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这边也着手采取行动。周瑜部下的老将黄盖献上“诈降火攻”之策:“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其言。若要火攻,还需将火源靠近曹船。于是黄盖暗送书信给曹操,信中叙述自己的投降之意,还表示会在战中率前部兵船接应曹军。他又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里面满载芦苇、茅草,并灌进油脂,用布幔罩住,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旌旗,以备火攻。黄盖只是送信诈降,小说中“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不过,曹操倒是对此信以为真,也许他觉得黄盖作为资深老将,必然不甘屈居在周瑜之下,投敌叛变很有可能。
3.火烧赤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值隆冬十一月,多刮北风。但在赤壁江上,往往严寒过后会出现晴暖天气,风向也会变为东南。交战之日,风暖天晴,傍晚时分,突然刮起南风,到了午夜,风力急增。黄盖乘准备好的船舰出发,一路顺风,驶向曹船。曹军看到船上的旌旗,以为黄盖来降,遂无防备。行至曹军水寨前二里左右,黄盖突然指令士兵点火。刹那间,二十余艘火船趁着午夜急风闯进曹军水寨,风助火势,曹船很快被燃。火势迅速蔓延到岸上,曹营也烧起熊熊烈火。曹军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
周瑜见曹营起火,立即率领精锐部队,擂鼓大进,刘备之军也同时自蜀山向乌林进发。孙刘联军火速横渡长江,所向披靡,大败曹军。曹操见势,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联军继续猛追,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退向江陵,幸获张辽、许诸等部将接应得以脱险。战后,曹操还兵北方,留曹仁驻守江陵。
赤壁一战,曹操损兵过半,元气大伤,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赤壁之战作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流传千古。
周瑜作为此战的总指挥,调度有方,部署严密,且善于纳谏,功名大震。曹操战败后,曾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后世的研究者也有如此说法,认为曹军中流行的瘟疫,是导致曹操兵败的重要因素,但具体是何种疾病,目前仍无定论。不论原因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实在功不可没!
江东美周郎
1.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与《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心胸狭窄的形象相反,真正的周瑜不但有出众的将帅之才,还颇有人格魅力。再加上他“长壮有姿貌”(《三国志》),被世人称为“美周郎”,难怪苏轼要赞其为“千古风流人物”。
其实周瑜的人品很好,《三国志》中说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可见他的性格是很宽容大度的。这一点是很可信的,孙策就是很豁达开朗的人,若周瑜真是小肚鸡肠的性格,孙策岂能与之交好?周瑜的为人是很有口碑的,孙权称他“器量广大”,蒋干也说他“雅量高致”,看来他的人际关系也不错。不过,起初周瑜与老将程普的关系并不好。
程普是东吴的老元勋,他曾为孙氏家族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资历深厚,在群臣中很有威望。起初,他认为周瑜只是凭着与孙策的交情爬上都督之位,没什么本事,所以很看不上周瑜。赤壁之战时,老将程普只作了周瑜的副手,因而心有不甘,便倚老卖老,数次凌辱周瑜。周瑜却从不记恨他,面对程普的挑衅,他总是“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最终,周瑜以非凡的军事才干和宽阔的胸襟使程普“敬服而亲重之”,并发自内心地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周瑜的谦恭大度,可见不假。
2.忠心一片,尽忠东吴
周瑜令人感叹的地方还有他的忠义。自从与孙策结交,他就十分珍惜这位挚友兼知音,并将一生都奉献在朋友的事业上。
孙策举兵之时,实力尚弱,周瑜不仅经常在战斗中接应他,还想方设法为他添置物资军粮、招揽人才,后来干脆率部投归孙策旗下,甘做好友之臣,这份对知音的感情不得不令人叹服。他为孙策征战沙场,助他建立基业,在孙策死后,他仍然不离不弃地守护着故友的心血。孙权当时并未掌权,朝臣大都对孙权“为礼尚简”,而手握军权的周瑜非但没有谋逆篡位,还始终对他“执臣节”,并尽忠辅佐,忠无二心。
