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嚼口香糖和享受口香糖是不同的。嚼是嘴巴和牙齿的运动,只是简单的口腔运动。而享受口香糖则不同,它不仅有口腔运动,还有全身每个细胞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有头脑、心智的参与,它是全方位的参与,是主动的参与,而把心智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的行为。嚼和享受嚼之所以不同,是有根本原因的,嚼是为了打发枯燥的时间确。而享受嚼则是在享受时光,享受外界的馈赠。嚼的另一个目的是不让心灵与肉体会合,它是一个石子,它不允许心潮彻底平静下来,正如城里大多数人无法打发夜晚一样,他们整天都生活在声音和嘈杂之中,他们已习惯了打扰,习惯了分裂和被动,所以一到夜晚来临时,孤独便总伴随在他们左右。所以他们不敢面对家中安静的黑夜,他们在入睡前那段时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所以他们去夜总会,去开家庭舞会,去吃夜宵,去疯狂玩耍,去打游戏机,去寻求各种各样的刺激。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愿在静处时看到自己的心。只有心湖被石子打扰,他们才不会看到自己的心。失败者从不敢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心,就会看到责任和义务,就会看到距离,就会看到躁动,所以,他们总是有意无意识地不停地打扰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漂泊在外。
他们的心总是不在自己身上,不在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上。这正好解答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总是心不在焉。聘请的厨师在炒菜时总是将菜炒糊了或放多了盐什么的,因为他的心不在享受炒菜上,而在工资、女友等与炒菜无关的事情上。他们手虽在掂着炒锅,在做机械运动,但心却不在此。
一切失败者的问题,追根溯源都出现在这一根本问题之上。他们总是自我分裂的,总是在不由自主地虐待自己,他们从来就没有全然地进入过。
我们在炒菜时,应忘掉自己,忘掉大脑中的各种羁绊,忘掉回忆,忘掉一切文明、文化、教育、习俗,我们要专注地炒,敏捷地炒,要看着火候地炒。我们要从根本上接受自己正在做的事,不然就没有必要去做。那样做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会制造出一系列的冲突,制造出一个深深的障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的,当我们看到心仪已久的女友时,我们要立即进入那个喜悦,要让兴奋和喜悦荡漾至周身的每一个细胞,让那个喜悦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要全然地进入那个喜悦,与它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我们要让心与身同喜悦合并起来,我们要有三到:一是身到,二是心到,三是神到。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意识到,而且潜意识也要到才行。
我们要学会体验那种突如其来的喜悦,而不是将眼睛盯着对方不足之处,或者回忆与她相处的过去时光,那都是错误的,那是你以后要做的,但在见面的那一刹那,你的心中已然升起了喜悦,那么,你就要去发展这个喜悦,不要错过真正要做的事情,而要将全部精力都快速集中到那个喜悦之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快乐,你才会从正面去感激你女朋友的到来,感受到与友人的相识相知的意义,你才会更进一步地发展这份友谊。你在笑的时候,不只是做给对方看的,不只是迎合性的,你是自然而然由内心升起的。正因为你笑得坦然,那么,对方才会感觉到你是全心全意地欢迎他的到来,对方才会看不到你的分裂,看不到你的口是心非。假若你是凑笑,则会大大的不同了。对方从你的肢体语言中,一眼便会很快看到了分裂,看到了冷淡,看到了虚伪,故在以后的交往中自然会多少打一些折扣。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从浅层中解脱出来呢?
