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2085200000019

第19章 1949年

3月上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举行。华北京剧团前往作慰问演出,剧团团长是李和曾。毛泽东观看了两场演出。

第一出戏是《坐楼杀惜》,李和曾扮演宋江。李和曾表演得很成功,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

毛泽东看起来也很兴奋。“唱得不错。我很多年没有看到这种高派须生的戏了。”他自语道。

坐在一旁的周恩来也说道:“唱得好啊!”

毛泽东接着说:“这个人唱得好,这出戏点得不够好,只是逗笑的戏,政治内容虽说也不错,就是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主角的唱功来。唱哪出戏,最好让主角自报。他认为哪出戏唱得最好,就叫他演出哪出戏才好。”

阿甲主演完《王佐断臂》之后,李和曾又主演了《失空斩》。

毛泽东对这出戏是非常熟悉的,还喜欢唱《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这次看李和曾表演,他越看越带劲,不停地鼓掌。他一边看一边对身边的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说:“唱得真好啊!一个才20多岁的年轻人,就有这样高超的艺术才能,真是前途无量,大可称赞呀。像这样的艺术人才,应当多培养一些。”

接着。毛泽东又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自己的感受:“他这是高派。高派唱腔的最大特点就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看了这出戏,给人一种刚强奋力的感觉。李和曾唱得好,他的基本功扎实,表演潇洒,看得出来他是科班出身。”

说起李和曾的身世,周恩来简要向毛泽东介绍了他的经历和这个剧团的一些情况。毛泽东听后说:“那好啊,我们今天在这里看他们演出,演得不错;我们进北平以后再看他们的演出,那时候他们演得一定会更好。”

周恩来问毛泽东:“主席,明天晚上想让他们演出什么戏?”

毛泽东不假思索地答道:“明天晚上我来看戏,演什么戏由他们自己定,他们认为什么戏演得好,就演什么戏。”

演出结束了,毛泽东的兴致丝毫未减。回去的路上,他高兴地对警卫人员说:“你们说说,今天的戏演得怎么样?”

卫士长阎长林说:“演得不错。扮演诸葛亮的李和曾演得最好。特别是他的唱腔,那样洪亮、宽厚,听起来真带劲儿。我还没有听过这样好的须生戏呢!”

毛泽东对这个回答点头称是。接着,他又侃侃而谈:“这就叫高派。戏剧界有流派,他这种唱腔是属于高庆奎这一派。我是很喜欢听高派戏的,越听越爱听。明天咱们还来看戏,明天早点来,还是走路来。”

第二天晚上,毛泽东准时到达剧场。

这一天,第一出戏是《孔雀东南飞》,由吴素英主演。第二出戏是《打渔杀家》,由阿甲和李忆兰主演。李和曾在第三出戏《哭秦庭》中出场。由于李和曾前一天表演出色,因此他一出场,观众便热烈地鼓掌。同时,由于第一天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接见全体演职员时,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向他们祝贺和致谢,还特别提到毛主席对李和曾的高度评价,给剧团很大鼓舞;而且《哭秦庭》又是高派的杰作,由高派创始人高庆奎先生最先演出,唱做并重,最能充分表现高派艺术风格,所以李和曾在演出中全力以赴,调动高派激越挺拔、酣畅质朴的演唱风格,将楚大夫申包胥不忍国土沦丧、百姓涂炭,只身赴秦,乞求出兵救楚,在秦庭一连七天七夜不食不寝、号恸哭诉,终于感动秦王发兵讨吴,表现得痛快淋漓。整个剧场里群情激奋,掌声阵阵,欷歔声声。演出结束后,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毛泽东笑容满面,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齐站起来热烈鼓掌,并向谢幕的演员招手致意。

在回去的路上,毛泽东又一次同大家讨论起京剧来。他兴致勃勃地说:“李和曾真不愧为高庆奎的亲传弟子。他唱、念、做、打、舞,样样精到,文武功夫都很扎实,难得!”毛泽东还如数家珍似地逐一点出了京剧的众多流派和他们的创始人。

有的同志说起他只知道梅兰芳、马连良,不知道京剧还分那么多的派。

毛泽东说:“戏剧界的流派,都有他们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一定打乱仗闹对立。越是自成一派的,越是注意总结经验,提高艺术水平。各种流派,他们都培养自己的艺术家。你们对戏剧的流派不熟悉,也是自然的,因为你们过去生活在农村,看不到他们的戏呀。就是在大城市里,一般的市民也很少能看到他们的戏。戏票太贵了,穷人是看不起的!”