周瑜是难得的帅才,且威名在外。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慕名来“挖墙脚”的,也有惧才来离间君臣关系的,其间多少利益诱惑都被他拒之门外。曹操曾想劝降周瑜。刘备也曾私下对孙权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意在挑拨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可周瑜始终不负孙氏兄弟,为东吴大业竭忠尽智,付出一生。
3.曲有误,周郎顾
“曲有误,周郎顾”乃是人们常用的典故。此句来自《三国志》:“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生活中的周瑜才华横溢。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谱曲,是一位儒雅超群的音乐家,这又为其增添了一分人格魅力。古时文人习乐并不稀奇,而精通音乐的武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人们大都顾着吃喝闲聊,哪会注意伴奏的乐曲?而周瑜不但有听乐的雅兴,甚至对于演奏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他都能察觉得出,而且“知之必顾”。从此细节即可窥见周瑜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同时,他“锱铢必较”的举动也体现出其对音乐的精通和挚爱。
4.美人配英雄
周郎才貌双全,又是当世英雄,简直近乎完美,如此人杰更因佳人小乔的婚配而再添传奇之色。
公元198年,周瑜随从孙策攻破皖城时,得到两个国色天香的美女,一个叫大乔,一个叫小乔。在《三国志·周瑜传》中,二乔的身世地位都很模糊,二人的面容也没有具体的描绘,能够确定的,只是她们的父亲姓乔,时人尊称乔公。还有就是二女长得很美。孙策娶了大乔,又将小乔许配给了周瑜,他还曾得意地说:“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周瑜和小乔,的确是“英雄美女”的佳配。不过,小乔是妻是妾,周瑜是否有别的女人,史书上并未交待,人们只是怀着美好的幻想,认定周瑜一生只钟情于小乔,毕竟“美女配英雄”已成为人们心中固定的绝好搭配。
周瑜之死
1.演义中:遭“三气”而亡
三国名将周瑜虽有雄才大略,却无奈天不假寿,英年早逝,只活了36岁便匆匆离世,实在令人叹惋。
关于他的死,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于是处心积虑地设计加害诸葛亮和刘备。从草船借箭、借东风到甘露寺招亲、讨还荆州,周瑜的计谋都未得逞,他始终斗不过诸葛亮,结果还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就中过“毒箭”,又在斗智的过程中遭到诸葛亮的“三气”,终于“金疮迸发”、“口吐鲜血”,死在了心胸狭窄的毛病上,临死还不甘心地喊着“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小说毕竟只是小说,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会被轻易“气死”。
2.正史之说:病死途中
据《三国志》的记载,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与程普乘胜进攻江陵。在与江陵守将曹仁之军的对战中,周瑜“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周瑜胸口中箭,曹仁闻知周瑜伤重,立即带兵进攻吴军。周瑜带伤坚持巡视军营以安军心,果然将士志气大增,一举击退了曹仁之军。不久后,周瑜发病身亡。周瑜死后,孙权悲痛不已,他痛哭流涕地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并亲自穿上丧服为他发丧。甚至在孙权称帝后,仍对周瑜念念不忘,他曾对公卿们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公元210年,周瑜逝世。《三国志》的记载是:“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根据史料的记载,周瑜是在赶回江陵的途中,突然发病而死。
尽管对于周瑜之死的争议很多,但正史的记载还是较为真实可信的。周瑜身受箭伤,而且从资料上看他伤得很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巡视,伤患应该没有痊愈。周瑜的发病,很可能受到曾经的箭伤影响。再者,周瑜死前曾向孙权献策灭刘,却未被采纳,他自然心有所郁,又时刻担心东吴大业,心中的压力很大。最后的日子里,周瑜正为准备征战而连日操劳,加上过重的精神压力,突然发病而亡是很有可能的。只可惜一代英杰过早殒命,他的宏图大计也未能实施,倘若不是中途夭亡,那么,三分天下的三国历史说不定真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