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财商老师
20947100000014

第14章 五大才能与训练(财商型孩子的才能训练与启蒙)(4)

(14)买一本图解字典,并研究一些日常机械用品的运作原理。

(15)用布蒙住他的眼睛,然后由你引导,在他的屋中或院内探测他四周的空间。

(16)练习天上的云彩、墙上的裂缝以及在其他天然的或人工的景像中寻找一些图像。

(17)帮他建立一套记事用的视觉符号(例如,箭头、圆圈、星号、螺旋形、颜色代码、图画以及其他各种视觉标示)。

(18)带他拜访一位机械工程师或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家,看看他们在工作时如何运用感受空间的能力给他“镀金”。

(19)花些时间带他与家人、朋友从事一些艺术活动。

(20)让他研读你所居住的省、市地图、你家的平面图,或是其他透过视觉表达的事物。

(21)用玩具、D棒、六角曲片、积木等玩具或其他立体式的搭建材料,搭建一些架构。

(22)探究视觉错觉(例如,阅读猜谜的书籍,到科学馆参观或是玩一些视觉错觉的玩具等等)。

(23)对于他感兴趣、想要动手做的事巷,租、借或是购买一些“如何动手自己做”的录影带。

(24)让他在写信、写执行计划或是做简报时,运用一些图画、相片,以及图表。

三、动作灵敏的智慧

在古代,身体和心灵是合二为一的。希腊人重视体操,将之视为锻练心智的重要方法。其实,有意义的体能活动,其本身即是一种智慧在詹姆士乔伊斯的经典短篇故事集--《都柏林人》之中,有个名叫达飞的角色,他是一个遁世型的银行出纳员,住在都柏林的效区,与一家制酒厂为邻。对这一角色,书中有段精彩的描绘。故事里提及达飞遇到一位女子,他和她过从甚密,并陷入一段精神热恋,后来因为她以手紧贴他的脸颊,他便与她断绝往来。乔伊斯在描述达飞的这一段,加入了一行相当古怪的文字:“他并未与自己的身体生活在一起。”乔伊斯的意思是说,这人身陷精神的囹圄,已与感官的世界完全失去联系了。如以更广义的角度而言,乔伊斯笔下的这一角色,可说是现代人心灵的写照,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智力与体能分裂的情形。

在古代,身体和心灵是合二为一的。希腊人重视体操,将之视为锻练心智的重要方法。 罗马人也是如此,他们留下一句名言:“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头脑”。印度人运用瑜伽术、过去的人打太极拳这些体能活动促进心智的发展,已有数千年之久。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中古时期的基督徒却以抑制肉体的欲望作为追求精神的手段;而18世纪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家则完全漠视身体,仅以心智做为个人寻根究源的对象。就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大约在四百年前所说的:“我思,故我在。”

透过他的宣言,笛卡尔使我们全都成了达飞先生了。智力活动几乎完全等于数理逻辑和语言的能力,而体能活动则被贬至较低级的层次,而且只能在卧室、造船厂和运动场内从事这些 活动。即使在今日,当许多人在重新发扬、体验一种身强体健的生活时,人们还是多半将锻练身体与一些健身器材、节食计划和回力球场联想在一起,而很少认为锻练身体与心智有任何关系。运动员常被视为呆头鹅,而以手操作的行业,与人文、科学的“高级”世界相比,就被列为次等了。

多种智慧理论的目的,即在缝合这一道划分身体与心智的鸿沟;此一理论认为,有意义的体能活动,其本身即是一种智慧。动作灵敏的智慧包括两种主要的能力:一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身的动作(运动员、舞蹈家、滑稽哑剧演员、戏剧演员等类人的智慧),二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身以外的物体(雕塑家、家具制作工、水管装修工和裁缝等类人的智慧)。

