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32

第32章 重要的是要有从内心里发出的仁爱之情

【原文】孟子曰:“矢人岂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制造弓箭的人难道比制造铠甲的人更不仁爱吗?制造弓箭的人唯恐弓箭不能伤人,制造铠甲的人唯恐铠甲被人破伤。专门为人求福的巫师和专门制造棺材的木匠也是如此。所以,从事什么技能,不可不慎重。孔子说:‘内在的、内心的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才能成为美好的。选择、挑选不停止于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上,怎么能得到知识呢?’这个仁爱,是上天最尊贵的爵位,是人们安于顺应的情感。没有什么阻碍,却不实行仁爱,是很不明智的。不仁爱又不明智,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又不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只能被人役使。被人役使而又羞耻于为他人所役使,就象造弓者以造弓为耻,造箭者以造箭为耻一样。如果有羞耻感,就不如行为于仁爱,行为于仁爱者好比射艺:射箭者先端正姿势而后才射出,放出去而没有射中,不去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是回过来反躬自责罢了。”

【说明】难道制造弓箭的人就没有恻隐之心吗?他比制造铠甲的人要坏吗?不是!难道制造棺材的人就没有恻隐之心吗?他比专门为人求福的巫师要坏吗?不是!制造弓箭的技术不可不慎,但关键在于孔子所说的要内心发出的仁爱。在春秋时期,没有“内在”这个词,孔子也没有想到要用“内在”这个词,但怎么样才能表达出“内在”这个含义呢?孔子就用了“里”这个字。从“里”字的字面意义也可得到证实。里,里面也,人的内心里面。里面即是内在也。里仁就是内在的仁,就是内在的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择不处仁”是说选择要不停止于仁上,就无法得到知识,也就是说,人生的选择、挑选一定要落实在“仁”上。当然,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与人相互亲爱,才能形成一个社会;若是人与人相互仇恨,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了。因此,孟子所说的矢人也好,函人也好,巫也好,匠也好,都只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拥有什么样的技能,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从内心里发出的仁爱之情。如果你有仁爱之情不被接受,不受认可,首先不要去埋怨别人,应该反躬自责,自问一下我的仁爱之情是发自内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