跟随毛泽东多年的工作人员发现,从来没有看到毛泽东对一种艺术像这次对李和曾表演的京剧高派艺术这样情绪激动,喜形于色,念念不忘。[85]

[附注]李和曾(1921一),京剧演员,工老生。得高庆奎亲授。嗓音高亢,音域宽广。代表作有《逍遥津》、《空城计》、《李陵碑》等。

《坐楼杀惜》,京剧传统剧目。又名《乌龙院》、《宋江杀惜》。据《水浒传》改编。演宋江携梁山好汉刘唐送来书信至住所乌龙院,受到外室阎婆惜冷遇,天明起身,忘却置书信的招文袋,待返回取,已落入阎婆惜处,阎逼宋江过甚,遂为宋江杀死。

《王佐断臂》,京剧传统剧目。据《说岳全传》改编。演岳飞军屡败于金将陆文龙。部将王佐得悉陆文龙实系原宋潞安州守将陆登之子,州城陷后。为金帅兀术收养;遂请求岳飞行使苦肉计,以犯律斩去一臂,投奔金营。取得兀术信任,因而得接近陆文龙,尔后,在陆的奶娘帮助下,令陆知己身世,于是一同归宋。

高庆奎(1890一1940),京剧演员。山西榆次人。因潜心钻研“刘(鸿声)派”。与梅兰芳同演《穆柯寨》而成名。嗓音高亮,做念均佳。

《孔雀东南飞》,据汉魏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而改编的剧目。有京剧、越剧、沪剧、锡剧和黄梅戏。

《哭秦庭》。京剧传统剧目。据《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吴师楚昭王返国》。演伍子胥率吴兵雪恨占楚郢都。楚国旧臣、伍子胥好友申包胥到秦国乞求援师,秦开始不允,经申包胥号哭七天七夜而感动,遂兴师,终于赶走吴兵,恢复楚国。

据薄一波回忆:看《打渔杀家》,毛泽东同志曾经对一位起义的国民党将领讲:“萧桂英一度动摇过,后来醒悟过来了,终于一起去复仇,这就好嘛!我把你比作萧桂英,萧桂英终于是革命了。”这一席话,使那位朋友很感动。[86]

4月,戏剧界组织晚会,欢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迁来北平。

毛泽东对阎长林说,看戏也是工作呵。咱们今天去看闻名中外的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拿手好戏——《霸王别姬》。这位戏剧界的名人可不简单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后,梅兰芳先生就留须隐居,再也不演戏了。他不顾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罢歌歇舞。这位艺术家的这种民族气节是多么可贵呵!我们今天去看梅兰芳的演出,就是提倡这种民族感、正义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毛泽东又说,过去,大家都生活在农村,不要说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就是能看到梅兰芳演戏,如果没有知情的人介绍,认为梅兰芳是女的,也并不奇怪。因为在舞台上,他就是男扮女装的女主角。如今我们已经进城了,今天咱们就要看他的演出了,再说他是女的,那就是大笑话了。

毛泽东又说,梅兰芳是男的,唱的是旦角戏,男的演女的,比女的唱得还好,才出名的呀!这种有名望的艺人,在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竟然留须隐居,再也不出面演戏了。这在中国人民当中,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

长安大戏院,毛泽东被安排在二排正中间的包厢里。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是压台戏。观众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梅兰芳一出场,台下就报以热烈的掌声。54岁的梅先生演的是虞姬,由刘连荣先生演霸王项羽。两人都是京剧界名流,唱作俱佳,演出过程中,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时,梅兰芳先生和全体演员出来谢幕,全场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这里面也有毛泽东的掌声——他使劲地鼓掌。

在乘车返回香山的路途当中,毛泽东问警卫人员:“你们看今天晚上的戏演得怎么样?”阎长林说:“演得真好!像这样的好戏,我们还从来没有看过。”

