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22

第22章 娱乐之谚——寓养于乐,身心兼养(2)

跳绳时最好要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在跳的过程中,还要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须用力协调,防止扭伤。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人进入老年,腿脚的行动就会不利索,就会发软无力,就会使上肢等运动器官早衰。如果经常踢毽儿,既能增强肌肉、骨骼的功能,又能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

踢毽子能不停地活动足、腿关节,不停地扭动腰臀部位,挥动两只手臂。如此手舞足蹈,使全身各部位的关节、肌肉、器官得到适度锻炼,可调节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脂肪积蓄以及呼吸功能衰退,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踢毽子的运动量可随意控制,可按照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其踢法多种多样,有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有正踢、反踢、交叉踢等。

跳绳时应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的场地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另外,不要在不平的地面上踢毽子,不平的地面会导致力的作用不正常,人在重心不稳的时候全身无法统一协调,最有可能摔伤和造成腰扭伤。

养生小提示:

踢毽和跳绳这两项活动,在任何季节都是可以进行的。长期伏案的办公室一族,也不防多踢踢毽子、跳跳绳,活动活动手脚,相信健康是可以练出来的。

6.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读书学习在使人专于学问的同时,进而精气内守,情绪稳定,血气平和,产生愉悦感和自信感。

在现实社会里,生活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浮躁,工作的压力,生存的烦恼,沟通的障碍,情感的波折,出行的不顺等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往往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也许是我们对生活有着过高的要求,也许是我们的思维与理想还不够成熟,也许……

如果你也有这么多的“也许”,那就静下心来读书吧!古人云:“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读书为什么能静心呢?古代有一位名叫圃翁的善于养生的老人,他这样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英国学者培根也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读书学习在使人专于学问的同时,进而精气内守,情绪稳定,血气平和,产生愉悦感和自信感。东晋名人陶渊明曾说,他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读书乃是静心的良药,而心静人自寿。

读书可以静心,还在于语言文字本身具有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抑郁的功能。读书,特别是阅读那些出自大师之手的书籍,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即便你不能完全理解,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

因此,当我们出现孤独、郁闷、悲观失望的情绪时,我们可以找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图书来读,从而达到解郁和宣泄的目的。当然,读书时要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书时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另外,究竟用什么坐姿来读书呢?这个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放松自己,如果非要保持端正的姿势,身体反而会更累。

2.在读书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创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气氛,急躁的心理不利于仔细阅读。

3.读书要有不定期定的间歇,连续读书的时间太长,就会影响认读的质量和效率。

4.读完一本好书,你可以发表一下的自己的想法,或写在日记中,或记在博客里,这都是很不错的做法。有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心得体会,心情自然又是一样。

养生小提示:

我国著名的肝病专家王伯祥教授曾提出一个防治肝病的新观念,就是肝病患者在用药的同时,可以每天读2~3小时一些富有哲理、有利于心境的书籍,可使自己心平气和,血液回流肝脏,从而使肝脏得到静养以使肝功能慢慢恢复。

7.善弈者长寿

弈棋不但能开发人的智力,而且能怡情悦志,令人长寿不夭。

走棋对弈,情趣高雅,静中有动,确实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活动。古人早有“善弈者长寿”的说法。

弈棋不但能开发人的智力,而且能怡情悦志,令人长寿不夭,是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之一。弈棋之时,心神神集中,意守棋局,精诚专一,杂念尽消;谋定而动,谈笑风生之间,胜负已定。它能使人把注意力从日常生活的负重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凝神静气的作用,对于苦闷无聊引起的神志损伤者,尤为适宜。

棋类活动作为一种健康的娱乐和积极的休息,能使人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纠葛纷扰,摒弃外界不良的精神刺激,甚至忘掉身体上的病痛。老年人大都有着一些慢性疾病,下棋能调节人的心理、呼吸以及心肺节律,有助于开释郁结,协调阴阳,改善微循环机能。

弈棋是一项较高的智力活动,棋盘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要求对弈者全力以赴,开动脑筋,以应不测。两军对垒,这是智力的角逐;行兵布阵,是思维的较量。老年人下棋可锻炼思维能力,防止脑细胞衰退,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有利于延年益寿。

