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牌决定成败
2078700000010

第10章 建立个人品牌——打响你的知名度(3)

如果你对自己的个人品牌价值毫无意识,很可能接受了低于你价值的工资,你的职位不能让你发挥所长。而且,如果你不是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品牌价值增值,将会被市场抛弃。

一般来讲,知名度越高,个人品牌的价值也就越大。有知名度就有人关注、就有“眼球”,就有价值。学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不要总是把自己看得太小、太轻;需要填充我们的人格素养,作为普通员工,“秀”自己更不可小视。

如果你以为自己所有的工作都在老板的视野里,那这种想法就未免太一厢情愿了。事实上,老板最容易患“近视”,虽然你拼了老命,他却视而不见。严格说来,这不完全是老板的错。

通常,做老板的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比较麻烦的人和事上面,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反而容易被忽视。除非你打算继续坐冷板凳,蹲在角落里顾影自怜,否则每做完自认圆满的工作,要记得向老板、同事报告,让别人看见你的光亮。

一个年轻人在一家商场工作了3年,工作业绩平平,老板并不喜欢他。这个年轻人向来看他的朋友抱怨说:“老板根本就不器重我,我不想再为他工作了……”

正在他和朋友谈话之间,有个顾客走到他的面前,要求看一些帽子。但这个年轻人却置之不理,继续与朋友谈话,直到说完了,才转身不耐烦地对那名顾客说:“这儿不是帽子专柜。”

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

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去咨询台问问吧,他会告诉你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

3年多来,这位年轻人一直处于一个很好的机会中,但他却不知道。他本来可以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好朋友,而这些人可以使他成为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而不断回来同他交易。但是,他拒绝或忽视这些使自身提高的机会,对顾客的询问不理不睬,或是冷冷淡淡地随便回答一声,就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全部损失掉了。

要让老板看到你的成绩,首先你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本账,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什么是符合公司要求的,什么是老板最需要你去做的。不要指望老板有时间和每一位员工进行沟通,这是不现实的。

过于内向的人在职场发展的另一个认知陷阱是,害怕同事批评自己喜欢表功。在惯性的思想深处,我们一向以“谦逊”为美德,不习惯大大方方、直接地“宣扬”自己,同时也对他人的“争强好胜之心”存有非议。其实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满的时代,善于推销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需要身边的人的支持与关注。有了他们的鼓励,你才会有动力,有信心将自己展现给更多的人。

由于现在社会趋向于信息化,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推销自己,关键在于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机会,将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

1%的污点会带来100%的个人品牌失败

当今时代,一个人的事业已经从做一份工作、追求一个职业,发展到要建立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像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样,要有知名度、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忠诚度。个人品牌的特征表现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创造性。这就要求通过加强社会美德、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服务、奉献意识,塑造良好的品格作风。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能够促进我们的个人品牌不断增值。在增强技能的同时,要加强自己人品方面的修炼。良好的人品是大家认可、协作的长期依托,是树立个人品牌的重要筹码。有些人,技能提高了,人品却下降了,这样自然就打造不出个人品牌了。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这句话非常适用于企业品牌或个人品牌的塑造过程。对于钢构企业来说,如果有一名焊工因疏忽,某段钢梁没有焊接到位,就会造成整个工程坍塌,那么这个事故对于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如果再加上企业危机公关失败,那么企业倒闭将是必然的。对于个人来说,生命中某个时期的一个污点很可能会是一生的羁绊。所以,个人与企业都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

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人尼克松利用其竞选班子刺探对方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

事情后来被《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发,从而掀起民主党弹劾尼克松的事件,并在民众中蔓延开来。尼克松政府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和群众的舆论。

197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因为水门丑闻宣布辞职,结束了他6年的总统职务,导致在舆论中被看成说谎者。本来尼克松可谓是一个有良好个人品牌的人,在支持率方面还是颇高的,但是就因为水门事件这一小污点不得不从总统的宝座上退下来,从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因小失大,实在不值。

