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棵阅尽人间春色的铁坚杉干似青铜,叩之有声,苔痕满身也似镑衣斑驳,古朴沧桑,威风瘵凛。所不见者,是神农老树的根,在山岩裂隙间游走、攀援,支撑起九百春九百秋金刚不烂的栋梁之材。
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及明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均记载神农架有奇珍中草药材,其中的特别名贵者,生于偏僻峻险之处,人迹难至。其名字极为生动,本身便是诗同时又内含着美丽的故事。
头顶一颗珠:学名延龄草,生长在2000多米的高山上,枝为独杆,长三片桃型绿叶。夏天,顶端开一朵黄灿灿的小花,秋天结出一粒豌豆大的深红色果实,叫天珠,“夏开一支花,秋结一粒珠”;块根叫地珠,均可人药,有活血止疼、镇静安神、祛风除湿之神效。相传,三国时,魏、蜀、吴交界处住着三对夫妇,三个男人各为一国之君打仗,战死沙场。三个寡妇逃难在神农架的荒山里,由相识而同病相怜,结为姊妹,耕作采药之余,对天祷告祈求天下太平,刀兵不再,以救苍生。有一年夏天,她们垂泪祷告之处忽然长出一根独杆之草,生三片绿叶,秋日结一果,泪水成天珠。
江边一碗水:独茎圆叶,形似小碗,叶中常聚集雨水、露水,开淡黄色小花,生长在神农架的黄宝坪、红河、马家屋场、小神农架等地,止痛、止血、散瘀,药到病除。传说神农采药时,从岩壁摔下,待醒来疼痛难忍且口渴,抬头看见有长着碗状叶的草,叶间盛满清亮的露水,一饮而尽,如获甘霖,伤痛即止,精神大振。再口嚼其叶,瘀血立散,是有“江边一碗水”之称。
文王一枝笔:学名简鞘蛇菰,别名借母怀胎、观音莲,为寄生草,寄生于神农架阴裕河海拔2000米处山坡林阴下的树根上,长得像笔锋朝上的羊毫毛笔,因有“一枝笔”之名。传说周文王访贤得姜子牙,姜子牙向文王索笔写“八百载垂长久”六字,文王将此笔视同国宝,传之后人意在敬贤、惜贤。昭王不施仁政,取道神农架攻打楚国,此笔失落,千军寻而不得,笔落草莽立地生根,成为名药,专治心病,心急跳骤慌之类,服之即可安宁。
七叶一枝花:百合科植物,别名灯台七、铁灯台等。茎顶之叶一般为七叶,其上单生一株绿色小花,故名。清热解毒止痛有奇效。神农架人又称之为“海螺七”,是说神农架之地由海洋而成陆时,有一只海螺变成一美貌少女,愿追求人间幸福。毒蛇闻之居心不良,紧缠住海螺姑娘,两相拼斗,海螺姑娘以螺尖刺向毒蛇之七寸,毒蛇死,自己也中毒。海螺姑娘划破手指挤出毒血,却苦无止血之法,鲜血滴落长七叶之花。海螺姑娘吞而咽之,毒尽血止,因而也称海螺七。
植物茂盛之处,也必定是动物繁华之地。早在第四纪冰川期,神农架便成了天然避难所,至今这里还栖息着寒武纪留下的一些珍贵动物。
这是一群时代的落伍者,既非光荣也非耻辱,不曾灭绝亦无意进化。
神农架的野生动物多达五六百种,显然这个数据也出自不完全的统计,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金丝猴、苏门羚、云豹、小灵猫、大鲵等20多种。
海拔1500米至3000米的大小神农架,是金丝猴出没之地,因为盗猎,数量在锐减之中。《唐本草》描绘的金丝猴形象极有趣:“体不过三尺,而尾长过头,鼻孔向天,雨则挂木上,以尾塞鼻孔。”据报载,神农架鸭子口曾出现过金丝猴大集群嬉戏顽皮的景观。是日和风细雨,约2000只金丝猴悠游自在地穿过保护区,闯荡至公路边,迎风沐雨,狂欢雀跃,有的纵身下跳,落地无声,有的飞身上树,枝叶不摇,还有的三五成群同时在两树之间飞跃来去,目睹者无不以为当世奇观。
