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培养财商型孩子)
一、不一样的孩子(不同类型的孩子不同的培养方案)
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儿童成长的特点是从寻常到不寻常,逐渐上升的过程。他们是天生的赢家,赢在每一天,通过日积月累,最后到达成功之顶峰。因此,勤奋、上进是他们成功必需具备的品质。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要慢慢地巩固他们“赢”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培养他们的韧性,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早日自立、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是介于“管”与“不管”之间的孩子,即不能放纵,也不能溺爱。这是他们与“智商型孩子”、“情商型孩子”之间最大的区别,所以称他们是“财商型孩子”。他们稳步的成长过程,可以促使他们始终保持智商的优势,使他们个个显得出类拔萃、自信过人,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所以说他们是专业天才,是未来中产阶级社会的主流,是最稳定的社会支柱。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与其他类型的孩子不同的培养方法,也是我们目前最容易理解的教育方法,人们曾经倡导的“快乐教育法”“卡乐威特教育法”都是属于适合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尽管培养训练和监督考察的程序还不完整,但主要思想都适合这类孩子。问题只是现有的各种教育法都忽略了不同类型的儿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应有着完全不同的培养教育大方案,因才施教不仅要体现在教什么上,还应该体现在怎样去教上,怎样才能保证成才,怎样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在什么时候哪个方面获得成功,而对这个“人才工程”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实施”如何保证“质量”。
与传统模糊的教育方法不同,现代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在生理、心理综合品质等方面都具体量化的教育方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说这一整套的培养训练天才儿童的教育手册,可以保证施教的对象必然获得成功,而不是那种可以成功的教育方法。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儿童,成才的时间段为24至38岁之间,晚于情商型的14至22岁,早于财商型的38至52岁。当然还会有个别的提早或推迟的现象,但主要的时间段即在于此。而且从这“三趟成才的班车”我们可以看出!没有赶上“早班车”的儿童,在时间上还有机会赶“中班车”,未赶上“中班车”的还有希望赶“末班车”。尽管“改车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儿童在发育、发展的过程中,智力、才情、才能的发展都有相对的优势,而且会交替变化。才情优先发展型的儿童,在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出现智力的超速发展进而显示出智力的明显优势,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少年,在进入成年时期后,也有可能转变成才能高度发达的财商型。很显然,这种优势的转变,很有可能促使他们“改乘车次”。正因为如此,原打算乘做“末班车”的也有可能乘上了“早班车”或“中班车”, 因为财商型的儿童并不是缺少智力与才情,无论是机遇的到来或环境的骤然改变,都有可能促使他们改乘车次,作出新的抉择。
监督考察的方法(有效的管教)
许多父母因为未能有效地运用行为控制的技巧和一贯的管教态度,乃至失去了子女们对他们的敬爱。虽然有些父母认为管教就是用很严格的态度或规矩来要求子女,事实上呢,全然不是这么回事。有效的管教是以因--果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因此,像以爱取代体罚,自 由代替专制,公开代替压抑等等论调,根本是荒诞的。不可否认的,我们只管教我们所爱的人;而社会上的自由是局限于某一个范围之内,因此自我表达就像其他的事情一样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管教子女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所长并且使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为父母者是有责任认清这一事实,并且也应该为他们在基本人格和行为上奠定良好的规范。所以我们不能将这个神圣的责任推于孩子的身上,而认为该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我们在教导孩子如何思考时(即建立价值观、评断事物),我们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心态是否朝着正当的途径发展,决不可用让孩子有建立理性思考的借口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每一位父母亲都应该一开始就深切地认识自己有协助孩子建立正确人格以及未来独立个性的神圣使命。教导孩子们读书、写字以及端正品行,这都充分表现出社会与父母的价值观。有的父母说:“那并非我的本意。”这种父母在思想的过程上应该做适度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各种角度的看法。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孩子的决定,哪些则是属于父母自己的。如果为父母者能认清这一项责任,并且勇于承担不推卸责任,那么孩子们就会在基本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出他们的价值观。总之,父母或孩子都该认清,秉持自己本身的价值取向来做事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1.惩罚-- 一种学习的方法(鼓励孩子在艰难中的拼搏)