本节将详述动作灵敏的智慧,并探讨儿童开发此种智慧的各种方法,使你在研读本节之后,帮助孩子不仅身手更为敏捷,而且头脑也更为灵活。

1.有氧运动之外

你的孩子能不能快速摆动双耳?大多数的人也许从未想过这样的事。他会不会侧身翻跟斗?大多数的人大概都不曾让孩子一试。如果他们还算是会做运动的话,通常都是做些更“重要”的运动。例如慢跑或跳舞之类的运动;而做这些运动,对许多儿童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只是徒然浪费时间罢了。然而,学做一些摆耳朵、翻跟斗之类的花招动作,反而可能要比一分钟做几个仰卧起坐、伏地挺身,更让他了解自己在控制身体运动方面的能力。健身专家说,做好体能活动的要素包括:体力、耐力、弹性、平衡能力、手脚灵巧、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反射动作。在这些要素中,我们通常只注意前两项。

中国人以外的其他各民族,十分注重其余各项的发展。日本人在茶道和合气道方面的训练,非常着重姿态平和与气度优雅。峇里岛的儿童要经常训练活动自己的手指关节,

保持手指的屈伸自如与灵巧,才能参加表演他们那繁复的民族舞蹈。在新几内亚,5、6岁的小孩就要学习如何在各种状况下操作独木舟,学习如何平衡、如何转向、如何前进的各种技巧。下面的练习可以让你帮孩子尝试一下如何做这些动作,并可测试,看看他的身手是否灵巧。(做下列动作所需的各项体能技巧,都写在句尾的括号内。)

体能测验

·如鹤般地单脚站立,闭上双眼。你看他能这样站立多久?(平衡能力)

·把揉成一团的废纸,投入十尺外的一个字纸篓中。你可以同意他拉长或缩短距离,以改变动作的难度。(协调能力)

·用脚趾夹铅笔写他的名字,看看他是用右脚型的人还是用左脚型的人。(手脚灵巧)

·伸手挠背,看看他的手指是否能挠到背部的每一处。(弹性)

·侧身翻个跟斗。(协调能力)

·用一叠扑克牌搭建一座五层的小楼房。(手脚灵巧)

·令他沿着人行道的边石,从一个街口走到下一街口。(平衡能力)

·用摄子将一百粒米从一个碗中尽快夹到另一个碗里头。(手脚灵巧)

·用扑克牌玩“掌拍老K”的游戏(玩牌的人大家轮流掀牌,掀开的牌要放到中央--当掀出老K时,大家就伸手抢拍,谁先拍到,谁就得到中央的这叠牌)。(反射动作)

·找一个和他身材相当的人,两个伸出手臂较劲,看谁的臂力大。(体力)

·只准用身体动作,试着表达“平等”这个概念。(表达能力)

·选个周末,背上背包出门远足,每天至少行走五公里(身体有问题的人,应先征得医生同意再做)。(耐力)

如果你发现他有些动作做不出来,不要愁,多练习就熟能生巧(请参看本节最后25种使你动作灵敏的方法)。本节其余的部份,将研究如何使你认识他的身体,并运用它做为探讨的工具,进而借着这样的认知来增进他的智力。

2.身体的智慧

对某些人而言,他们似乎可以透过身体去认识、了解事物。许多人常说道,他们在考试时 , 对某一答案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感应”;或是对某人、某地、某一想法、某一事物“在骨子 里”会有一种感觉。英国诗人郝思曼曾经提及,当他脑中有某种创意时,他的身体就会表现 出某种症候。他写道:

“有天早晨,当我在修脸时,我从过去的经验得知,我得注意我的思想;因为当我脑中闪过 一行诗句时,我会毛发倒竖,连剃刀都不管用。此外,脊背也会打一股冷颤,喉头干紧,眼 眶湿润;另外还有一种症群,我只能借诗人济慈在离世前所写的书信中的几句来描写。他在 提及芳妮布朗时写道:‘每件使我想到她的事物,都如一根矛般,穿透我。’这种感觉就在 心窝里。”