弈棋还可使人身心舒畅。与棋友会棋,磋商技艺,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往来,特别是中老年人,下棋作为一种活动,也可使人精神愉快,有所寄托,使身心舒畅。

当然,弈棋虽有百般好处,切不可计较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友谊是长存的,重在修身养性,健康长寿。

养生小提示:

弈棋时应注意,饭后不要立即弈棋,否则会使大脑紧张,减少消化的供血,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病。弈棋时间不要过长。下棋不注意适度,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8.游山玩水,益寿延年

在游山玩水中,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使人清醒头脑,还可沐浴阳光,流通气血,增进健康。

祖国大好河山,绚丽多姿,无不向人诉说着人间风景的壮丽和秀美。如果我们寻三五志同道合者,利用双休或节假日,跋山涉水,融入大自然,宠辱皆忘,物我合一,其乐陶陶,哪里还有烦恼可言?

在游山玩水中,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使人清醒头脑,还可沐浴阳光,流通气血,增进健康。年轻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能益寿延年。

人的身体健康长寿,不过早衰老,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体魄健,脏器无损;二是精神爽,情志舒畅。陆游“看尽吴山看蜀山”,使身体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因而得到了保健。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员曾调查研究表明,每年外出旅游的人比那些从来不旅游的人死亡可能性要小21%,患冠心病致死的可能性要小32%。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晏济元在106岁时仍然面色红润,自己炒菜浇花,在99岁及能登上华山,101岁时还游览了云南丽江虎跳峡,103岁登上了长城写生作画。还有很多画家和摄影家老寿星一生与旅游相伴,到深山、草原、旅游名胜之地绘画、摄影。

在游览山川过程中,人的五脏六腑、肌肤血脉等形体的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游览山川的同时,高山、流水、瀑布、松涛、花香、鸟语……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解脱闹市之扰,使人情趣倍增,乐以忘忧。

综合来看,游山玩水的确是一项很有益于养生的活动。“宣和遗老凋零尽”,就在于他们缺少像陆游那样具有一股“看尽吴山看蜀山”的豪情壮志和实际的锻炼。

养生小提示:

游山玩水,观赏景物,一定要量力而行。即使为了观赏某一景色必须爬些山路,步子也要保持平稳、缓慢。特别是在人多路陡的地方,更要小心谨慎,防止与人碰撞。尤其是和青年人在一起旅游时,不能受他们的影响,逞强好胜,爬山涉险。

9.娱乐养生,逆乐害生

人们在进行娱乐时,因精神作用的支撑,往往不知疲倦,实则心神内耗,元气大伤,久之成病。

娱乐活动十分有趣,容易使人上瘾,过度反而不利于节制。比如说,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逢聚会之时,总少不了开个牌局或麻将局。还有,青少年朋友在节假日时喜欢整天泡在虚拟游戏里,甚至在假期开始前就为自己设立打通关等目标……这些娱乐活动适当为之,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则不利于身体。

人们在进行娱乐时,因精神作用的支撑,往往不知疲倦,实则心神内耗,元气大伤,久之成病。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代人经常把酒当作汤水贪饮不止,生活没有规律,常酒醉之后又滥行房事,纵情色欲,以致精竭阴枯,用不正当的嗜好将体内的真气耗散殆尽。他们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调养自己的精神,只知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了养生之道,违反了人生真正的乐趣,起居没有节制,因此活到50岁左右就显得衰老了。

从养生学上来说这其实就是“逆乐”。

从中医角度来看,娱乐的真实内容是指有益于身心的娱乐,不包括对人身心有害的恣意玩乐。因为那些活动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无益于身体。

我们在进行娱乐养生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生活环境、文化修养、性格、气质,选择不同的娱乐形式,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作用。

2.保持心情愉快。只求调养身心,不要争强好胜,不要做力不从心的活动,以免伤害身体。

3.和谐适度。不可沉迷不返,“乐不思蜀”。娱乐太过,就成为:“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背离养生之道的行为。于身体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养生小提示:

娱乐不是工作,也不是竞赛,无论是两人娱乐活动,还是团体娱乐活动,都应该端正心态,认识到这只是一种娱乐养生的方式而已,如果一味争强好胜,过分注重结果,则既达不到娱乐的目的,也达不到养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