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找对方法做对事
20924800000028

第28章 把事情做对,更要把事情做好(2)

吃早餐的时候,饭店服务员送来了一个点心。布迪特问:“这道菜中间红的是什么?”服务员看了一眼,然后后退一步做了回答。布迪特又问旁边那个黑黑的是什么。服务员上前看了一眼,随即又后退一步作答。布迪特询问服务员为什么每次都要后退一步。服务员回答说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唾沫落到客人的早点上。

可见,只有将细节、小节、小事做到极致,才算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许多人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把细节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所以,工作细心,尽善尽美,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力求至善至美的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树立起一种高尚的人格。

试想,如果在我们年轻时候在职场上将自己的每份工作都做到了最好,并持有着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来认真工作,那么,你还会陷入职业危机么?人生中的诸多遗憾之事还会发生吗?所以,你只有将工作做到完美、不给工作留遗憾,你才能做到真正的今生无悔!

在每天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抽出几分钟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吧:

(1)我今天的工作,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

(2)我制定的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

(3)目前业已完成的工作能否做得更好呢?

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想要事事完美,就需要把目标分解开,并让它在每一天都能得到检验。时间久了,追求完美自然会成为你工作的一种习惯,并促使你更快地提升业绩,帮你更好地实现一个个人生目标。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完美工作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的确,对于很多工作,我们可以通过量化、精细化等标准去衡量。但对于一些我们无法用标准去衡量的工作,又如何掌握好这个“完美”的尺度呢?

对此,我们要说:完美在你的心中。在你每时每刻的一举一动中!

某年轻的裁缝,每次西服挂完里子要封口时,他总要费力地把衣服从那个开口处翻出,然后拿着一把小剪刀,仔仔细细地剪上面的线头。有人问:“那些线头何必剪呢?把封口封住,一直到穿旧也没人看得到啊?”他却淡淡一笑:“别人看不到,我看得到啊,要是不剪我心里会不舒服的。”

是的,一个线头剪与不剪,都不会成为他人注目的焦点,也无关大雅。但对于一个内心时刻充满着“完美工作”热情的人来说,这却是必然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是工作就应做到最好,否则就是对顾客不负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自己的入生不负责。拥有这样一个追求完美、不给工作留遗憾的工作态度,工作何愁不能做到最好,工作者又怎能会走进职业危机呢?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这样。对于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我们身边的大部分工作者都会这样想:“做好做坏,都没有人去特意检查,也没有人会格外留意,何必费时费力呢?”于是,他们这样想了,这样去做了,应付了事、为工资而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就会逐渐占据他们的头脑,并会令其永远也成为不了一名优秀者、成功者。

人不是动物.不需要用鞭子赶着才走路,更不需要用枷锁紧锁才去工作。当每个员工将追求完美变成一种工作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做不到完美”成为一种习惯时,其后果将可想而知--它不仅可以令你走向职业危机,更会让你走进人生危机。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么,微软离破产就只有15个月!”这是比尔?盖茨时常告诫雇员的话。这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仔细品味,确实发人深省!比尔?盖茨深知:微软要么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要么就会被人吞并或破产。

同理,作为在岗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工作的人,要么你因为做得最好而胜出,要么你被职场淘汰。职场风云变幻,每一个公司都像一列高速运转的火车.随时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其标准就是,合不合适,够不够优秀。

而评价合适与优秀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自然,由于经验和学识等限制,一个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很出色,也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你有了这种强烈追求完美的欲望,就会促使你更加认真努力地奋斗,更快地走向成功。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并不见得都是天才,但是事事追求最好的信念总是时刻激励着他们,最终让他们取得了令众人瞩目的成绩。

客观地讲,工作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跟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将工作做到完美。是对企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这是一种双赢的行为。对个人而言,获得的收益还要更多,因为它不仅能让你远离职业的危机,它还会改变的将是你的一生!

4.工作面前无小事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对待工作的态度问题,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做不成大事的。

着名企业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到员工精神时说:“如果让员工每天擦桌子6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6次,可是中国员工在第一天可能擦6次,第二天可能擦6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5次、4次、3次,到后来,也许就会不了了之了。与日本员工的认真、精细相比,中国员工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稻盛和夫也说:工作面前无小事,完美主义才能防微杜渐。

花岗岩与佛像同处一间庙宇,人们常常踩着花岗岩去拜佛像,花岗岩觉得很不公平,有一天,它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从一个采石场里出来,为什么人们总是将我踩在脚底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说:“从采石场出来时,你只经过四刀就成形,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凿才成佛的。”

平时看似普通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够取得很大的成绩,以促使我们走向成功,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

快餐巨子麦当劳公司,就非常注重对员工事”意识的培养。当新员工进入麦当劳公司时,都会得到这样的劝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你们去做,包括那些细小的事,你们不但要做,而且要非常用心去做。因为成功往往都是从点滴的小事开始的,甚至是很多细小入微的地方。”

