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奇的太空探险之旅
20950500000008

第8章 载人飞天(3)

9时32分,“阿波罗11号”点火升空,发射台上立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隆巨响。“土星5”徐徐离开了发射架,它的尾部喷射出熊熊火焰和棕黑色的浓烟。9秒钟后,红色支架松开了巨臂,火箭拖着几百米长的火舌冲向天空,巨大的火舌就像太阳光一样耀眼。两分半钟后,飞船到达65千米高空,抛掉了燃尽燃料的第一级火箭。第二级火箭点火继续推着飞船加速。第二级火箭共装了5台发动机,每秒钟要吞食15吨推进剂,储箱里的推进剂就像小河水一样地流出。第二级火箭燃烧6分钟后也被抛弃,第三级火箭的第一台发动机又点火了。12分钟后,飞船进入环绕地球运转的圆形轨道。这时飞船上和休斯敦指挥中心同时检查了飞船的各种设备和工作情况。

“一切正常,向月球进发!”下午1时10分,飞船接到了地面指挥中心的命令。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喷射,以近4万千米的时速,告别了地球,飞往月宫。

通往月球的路程约38万千米,要75个小时。宇航员们在茫茫太空中孤孤单单,像沙丁鱼似的挤在座舱里。一切东西都处在失重状态,牙刷、小刀、茶杯,只要稍稍触动,就会飞起来。在这里,人不论躺着、坐着或者倒挂着都是-样,反正没有什么区别。宇航员共有3名,指令长是阿姆斯特朗,登月舱的驾驶员是奥尔德林,指令舱的驾驶员是柯林斯。他们3个人,一人操纵飞船,一人担任隙望,另一人来到摄像机前,表演了飘浮和倒立,并把它传送给地球上的观众,他们这时候特别惦记着地球上的人们。后来,宇航员们又向地球发送了第一个电视节目。一个大而宽的蓝色球体突然闪现在电视机的屏幕上。“地球是蓝色的,多么壮丽啊!”人们纷纷惊叹着。这样看到自己居住的球体,感觉也特别亲切。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太阳照射地球的阴影都十分清晰,历历在目。

20日午夜,柯林斯留在指令舱里,其他两人进入登月舱,双方挥手告别。柯林斯的指令舱继续绕月飞行,等待登月舱完成任务后再回飞船。

登月舱逐渐减速,飞到距着陆点只有8千米处,靠自动导航仪滑翔下降。突然,宇航员发现着陆点不对,这里有无数巨大的岩块。大家紧张极了,脉搏一分钟跳150多下,宇航员后来报告说:“自动驾驶仪几乎把我们带进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喷火口中间,它是一块相当于两个喷火口大小,由无数大石块围成的地方。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的着陆地点,就需要控制和用手工操作,飞越过这一石块区。”事实上,当时他们正是通过改用手控操纵,增加马力飞越了这个石块区。

21日5时17分,有惊无险,阿姆斯特朗操纵着蜘蛛状的登月舱,在“静海”的一个月坑旁降落,登月舱的4条腿终于触及了月球表面,软着陆成功。

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里的几百名工作人员,顿时沸腾起来,欢呼、鼓掌,热泪盈眶;委内瑞拉和巴西的教堂响彻着庆贺的钟声。

沉睡了几十亿年的月球世界万古荒原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客人。人,来了!

(二)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爬出登月舱的舱门,他穿着21层的白色宇宙服,背着氧气瓶和各种仪器,小心翼翼、一步一歇地走下登月舱的舷梯,舷梯一共有9级,他走了整整3分钟,因为月球上只有地球1/6的重力,宇航员一下子难以适应。这时候正值地球西半球的夜间,但是等在电视机前的千百万人,仍然全神贯注地观看着将要揭开的“月宫”奥秘。

当阿姆斯特朗的右脚踏上月球表面时,他发现,覆盖在月球表面的灰尘原来只有几厘米厚,自己的脚印看上去很清晰。并不像人们原先担心的那样,也许会使登月舱倾覆。他轻松地缓缓气,不由地向世界宣告:“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了一大步。”这就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句话。

