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59

第59章 一个社会整体性的价值取向,则要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传诸?”

曰:“使齐人传之。”

曰:“一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们君王向善吗?我明确地告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的方言,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说:“使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在旁喧哗,即使天天鞭挞并强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送到齐国的街上去住几年,即使天天鞭挞并强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啊。你说薛居州是个善人,要让他居住在国君的身边。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和谁去做不善的事呢?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和谁去做善事呢?一个薛居州,怎能改变宋王呢?”

【说明】一个人如果走错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仅有一个人说错,这个人是不会听的。如果他身边的人都在说,他才有可能改正。所以,孟子认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要靠教育,要靠社会氛围。而一个社会整体性的价值取向,则要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统治者的“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