神农架有不少白色动物,如白熊、白鹿、白雕、白獐、白狼、白金丝猴、白松鼠等等,甚至还在九冲发现了白蛇,白色野种点缀于老树古木山花野草间,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白色动物到底是因变异产生,还是一种新的动物,目前还无法解释。人们从前只以为有北冰洋白熊,而神农架白熊是有一定数量的群体,曾经捕获过两只小白熊,其母熊与父熊均是白熊,而不是黑熊或棕熊。有专家认为,神农架白熊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种群,神农架白熊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神农架野人的各种消息,也曾使世界关注,人类正在寻找野人一不知算不算我们的姨表兄弟一至少说明人活得很孤独也很迷惘。达尔文的进化论始终无法解释: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
寻找野人基本上是一种精神的渴求、生命的困惑,至于到底有没有野人,则无关宏旨。
这就是神农架,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神农架,难穷其究竟的神农架。
神农架所拥有的,也许要比我们想像的多得多。
神农架林区有一些老歌手,其声雄浑其音忧郁,传唱“四游八传”等长歌。而此种歌唱主要用于丧事,为死者哭为死者唱为灵魂送行,《黑暗传》是最为著名的一首。这个题目就是惊心动魄的,黑暗之中的探求,实际上已经在追问混沌起源了:
久闻歌师有学问,能知地理与天文,今要与你论古今。
什么是黑暗与混沌?
什么是盘古来出身?
盘古拿的什么开山斧?
曰月又怎样上天庭?
说的是远古那根节,无天无地也无日月星,一片黑暗和混沌,茫茫八极无一人。
乾坤暗暗如鸡蛋,迷迷蒙蒙千万层。
盘古生在混沌中,无爹无娘自长成……
神农歌师的歌本也许是远古存留的思想的残痕,其中关于神农的歌唱,与古籍中的记述大体相似,由此推断这些歌唱并非即兴随意的,而是旧有所本,口授相传。昆仑的形象屡有出现,用法和含义竟与《山海经》、《楚辞》一脉相承,楚文化的意气飞扬甚为突出。
《黑暗传》的想像力及探索幽深的智慧,是最让人惊讶的。从天地形成到万物起源,到历朝历代,包括神话、传说,实为惊世之作。但,它却完全以民间形式流传,并辅以民间鼓乐,在殿堂之外而远比殿堂神圣高大。那是黑暗的奇妙及汪洋恣肆吗?
胡崇峻搜集整理已发表的《黑暗传》有3000多行,当地民间还有不同版本的完整或残缺的手抄本,近2万行,可以视之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史诗。
神农架,很难说你是这洋洋史诗的封面还是内页。看神农架的山水云雾,珍禽草木,风花雪月,倘若心怀敬畏,脚步轻轻,那种人生如梦的感觉在心灵丝丝缕缕地飘出时,便是黑暗与混沌吗?
神农架有众水奔流、环绕……
流向汉水,汇人长江,故垒西边硝烟已经不再,长江一一长江流域一一那些说不尽的帝王争霸与农人樵夫的耕种劳作,以及神农架一起,使长江的涛声如此丰富多彩。如果巨大的历史不是因为细小的水珠包裹,我们的昨天能够有声有色吗?还有滋润,让所有的古老都潜伏生命之春光。
知音何在?
