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奇的太空探险之旅
20950500000006

第6章 载人飞天(1)

动物首次上天

前苏联在历尽艰难,夺取了成功研制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荣誉以后,又日夜兼程,为夺取首先把人类送上太空的荣誉而全力以赴。

第一颗人造卫星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内有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向地球不停地发出“嘀--嘀--嘀”的信号。人造卫星是载人宇宙飞船的先导,因为太空对人类来说是个很神秘的地方,变化莫测,人类要真正进入太空必须首先解决许多难题。

一个月之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重量一下子增加到508千克,内部安装了许多观测仪器,用来研究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卫星呈锥形,增设了一个密封生物舱,舱内安放了一只小狗,名叫“莱卡”,目的是用它来验明生物是否能在宇宙空间生存。小狗身上连接着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的医学仪器,通过无线电把数据送回地面。为了使密封舱空气保持新鲜,还安装了空气再生装置和处理小狗粪便的排泄装置。此外,舱里还设有一天3次的自动喂食装置,时间一到信号灯就亮,通知小狗用餐。

使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卫星无法回收,“莱卡”在密封舱里生活了一个星期完成了全都试验任务后,只好让它服毒自杀,成了宇航飞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当时还有西方的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跑到当地的前苏联外交机构集会抗议呢!

除了在卫星上用动物进行试验,前苏联还在火箭上多次试验。1958年8月27日,一只大型火箭载着1600千克重的仪器和2只小狗上升到450千米的高度。观测高空飞行对动物生理有什么影响,考察生命维护系统、着陆和救生系统的可靠性等。

试验表明,密封舱可以充分地保证其中气压、温度和相关成分的稳定。2只小狗在空中待了3个小时安全返回,返回时整个密封舱从火箭内弹出,然后小狗们乘着降落伞飘飘着陆。这种成功的回收方法以后一直被沿用到第一艘宇宙飞船上。

第二阶段利用小狗试验宇航服和紧急救生,有一次从高空把小狗弹出,一个多小时后小狗才降落地面。另一次将小狗从天上弹出后,故意到4千米高度时才打开降落伞,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小狗落地后每次都欢蹦乱跳,没有什么异常。这就说明,动物穿上宇航服可以经受火箭起飞的过载、再入大气层和失重的严酷考验。专家们经过动物试验,制造出了适合人穿的宇航服。

1960年8月19日,前苏联宇宙飞船2号顺利地将2只狗从空间轨道回收。第二年又连续两次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前苏联人的演习已近尾声,载人飞行就要开始了。

前苏联先后总共用了40只狗和2只兔子试验空间飞行,其中有好多次失败,还有小狗在飞船上呕吐。但是,毕竟成功地完成了回收。

美国的动物上天试验比前苏联开展得还早。从1948年开始,美国就用俘获德国的V-2火箭装入猴子和老鼠进行试验,一连4次惨遭失败,1只猴子死在发射途中,另3只在火箭落地时死了。一直到1951年美国才第一次成功地回收了1只猴子和11只老鼠。以后又用猴子和老鼠试验了十几次。

1958年10月,美国搞了个与前苏联抗衡的“水星”计划,要抢先把人送上太空。这个计划共进行了15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失败,2次载猴子、1次载猩猩亚轨道飞行成功。猩猩汉姆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它能进行若干操纵动作。汉姆受到了和宇航员完全相同的待遇,由“红石”火箭把它和飞船送入高空后,它便自己操作,画了一个660千米的大圆弧,安全降落,再由直升机自水面提起,送到一艘登陆艇上。当救护人员打开舱门时,汉姆若无其事地两手交叉在胸前,兴奋得脸上一粒粒雀斑都在跳跃。然后,它步出座舱,接受慰问,啃食起一个鲜红的大苹果。

美国使用猩猩和猴子做试验,试验的数据更适合人。说明动物可以承受火箭起飞时高达十几倍的加速度的考验,失重也没有大的影响。经过空间飞行的老鼠,正常地生儿育女,没有什么不良的遗传现象。

动物上天为载人飞行提供了保证,于是人类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空间征程。尤利·加加林独闯太空前苏联在用动物进行太空飞行的同时,1960年,便从3000名候选人中选出第一批20名宇航员,进行失重、离心机和跳伞训练。在训练中,哪怕一丝丝疏忽,也会付出血的代价。1960年3月23日,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暗室紧张地进行训练,间歇中,他用酒精棉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酒精棉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立即引起大火,使他严重烧伤,10小时后死亡。这次事故并没有让前苏联人放慢载人飞行的步伐。3月25日又发射了“东方号”飞船,上面载有模拟人,这次发射成功地返回。于是,前苏联人在4月3日做出了载人飞行的决定,并于4月8日指定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