尼克松的教训说明,1%的污点会带来100%的个人品牌失败。

你的个人品牌再好,如果在人品上有了污点,个人品牌就会功亏一篑,一世英明也将不再。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然工作中会有失误,但在个人品质上一定要注意,一旦有了任何闪失就会铸成终身污点,这对建立个人品牌是非常不利的。

在打造个人品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修养,讲究职业道德和个人信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某地有一个乡镇企业,从小小的几十人的企业,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展成为了一家中型企业。由于坚信质量和诚信,企业一直处在蒸蒸日上的健康道路上,生意越来越红火,年销售额从过去10多万元到现在的6000多万元。

该公司销售中心经理王经理是一个能说会道、很有办事能力的人,为公司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很多贡献。

后来因和公司的某些高层有了私人的误会,王经理把这种私人恩怨转化到工作当中,干起活来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卖力,并在公司的策略中提出了不合时宜的发展道路,结果没有被公司通过。这下让他愤愤不平,感觉自己的地位不再受到公司的重视,更感觉和他有私人误会的其他高层在故意和他过不去。尽管他还是不断向公司提出他做的方案,但公司还是没有通过。

他在愤慨之中和公司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竟提出辞职,公司高层因为他对公司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没有批准他的辞职,王经理怀恨在心,开始了他的报复计划。

他把公司的机密文件和客户电话或传真给各市场经销商,使得各销售市场乱成一团,并引发了很多纠纷,来自各地市场的电话几乎将公司的几部电话打爆了。

最终,该公司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并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平息了这一事件。

同时,王经理又打电话给当地的工商及税务部门,告之其公司账目有什么什么嫌疑。一时之间这两个部门齐齐来到该公司进行调查,虽然最后查证无所谓的嫌疑,但毕竟给公司带来了无形的伤害,那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的。闹得公司上下人心惶惶,惴惴不可终日。

公司经过调查找出了幕后造谣生事的王经理,决定把他扫地出门,并开会对王经理的行为做出批评,王经理的名声在公司一泻千里,失去了一切曾经留给别人的好印象,以及对于公司立下的功劳。

因为个人利益或一时意气用事,想尽办法对企业进行报复,无论你报复成功与否,都会让你失去更多,失去了领导对你的信任,失去了尊敬你的同事,失去了自己的无形资产——个人品牌资产。如果同行业知道你曾经是如此这般对待老东家,还会录用你吗?还愿意和这样危险的人交往吗?

所以一个有能力的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是建立不了自己的个人品牌的。不能因小小的一点错误,而不去改正,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才不会因为小的事情,而使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

同事——你个人品牌的最佳传播者

我们每个人在培育和树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个人品牌的传播,也离不开同事的感受和评价。

一个在同事眼里具有良好品牌价值的职业者,才能走向真正的个人品牌之路。可以说,同事是我们个人品牌的最佳传播者。个人品牌最初形成于企业内部,而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来自于同事对其正面的、积极的认可和尊重。同时,同事向外传播着你的个人品牌,也能帮助你获得外界的接受和认可。

通常来说,我们在企业中会遇到三种同事:比我们优秀的、和我们同样优秀的、不如我们优秀的。对于我们来说,与三种同事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个人职业品牌能否形成和向外传播。

向优秀者学习,将优秀者视为自己学习和成长的目标,是培育个人品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如何学习,向谁学习呢?第一,向上司学习。上司之所以能成为你的上司,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一定要多向上司学习,多学习其带领团队打硬仗、打苦仗、打胜仗的方法,并且向上司学习,还会给上司一个好的印象,个人成长的机会也会相应地增加,因为上司都喜欢谦虚而好学的人。第二,向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不仅会给你带来好的人缘,给人以随和、易交往的好印象,而且还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很快就与团队打成一片。大多数优秀个人品牌职业者都有着类似的向上司和同事学习的经历。