水啊水!长江丝毫没有疲惫之感,它将走完中游的最后一段流程。名山,仍是江之所爱;大湖,仍是江之所往。
当迁飞时,白鹤们展翅腾空会排出“一”字型或“人”字型,高声鸣叫数番后离去,那鸣声不断是以壮军威呢还是眷恋故园?那“人”字型,是对人的赞美呢还是对人的呼唤我是你们的至爱亲朋?山,奇秀之山,位在江西九江之南,鄱阳湖口之西。
庐山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前后的一些典籍中,庐山也称天子都、南障山。朱熹在《九江彭蠡辨》中认为,《尚书禹贡》中的“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即傅阳山、鄱阳山、今之庐山。与所有名山一样,庐山也在各种传说如云雾一般的缭绕之下。
相传公元前4世纪周威烈王时,有一位名叫匡俗的先生远离了热闹之乡,到庐山结庐而居学道长求仙。周天子闻知后几次派员进山,请匡俗出山助天下之51业。匡俗屡屡回避踪迹飘忽居无定所,夜宿岩洞晨饮山泉,胃不知所往不知所终。有牧童、樵者谓,曾亲见匡俗登悬崖绝岩如履平地,绝顶处一手执拂尘,一手持野花,回眸一笑,然后踏上空中飘落的一片祥瑞之云,飘飘然成仙去了。不断有人寻找匡俗,不断有人希望成仙,因成仙之地山中有庐,故名庐山;又因成仙之人姓匡,又称匡庐。
庐山一山都是鬼斧神功之作,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它是怎样孤傲神秘地崛起于长江南岸的呢?于是便有了秦始皇赶山的传说。
秦始皇为了修筑自己的地下寝宫,以神鞭劈开骊山一角,并把这一角之山在风雷呼唤中鞭赶到长江、鄱阳湖边。
然后去探海,秦始皇原本想以此填海铺一条通往蓬莱仙境之路,正待挥鞭再赶,丢失神鞭的南海观世音悄悄地把神鞭换走了。秦始皇再挥鞭时,庐山却不为所动,连挥99鞭,直到汗如雨下才作罢,仰天叹道:“神鞭既不神,仙乡复何在?”遂扔鞭而去,策马回咸阳了。从此这99鞭挥打处便成了99道锦绣山谷,秦始皇跌落的汗水又惊醒了山岩中沉睡的流泉之梦,一旦释放便成飞瀑,那一根被扔下的赶山鞭落地生根直插云霄,是为梳杆峰,倘若风起帆张,是不是还要奔腾人海呢?
318倘说庐山之恋在大海,那倒是事出有因的,庐山也是沧海桑田的明证,难以解释的只是:它为什么秀美若此?
在遥远而又遥远的地质年代,庐山之地是一片汪洋,地球造山运动中海底冒升的岩石使庐山得以脱颖而出。但可以推想的是,庐山初始很可能是乱石横陈,它已经高出海面了,但还不是很高,大约也谈不上俊逸美丽。今日庐山上不难发现的裸露的巨岩,比如“大月山粗砂岩”,便是元古代震旦纪时的古老岩石。风吹浪打自不用说了,古老的海洋是庐山最早的雕塑者,当拍岸浪挟雷霆万钧之力前仆后继冲激而来,因为它的从不惧怕粉身碎骨,当时庐山临海的那些山石就得付出粉身碎骨的代价了,会有残缺或者陷落、凸凹,那都是波涛的随意之作,海洋从不刻意为之,放任自流才有大手笔。其间还有一次又一次的海侵与海退,切割与刻蚀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总而言之在那地球剧变的年代里,地质营力正在反反复复地改变着一切。
大约在近1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地球又发生了强烈的燕山构造运动,庐山在南向挤压的伟力与江南古陆的夹挤下,而大幅抬升。呈东北一一西南走向,形成了长25公里、宽10公里、周长约70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0庐山有了真正的高度了,在近乎一马平川的长江岸边,只要一山矗立,便有气象万千。庐山不是一次造山运动的创作,而是几次,这就意味着增加、删削、镶嵌,山形岩貌便由此而成。
庐山的出现,或许还与古长江的形成和变迁大体同步。惟其如此,它们才声气互通相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