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能改变生活--改变文明的根基。马丁·路德读了新约圣经中使徒保罗所写的罗马书之后,大为感动,于是着手改革天主教会。达尔文是在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之后,才发展出他的进化论。歌德的散文《破碎的大自然》,激发了弗洛伊德学医(最终是心理学)的心志。
(4)规划他一生中所读的书(探讨阅读技巧)
请取出一张白纸,并在纸上划出四栏。在第一栏,列出你童年读过的重要书籍(包括别人读给你听的和你自己读的)。在第二栏,写下四、五本在你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书--那些改变你对世界看法的书,或是那些改变你的一生的书。在第三栏,写出那些你今日若不看,明日撒手西归便会后悔未看的书籍。在最后一栏,列出你最近十二个月所看过的书籍。请一位朋友也做这个练习,然后和他谈谈你的读书心得,并以这一练习为基点,想想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现代人当论及阅读技巧时,我们常常就强调“速读”。因为现代人要应付过去数十年不胜负荷的资讯重担,而想尽快、尽可能轻松地把阅读解决掉。研究指出,由于眼睛转动时所受到的神经肌肉限制,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至多只能读八至九百个字。研究也指出,大部分读得快的人,当速度到达每分钟五、六百字左右时,就只能一知半解,无法了解全部的内容。这和那些速读专家的说法,正好成对比;他们号称经过他们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一分钟阅读几万字(或甚至几十万字)。事实上,速读专家所传授的,只是重点阅读关键字、标题的方法。作家兼教育家阿德勒称这种“检阅式”细读,为一种以系统化的重点阅读来了解一本书的主旨的读法。他认为,99%的书根本不必详读,重点阅读就足以发挥阅读的功效了。
检阅式的重点阅读,与另一种方式的阅读大为不同。这另一种方式可能是更重要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的人从容细读佳句,重读最喜爱的片段,或慢慢品赏一些理念和意象的含义。就如作家威廉葛斯所说,这样的阅读,“每一页都是一片草原,我们就像一群饥饿的牛羊,在草原上徜徉,啮食青草。”不出声的唇读(一度曾被辅导阅读的老师视为禁忌),以及出声阅读,在这一种阅读方式中都非常重要。下面的练习,可以使孩子在阅读时,享受到一种自娱的快感。
(5)自娱式的阅读
选一本孩子自己以往最爱读的书,或是挑一本他真正想好好读的书,让他边读边留意那些自己最喜爱的章节。一边阅读,一边默读或是朗读这些最喜爱的词句。如果他对于某一段落不能完全领会,就鼓励他再读一遍;必要时,也可叫他翻回前几页,前后参照阅读,以便他真正了解。
阅读时,不妨让他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可以让他想像书中描绘的景物,或让他仿佛接触到书中形容的一些感觉,或听到一些声音、音乐,或揣摩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阅读时,他若想用色笔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尽管画吧!他想花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
自娱式的阅读,并无阅读以外的目的;他们所追求的,就是沉浸在阅读中--一种阅读自身的乐趣。对他们而言,一卷在手,悠然神往,真是世间至乐。青少年可以没有固定的阅读计划、 阅读进度,完全是随心所欲、可行可止式的阅读。正如《美国心灵的封闭》一书的作者亚兰布鲁所说:“人们毋须按照一套经典阅读系列索引去读书,我认为这类书单根本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去找一本书,而且就顺着这本书阅读下去……”
4.词汇的运用(运用语言的天分)
语言的智慧,可能是在多种智慧理论所包含的七种智慧中最普遍的一种。虽然有名的演说家并不多见,但几乎每个人都要学习讲话。而无论在任何国家,大多数的民众也都能读会写。在美国,语言的智慧和数理逻辑的智慧一样,都是最受重视的智慧。词汇丰富的人,总令人敬佩(类似《词汇速成》、《三十日掌握词汇》这样的书得以畅销,就是明证)。对于那些能在大庭广众之前侃侃而谈、表达自如的人,例如典礼的主持人、独自担纲的脱口秀艺人、年长的政治人物、充满活力的企业领袖,人们都是佩服之至。我们将作家们(也许不尽然是好的)推崇为大明星;同样地,对博学大儒,我们也是敬畏有加。
在我们的社会中,智慧的最终判官--智力测验--也是大部分都需要透过语言的能力去测试。但是,比起那种在标准化的测验题上作答、那种非常简单的,有如鹦鹉学舌式的能力来,真正的语言智慧可要复杂多了。真正的语言智慧包含好几个项目,有语音、语法、语意和语言实用。