“是啊,这真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表演!今后,这些人都是新中国的戏剧家,在政治上将要有地位了。将要受人尊敬了。”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新中国成立以后,肯定我国的戏剧能很好地发展起来,能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到双清别墅大院时,毛泽东说,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明天晚上还在长安戏院,看程砚秋先生演戏。他和梅兰芳先生一样都是京剧界名流。他也是在抗日战争中隐居农村,不给敌人演出,不管敌人用什么手段威逼利诱,他始终没有登台演出。像这样有名望的艺人,我们不仅是看他的艺术表演,更重要的是尊敬他的民族气节和正义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好了,明天还是按时出发,大家想看,可以多去几个嘛。

第二天晚饭后,又是6点30分从香山乘车出发。

坐在车上,毛泽东高兴地说:“看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呀j他们专门为我们演出,如果我们因为工作忙不能去,他们就不会理解,就可能误解我们对他们不重视。如果我们去看了,他们不但感到很光荣,而且还会更加努力,为发展京剧艺术,做出更大的成绩。”

这天晚上一共演出三出戏,有《法门寺》、《打渔杀家》和《荒山泪》。这次演出,出场的也都是名演员。有杨宝森、梁小鸾、郝寿臣、尚小云、谭富英、萧长华、姜妙香、程砚秋等。

当《法门寺》演到刘瑾接过状子之后,看见贾桂还在一旁站着,叫贾桂坐下,贾桂说“我站惯了”的时候,毛泽东指着贾桂说:“你看,他真是一副奴才相,人家叫他坐下,他说站惯了。”

在看《法门寺》和《打渔杀家》的演出中,毛泽东显得特别高兴,他跟观众们一起,经常给演员鼓掌,有时,他也笑出声来。压轴戏是程砚秋演的《荒山泪》。看这出戏的时候,毛泽东的精力更为集中,他不时地赞扬程砚秋的演出成功。

在返回香山的途中,毛泽东说:“今天晚上也是群英会,都是京剧界的名人,这些名人凑在一起演出的机会很少。如果是在过去,看名人的演出,票价是很贵的呀。”

“你们看,今天晚上演得怎么样?”毛泽东又挑起话题。“我看演得很好。”卫士长回答说。毛泽东说,这都是名角,演得好这是肯定的。这几出戏的内容与现实结合得也很好。特别是《荒山泪》,程砚秋演出很成功,内容和唱腔都很好。

接着,毛泽东集中评论了《法门寺》剧情。他说,《法门寺》里有两个人物很典型,一个是刘瑾,一个是贾桂。刘瑾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好事,唯独在法门寺进香时,纠正了一件错案,这也算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贾桂在他上司的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有自尊心。[87]

[附注]梅兰芳(1894—1961),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另三人为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出身京剧世家。擅演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等各种角色的剧目,并把三者表演艺术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京剧“花衫”行当,也称“梅派”。以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见著。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抗金兵》、《游园惊梦》,晚年并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为京剧。《天女散花》、《春香闹学》、《生死恨》、《游园惊梦》等已摄成影片,另摄有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建国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霸王别姬》,京剧传统剧目。原名《楚汉争》,由梅兰芳、杨小楼编演。写楚汉交战,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军心涣散,乃与虞姬饮酒告别,虞姬自刎,项羽至乌江,亦自刎。

程砚秋(1904—1958),京剧演员。从小学艺。学武生、刀马旦等,后改学青衣。创造有一种幽怨宛转、若断若续、高亢与低回互为表里的唱腔,也称“程派”。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青霜剑》、《锁麟囊》、《春闺梦》和《文姬归汉》等。建国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

刘连荣(1900—),京剧演员,工花脸。嗓音洪亮,工架稳健,长期与梅兰芳搭班,如《宇宙锋》之赵高、《霸王别姬》之项羽。

尚小云(1900—1976),京剧演员。初习武生,后习老生和青衣。代表剧目有《二进宫》、《梁红玉》、《昭君出塞》。建国后任陕西京剧院院长。

谭富英(1906—1977),京剧演员。谭鑫培之孙。工老生。师从余叔岩。为30年代“四大须生”之一。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建国后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

萧长华(1878—1967),京剧演员。出身京剧世家。1904年任喜连成社科班教师达36年。工文丑。建国后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

