明创新就由简单变得困难了。
世界着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施工,很快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铺设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于是,施工部只得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大师从事建筑研究40余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精美的杰作70多处。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他对这些设计都不满意。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他想清醒一下,争取在回国前定好方案。
汽车奔驰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这里是法国着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无数的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进入一个小山谷时,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能否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最受人欢迎,总是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发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施工部按格罗培斯的要求在乐园撒了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乐园的工作人员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过高深,认为那是某些发明家或专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阻碍了他们的创新。创新不复杂,那为什么大多数人头脑空空,觉得创意匮乏呢?心理学家们的调查也许有助于我们把谜底揭开。
心理学家的一场创造性测验是分4个年龄层进行的。他们首先对45岁的年龄层进行测试,发现只有5%的被认定有创造性,接着他们又在25岁到45岁之间年龄层进行测试,结果竟然也只有5%的人合格。测验继续进行下去,心理学家们发现,17岁年龄层的测试令人鼓舞,有创造性的人的比例上升到了10%,接着出现了更令人惊讶的结果,5岁的儿童中,具有创造性的人竟然高达90%。
这一结果说明什么呢?它说明人们是生来就有创造性的,只是后天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创造性遭到了教育、文化、社会、环境等等的抑制。为什么儿童更具创造性呢?因为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敢想敢说,敢试敢闯,发明创新就变得简单,而成人丧失了好奇心,不敢想,不敢说,不敢试,发明就由简单变得困难了。创意死于习惯
创意死于习惯昭示的是这样一条真理:顺从习惯,创意便死水一潭;打破习惯,创意便生生不息。
习惯要求人重复一切,就像钟表的走针,周而复始地围着一个轴心旋转。而创意则讲究的是与众不同。
一个什么事情都有一定模式、照着习惯走的人,其创意必定少之又少。
研究表明:100%跟着习惯走的人——创意为零。
9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10%的创意思维。
7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30%的创意思维。
5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50%的创意思维。
1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90%的创意思维。
因此,创意死于习惯,绕开习惯走一走,创意之泉便会飞花溅玉。
习惯以一种司空见惯的形态约束着人的思维,敢于对这种“司空见惯”来一点改变,奇迹便会发生了。过去有一个火车站常在雨天提醒旅客:“请各位旅客不要忘记自己的雨伞”。这种提醒有些俗套,让人听了根本不会在意,遗忘雨伞照样不乏其人。有一天,头脑灵活的广播员换了一种广播方式:“到目前为止,我站收到遗留在火车上的雨伞已多达3000把……请各位旅客留意。”
雨天本来容易使人感到烦闷,旅客听到这种不同以往的提醒,自然会格外留心。自此,旅客遗忘雨伞的情况果然明显减少。
无独有偶。一家植物园因常有游客折花,曾经在告示牌上写过这样一条告示:凡折花者,罚款10元。但依然有“爱花族”我行我素,折花的大有人在。一位管理人员对这种常见的“惩罚语言”大胆地进行了一下改革,他写道:凡举报折花者,奖励10元。这个小小的改变令折花者望而却步,因为过去折花只需防范管理人员,而今,所有的人都要加以防范,花木自然躲过了一劫。
上述两例,不过是在语言表述习惯上做了一点小文章而已。若是广开视野,在诸多习惯上都进行创新,就会产生奇妙的结果。
有人在年龄的算法上打破习惯,把年龄减去10岁,中老年人神采奕奕。显得青春不老,真的好像年轻了10岁一样。
有一位惯于用右手作画的画家突发奇想,他尝试着用左手作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左右手的易位,竟然打破了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左手作画,大胆奔放,笔笔到位,妙趣横生,整个画面显得既厚拙鲜活,又率真自然。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古来如此。但大画家毕加索却不理睬这一套。他的名画《和平》,鸟在鱼缸里,鱼却在鸟笼中。毕加索对这幅画的解释是,在和平时,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他以新颖的创意诠释了和平的真谛。
以上几例都是在习惯上变了一点点,而后创意花开。
既知创意死于习惯,人们就能自觉地避开习惯。让创意随意去来吗?也不是。因为习惯是长期积累而成,它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摆脱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再说,过去你穿着鞋走路,觉得非常受用,一旦脱掉鞋子,赤脚走路,也得忍受沙石硌脚的阵痛——改变习惯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创意罕有不请自来。总之,创意死于习惯昭示的是这样一条真理:顺从习惯,创意便死水一潭;打破习惯,创意便生生不息。到创造的前沿去淘金
