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在香港与内地开始传播差不多同时,并早奠有根基,在台湾则已在光复之后。1910年,香港最著名的护法居士陈静涛就皈依了太虚,并大力护持人间佛教事业。太虚也曾六次赴港弘法,特别是1920、1935年之两次,驻锡时间均较长,为人间佛教思潮在港澳的展开结下深厚因缘。
1935—1936年间,太虚学生竺摩法师曾随侍太虚来港。1939年,他再次来港澳弘法,从此港澳地区成为他弘法事业与传播人间佛教思想的中心之一。人间佛教实际上是佛教的现代形态之一,竺摩法师也因此被觉光法师誉为“现代港澳弘法第一人”[1]。而一提到觉光法师,人们都知道他是当代香港佛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觉光法师继承的是天台宗谛闲大师、宝静法师法脉。他虽与竺摩法师都先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来港,却在宝静法师主持的香港弘法精舍华南佛学院学习,该院继承宁波观宗学社台学传统,对太虚主张的改革佛教的比较激进的思想“是很难接受的”[2]。但当他从佛学院毕业,走向社会,参与了香港佛教界许多工作,如香港佛教联合会的成立,为悼念太虚成立太虚大师舍利塔建塔委员会等,在香港的现代工商业特别发达的氛围中,对太虚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觉得太虚大师提出的进入社会的人间佛教观念还不错呢,太虚大师号召佛教僧伽走入社会,那是社会发展对佛教的必然要求,是佛教发展的大趋势”。从此,在继承发扬天台宗传统的同时,依照人间佛教方向“去做就行了”,[3]成为觉光法师的信念。因此,觉光法师也是人间佛教在港澳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83年以来,佛光山星云大师相继在香港创立佛香精舍(现为佛香讲堂)、国际佛光会香港分会、香港文教会馆等道场与组织,法鼓山圣严法师也在1988年莅港,1990年其皈依弟子在港创立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香港办事处(现为该会香港分会)等,这些组织都在港展开了很多活动。鉴此,本文分三节略加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