紧接着,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的任务首先是月面跑步,从电视上看去,他好像在那儿弹跳,就像一头顽皮的大羚羊。地面控制中心观看的人忍不住跺着脚欢呼起来。医生们也觉得意外,他们没想到人在月球上会活动得这么自由自在。

阿姆斯特朗也跟着跳了几跳,然后招呼奥尔德林一起去举行纪念碑揭幕仪式,然后他宣读文告:

“公元1969年7月,地球人首次踏足月球,我们是代表全人类来作一次和平旅行的。”

关于这段文告历来还有不同的说法。有文章说,当时卫星直播就在宣读文告时突然中断了4分30秒钟。事后,美国官方解释说是出了“技术故障”。究竟出了什么事?人们一直猜测了好多年,一直到20年后,才有人讲出内幕。原来,五角大楼欲借登月声明把月球划归美国版图。没想到“到月球就看见远处许多UFO列队注视着阿波罗登月舱”,登月者这才战战兢兢,改口说是“为和平而来”。

这种说法不是官方之言,正史所载也无法考证,传统的说法仍然是阿姆斯特朗宣读文告。

接着,他们两人赶紧采集月面土壤岩石样品,挖取了46磅月岩和表土,拍摄照片,并把太阳风收集器的铝制“窗帘”支起。然后竖起国旗,又到较远的地方去安放月震仪和激光测距仪。前者是测试、记录月球震动的;后者是用激光束往返地球,精确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他们所以要到远离登月舱的地方安装这些仪器,是因为怕登月舱返航时,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损害仪器。月震仪的灵敏度非常高,宇航员走一步,它都能测出来。激光测距仪还能测出月球的大小、形状、内部成分和月球的运动呢!

做完了这些工作,地面控制中心通知他们“还有3分钟”。阿姆斯特朗提醒奥尔德林留下些纪念物。他们将一个“阿波罗11号”的臂章、一枚金质橄榄枝、还有73个国家首脑题词刻着“来自地球”字样的金属牌和悼念逝世宇航员、刻着他们名字的纪念章,一齐放到月面的沙土上。

宇航员回到登月舱,太累了!吃不香睡不着,“香肠味道好像咸纸板,杂果饮料味道好像石灰水。”第二天下午1时54分,地面指挥中心通知他们登月舱起飞时间到,这时,他们突然发现上升引擎电路自动断路器的小塑胶栓不知去向!疲惫不堪的两个人急出了一身汗,没有了这个小东西,登月舱就无法起飞。肯定是先前出舱门时不小心碰断的,怎么办呢?急中生智,用毡头笔插入孔口轻轻戳两下,仪表板灯光亮起来。电路接通了!好险啦!两人松口气,咧开嘴笑了。

登月舱起飞以后,速度快得惊人,因为月球的引力小。4小时后,登月舱与柯林斯的指令舱顺利会合。不久,登月舱被抛掉,让它自由飞走!“你们正在回家”控制中心的喊声传到3个人的耳中无比亲切,47小时没有睡觉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一下子就进入了梦乡!

3小时后一觉醒来,见地球已从一个发亮的圆碟变成一个蓝色的大球,月球越来越小。他们兴致勃勃地向地球播送了一个逗趣的插曲,把水珠洒在半空,再用嘴把飘着的水珠捞回来!

飞船进入大气层以后,开始减速,这时出现了第三次意外,原定的降落地点上空有雷电,控制中心要他们改在海上溅落。当时海浪高达5米,飞船降到7000米高度时,三顶橙、白两色的大降落伞张开,片刻之后,飞船坠进海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迅速赶到,用机械把他们吊起来接到舰上。

舰长塞伯里奇正在舰上为来自155家电视电台和报社的记者们举行招待会,尼克松总统正站在飞机和直升机群中的一个扩音器前致欢迎辞,等宇航员们接受完检疫,总统就会接见他们。

人类的第一次登月旅行历时8天多,带回来三四十千克的月球“土产”,科学家们正等着分析研究!