据说,赫鲁晓夫指示第一个飞向宇宙的必须是俄罗斯人,所以乌克兰人季托夫才成了替补飞行员。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按惯例,试飞员应该由总设计师指定。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一年前就看好加加林了。当时,科罗廖夫到宇航员训练队展示他的“东方号”飞船。加加林两眼闪现着兴奋的光芒,一阵风似的跑向“东方号”,第一个钻进飞船座舱,久久不愿离去。加加林的激情,麻利的动作以及擦得发亮的整洁的黑皮鞋,都没有逃过总设计师敏锐的眼睛。科罗廖夫心里就认定了他。

1961年4月12日清晨,位于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的拜科努尔空间发射场上,矗立着高大的多级火箭。尤利·加加林头戴宇航盔、身着橘黄色宇航服仰卧在火箭顶端“东方号”宇宙飞船的座椅上,接受最后的检查。

此时,地下室里数不清的各色灯泡闪闪发光,这里是飞船发射指挥中心,总设计师和国家宇航委员会的成员正通过潜望镜注视着发射台上巨大的火箭。

7时12分,科罗廖夫开始通信检查。

“雪松,我是朝霞,听见了吗?”科罗廖夫呼叫加加林。“很清楚!舱内一切正常,我感觉良好,准备起飞。”

“请检查密闭服!”过了片刻,加加林报告:“密闭服检查完毕。

接下来“朝霞”定时呼叫“雪松”,通知“发射准备正常”。

8时41分,加加林略带幽默地问道:“根据仪器记录,我的心脏还跳吗?“朝霞”回答:“脉搏64次,呼吸24次。”

科罗廖夫示意助手打开计时器,然后说:“尤里,还有最后6分钟,不要紧张。”

“明白,我现在很平静。”

9点零7分,指挥所发出指令:“升空!”

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巨大的火箭抖动了一下,拖着耀眼的火柱,慢慢离开发射架,笔直地向高空攀去。

火箭穿过大气层后,保护“东方号”宇宙飞船的锥形头罩被抛掉。“整流罩已经抛掉。我看见了地球上空的云彩。真美啊!”加加林的声音使人们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加加林进入一个奇异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处于失重状态,只要一失手,笔记本就会从手上飘走,但是仍能够在笔记本上熟练地做记录。看来,失重对人类的影响并不大。他不停地监视各种仪表和向舷窗外观察。舷窗外,一片漆熏,群星像钻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太阳比熔化状的金属还要刺眼,比地球上观察到的要亮100倍以上。

不久,飞船进入地球的阴影部分,整个太空黑成一团。半个小时后,太阳再次照到舷窗上,这时飞船飞临南美洲上空,加加林迎来了一天中的第2次黎明。这时,地平线上是一条橙色环带,紧接着他的上空又扩展成为天蓝色、蓝色、紫色……简直像五彩缤纷的虹霓。

10时25分,加加林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飞行,制动火箭的开关自动打开,把飞船推向地球,在强大的地球引力作用下,沿着圆弧形轨道下降。

飞船一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开始呈现浅玫瑰色,继而鲜红、深红,最后变为紫红色。飞船像一只火球在燃烧。但由于飞船有可靠的绝热层,所以座舱内的温度仍保持在20℃以下。

当地面指挥所向飞船发出降落指令后,科罗廖夫立即从拜克努尔给在皮宗达的赫鲁晓夫打电话,由于通话信号很弱,他不得不紧贴话筒大声喊:“降落伞打开了,宇航员正在着陆,飞船看来一切正常!”赫鲁晓夫也在喊:“活着吗?有信号吗?活着吗?”

这时飞船正降到数千米的高空;橙色的回收降落伞张开着,然后备用伞也张开了。10时55分,“东方号”宇宙飞船降落在预定地点萨拉托夫州的一块田野里,被弹出座舱的加加林随即也飘飘而下。加加林对迎接他的人们说:“地球是蓝色的。”

当时年仅27岁的加加林,在世界载人飞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后来国际宇航协会把4月12日这一天定为空间日。

美国“水星计划”

加加林征服太空的消息传到美国,美国人再次震惊不已。肯尼迪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看到苏联在太空方面比我们领先一步,再没有人比我更泄气的了……加加林的飞行终止了人是否能在太空生存的争论。”

于是,美国宇航局立刻颁布“水星计划”的第一次载人亚轨道飞行日程。经过“自由钟7号”飞船像炮弹一样直上直下的简单试飞以后,在加加林首闯太空10个月后,1962年2月20日,美国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的是40岁的勇士--约翰·格林。

格林原是一位海军战斗机的试飞员,因为年龄偏大,又没有大学文凭,所以没有报考宇航员的资格,但是他勇敢、有毅力、有能力,被慧眼选中。经过2年多的艰苦训练,又被选中担任这次飞行的驾驶员。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火箭或飞船老是出故障,飞行被延期10次,格林也经受了10次的精神煎熬。2月20日清晨,终于可以升空飞行了。

