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牌决定成败
2078700000004

第4章 走近个人品牌——你就知道个人品牌有多重(3)

段永平曾任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1978年,段永平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1989年3月,段永平到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间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当厂长,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三年之后,这间小厂产值已达10亿元,并正式命名为中山霸王电子工业公司。1994年,段永平向集团公司提出对“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但没被通过,1995年9月,他到东莞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对他的选择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但命运之神似手对他特别眷顾,他跳槽到公司很快使“步步高”步步登高,如今更成为中国无绳电话、VCD等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名牌。

说到步步高时,段永平曾说过一句话:“别人把‘步步高’和‘段永平’连在一块说,是因为不管在企业内还是在企业外,我被大家当作了一个符号、一个旗帜。”

从段永平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个人职业品牌与企业品牌关系的几个阶段。当段永平刚刚进入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小厂时,企业品牌尚未树立,段永平也没有什么职业品牌;而当企业不断发展时,企业品牌快速提升,段永平的个人职业品牌也得以塑造和提升,“小霸王”当时成为了如日中天的电子产品品牌,段永平的个人职业品牌也响彻大江南北;当段永平离开“小霸王”创立“步步高”时,“步步高”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品牌形象和价值,而段永平的个人职业品牌快速提升了“步步高”的品牌形象,“步步高”品牌的快速提升又使得段永平的个人品牌进一步提升。

企业里员工众多,那么每一个人的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一般来说,当个人品牌越强大时,与企业品牌的联系就越紧密,对企业品牌的作用力就越大;当个人品牌较弱时,与企业品牌的联系就相对较弱,对企业品牌的作用力就越小。

这就是我们看到很多著名的企业里产生了很多著名的职业经理人,以及这些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又帮助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原因。企业的员工是客户、商业伙伴、媒体、其他企业、政府、社会大众感知企业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而员工的个人品牌是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客户、商业伙伴、媒体、其他企业、政府、社会大众更多支持和信赖的重要因素,是除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之外的第三要素。

总的来说,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存在着如下四种关系。

第一,共生互进关系。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往往是并存共生、相互促进的。一个拥有强大而优秀品牌的企业,能够为职业人士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且为职业人士提供良好塑造个人职业品牌的空间。其实,大多数职业品牌的形成都是在良好的企业品牌之下的。而个人品牌又对企业品牌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品牌塑造和提升的作用就更为巨大。所以说,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第二,相对独立关系。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可以和谐共处,也都有着一定的独立性。一些著名的个人品牌员工离开并不会导致企业品牌价值的减少,而离开优秀品牌企业之后的个人品牌人士,其品牌声誉和价值也并不会减少。

第三,同步关系。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在共同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两者的价值存在着同步的情况。比如,一个优秀的企业因为市场下降而导致亏损,则企业品牌受到极大影响,其高级管理者的个人品牌形象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同样,一个品牌职业者由于外界对其产生了怀疑或者触犯了法律,企业品牌也会受到打击。

第四,依附与增值关系。在个人品牌还没有正式形成之前,个人品牌对企业品牌存在着较强的依附性;同样,新成立的企业对其高层管理者的个人品牌也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往往需要借助于高管的个人品牌塑造形成企业品牌,因此,两者之间都可以为对方创造价值。

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个人品牌的塑造便会成为企业品牌提升的动力,最终将达到个人品牌塑造与企业品牌提升双丰收。

个人品牌的发展生命周期

个人品牌如果发展得好,其生命周期比企业的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甚至比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还要长。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一直以来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代表,他一生致力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为中国国民精神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个人品牌,不仅在过去是一位敌惧我敬的良师益友,给无数青年以精神的引导,而且从经济价值考量,《鲁迅全集》数次再版,一直是读者追捧的畅销作品。在他辞世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的名字还给自己的家乡绍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福泽。由于拥有鲁迅这个巨大的文化“金矿”,绍兴不仅形成了规模壮观的“鲁迅产业”,更使整座城市的竞争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20年来,在鲁迅个人品牌的推动下,绍兴的旅游业、商贸业、工矿业及文化行业等领域平添了一张“金名片”,不少绍兴商人生意越做越大。以咸亨酒店为例,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江苏、江西等省市开设了20多家分号,仅上海一地就有6家。

