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牌决定成败
2078700000005

第5章 定位个人品牌——一切行为之前提(1)

打造个人品牌,准确定位是第一步

产品有品牌定位,一个人也应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定位。有了个人品牌定位才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

当周杰伦身穿皱皱巴巴的西服,配上牛仔裤、运动鞋,嘴里哼着他的RAP音乐,宣布“我的地盘听我的”的时候,他身后必然会有大批的忠实FANS全力支持。这种鲜明的形象就像他害羞、内敛、略显颓废的性格一样,准确而清晰地把握住了新一代人在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之中渴望解脱、渴望放松的心理。

与一个企业的形象标识一样,个人品牌为了便于传播,也要具备清晰、明确的特点,以让人易于感知并接受。打造个人品牌,首先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围绕你确立的目标市场,如何体现出你的独特价值。换言之,就是如何让你从事的领域的潜在客户选择你而不是别人,那么你需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梳理你的特点和职业上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定位”一词已经广泛使用于各行各业、各类人之中。企业在喊给自己定位,产品在喊给自己定位,某个活动也在喊给自己如何定位,人也在喊给自己定位。

“定位”最初是营销学上的概念,目的在于给传播活动一个焦点和归宿。它是由美国人艾·莱斯和杰克·特劳在1972年提出并加以推广和应用的。在他们合著的一本关于定位的书——《心战》中,特劳和莱斯提出:定位是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个人品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创造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打造个人品牌,首先要进行“品牌定位”,设想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自己所在岗位工作的价值、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最后锁定个人品牌培育目标。

打造个人品牌,为自己准确定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这对初涉职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大都有鸿鹄之志,都有一番远大抱负。但是,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初涉职场首先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然后调整心态、做好准备、投入进去。

初涉职场最忌讳的是没有任何方向和目标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对于初涉职场的人来说,现在所处的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去的方向在哪里。

美国耶鲁大学1964年曾对大四的在校学生做了一项题为“毕业后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调查。在这项调查中,只有5%的学生对未来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余95%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清楚的目标。20年之后,1984年再做追踪调查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5%有明确目标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其余95%的人所有的财富总和还多出许多倍!

定位的根本是在你的“顾客”心中找寻第一的位置。成功的定位并非是没有根据的“空中楼阁”,它包含了对自身的核心优势、可以掌控或可以整合的资源以及对趋势的深入了解及准确把握。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郎咸平这个名字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在进军大陆之前,他虽然在香港有一定的声誉,并且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过论文,但此时的他只能称得上一位出色的专业领域学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影响力,也只是局限于狭窄的经济学圈内。极具个人品牌发展意识的郎咸平,清楚地知道准确的个人战略定位是让自己迅速成名的最有效途径。他利用财务学的专业特长,看准了中国内地许多民众痛恨腐败、对国有企业转制过程资产流失感到不满和无奈的心态,于是通过大举向某些著名企业开炮的方式,将自己定位成一位英雄式的国有资产守护者的形象、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学者。他的言论无论从社会的影响广度与深度都符合品牌传播的意义,可以说他将“财务学者”这一专业领域的个人品牌,演变成了一种大众品牌。

据了解,郎咸平目前是中国身价最高的学者,他在长江商学院兼任教授的年薪达到了200多万元,加上香港中文大学的120万元薪酬,单教书年薪已近400万元。

郎咸平个人品牌的成功在于个人战略定位的成功——他出色地将个人学识与中国社会大背景紧密相结合,抓住热点问题,发出自己差异化的声音,令自己个人品牌形象迅速脱颖而出。

要拥有清晰的人生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问清楚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1.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有调查显示,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刚进入职场时,具有严重的定位模糊现象,应该做什么,什么适合自己,还不完全清楚,甚至没有考虑过。

一个人只有进行清晰的人生定位,才能与别人产生差异性,为下一步个人品牌的建立确定方向。而在确定你的人生定位之时,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历来就是一个难题,但却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否则你将无法确定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认识自我首先需要确切地了解自己的特质和对工作的期望,然后才能在选择职业时有所依据。虽然增进自我了解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哪种方法最为有效还得视个人而定。

2.我对工作中的人和事是否充满兴趣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的喜好和厌恶,并不受物质报酬的影响。能够投身真正感兴趣的行业,你自然会工作愉快,办起事来倍加投入、充满干劲。

3.我的工作专长是什么

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专长。有些人精于数字运算,有些人善于操作机器,而有些人则具备过人的创作能力。不同类型的工作对人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语文教师、传译员、记者等需要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而精算师、核数师等则需精于处理数字。要更充分地发挥你的才能和潜质,你应寻找一份符合你专长的职业。

4.我在职场中是否具备鲜明的个性

个人的性情可能是与生俱来,也可能是经过长时间培养出来的特质。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份与你个性相匹配的职业,你便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

假设你的个性活泼好动,喜欢户外活动及接触不同背景的人士,而你担任的岗位是营业代表或顾客服务员,需要经常面对顾客及外出工作,那么你的性格便会令你更容易投入工作;相反,如果改由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士担任,他可能会感到十分吃力,亦较难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因此,如果能够找到一份和自己性格相匹配的工作,你做起事情来便更为得心应手。