麦当劳公司之所以如此强调工作中“小事”的重要性,是源于一名员工对一些细微小事的忽略造成了麦当劳公司的巨大损失。

在1994年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上,麦当劳公司企图抓住商机,一展身手。一位策划人员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且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于是这名策划人员便和其他同事紧锣密鼓、加班加点地进行各方面工作的准备。

在开赛期间,麦当劳公司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印有参赛的24个国家国旗的食品包装袋派发给观众。原本以为这项创意必将受到各国球迷消费者的欢迎,但不幸的是,在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有一段古兰经文,这受到了阿拉伯人的抗议。在阿拉伯人看来,使用后的包装袋油污不堪,往往被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这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教的不尊重,甚至是对《古兰经》的玷污。

于是,面对严厉的抗议,这次花费不菲的行动泡了汤,麦当劳公司只有收回所有的包装袋,坐了一回冷板凳,当了一回看客。负责策划的人员也不得不引咎辞职。

由于这种原因,他被大家称为“每桶4美元”,真名反而没人叫了。四年后的一天,董事长洛克菲勒无意中听到此事,便请他吃了一顿饭。当他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我想,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后来,洛克菲勒退休,阿基勃特便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这家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里,必然是人才济济,比他能力强、才华高的人多的是,但却是他做上了董事长。或许有幸运的成分,但关键在于,他处处为公司着想,时时为公司多做一点额外的服务,因此,他就获得了这样的奖赏。

工作面前无小事。往往正是人们看起来的“小事”成就了大事。

理智的领导,常会从细微之处观察员工,评判员工。比如,站在领导的立场上,一个缺乏时间观念的员工,不可能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员工,在工作中无法与别人沟通合作;一个做事有始无终的员工,他的做事效率实在令人怀疑……一旦你因这些小小的不良习惯,给领导留下这些印象,你的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狭窄。因为你对领导而言,已不再是可用之人。

如今,社会上的人们逐渐变得浮躁起来了,总是不停地追求各种自己期望的东西,却对追求过程中的“小”问题极少或者根本不去理会。殊不知,这正是可以带来好结果的关键所在。

很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总是“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一般是对工作不感兴趣,是为了“混”而工作。用类似的心态,又如何能够关注得到“小”事情呢?这里给出的建议是,要么重新选择工作,要么在目前这个工作岗位上做得非常优秀。

美国国务鲫鲍威尔就把“注重小事”当成人生信条,他目前是美国威望最高的将领和领导人。而另一位美国人,世界上惟一依靠股市成为亿万富豪的沃伦?巴菲特就极其赞同“工作无小事”的观点,他认为,无论在投资策略还是商务策略上,都必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能够在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里,发现值得关注和提升的小事,并能在它们未变成大问题前加以解决,这就是最了不起的本领,也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能力之一。

5.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

在工作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完美,是落实工作的第一步。所谓“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简单地讲,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得符合要求。稻盛和夫这样提醒人们:要完成一个产品,99%的努力是不够的。一点差错,一点疏忽,一点马虎都不能允许。任何时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义”。

在落实过程中,最没有效率、最倒胃口的事情就是一件事情开始没有做完美,被推倒重来。工作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犯很多这样的错误,有的是不起眼的小错误,有的是伤筋动骨的大错误,不管错误大小,我们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一个改变所有企业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好,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哲学,是一个人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是对员工的期待,它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位员工,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着“一次就做完美”的信念。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是对“质量”品质的严格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完美”,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工作质量。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需要员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员工对“第一次”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完美,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做错工作所带来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落实。

假如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完美,就会导致金钱、时间、原材料、精力的损失和浪费。

1984年,34岁的张瑞敏走马上任,担任青岛市海尔电冰箱厂的厂长。张瑞敏刚一上任,就颁布了13条规定,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揭开了海尔现代管理之路。

在1985年的一天,有一位客户来到海尔,说是要买一台冰箱。结果这位客户挑了很多台冰箱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了一台。

待客户走后,张瑞敏让员工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这些冰箱中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现在应该怎么办?大多数人提出,既然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于是,张瑞敏对职工们说:“如果我允许你们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所以,张瑞敏当场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说着,就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在砸冰箱时,很多职工流下了眼泪。

随后,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讨论“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的会议,并制订了许多质量管理制度,三年之后,海尔企业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可见,假如在生产这些冰箱时,就让它们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就不会有这一砸冰箱事件了。尽管这是一件变坏事为好事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砸冰箱造成了时间、精力和原材料的浪费。因为时间、精力和原材料是不可逆转的。或许这正是海尔“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的一个重要原因。

卡耐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改变给人的第一印象,因为你的第一印象永远留在人家的心里。”有些人会说,我这一次没有表达好、没有表现好,我以后再来完善自己,那只是徒劳而已。第一次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第一次出现差错,就很难改变差错的现实,因为差错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需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才有可能弥补。

着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工作。这时,有一位师傅的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便对身边的小徒弟说:“去,给我拿一把扳手来。”

小徒弟飞快地跑去。师傅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见小徒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师傅,扳手拿来了,真难找!”

师傅一看,却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扳手。于是,他非常生气地对小徒弟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

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非常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他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但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