对于以身体动作接收资讯的人,艺术教育家罗文费尔德称之称“触摸型”的人。他说:“触 摸型的人是借肌肉的感觉、身体动作的体验、接触的印象,以及自我的一切生活经验,去建 立他与外界的关系。”根据这位专家的研究,在所有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倾向于触 摸类型(相对于透过视觉空间认知的人);其余四分之三的儿童,似乎也至少有一些身体动作 的感应。下面的练习,可以帮助你认识与利用这一重要的资讯来源,以便帮助孩子解决生活 中的难题及做成一些决定。

内在的感应

现在让他集中精神,思考一个他目前最想解决的个人问题,或是学习上的难题。先将问题写 在一张纸的上方(写得愈清楚愈好),然后将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都列出来。做完之后,暂时 将纸放在一旁,并且让他全神贯注在自己的身体上。先感觉一下自己的身体与地板或座椅之 间的关联,再感觉一下他的皮肤与衣服间的接触。注意是否有任何肌肉呈现紧张的状态,或 身上有其他的感觉。然后,将注意力移转到纸上的解答,逐一审阅。每一项看完时,稍停片 刻,注意身体的反应;特别注意胃部、腹部、颈部、肩部或胸部的肌肉有无放松或崩紧的现 象,因为这些反应可以使他大略知道某一解答是“对”或是“错”。此外,也要留意身上的 其他反应,例如皮肤有无刺痛或烧灼的感觉、毛发倒竖、肌肉抽搐,或是身体疼痛,或是身 体的某些部位有温热的感觉。把那些引起最负面反应的解答删掉,而将那些引起最正面的身 体反应或“内在感觉”的解答圈选出来。

虽然以上这些练习,对于解决学习问题,不尽然是完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可以使他初次 接触到身体内部产生感应的这种经验(譬如,源自肌肉或肌腱的一些感觉),而你从未想过这 些感觉竟然能帮助他思考。他在考试时,也可考虑利用这种“身体感知”(选择他“觉得”正确的答案);他在阅读时,这种感觉也可派上用场(注意在他体内对某些观念、特性,或词汇所产生的感应);这种感觉可以在考试时或阅读时帮助他,掌握新知识,并且在许多其他日常生活上也有所助益。即使是在选择朋友或是伙伴时,别人也会告诉他,少和那些看来不顺眼的人来往。

3.完美的姿态

我们已经知道,身体能够表达蕴藏在内心的事物;然而相反的情况也能成立:身体的细微变化,对精神思想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法国作家蒲鲁斯特在他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便运用了他那些非常发达的接触感觉,去探究身体对心智的影响。他说,有一天,当他在朋友家的庭院里散步,脚下踩着大卵石铺成的地面时,他身上有种一时说不出的熟悉感。沉思一阵子之后,他终于想出这种感觉究竟从何而生。原来,许多年前当他到意大利去旅行时,曾经在那里体验过这种不平的路面。这一经历的记忆,就此深藏在他身体的某处,只要这种特定的姿态出现时,这一记忆便会在心头浮现。 蒲鲁斯特内心记忆的显现,强调身体姿态对思想的重要性。许多非西方的民族,早在数千年前即已知道这种身心的关联现象。例如,在印度,不同的瑜伽体态,据说能使练习的人产生不同的思想意识。在过去,西方人所用的“摆姿态”这个词,是指表态,亦即借身体的表达,显现出一个人的心态。

最近,教育家发现,姿态对于小学生的课业成绩似乎也很重要,姿态可以决定他们成绩的好坏。当教育家盖尔伯在英国教书时,他注意到,那些在解数学难题或是阅读较难课文的学生,都是紧绷着身子、手脚不得伸展地在做功课、找解答。当盖尔伯让这些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坐姿不良,并且指导他们如何舒展姿势、调匀呼吸之后,答案似乎立即出现。有些科学家认为,不良的姿态会妨碍携带氧气的血液流向脑部;而无论是坐着、站立或行走,保持抬头挺胸的姿势,会使头脑清醒,增进改善我们整个人的认知功能。 下面的练习,可使你帮助孩子提高警觉,注意那些会影响他思考力的不良姿势。