我们必须超越自己,自觉地把自己放到创新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到创造的最前沿去淘金。这样,才能产生最理想的创新效益。
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企业在我们身边成立,又几乎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见到某个企业倒闭的报道。每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和员工都希望自己的企业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此他们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有时却又收效甚微。
其实到创造前沿去“淘金”是最容易出成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在前沿地带,是无人涉足的地带,非但是完全空白的市场,更是未来的导向。
在创造的前沿地带,如果能够发现那些是重要的但被别人忽略或研究不透的问题,并把解决它们作为突破口,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Yahoo创始人杨致远领先一步走到了前沿,看到了搜索网站的门户作用,于是在30岁时个人资产就超过了30亿美元。
很多领导人都有机会带领企业成就一番事业。关键要看是否能到创造的前沿去淘金。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杨致远的创业轨迹吧。
杨致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留校与大卫?费罗合作,一起进行项目的研究。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杨致远和费罗的博士课程本来研究的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后他们就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垄断了,发展的机会很小。而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一个Web网浏览器,而这使得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有了浏览器。杨致远很快就意识到这才是主导潮流的方向,他决定到最前沿去淘属于自己的金子了。
两人每天要把数小时的时间花费在网上,分别将自己喜欢的信息链接在一起,上面有各种东西,如科研项目、网球比赛信息等,雅虎就从这里发展起来。
当时网上已存在一些同类搜索引擎,但同雅虎比较起来,这些索引搜索工具过于机械化。雅虎则建立在“手工”分类编辑信息的基础之上,相对而言更具智能性、更实用。
到1994年年底,雅虎很快就成为了业界领袖。
时至今日,雅虎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
当然,到前沿去淘金绝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们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其中或许困难重重。
日本着名的科学家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是继印度的拉曼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科学家。
日本有重视理论物理学的传统。从一开始汤川秀树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他立志要在理论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理论方面一显身手。
当时,由于量子力学刚刚兴起,它的影响还未普遍地传播到日本,老师对新的量子力学也不了解,更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讲座。
汤川秀树只有依靠自学,直接从原始论文中获取这门新兴学科的知识。
由于量子力学最早是在德国发源,当时根本没有相关的日文翻译着作。为了能更好地研究这门科学,汤川秀树决定自学德语。
汤川秀树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成为日本第一个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之后,以汤川秀树为核心的日本物理学界成了国际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成了日本量子力学的领头羊。汤川秀树不但为日本争得了荣誉,也激励了日本国民对科学的进取心。
如果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像这位科学家一样,不但有超前的眼光,更有在创造前沿拼搏的精神与毅力,那我们的企业又怎么能够不快速壮大呢?
改革开放后,我们一直强调加快发展的步伐,但有很多企业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仅仅是自己跟自己比,没有把自己放到大环境中去比较,结果只能是自我麻醉,离创造的前沿很远。
这样一来,就永远只是在随波逐流中去淘金,其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我们必须超越自己,自觉地把自己放到创新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到创造的最前沿去淘金。这样,才能产生最理想的创新效益,也才能把我国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小岗位可以有大创新
只要自己用心地去体味,只要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企业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而只有这样,自己和自己所服务的组织才能快速健康地成长。
在美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邮差弗雷德,各行各业的人们从邮差弗雷德那里得到启示。《邮差弗雷德》一书也因而成为许多企业员工必备的手册。这本书讲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