在社会上或是与工作有关之惩罚的第一个要点是要看孩子处于哪里,也就是说确定孩子目前所做的行为,以了解该行为是何时开始的。有关学校的工作,在孩子的面前而言是很容易处理的问题。在衡量不当的社会行为时,偏执不会是主要的考虑项目,而研究孩子为何会有某种行为的背景是毫无意义和毫无必要的方法。学理上的研究往往要花上好几天,而社会性的评析只需要几分钟。父母往往因为孩子过去的一些行为、经验、适应过程或成绩而自以为找出不适当行为的原因。管教子女是父母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如果孩子由于误导而产生不良的品行,那么父母本身建立思想体系时应该小心自己的观念在修正时会影响到子女,换句话说,也就是父母在拟定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千万不要先影响子女。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造成期望吸收新知识的渴求(动机),而作法上是由外向内的。父母了解了学习本身就是工作,那父母一定会增加事先的奖励以鼓励孩子在艰难中的拼搏,这种作法是一种强化达到长期性目标的部份行为--即使孩子成熟。
2.学习--行为修正法(必须是符合实际)
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经验、分辨是非和举一反三的。行为修正法是藉着学习的经验使孩子能分辨是非和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如果父母希望能学到一些正当的行为,那这些行为本身必须是有形而且能表达出来的动作。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清楚地相信只要孩子了解父母的意图,而孩子们也愿意,那么他们一定能做到。由于不良的行为或正当的行为都是由学习中养成的,为孩子准备一些渴求的东西,是让他们达到理想目标不可缺少的步骤。而孩子在努力的方向上或多或少都会与父母的价值观相似,所以父母的价值取向往往就是孩子们下决定的结果。
如果孩子的行为产生了误导,那么父母当然有义务使孩子们导入正途,并且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多重标准以造成干扰。父母为子女所界定之目标应该让孩子清清楚楚地了解,而这个目标必须是符合实际、有形而且能够评析。不论正当或不良的行为都应该明确地分类,且界定出责任之归属。
3.行为--人生中一些偶发事件的结果(实践才是最实际的作法)
行为是人们在时间的流程中一些造成强化作用的偶发事件所形成的。诚然,行为的产生正是其他事件的结果。因此,如果能提供有效的教学和多彩多姿的生活,父母们应该为孩子设计出一切使孩子能有良好经验的环境,这完全要看父母来决定对孩子施加多少的限制。强化行为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同意以及否定的态度,随着时间流逝使孩子朝着一个特定目标发展。藉着除去孩子的行为回馈来革除他们的不良行径,而另建立一套行为回馈使孩子步入正途。为了要熟悉行为分析,父母一定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以了解孩子发生某一行为的前因后果,并且找出其行为的根源。但此时父母应该在为孩子设法修正行为时考虑到“公平”的问题。父母最好分辨许多个别或相关的问题以确定该怎么做,即怎么做才公平,父母可用的方式有许多;包括同意与不同意的态度,而作法上可用言辞、表达、行为、事物。只要孩子能有效的做到父母所希望修正过的行为,就应该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上述的回应。俗谓“空想千回成虚渺”,如果只是用头脑想想这些回应的作法是没有任何助益的,切身实践才是最实际的作法。
4.生活--时间中的行为结构(外在环境的运用原则)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时间的流程中发生的。的确,生命就是时间。一般人对时间的看法都认为时间是那么重要,因此在时间上应加以足够的重视。虽然管教的一贯性是很重要的一个态度,但它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为了要使管教能有效果,父母应为孩子安排一切。外在环境的运用应按照下列的原则:
(1)事件 先定义出所要修正或革除的行为,或是要学习的新行为(为孩子安排不贴切的行为环境)。有关工作方面的事件可以用能够衡量的特定目标来完成;而关于不良的社会回应就必须要先肯定这些行为是明显而且是合于事先界定的范围内。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孩子行为的诱因,并且也要找出线索以安排下一个良好行为的诱因。
(2)记录 用数量来计量行为。记录的正确性是绝对必要的,否则父母永远也无法肯定旧行为与所要培养的新行为之间的差距。记录一定要精确,而且一定要在一段现实的时间流程中完成。
(3)结果 借助正面或负面性行为强化的作法掌握孩子的外在环境,使孩子能经由父母或长辈导入正途。
(4)评估 衡量行为出现的次数以判断行为本身是否有所增减。如果一开始你失败了,那么你应该马上尝试另一种作法。每当父母安排属于长期性的作法时,那么对于其效果就不能太苛求了。要想做一个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就该具有好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