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92

第92章 爱民才是统治者、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

【原文】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後圣,其揆一也。”

【译文】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去世在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这两个地方相距,有一千多里地;时代的距离,相隔一千多年。而在中国实现他们的志向,就象有信物一样吻合,先代的圣人和后代的圣人,他们所估量的情形却是一致的。”

【说明】本篇一开始,孟子首先就举了两个地区和年代相距都甚远的帝王,用以说明统治、管理和服务人民,其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民”!从舜到孟子所在的时代,已有近两千年,留传下来的无数古籍、传说都说明残暴是得不到人民拥护的,只有真切地爱民,以仁爱为本,以爱人为本,以保民为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社稷才能得保长久。因此,爱民才是统治者、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