坐得有智慧

当你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他的姿态。他的背脊是挺直的还是弯曲的?他的头部是否与身体的其他部份成一直线?他的双臂、双腿、头部、脸部、胃、大腿,或其他部位是否觉得紧张?他的呼吸是否不顺畅?在你决定挪动他身体之前,先注意他现在的姿态;然后在想清楚、下定决心之后,再改变他的姿态;使他的身、颈、头维持一直线,而整个人能舒展自如、气定神闲。在他调整姿态后,注意他的身体会有何种不同的感觉,呼吸会有何种改变。并且注意,他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以及整个的思考过程是否有所改变。

4.奔放的思想

身体的动作对思考似乎也很重要,思考的内容可因此提升。有许多位思想家都说,散步或跑步都可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明家爱德文蓝得是在散步时想到了新主意,而这一念头,使他后来发明了拍立得相机。柴可夫斯基每天散步时都带着一枝铅笔和作曲纸,他说散步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许多灵感。文学家汤玛斯曼写道:“我大部份的创作,都是在散步时构思的……我认为,在户外走动,是使我恢复体力、继续工作的最佳方式。”这些现象在青少年身上同样能看到,他们这时思想最开放最活跃。

近十年之中,愈来愈多的文献指出,慢跑、散步、舞蹈,以及其他形式的身体动作,可促进许多心智方面的功能,而这些名人轶事正可支持这种说法。美国盐湖城荣民医疗中心 研究人员报导,在四个月内,每周散步三次,每次走一小时的那些老年人,要比那些不活动,或是不做有氧运动的人,在身体反应、视力,及记忆等方面都更为良好。另一项由奥勒冈卫生中心所做的研究指出,在接受测试的两百名慢跑者当中,约有60%的人说,慢跑可使他们毫不费劲地产生一些独特、而且是自发性的念头。事实上,这些人之中有许多人会在更衣室的小柜内放些纸笔,以便每次跑完之后就可记下他们的想法。下面的练习,可帮助你的孩子汲取他那“一路奔放”的思绪。

走出来的智慧

当孩子外出散步或慢跑时,不妨让他带着一台手提录音机。(如果他未满五岁,而且健康有些问题,则一定要按医师指示做运动。)让他走动时,尽量放松心情,让思绪随意驰骋,让感官享受户外的愉悦气息。当意念浮上心头时,就对着录音机说出自己的想法(要他不要跑得太快,免得因为上气不接下气而讲不清楚)。运动完了之后,听听自己的录音,将想要记住的想法以及还想继续发挥的念头,都写下来(或画出来)。

注意,切勿过度使用这一做法。一般正常的慢跑或散步就已足够让他摆脱日常的难题了。当他边运动边录音时,可能无意中会使他太专注于身体上的一些问题,因此,你最好让他一个星期做一次这样的练习就可以了,或是当他平时运动过后,再用录音机或纸笔记下他的想法。

你也可考虑采用一些其他方式的动作,来“运动”他的头脑。有一个学生,一天正在想一位同学的名字,却苦思不得;而当他伸手取一本书,书中他知道夹有同学的相片时,忽然就记起同学的名字。那就像是走向书架,伸手取书,这一串动作,刺激了他的脑神经,使他的记忆发动起来。我们认为,如果他文思受阻或是遇上一些难题,某些动作--坐在有扶手的摇椅里摇两下、放一段音乐舞动一下、练练瑜伽--就能使思路重新又畅通起来。下次,当他思考不顺畅时,教他试试做一些动作,看看做了之后是否能打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