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在大海中整整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了美洲大陆的巴西海岸。于是,麦哲伦决定寻找沟通“大南海”的那条通道。第二年的1月10日,船队终于发现了一个海湾,他们以为这就是要找的那条通道,便欢呼起来。可是不久,经过勘测,它只是一个河口(如今的拉普拉塔河的入海口)。又过了几个月,天气已是隆冬季节,可是通道还没有找到,麦哲伦为了作好长期航行的准备,下令让船队进港湾过冬,并下令在停航期间削减每人的口粮。
这时候,船队在这块荒无人烟的新大陆上,加上缺粮,许多人思想开始波动,士气低落,甚至连几个船长也发生了动摇,有3个船长竟勾结起来,背叛了麦哲伦。麦哲伦迅速整顿了队伍,清理了两个船长,押留了另一个,平息了叛变,重新组织好船队。
1520年8月,春天又来到了南半球,麦哲伦指挥他的船队又踏上了征途。10月,他们终于发现了那个要找的海峡。这个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这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航道窄、行船难。麦哲伦只好派出一艘船作先遣部队去探险。谁知道这一艘船,一去不再回来,原来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他们胁迫着船长,把船开回西班牙去了。麦哲伦左等右等,不见探险船的踪影,只好亲自带领了3艘船在前面开路,探索航线。经过整整28天艰险的航行,船队才到达海峡口,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南海”。此刻,船队又恢复了元气,欢呼起来。
之后,麦哲伦带领了船队,在“大南海”上整整航行了3个月,“大南海”上竟一直风平浪静,于是麦哲伦就给这个大海起名为“太平洋”。
1521年3月下旬,船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此刻,麦哲伦从土人那里打听到他们离开香料群岛已不远了。这完全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了。因为只要到达香料群岛,就可以证明他们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大西洋,到太平洋,如果再回西班牙的话,就已经环球航行了一圈。眼看这一个举世瞩目的创举将要实现了,可是,谁也不会料到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的统帅,第一个环球航行的冒险家,竟在胜利的前夕,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原来船队在菲律宾群岛的一个小岛上与土人发生了冲突,由于寡不敌众,麦哲伦左腿中了一箭,逃脱不了,被土人活活砍死。他的部下也有许多人丧生。
麦哲伦手下的人边战边退,逃回船上。那18名幸存者,乘着唯一幸存的一艘船,继续西行,到达了香料群岛之后,又沿着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6日胜利返回西班牙,历时近3年。
麦哲伦和他的探险队,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除了麦哲伦他们的英雄精神之外,也标志着16世纪人类在科技上的成就--航海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十一、为什么说伽利略是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
比萨是意大利北部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1564年2月15日,在这座小城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伽利略。
伽利略从小聪明好学,上学的时候,总爱向老师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见了他实在是又喜欢,又害怕。因为他提出的种种问题,常常把老师问得张口结舌。
到了大学时期,伽利略成为一个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青年。那时候,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要是学生对老师的说法有什么怀疑,老师只消一句话:“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学生便不敢再生怀疑。而伽利略却与众不同,凡事他都要弄个明白。伽利略家境贫寒,父亲见他读书这样不守“规矩”,就让他中途辍学了。好在伽利略从小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习惯,他就在家里自学,研究他-心喜欢的数学和物理学。4年以后,由于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非凡造诣,被他的母校聘请回去当教授。这位25岁的教授,可不像其他教授只知道背诵亚里士多德的着作,他提出科学需要细心的观察和精确的实验。那时,物理学上有一条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定律。亚里士多德说,如果让两件东西同时从空中落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可是伽利略却认为物体落下来的速度跟它自身的重量是没有关系的。当伽利略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别人都把他当做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于是他决心做-次实验,让人们来个亲眼目睹。