语言智慧高的人,对于语言的声音,也就是语音,感受性很强;他们常用双关语、绕口令, 用字喜欢押韵或是用一些能够描绘其声的声音字,和其他一些能引起听觉反应的声音。譬如像詹姆士乔伊斯,在他的两部精采绝伦的小说《尤里西斯》和《芬尼根的觉醒》中,发明了许许多多跨越不同语言的双关语,和非常传神、别具新意的爱尔兰文字。
有语言天赋的人也擅于玩弄语言的结构,也就是玩弄语法。例如法国的小说家马塞尔蒲鲁斯特,他可以把好几个子句串连起来--写成像段落一般长的句子,以达到让人眼花撩乱的效果。蒲鲁斯特的老师没有一位能及得上他,他们还常常批评这个孩子,说他写的句子都文法不通。这样的语言天才,或许也会成为一个语言学家--随时留意他自己或别人偶尔在口头讲话时犯的错,或行文时犯的错。
语言天才也会透过他对语言含意的深刻领悟,也就是对语意的领悟,来展现他在语言方面的天份。诗人罗威尔在哈佛大学的英诗习作课堂上,可以把上课时讨论到的任何字娓娓道出该字在英国文学史历来的篇章中,各家不同的用法。同样地,为纽约时报撰写每周专栏的威廉塞佛艾,他是以研究英文中的新创词汇为业;在不断变迁演进的英文中所出现的那些新字和差别极其细微的字义,便是他研究的对象。
不过,语言天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也许是能够使用语言,以达到实用目的的才智。例如赫伯阿姆斯壮劝服别人信教、琼李尔斯善于表演、艾萨克阿夕毛夫讲解科学深入浅出、邱吉尔演讲激励人心,或是克列伦斯达若在法庭据理力争、雄辩滔滔,这一类人都有实际运用语言的天份。虽然这样的语言本身并不炫丽,也并非一流,但是其目的却在于提升人类的生活,或最低限度地以某种具体的方式改变人生。
二、感受空间的智慧
我们的社会仍然过度倚重语文和数理方面的智慧,但当我们迈向21世纪时,也许只有具有想像力及感受空间智慧的人,才能前瞻开创性的未来。
美国科学家路易艾葛西斯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一天,有位新任的助理向他报到,艾葛西斯要他研究一种特殊品种的鱼。交待完工作之后,艾葛西斯便步出实验室,这位助理想,大概过几分钟后他就会回来。经过半小时的观察,这个担任研究助理的学生认为他已经把这种鱼研究得差不多,该了解的都了解了,可是艾葛西斯并未回来。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未见艾葛西斯的踪影;在这段时间,这学生对艾葛西斯这样的弃他而去,起先觉得无聊,继之感到很丧气,最后转为愤怒。为了打发时间,他就数算鱼鳞和鱼鳍,并且开始画鱼。这时,他发现了一些在最初观察时忽略的东西,比如,鱼并没有眼睑。终于,大师回来了,这位新助理总算松了口气。不过,艾葛西斯对这年轻助理的观察报告并不满意,而让这徒弟又看了两天鱼。许多年以后,这位助理已经在他的本行中出人头地了--回忆道,在他所有的学习历程中,这三天受益最多。
这桩事可显现出一个人观察入微的能力。不经心的人会视若无睹,但观察力强的人却无所不见,明察秋毫。这就是豪尔葛德纳所说的“感受空间的智慧”。具有这样的智慧,对视觉空间的感受力就很强,并且能将最初的观察予以转化。这就是建筑师和喜马拉雅山区向导的智慧,也是发明家、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土地丈量员这类人的智慧。
不论是对“真实”世界或是想像中的空间感受性强的人,能见到别人也许会忽略的事情。这些人不仅感受性强,而且能透过绘画、雕刻、建筑、创作等具体的作法,塑造他们所见到的事物;或是透过将主观的事物予以抽象转换的方式,重现这些形象。本节将介绍各种不同的空间智慧,以及探讨如何帮助儿童增进在这方面能力的方法,使他们能如艾葛西斯的学生一样,借着耐性和持恒的练习,提升自己感受空间的智慧。
1.亲眼目睹方始相信(感受空间的能力)
空间的智慧以直接的视觉感受为主。虽然失明的人也有感受空间的能力(即使是三岁的盲眼小童,也能领悟物体抛掷出去时的弧形轨道,以及理解地图),不过,大体而言,能够真正“目睹”外在的世界,还是感受空间的第一步,这种视觉敏锐度因人而异。通常,有些人的视力算是正常。可是,有些人视力如鹰眼般敏锐,他们能看到的距离远超过此一光学标准。有一名德国学生,名叫维若尼卡赛德,他能看得见远在一英里之外的人物。此外,有一位美国太空人,当他绕地球轨道飞行时,能在一百英里的上空辨认地面的房舍。这些人具有科学家所谓的超级敏锐的视力。
还有些感受空间力强的人,对于近距离的物体有异常的观察力。卡拉哈利沙漠的非洲土着人可由羚羊的足迹,看出这支动物的体格大小、性别、长相和性情。爱斯基摩猎人要仔细查看脚下冰雪的形状,因为万一看错了而踏上一片浮冰,可就会受困脱不了身。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路标、地图,以及其他图文性的或数字性的资讯可以引导我们,使我们不致迷失方向。因此,感受空间的能力就比较不重要了。不过,如果我们太过于依赖语文的和数理的智慧,则仍可能错失许多眼前的事物。