据毛泽东原警卫班长李凤华回忆:毛泽东在观看《荒山泪》后的第二天晚饭后,在双清院子里散步时碰到我,带着满意的笑容问我:“你看《荒山泪》演得怎么样?”我说跟延安的平戏(京戏)差不多。“哎——”主席对我的回答不以为然,把“哎”字声音拉得很长,然后解释说:“你是不懂人家的艺术,还是程先生演得好,唱得好多了。”显然,主席对程先生的艺术表演非常赞赏。

后来进了中南海,有一天下午我从夹道进丰泽园主席住地,看主席在院里草地的躺椅上,手里拿着报纸,边看报边学着旦角唱《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88]

毛泽东喜欢看京剧,不同时期喜欢点不同的戏看。那段时间他喜欢看《霸王别姬》。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同他的虞姬生离死别一节,毛泽东睫毛颤抖着,眼里湿漉漉的。回来路上,他对卫士长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

他号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看看《霸王别姬》。[89]

在参加由梅兰芳、程砚秋等人演出的两场京剧晚会之后,没过几天,叶剑英和彭真又为中央领导人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他们希望借这个机会,让毛泽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见见面。

叶剑英和彭真告诉毛泽东,这次晚会内容丰富多彩,安排了许多小节目,除京剧、评剧段子外,还有清唱、曲艺等,但晚会最有特色的是侯宝林的相声。

“好,我去,侯宝林是个人才,我很想听听他的相声。”毛泽东就兴致勃勃地答应了。

晚会在东交民巷的市委机关礼堂里举行。这次是由北平市长叶剑英和市委书记彭真陪着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就座的。

最精彩的节目自然还是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的相声《婚姻与迷信》。他们二人往台上一站,观众们就鼓起掌来。侯宝林的相声,逗得全场哈哈大笑,毛泽东也是笑声不断。

“侯宝林是个人才,是个语言研究家。”毛泽东边看边称赞。彭真接上说:“侯宝林学艺很刻苦。他干好这一行,在这一方面很有研究,这真是行行出状元,他也是这一行的真状元了。”

毛泽东点头表示赞成,又接着说:“这一行很好,能促使人们欢乐,能促使人们从反面吸取教训,能促使人们鼓起革命的精神,做好工作。”

演出结束后,在返回香山的路上,毛泽东还是对侯宝林的相声赞不绝口。他说:“侯宝林对相声很有研究,他本人很有学问,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语言学家。”[90]

[附注]据侯宝林《我的自传》称:“我给毛主席一共说过一百五十多段相声,当时我在说唱团只说过一百段左右的相声。有些段子在外边已经不说了,像《字像》这个段子,需要白沙撒字,在舞台上由于不具备条件,说起来很困难。但是我给毛主席就可以说了。我们坐在地板上,地板很干净,我们就边写边说。有些段子在外边该不该演?能不能说?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我们也给毛主席说。所以毛主席听我说相声听得最多。我觉得毛主席最喜欢的段子是《关公战秦琼》,因为这个段子他点过,当场要求重演。别的段子像《戏剧杂谈》、《改行》等,我们都给毛主席重演过。唯独《关公战秦琼》这段子,我们说完后不久,毛主席说:‘再说一次。’他老人家喜欢听《关公战秦琼》。”(《燕都艺谭》,北京出版社1985年6月版,第209~300页)

侯宝林(1917—1993)。曲艺演员。幼年习京剧,演过生、旦、净、丑不同行当,后改习相声。抗战初期偕郭启儒至天津表演,声誉大振。曾多次对相声改革,形成轻俏简捷、潇洒俊逸、庄谐并重、华而且实的艺术风格,擅演学唱一类曲目,模拟各种戏曲、曲艺流派唱腔及各方言、市声,均特征鲜明、韵味醇厚,姿势、精神恰到好处。代表作有传统曲目《改行》、《关公战秦琼》、《空城计》、《阴阳五行》,现代题材曲目有《百分迷》、《离婚进行曲》、《种子迷》等。建国后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6月2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周扬、田汉和马少波,听取了戏曲改革的汇报。毛泽东对他们建立全国性戏曲领导、研究、实验机构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戏曲改革运动的建议,深为赞许。[91]