实验地点选在比萨城内有名的斜塔。那天,塔下人头攒动。伽利略身后跟着他的助手,两手各提着一个铁球,其中一个足足是另一个的10倍重。还有一位作为监督的教授,一起登上了塔的顶层。伽利略和助手各持一个铁球,从顶层的阳台上探出身去,而后由那位教授发令,两人同时撒手,让铁球落下。只见两球齐头并进,刹那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住了。校长和许多教授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有人竟诬蔑说这是伽利略施的魔法。伽利略觉得没有必要与他们争辩,只是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要告诉诸位:这个实验说明,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也就是说,物体无论轻重,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伽利略宣布的,是物理学上一条极重要的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它导致了以后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
其实,伽利略在这个重大发现之前的五六年前,已经有了一项功不可没的伟大发现,并且创立了单摆定律。
那时他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学生,常到比萨教堂去温习功课。一天晚上,伽利略走进教堂,看见屋顶上,那盏悬挂着的吊灯被微风吹拂得轻轻地来回摆动。这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伽利略却看得出了神,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每次摆动个来回的时间都差不多。那么到底是差不多,还是相同呢?于是,他马上用右手按住左手的脉搏,一面注视着吊灯的摆动,口中默默地数着数。这样重复了几次,他惊奇地发现,吊灯每摆动一个来回所需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回到家里,他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发现。结果,他又发现了新的秘密:摆动所需的时间跟悬挂摆件的绳长成正比。
伽利略发现的这一规律,就是物理学上的单摆等时性定律。1667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运用这一定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有钟摆的时钟,开创了钟表科技这一新的领域。
再说,伽利略当众做了自由落体实验之后,得罪了这帮顽固教授,自然就不能再在比萨大学待下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来到了学术气氛比较自由的威尼斯帕多瓦大学任教。有一天,他听说有个荷兰的眼镜商人,把两片凸凹镜片叠在一起,制成了一个能放大3倍的望远镜,他很感兴趣,就着手研究其中的原理。然后,又根据光学原理,制作出一架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
1609年8月21日下午,天气晴朗,海风习习。伽利略拿着这架望远镜,身后簇拥着一群人,登上了威尼斯城的钟楼。“请诸位看看,海上可有船只?”随着伽利略的话声,大家朝亚德里亚海湾极目望去,只见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海上并无一帆一船。这时,伽利略举起那架一尺来长的圆筒望远镜,朝海上望去,然后说道:“海上有两只三桅大船正向我们驶来。”说完,把望远镜递给随行而来的人们,大家一一举镜远望,都把那两艘鼓帆而来的商船看得清清楚楚。
伽利略手中的这架望远镜,其实是划时代的天文仪器,他研制望远镜的目的,正是为了观察天象,进行天文研究。以后,遇到夜空晴朗,他会经常久久地,用这架望远镜遥望太空。他用这架望远镜发现了太阳上的黑子,月球表面的平原、高山,木星的4个小卫星,发现了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他的一系列发现轰动了欧洲。人们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在科学发展史上,伽利略被推崇为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认为正是他和以后的惠更斯等人为牛顿构成力学大厦准备了材料,打下了基础。那是因为,除了他在本文上面所讲的许多贡献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了不起的发现呢。
伽利略曾在一块木板上刻出一道光滑的槽,然后把一头抬起,让一个小球在槽内从上到下自由滚下,同时记录下每次运动的时间和距离的关系。他不断改变木板的长度和倾角,这样接连做了100多次实验,证明了小球的运动速度和时间成反比,运动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匀加速运动定律。
这项实验再发展下去:小球从斜面滚到平面上,如果平面很光滑,小球差不多保持匀速运动;如果遇到前面的一个斜面,小球能往上滚到它下落时差不多的高度。这个实验,实际上推翻了当时盛行的关于外力停止,运动也随即停止的观点,发现了惯性原理。
这次实验再往下发展:小球从桌上滚落到地上。这就和炮弹从炮膛里打出去的情况很相似。伽利略发现这种受惯性和重力的影响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另外,伽利略还发现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他说,在行驶的船上,从船桅顶上掉下来的东西,不会落在桅杆后面,因为它和船在一起运动着。后来有人用实验证实了他的论断。
伽利略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无怪乎他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十二、是蜘蛛启发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吗?