处方:在。
在与不在,是一道深深的门。在,心在,全身心的在,你便找到了通向积极能量的这扇门。不在,心不在,身心分裂,你便永远徘徊在能量的仓库之外。失去能量的输入,你将日渐枯萎。
在,是最深的智慧,是进人一切智慧的大门。老子是一个伟大的东方智者,他是研究“在”的伟人。西方“不能踏人同一条河流”的哲人赫拉克利特也是深知在的人。总之,古之成大事者,都无一不是深切地领悟到真实、客观、活在当下的重要性的人。
只有打开了心锁,你才会与外界统一,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才会真正懂得去享受除性之外的一切其他存在;才会懂得去享受阳光、春天、大自然中的一切一切;才会懂得去分享他人酌快乐。很难指望,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给他人以爱,那只是一种谎言。
人一生下来时当然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的。他是初开的花朵。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没有文化的顾忌,没有文明的禁忌,在半夜可以哭,在死人时可以哭,他没有管那么多,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今天的青年人、成年人为何绝大多数都成了分裂性的人呢?他们成了不能自然的、真实的、正常的表现自我,成了无论什么事都或多或少带有一种压抑,好像变成了一个演员,演员当然也就不是真实的。
只有一个无可奈何的原因,那就是后天的教育,就是文化、教育、道德等参与对人进行综合治理的结果。每个人,整个社会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但那只是主观的。出发点是一回事,结果又是另一回事。我们都成了一个深深的分裂者,我们无论一举手一投足总是出现分裂,或分裂为二,或被文明撕成了碎片,这一点必须深刻了解,这是一个前提。惟有如此,我们才知道我们自己被带上了一条失败之道。
生下来时,我们只是一个感知的生命体,我们是没有思想的,思想是后天教化的。在后天的教化中,问题就出来了。一是过分的理性教育,过分的逻辑教育,从而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本有的感知能力。而感知力却是发展逻辑力、思想力的第一道门。且感知力比思想更真实、更纯然。你一生下来就凭它帮助你成长,而逻辑是社会给予的,逻辑多了,感知力就被冷落了,被压抑了。当然这种感知力并没有完全死掉,你虽然在成人后一直被理性和逻辑所控制,但感知力依然在你头脑的某个小小的死角上,它被外来教育囚禁在那里,它被冷落在那里,发挥不了作用,只证明你想感知。这种情形的发生有几个原因。
我们都是被塑造品。我们刚生下来时能放声大哭,会张着嘴笑。但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哭,则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成人文化是不崇尚哭的,一哭他们就会烦乱。小孩一哭就会有麻烦,大人要拿糖或玩具哄他,或打他。小孩是一个感知者,长此以往他觉得只要笑,就有玩具、有奖励,于是他便笑得多了。理性固然在此生长,不巧虚伪也同时滋生出来了。
我们的教育是从一个一个片段去做的,它本身就存在着不足,那么对于我们的接受者也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段接受的,如知识分出数千种学科,而每个人又依爱好修习不同的学科,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学习的是整体知识。实际上这些只是局部的局部,分支的分支。这些省去了前因后果,省去了背景的教化,如大人教小孩不能玩火,就那么一句话,不解释为什么不能玩火,当然,解释了小孩也听不懂,故在小孩被烫后才渐渐知道真不能玩火。这就遗留下一个问题,在小孩身上,人是习惯的动物,于是小孩便在一系列的规定里被塑造成了束缚型的人。小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老师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好处,但这种心思行为多了,他便成了迎合型的人了,成了圆滑型的人了。我们长期对小孩进行枯燥的说教,从而渐渐扼杀了小孩的兴趣,扼杀了小孩的感知力。当然,除了被教成迎合型的人之外,我们还被各种各式省去了前因后果的“好心”教育,教成了刻板的人、狡诈的人、冷漠的人、胆小的人和疯狂的人等。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的绝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最起码的目的——把人教得活生生,教得生龙活虎,教得对生活充满激情。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你只要到大学生就业分配的招聘现场看看,便知道教育方式还存在多大的不足。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育,因为任何存在形式都会有它本身的不足。
假如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于是在这种一切为了未来的教育中,我们被教成了准备型的人,我们只要看看现实生活中,谁都在为明天做准备,都希望通过今天的付出,明天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我们一直在等,如一个女人年少的时候希望考个好学校,以后找个好工作。工作找到后又希望找个好老公,好老公找到了又希望生个好儿子,好儿子生出,又希望儿子考个好学校,又为儿子找个好工作,又等儿子成家立业,一个循环下来,操劳过度,华发早生。生命没有一分钟活在此时此刻,一生都陷在为明天的准备之中。有准备就有担忧、有悲惧。活在未来之中,自然也就是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了。类似这样有极大副作用的方法,是学校教育、是局部教育和片段教育本身所无法根本解决的。
总之,父母爱孩子,惟有孩子以大人期许的方式表达时,才会爱他。于是在小孩身上强加了无数的不自然的东西,你今天的头脑里的片段酌内容都是不同时期被加入的。你的头脑就成了不真实的了。当那个分裂太大的时候,你就无法连接起来了,你会完全忘掉你真实的本性,你会变成一个虚假的人,而你本的面目就丧失了。同时,你也不愿意重操本来的面目,因为重操它时,因为它太真实了,因而,这个社会有许多人都会反对你。
任何完整的人都有三种能力需要开发,一是知觉感悟能力,二是逻辑分析能力,三是灵性穿透能力。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东方教育只强调了逻辑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大都是能力发展不足的人,西方人为什么那么幽默生动,是因为他们在这一点上、在知觉教育上有足够的开发和开放。
文明的本意是教我们活得更真实,而事实上它却成了一项不真实的训练。而我今天写的这些文字,是愿你走向真理,回归真实的一种有效方法。我没有强调逻辑,因为逻辑人们在学校教育中已得到足够的开发,我在此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大咳一声,让人们警醒起来,不要成为一个被他人主宰的生灵;二是不要舍本逐末,走向极端。我就是要人们了解这个阻碍人生圆满的大障碍,一旦你了解了,很多事便会马上改变,很多行为观念就会马上改变,从了解真相的那一瞬起,你就会成为突变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