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楼不是茶馆,何以竟跟龙井茶搭得上,道出一番茶话来呢?说来也是话长。
先说楼外楼。宋时有士人林升者,曾题一诗于旅邸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原是一首讽刺时局之诗,孰料后人竟取“楼外楼”三字为饭店昭名。清道光年间(1848年),西湖孤山脚下俞楼旁有家叫太和园的小饭店,后迁移到南麓,今址中山公园一侧,更名楼外楼,由第二代传人洪端堂经营发迹。
百年老店依山傍湖,得天独厚,从此扬名中外。有诗人易铨者作诗赞曰:屈醒陶醉随斟酌,春韭秋莼入品题;闲开东阁素梅笑,坐对西湖把酒尊。
记得儿时随父母路过此店,印象中是一幢两层木结构红楼,清丽雅静,风貌不凡,自然比不上今天的豪华气派,巍巍壮观。前几年看影片《开国大典》,方知蒋氏父子被逐出大陆前曾来该楼吃饭,频眺湖光山色,借酒浇愁,楼外楼因此也添了几分历史的严峻和沧桑。周恩来总理曾来过此楼九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唱过《小丑》的光头歌星凌峰一行到楼外楼吃过一顿饭,倒拍了半个小时录像,作为《八千里路云和月》系列片中一个内容,回台湾播放,让人心驰神往,跃跃欲尝。
我已多年没去楼外楼,概为囊中羞涩、生活忙碌之故,此次特为龙井虾仁而来,承蒙经理助理小胡相助,很想在这其中也来发现一点文化,大家乐乐。小胡一听,便兴致勃勃地告诉我,龙井虾仁居于杭州三十六道名菜之首。
小胡同志让我稍候,特地请来特级厨师吴顺初。我看他挺面熟的,和小胡赠我的楼外楼宣传册上的厨师极像,定睛看,原是一个人。他腋下夹一本《杭州菜谱》,寒暄几句之后,便把《杭州菜谱》放在桌上,一面就把龙井虾仁制作的来龙去脉一一向我介绍。他说,龙井虾仁是一道体现西湖秀美气质的传统名菜。它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这首词的启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对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而这个时候采制的新茶,正是明前茶(清明节就在寒食节之后两日),茶品最佳,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杭州厨师用此“四绝”,与产于内河的鲜虾仁相配,终于在菜肴中烹制出了新的一绝--龙井虾仁。
这真是茶肴之中的杰作!我知道在云南少数民族之中,拿茶叶做菜吃是很平常的。平时集市上,也有专门挑着湿漉漉的腌茶叫卖的。还有基诺族人,喜欢拿鲜茶叶和辣椒、大蒜、生姜、咸菜等一起凉拌,用来下饭。相比之下,龙井虾仁可算得上是茶肴中的阳春白雪了。据闻,眼下茶肴之中,除龙井虾仁外,还有茶汁鱼片、茶叶腰花、茶粉蒸肉、茶煎牛排和牛肉茶汤等问世。不知何日有眼福、口福,一并得以品尝之。
问罢龙井虾仁的来历后,心中仍有疑惑:记得有人说楼外楼的龙井虾仁是用鲜茶叶炒的,不知确否。答曰直至80年代始,才用鲜茶叶炒虾仁。故从春到秋,每天都有茶农送茶叶至楼外楼,二至四斤不等,入冬才另用炒茶。想象青花菜盘,玉白虾仁,碧绿茶叶,这是何等享受。
又想那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楼外楼放一游船于湖上,船上佳肴美酒,伴有香茗,真可谓天上人间之一大美事矣。
写到此,笔者几欲垂涎,遂罢笔。
附:龙井虾仁菜谱
原料:
鲜活大河虾1000克(大小均匀,250只左右)
龙井新茶1克
鸡蛋清1个
绍酒15克
味精2、5克
湿淀粉40克
熟猪油1000克(约耗75克)
制法:
1、虾仁去壳,挤出虾肉,盛入小竹箩,用清水反复搅洗至虾仁雪白,盛入碗内,放精盐和鸡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黏性时,加入湿淀粉,味精拌匀,置半小时,使调料渗入虾仁,待用。
2、龙井新茶用沸水50克泡开(不要加盖),放1分钟滗出茶水30克,剩下的茶叶和余汁待用。
3、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清锅后下猪油,至四成熟时,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划散,至虾仁呈玉白色时,倒入漏勺沥去油。用葱炝锅。再将虾仁倒人锅中,迅速把茶叶连汁倒入,烹入绍酒,颠动片刻即出锅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