也许,人们都讨厌到处结网的蜘蛛,因为它给人们行路带来诸多不便。然而,有许多人对它却情有独钟。传说,奥地利王子曾屡战屡败,准备自刎时,是蜘蛛救了他。原来这位王子在兵败到落荒之地时发现了一张大蜘蛛网。一阵狂风,把蜘蛛网吹得荡然无存,但蜘蛛并不气馁,不多久一张新网又结起。如此几番遭狂风袭击,又几番网破了重结,终于使这位王子清醒。他收拾残兵败将,终于重整旗鼓,战胜敌人,登上皇位。
这当然仅仅是关于蜘蛛的美好传说,无从考证。
无独有偶的是,小小蜘蛛竟给人以启迪,使得17世纪法国的着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让我们先暂且不说这个蜘蛛的故事,还是先从17世纪20年代的科学史说起吧。
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渐兴起。它将最终要取代封建主义,尽管宗教势力疯狂地反扑,但毕竟不能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到17世纪前,近代科技史上的黑暗时期已经过去,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资产阶级开始崛起,特别在英国,广泛地开展文艺复兴运动,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局面,于是出现了以培根为代表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在这种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得到了发展,商人纷纷出资办学校,资助学会,促使科学队伍的壮大。
笛卡儿就出生在这个时期。1596年3月21日,他出生在法国土伦的一个律师家庭里,优裕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欧洲最着名的教会学校--拉弗莱什公学中,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笛卡儿是一个数学天才,曾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1617年到1626年,笛卡儿参军,在军队里当文书,但他始终不懈地钻研数学。参军的第二年,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荷兰共和国的一个小镇上。一天,笛卡儿在镇上闲逛,看见一群人围在布告栏前议论纷纷,他也挤了进去,可惜他看不懂上面写的字,于是就用法语问别人。
没料到正巧碰上了一位学院院长,那位院长见了眼前这个冒失的小伙子,就同他开玩笑说:“你想知道布告上写着什么吗?这可要有个条件,两天之内你必须把正确的答案告诉我。”笛卡儿点了点头。那位院长告诉他,镇上在进行一场数学竞争,布告上便是题目,谁获第一,谁就可以荣获全镇数学家的称号和一大笔奖金。
第二天,笛卡儿做出了全部题目。当答案送到了那位院长手中时,院长惊讶极了,原来这位貌不惊人的军人竟又简洁又清楚地做对了全部竞赛题目,夺得了桂冠。
想不到这次意外的数学竞争,笛卡儿与那位院长,着名的数学教授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数学,这为日后笛卡儿成为数学家打下了基础。
后来,笛卡儿离开了军队,游历了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使他开阔了视野,更坚定了学术研究的决心。从1628年起,他移居荷兰专门从事研究。
有一次,笛卡儿生病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突然发现天花板上一只蜘蛛爬来爬去,这下引起了他的极大的兴趣,他仔细观察蜘蛛围绕着天花板、墙角在织网。看着悬在半空的蜘蛛,笛卡儿忽然叫起来:“有了!”突然的叫声,引来了家人,问他出了什么事?
原来,这段时间笛卡儿正在研究用代数法解几何问题,寻找如何把几何中的点与代数结合的途径,可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当他看到这只蜘蛛时,就想到能不能用两角墙边的交线与墙及天花板的交线,来确定悬在半空的蜘蛛位置呢?这一发现,竟然像服了一帖特效药一般,笛卡儿顿时感到病好了许多,于是从床上爬了起来,在纸上画了起来,他画了蜘蛛网拉出的几条线,又画出悬挂半空中蜘蛛的线,终于他寻找出一种用三条互相垂直的线组成的坐标,来测定蜘蛛的位置(点),就这样笛卡儿终于解决了一个难题。从此以后,他又长期从各个角度来证明这一发现(后人称这种坐标为笛卡儿坐标)。终于,在数学王国的领域里创立了一门新的学说--解析几何学。
笛卡儿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不仅仅是创立解析几何学。1633年,他写成了一本《论世界》的书,书中他重申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但迫于当时教会的势力,为了不让这本书出版时受阻,他在作了修改之后定名为《科研方法指导论》,于1637年出版。到1644年,他的又一本哲学着作《哲学原理》写成出版了。连同他在1642年写的另一本哲学着作《哲学的沉思:上帝、精神、肉体》,笛卡儿成了当时法国最主要的唯物主义派别的代表人物。笛卡儿的哲学观,实际上是代表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他特别强调哲学对于科学的指导作用,他说:“人们可以找到一种实用的哲学,来代替那种在学校里传授的哲学,靠了它,我们认识水、火、空气、星辰、天界和一切其他环绕我们的物体的力和作用……这样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翁和占有者了。”这种哲学观,显然比康德、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大大前进了一步。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笛卡儿的哲学观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他力图寻找一种科学与宗教矛盾能调和的途径。这样,他就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分开,把灵魂与肉体分开。
但尽管如此,在世界科技史上,笛卡儿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后人。特别是笛卡儿哲学,对牛顿的影响极大,它是牛顿哲学的主要基础。牛顿后来的研究方法,正是吸取了笛卡儿与培根的长处才取得了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笛卡儿可以说是牛顿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