“太空人格林已经进入太空船……”3家电视电台开始向全国进行广播。这时,在卡纳维拉尔角的航天中心海滩上,有6万人正注视着“友谊7号”飞船。随着发射前的倒数计数声“……四、三、二……一……零”的响起“大力神”火箭狂吼着冲向天空。

几秒钟后,在自动控制下,火箭向东北方向转动。发射后40秒,火箭与空气作用达到最剧烈的程度。不久,助推火箭按时灭火并与主火箭分离,飞船冲出大气层,然后火箭与飞船脱离。飞船进入运行轨道。

在绕地球第一圈飞行时,飞船内的温控系统发生故障,舱内温度升到40℃。第二圈时,飞船开始发生向西边甩的现象,显然是自动驾驶仪发生了问题,格林便改由手动操纵飞行。在飞行第三圈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又传到他耳里,控制中心的测航仪器忽然传出警报:“友谊7号”扁平头部的隔热层壳体松动,如果飞船返航进入大气层时防热壳脱落,他将葬身火海。

这个警报使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焦急万分,他们立即进行研究,试图找出挽救的办法。最后决定:当飞船头部的反射火箭射出之后,保留位于头部中心的箭座。

这个意外,对格林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验,还剩9秒钟飞船就要冲入大气层。格林极其冷静地集中精力操纵飞船返航。不久,他就看见飞船的窗口飞过了一个东西,他认为也许是防热壳脱落了。这时,正好与地面的通信也中断了。这寂寞好揪心哪!

可是,奇迹出现了,飞船没有爆炸,而是稳稳地下降,2点43分,“友谊7号”带着火焰溅落在大西洋海面。3点零1分,格林和飞船被捞上航空母舰。肯尼迪总统立即和格林通话,祝贺他飞行成功。华盛顿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游行,格林成了美国的太空英雄。

格林首次轨道飞行成功,美国的下一个目标:登上月球,把前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

捷列斯科娃--第一个女宇航员

1963年6月,前苏联准备进行第三次太空编队飞行试验,由“东方5号”的飞行员贝科夫斯基和“东方6号”的飞行员,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斯科娃来完成。

赫鲁晓夫为了在美国人面前再争一个第一,出了个主意,把妇女送入太空。

捷列斯科娃出生农家,高中毕业后先后在轮胎厂和纺织厂当女工。但是她天生酷爱跳伞运动,1962年以前,她就完成了130次跳伞,是名优秀的跳伞运动员。

加加林成为太空英雄以后,捷列斯科娃和其他姑娘一样,对加加林十分崇拜。她和跳伞俱乐部的女友们一起给苏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要求参加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

1962年,捷列斯科娃终于如愿以偿,被选中当上了一名女宇航员,接受严格的训练。

加加林和季托夫两次太空飞行以后,科罗廖夫为首的总设计师委员会决定着手准备多昼夜太空飞行。计划用两只飞船在太空编队飞行,试验掌握飞船的会合、对接技术。这样就可以组成轨道上的空间站,人可以在站里长时间生活和研究,可以用“货船”定期从地球上把资源源源不断地运进站。这种大胆的想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1962年8月12日“东方3号”进入预定轨道,8月12日“东方4号”也进入轨道,两只飞船结伴飞行。15日先后返回地面。前者飞行94小时,后者飞行了71小时。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前苏联人再接再厉,1963年6月由“东方5号”和“东方6号”进行第三次太空编队飞行。

这项飞行还出了好几个小插曲。一开始因为试验台上一个飞船定向系统出了故障,飞行延期。接着,又因为有报告说太阳耀斑和太阳辐射强度太高,飞船不宜飞行,只好再延期。6月14日,“东方5号”一切准备就绪,又出了故障,飞行员闷在飞船舱里等了5个小时才接到了准备发射的命令。

发射升空后,“东方5号”顺利入轨。两昼夜后,6月16日,“东方6号”载着第一位女宇航员飞向预定轨道。

两只飞船在贝科夫斯基和捷列斯科娃的操纵下,沿着接近的两条轨道飞行。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试验和观测,拍摄太阳、地球照片……

6月19日,两艘飞船分别返回地球,贝科夫斯基飞行了5天,捷列斯科娃飞行了3天。

捷列斯科娃的多昼夜太空飞行,证明妇女也能在太空生活、工作,她像赫鲁晓夫所希望的那样,为前苏联的太空事业夺得了又一个“第一”。

1962年8月,她与“东方3号”的飞行员尼古拉耶夫结成夫妻,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家庭,后来生了个可爱的儿子。

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前苏联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捷列斯科娃山”。

一天迎来17次朝霞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闯太空,安全降落,整个指挥所一片欢腾,人们相互拥抱接吻祝贺。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大声喊:“先不要接吻,还有工作在等着我们,全体准备飞往古比雪夫!”

科罗廖夫认为加加林沿地球轨道只飞行了一周,应该赶快进行第二次载人太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