下面的练习在于帮助他们获得观察的能力,否则这些能力从幼年时期到未来,一直都未得发挥。
在户外找一处不易被干扰到的地方:你家的后院、公园一角,或其他野外的地点。让孩子在某一地点停留一小时,不做别的事,仅只四周观望。尽可能留意周围的环境,试试观看一些不明显的事物,看看“藏”在大自然内的景物。看他们能否学到卡拉哈利土着或是爱斯基摩猎人的明察秋毫。
然后,再试试极目四望,不要盯着某一特定事物观看,而只是轻松的四处观望。注意四周的景物,看看他能否知道在他背后是何景物。在同一地点,另选几个不同的时间来观看。当你花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时,留意他对空间的感受改变了多少。
2.美的感受(培养艺术欣赏的能力)
前述的观看经验,可以产生另一种在感知上更具美感的直接观察。这一种感受空间的智力,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或是艺评家所具备的,也是一流人才的素质构成。
这种视觉感受力对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要素非常敏感,包括线条、形状、体积、空间、平衡、明暗、匀称、式样和颜色。艺术家对这些要素的感受都特别敏锐。例如,毕加索在一次访谈时娓娓叙述他对色彩的强烈感受:“我在枫丹白露的树林中散步,一下子便得了绿色消化不良症,我非得把这种感觉倾倒在一幅图画上不可。”
同样地,俄国画家卫斯理康定斯基回忆第一次使用颜料时的感觉,他写道:“我那时十三四岁,以积存了好久、好不容易存得的一些零钱,买了一盒油画颜料。直到现在,我仍能看到这些颜料由软管中出来的情景。我的手指一挤,这些颜料就兴高采烈地、热热闹闹地,或是既正经又浪漫地,或是若有所思地出来了。这些稀奇可爱、叫做颜料的东西,有时是野性大发地,或是因得解脱而喟然叹息地、忧伤地、坚毅不拔地、柔顺隐忍地、顽强自制地、情绪不安地出来了。”
这位艺术家透过这样的绘画所展现出的自我,便是他留下的遗产。他期盼人们唤醒自己内心中类似这样的感受,使我们能从作品中真正体会到艺术家的创作情怀。英国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叙述他幼年在伦敦参观日本艺术展时,第一次与艺术创作心灵相通的感受:
“在画廊的尽头,是一小段阶梯,我们疲累地登上楼,进入另一陈列室,霎时,我满怀激动。室内两侧正展览着画屏,画中的花朵美得醉人,我不仅惊喜地愣住了,而且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新世界。由形状和色彩之间的关系,我见到了一种新秩序,一种一切都各就各位的稳定状态。”
当我们听克拉克叙述,他在55年后到日本参观东京附近的一处寺庙时,竟认出了以前见 过的这些画时,他的儿时经历就更显得非常神奇了。(这些画在他小时候--1910年期间曾运至伦敦展出)。美感敏锐的人,便能领会绘画艺术散发出的迷人神韵。
下面的练习,可帮助孩子培养艺术欣赏的能力以滋润他们的美好理想。
带孩子到附近的美术馆或私人画廊去参观,(如果不方便的话,就找一本图片精美的艺术史的书。例如,简森中文版的《艺术史》,让这本书做为他的行动画廊。)在美术馆内随处参观,直到他遇见一件或一组在某方面吸引他的作品(绘画、雕刻、拼贴画、组合物、摄影)。让他体验到自己对作品的直接感受,而不要一开始就聚精会神的看细节;抱持开放的胸怀,迎向令他惊讶的一些意外;注意他的视线落在何处,并且留意视线从作品的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情形;当他在观看作品时,何者最吸引他的注意力?是色彩吗?空间的运用吗?构图吗?还是某种难以说明界定的事物?不要立即就想分析他所见到的作品,且先留意他的感觉,是喜爱?是厌恶?或是其他什么感觉?
在美术馆内的时间限制在一小时之内,然后,你可以根据他的反应了解他的内心。过一两个月再回到美术馆去,再带他去看看。
带他们到美术馆观赏艺术原作,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观赏绘画、雕刻或建筑的古典名作,据说会使某些敏感的人心跳加速、情绪起伏、感觉晕眩,或甚至产生幻觉。这种反应称做“史丹道尔症候群”,因为一位名叫史丹道尔的19世纪法国作家,曾经将他看到佛罗伦萨的壁画时,自己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记载下来。虽然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不过,由此也可看出艺术对人类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一般而言,美术馆之行所带给他的体验,可能只是唤醒他的视觉,以及加深他的美感,无论怎样都可以激发他们心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