5.我心中是否有美好的职业愿景

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都抱有不同的期望。有些人重视金钱财富,有些人则看重名誉地位,渴望将自己的专长回馈社会。在做出择业决定前,你应该先细心思考自己对将来有什么样的愿景或者目标。

许多人埋头苦干,做了许多事,但是他们所做的大部分都是智力含量很低的重复工作。如果最初工作时,这样“跑龙套”的工作非干不可,但时间一长,如果还继续从事这样的工作,就必须警惕了。

毋庸置疑,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它既源于遗传,也源于后天学习。因此,每个人都应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依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人生道路。

其实,经营个人的职业品牌如同经营商品品牌一样,就是设计、规划、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所有的经营策略,最后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有调查显示,有70%的人是因为自己不适合目前的工作才被老板炒掉的,而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是一个“万事通”。职场中许多有能力的人,在做着并不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这样的人自然再辛苦、再努力也难以取得成功。

给自己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认识自我

任何一位想获得个人品牌的人,必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谁若看不清自己,就必将成为一个失败者。

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克服在树立个人品牌上的盲目性,继而有效地树立起个人的品牌。认知自我包括:我想成为什么类型的职员?个人特长在哪里?我的个性适应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这样工作会有价值吗?等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职场定位,找出自己的职场存在的独特价值,是个人品牌定位的关键。

想成功,就要从认识自己特长开始。“我是谁?”我们会经常问自己,许多人的答案都是一个放大的问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不断地了解未知世界,可我们对自身的探索却始终停滞不前。

“认识你自己”是古老的人生话题,数千年前就以神谕的形式被刻在希腊阿波罗神庙门上。詹姆斯·米彻纳也说过,人一生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寻找自我。在我国,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大军事家的孙子则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传世。英国诗人济慈原本学医,发现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后,转而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在有限的二十几岁生命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早年曾想做个诗人,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不在这里,便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倘若他们不认识自己,则英、德两国顶多不过增加一位不高明的外科医生、一位蹩脚的诗人,而英国文学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必然失去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了解自己,才能认识整个世界,也才能接受世间的—切。我们经常企图通过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可是,无论别人的推心置腹显得多么美好,从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讲,人们都应当是自己最好的知己。

“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是这样确实,这样可靠,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我们可以断定,我们可以毫无疑虑地接受这条真理,把它当做我们获得成功的第一黄金定律。人是必须认识自己的,即使这无助于发现真理,至少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没有别的方法比这更为正确的了。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那么我们的确是瞎子。

客观地认识自己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获得个人品牌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成语,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着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解纠纷,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有过人的膂力。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今天,职场上的形势日益严峻。尽管“职业规划”的教导令很多人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工作机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职业迷失症”似乎成了普遍的症候在很多人身上发生。

一些年轻人常向专家求教他们的职业方向,这些年轻人所显露出来的除了迷茫还是迷茫,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一生会如何”,在此基础上,也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情况是“高”看自己,另一种情况就是低估自己。

有—位刚毕业的女孩,因本科毕业后不愿意守在家乡工作,毅然来到上海,心想凭借着自己的学历,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地。最初,其应聘的职位不是部门经理就是高级主管,结果上百份的简历投出去,却没有一个成功;无奈之下,她到一家企业做了文员,看到同学都比自己运气好,赚钱多,怨恨之气日日升高;她认为老板不重视自己,于是就想办法让自己露“头角”——与自己的主管大声辩论,提出公司改革方案,搞得公司上下哭笑不得。最后,没有等她炒老板的“鱿鱼”,老板先“炒”了她;之后,她在一年之内换了4个工作,都是做文员,最后的结果也都是—样。她总是认为,现在公司领导水平不高,对自己缺乏重视,自己还要继续寻找其他出路。显而易见,关于这个女孩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一个人性格长于此,未必长于彼,“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能写的人不一定健谈;能思考的人不—定有好的记忆力;学者富于抽象思维能力,却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将军率领千军万马,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对家庭琐事却可能一筹莫展。

所以,每一个想拥有个人品牌的人对于自己的特长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个人品牌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

综观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事。

爱因斯坦大学时的老师佩尔内教授有一次严肃地对他说:“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热情和投入,但是缺乏能力。你为什么不学医,不学法律或哲学而要学物理呢?”幸亏爱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物理学方面有足够的才能,没有听那个教授的话。否则,也许我们的物理科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国学大师钱钟书,1929年报考清华大学,数学只得了15分,但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均名列前茅,被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此后他发挥自己性格的长处,潜心钻研,成了学贯中西的奇才。可见,发现自己是何等重要!

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发现,人至少有146种类型的才能,而现在的考试制度只能发现41种,人的大部分才能并未能很好地被我们开掘和利用起来。人的潜能如同在地下的石油,只有发现它,把它开采出来,它才能发光发热。

社会领域的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必须具有很好的文笔;做一个有个人品牌的设计师,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性格中的专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1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既然如此,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定位自己的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