“阿波罗13号”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开始第三次向月球飞行。飞船载有3名宇航员,指令长詹姆士·洛弗尔和弗雷德·海斯、约翰·斯威加特。当时,美国人刚刚经历过“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的狂喜,“阿波罗12号”在5个月前也顺利登上月球。所以,这次“阿波罗13号”的登月飞行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飞船发射后,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工作,几位新闻记者正躺在沙发上等着抓新闻,发消息。甚至飞船在发射前测试时就发现了2号贮氧箱出口管有问题,结果虽然做了检查,但对它的隐患并没有引起注意。

谁知,4月13日下午9时零7分,飞船在离地球大约30万千米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2号贮氧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引起1号贮氧箱失控,服务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氧气全跑光了,舱内压力降到了零,电气和水的供给全都丧失。

“出事了!我们遇到麻烦了!”宇航员向地面报告。

这时,宇航员们看到飞船的舷窗外有气体冒出来,爆炸的碎片也飘过来,爆炸引起的漏气又使飞船失去平衡,不断滚动、头部下沉,宇航员们的处境十分危急。

地面指挥中心接到出事信号以后,惊魂稍定,立刻召集专家进行营救。顷刻间,便有1万名科学家、宇航员、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参加这次营救工作。科学家们当机立断,命令宇航员们控制住飞船,立即返回地球。可是,返航是十分困难的,以往的教训说明在太空发生火灾,生还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现在,“阿波罗13号”只有靠科学家们的精心计划和宇航员们的智慧和勇敢来创造奇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月球吸引过去,永远围绕月球旋转,成为千古遗恨。

飞船是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舱段组成。科学家们考虑到登月舱里有氧气、燃料和食物,于是发出第二个命令,进入登月舱。

起飞之前,人们纪念登月舱起名叫“宝瓶座”。这时,宇航员从指令舱通过密封通道艰难地爬到“宝瓶座”中,由于它太小,其中一名宇航员只好躺在通道中间。靠着“宝瓶座”的发动机,他们成功地纠正了飞船的运行方向,向着地球返航。

根据地面指示,机组开始搬运服务舱上的氢氧化锂箱,净化“宝瓶座”中的空气,否则,他们会因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窒息。15日下午2时23分,登月舱下面段的2号电池爆炸,引起一阵电力中断,靠剩下的3个电池增加供电才渡过了难关。后来,登月舱的氦箱又猝然爆炸,因为小发动机不断点火产生的热导致了氦箱压力升高。

飞船在无边际的太空中艰难地运行着,飞船里的水、氧气和热量越来越少,宇航员们身上发冷,奄奄一息,全靠着“宝瓶座”救命伴航!

逐渐接近地球了,17日7时15分,宇航员遵照命令抛掉了服务舱,在这之前它一直保护着指令舱和“宝瓶座”。10时43分,登月舱脱离。“再见啦!‘宝瓶座!’谢谢你!”洛弗尔深情地喊了一句,看着它飘向天际。

12时零7分,指令舱溅落在太平洋上。

“阿波罗13号”登月失败了。但是它仍然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成功。它证明:在太空中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1994年,美国人将这段历险拍成影片,片名叫《“阿波罗13”--一场与时间竞争的比赛》。影片内容采用的全是真人真事。剧组租用KC-135飞机制造出长达54分钟的失重状态,还模拟出贮氧箱爆炸以及后来的情景,场面十分惊险,扣人心弦,惊险程度不输于巨片《生死时速》。

影片的结尾,导演还用高科技再现了当年激动人心的一幕:海面上,一架直升机正将“阿波罗13”上的宇航英雄们从海里捞起……

六访月球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后,美国又连续成功地进行了5次登月飞行,先后有12位宇航员到过月球。

前几次,登月的宇航员们一到月面,首先就急急忙忙地采集样品,他们担心万一发生什么故障,免得两手空空地回去。从“阿波罗15号”开始,专家们设计出一种月球车,让宇航员们带上月球使用。这下可方便多了,月球车是用电池开动的小车,模样像辆越野车,开动起来非常灵活、轻巧,月球车上还装有自动电视摄像机,任何经历都被它忠实地保留在画面里。

到了“阿波罗17号”登月时,月球车更先进了。宇航员们不用下车,车上的先进设备就可以帮助他们直接采样,月球车可以行驶90千米呢!宇航员们乘着它想到哪就去哪。当然,除了采样,这些飞行,还安排了许多项科学实验活动。至此,人类对月球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也留下了一直未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