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毛泽东接见了评剧演员小白玉霜。和她亲切地握手,并风趣而意味深长地问道:“小白玉霜和大白玉霜有什么不同呀?”毛泽东很喜爱评剧艺术,曾先后观看新凤霞演出的九出戏,看过小白玉霜三出戏。在毛泽东文艺方向指引下,评剧积累了一批现代戏的保留剧目,如《刘巧儿》、《小女婿》、《祥林嫂》、《金沙江畔》、《南海长城》、《向阳商店》等。

毛泽东关怀评剧艺术的发展。有一次中国评剧院在怀仁堂给毛泽东演出《春香传》。毛泽东对他们说,中间换幕时间太长了。从那以后,评剧院改掉了繁琐的立体布景,使舞台比较简洁,表演区较大,换景也较快,还加了二道幕前的戏,去掉间奏,使戏的进行不间断。[92]

[附注]小白玉霜(1922—1967),原名李再雯。评剧演员。工青衣、花旦。幼年随养母白玉霜学戏。

大白玉霜(1907—1942),评剧演员。工花旦。曾在上海演出欧阳予倩改良戏剧《潘金莲》。被誉为“评剧皇后”。

9月17日,毛泽东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观看平剧《野猪林》。由李少春、袁世海和吴素秋主演。据司徒丙鹤回忆:“我眼见戎事半生的毛主席对京戏真是全神贯注,一直看到深夜一点钟,散场时还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彬彬有礼。”[93]

[附注]《野猪林》,京剧剧目,据《水浒传》和明人《宝剑记》等传奇,由杨小楼等改编。写宋林冲遭陷害,在野猪林险受解差杀死,赖仗鲁智深救援,得保全生命。

李少春(1919—1975),京剧演员。工武生、老生;武生戏宗杨小楼;老生拜余叔岩为师。文武俱备。常演有《挑华车》、《长坂坡》、《三岔口》等武生戏和《大闹天宫》等猴戏;老生戏有《定军山》、《空城计》和《珠帘寨》。

袁世海(1916一),京剧演员。工大面,拜郝寿臣为师,与李少春合作有《野猪林》、《将相和》。曾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

吴素秋(1922一),京剧演员.工青衣、花旦,师从尚小云、荀慧生。

9月,袁雪芬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

这天正式开会前,在怀仁堂看演出,邓颖超把袁雪芬带到毛泽东面前作了介绍。

毛泽东说:“开文代会你没有来,这次我们欢迎你!”

毛泽东后来关切地问她:“越剧是从1942年开始改革的吗?”

“是的,主席。”

“你演过《西厢记》中的张生。你除了演旦角外,还能演小生?!”

“你怎么知道的?”袁雪芬异常惊讶地问。

毛泽东和蔼地笑了笑说:“我看过《雪声纪念刊》。”[94]

[附注]袁雪芬(1922一),越剧演员,浙江嵊县人。1942年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1944年组织雪声剧团。建国后任上海越剧院院长。

12月,毛泽东在赴苏联的专列上,与苏联外交官、翻译尼·费德林谈起了屈原和郭沫若的话剧《屈原》,据尼·费德林回忆:

屈原的命运引起了苏联读者的注意。我们国内的文学报刊相继刊出文章,评论诗人的创作及其悲剧命运。我至今还保留着40年代在四川观看话剧《屈原》后的笔记。《屈原》是郭沫若抗战时期的作品,他以恢宏的笔力塑造了伟大爱国诗人的形象,开掘其诗歌中所反映的问题以及这些事件的社会意义,因为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历史剧《屈原》的主要价值在于,郭沫若利用过去的题材来表达人们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以及对扼杀中国一切新事物和一切光明思想的蒋介石专制制度的抗议。

毛泽东提到这件已经属于历史的事件时,用满意的口吻说:“当时重庆演出的话剧《屈原》,在全国引起了震动,我们在延安听到这情况也很受鼓舞。革命胜利后,我在北京见到郭沫若,还谈到这一点呢。”

毛泽东说:“关于《屈原》这个剧及其作者郭沫若的艰难处境,都是周恩来告诉我的,当时他是我们八路军驻重庆的代表。我早已听说过,郭沫若是同国民党政府对着干的激进分子。”毛泽东又说:“周恩来对当时文化界的情况,特别是国统区的文化情况很关心。”[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