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本日为农历正月初一。延安群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到毛泽东处拜年。毛泽东看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出时,笑着对朱德说:“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你觉得怎样?”朱德说:“不错,今年的节目和往年大不同了!革命的文艺创作,就是要密切结合政治运动和生产斗争啊!”[37]
[附注]《兄妹开荒》,秧歌剧,王大化、李波、路由编,安波曲,鲁艺秧歌队演出。
6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欢迎邓宝珊将军举办了欢迎晚会,并陪同观看了《生产大合唱》、《兄妹开荒》。[38]
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讲话。
毛泽东说:“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况使得我们党里有很多的‘剧团’,说得粗一点就是有好多‘戏班子,。在一个班子里,不论是唱主角的,唱配角的,跑龙套的,他们都是很亲热的,并且有个原则:我这个班子可以批评你那个班子,但是你那个班子不可以批评我这个班子。这就叫宗派主义。”[39]
秋,毛泽东邀请柯仲平、杨醉乡、马健翎到延安枣园一见。他们三个人见到毛泽东,毛泽东迎上前去握手说:“请来‘三贤’,有两位‘美髯公’,一位‘佘太君’。你们是苏区的文艺先驱,一个抗战剧团,一个民众剧团,好像两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播种队,走到哪里就把抗日的种子撒到哪里。”[40][附注]“美髯公”,传统戏曲剧目中的关羽形象。“佘太君”,传统戏曲剧目《辕门斩子》、《三关排宴》中的戏曲人物。
作曲家郑律成想起在延安的一段往事:有一次在中央大礼堂演出京剧《打渔杀家》,他也去看了,坐在前面。一会儿,毛主席来了,亲切地问他说:“你是高丽人吧?”怕他看不懂京剧,就为他详细介绍了剧情。[41]
冬,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陕甘宁边区的秦腔剧团正在为直属机关演出《血泪仇》。戏演完一场,毛泽东来了。剧场里许多人站了起来,纷纷给他让座。“我来晚了,不要影响大家看戏,就在后面随便找个地方坐吧。”毛泽东轻声地对李富春说。他看到有个位子上坐着一个小孩,就顺手把孩子抱起来,坐在孩子的位子上了。看到这种情形,孩子的家长和坐在周围的干部、战士们都争着抢着去接抱那个孩子。毛泽东说啥也不肯给。“这个座位我坐了,抱着他看戏是理所应当的。”一句风趣的话,逗得大家都笑了。[42]
[附注]《血泪仇》,马健翎创作。写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王仁厚一家受难故事。
12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观看延安平剧院演出《逼上梁山》。[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