这些例证充分说明了个人品牌生命周期的长久性。但是,个人品牌的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谁也无法一蹴而就,要想获得长久性的生命周期也决非一件易事。通常,个人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会经历如下几个周期:

1.个人品牌的酝酿期

我们每个人一开始都是一样的出生、成长,从默默无闻开始,但是就有人通过一步步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和个人影响力而功成名就。这个一步步树立个人品牌和个人影响力的过程我们就叫它酝酿期。

在打造个人品牌时,千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得沉下心思,杜绝浮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都是无法长久的。我们可以看看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讲过的一个著名的例子:

一个农家孩子叫方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就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小仲永也成了当地的名人。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如此一来二去,就失去了大好的学习机会,等后来苏东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苏学士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个例子就生动地说明不下工夫积累学识,在酝酿期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就去直接进入爆发期、博取虚浮名利,会将原本可以名扬天下、百年流芳的个人品牌毁掉的。

近年来红遍大江南北的自嘲为“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又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同时也受到过许多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他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等,这对于丰富郭德纲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青年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他现居北京,在北京德云社相声团体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上演节目达六百余段,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可以看出郭德纲在相声界的辉煌成就是离不开他漫长的酝酿期的。

2.个人品牌的爆发期

这个阶段是和上个阶段一脉相承的,有多长的酝酿和积累,就会有多强的爆发和释放。我们还是以郭德纲为例子。

经过上面提到的在酝酿期的努力,2006年开春时,郭德纲开始受到众多媒体追捧,各大电视台争相推出专题报道。而其德云社,每周末在天桥乐剧场进行的演出也异常火爆,创下返场22次、20多万人同步观看新浪网视频直播的单场纪录,观众越来越多,订座越来越难,从天津、河北、山西以及北京城各个角落准时准点赶往前门广德楼的人们就为了看一场年前门票早已售罄的相声专场——德云社相声开箱(新年第一场演出业内俗称“开箱”)晚会。每每开场前夕,门票在“黄牛”手中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原价的三倍。晚上开场后,还有很多相声迷盘桓在小剧场门外。而今,“去听郭德纲的相声”成了年轻一族中走俏的新时尚。他的相声迷自称为“钢丝”,而资深钢丝则自封为“不锈钢丝”。中国的大众传媒,更是破天荒开始对这位从小剧场走出来的年轻相声演员进行了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的集中报道——先是占据大小报纸的娱乐或社会新闻头条;接着是电视台开始不惜辟出大段时间专门谈论郭德纲和播出他的相声;网站也不甘寂寞,网络直播、郭德纲的个人博客、相声网站同样赚取点击率无数。

3.个人品牌的平稳期

这个阶段是指个人品牌建立并且被人熟知、形成品牌效应之后,持续良好发展态势的时期。这个时间的长短与酝酿期息息相关,有足够的能力积蓄,才会有长久的良好声誉。

真正考量一个人的个人品牌的生命力,也就在这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很多港台流行歌星被包装出炉,虽然也曾大红大紫,但如今却像流星雨更如过江之鲫,眨眼间不见踪影。这就是单纯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短暂性,因为没有后劲,没有深厚的底蕴。

4.个人品牌的衰减期

世间万事有出现就有消亡,再长久再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也要经历这个时期。也许有人会质疑说:前面不是提到有些个人品牌不是要比人的生命还要长久吗?是的,有些人的个人品牌是比生命还具有生命力,可是,还拿鲁迅作例子吧,虽然在他已经去世的很多年后的今天,他的个人品牌依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我们把时间无限延伸,谁又能保证在将来的若干年里,他的名字还会被记起呢?虽然讨论这种比生命要长久的个人品牌的衰退期意义不大,但我们应该要明白,衰退是客观的必然,世间万物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