传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为了让人们多看、多听、少说、多学习,便给人造了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当遵从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知识、成功鼓励他;当违背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挫折、失败惩罚他。虽然这个传说不足以为信,但是其中的寓意却发人深省。

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论语》中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松日电工市场总监袁文曾表示:“作为职业经理人,这么多年来,我都在不断地向同事和领导们学习。在老板‘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下,我学会了用人之道、市场操作等。”

同事之所以是同事,是因为一个缘字才走到了一起,当同事遇到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困难时,只要你尽一己之力,为其排忧解困,相信一定会获得对方的由衷感激与善意回报。

你能诚心地帮助别人,别人一定会帮助你,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种报酬。这也正说明助人是换取别人助你的先决要件,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能够真心欣赏别人的成就,也是心态良好的表现,表明你心底坦荡、胸襟宽广。这种良好的心态,对你职场人际关系发展会很有好处。心怀妒忌的人,总希望比自己强的人摔跟头、倒大霉,有时甚至想方设法去破坏别人的成功,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这种扭曲的心态有很大的危害,往往会损人不利己。

李欣和王静应聘到同一家公司,王静去了采购部,李欣则去了销售部。

她们二人各有所长,王静精通谈判技巧,购进的原材料很便宜;李欣善于产品推销,推销业绩相当突出。她们的到来,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业绩和丰厚利润。

不过,由于销售部和公司的利润直接挂钩,业绩更容易让人看到。在一次公司庆祝会上,销售部的李欣成了主角,领导的表扬,同事们的称赞,让她十分光彩,出尽了风头。

李欣的春风得意,让心高气傲的王静十分忌妒。心想自己能力并不比李欣差,只是所在部门不同而已。想到这里,王静内心甚是不平,决心要把李欣挤出销售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静找到公司经理,要求调到销售部。经理开始不同意王静的调动,但王静再三坚持,认为自己在销售部能做出更好的业绩,经理经不住她一再苦求,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可是,事情并不像王静想象的那样,刚到销售部的她,根本就不是有着许多老客户的李欣的对手。李欣依然风风光光,是公司上下称赞的对象。

妒火中烧的王静,几乎失去理智,于是她想到把公司的一些机密透露给了公司的竞争对手。对手公司掌握了这些机密后,竞争力明显增强,王静所在的公司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李欣的业绩当然也就一落千丈。

公司在总结失利原因时,了解到王静出卖公司机密的事,于是开除了王静,并要求她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忌妒是一把双刃剑,在打击了别人的同时,也会严重地伤害到自己。对别人的成就心生忌妒,表明一个人心胸狭隘,同时也说明一个人庸碌无能。一个对自己才能充满自信的人,决不会去忌妒别人的成功。个人品牌的树立和职业者的成长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反过来你也要主动帮助他人,这样你才能积累好名声,树立好的品牌形象。

许先生是一家地方报社的编辑,论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全报社也没几个能和他相比的。

但是在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让许先生倍感恼怒的是,六年来他连一个编辑部副主任也没当上。再看看当初和自己一起走进报社工作的其他同事,都在自己之上,又想到已经30多岁的自己,许先生真是越想越郁闷。

在他老婆的催促下,许先生向他的好朋友学习了为人处世技巧。从那以后许先生开始努力改变自己之前的一些行为,工作勤勤恳恳、和报社同事的关系非常密切。没多久,就晋升为副主编,而且还带领报社的业务骨干出国考察了。

是什么使许先生平步青云的呢?原来,许先生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了这家报社做编辑。倔强的性格让许先生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是在这个关系网密结的单位,单枪匹马的许先生总是被机会遗忘。

许先生的朋友帮他改变了两个不足之处:

第一,只工作不合作。能力出众,又肯埋头苦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均出类拔萃。但是许先生不愿与同事交流,一旦与他人合作,就显得闭塞、冷漠。宁肯一头埋没于专业之中,也不愿与同事有密切交流。虽然许先生的业绩遥遥领先,但是有一技之长却不能把他带到事业的顶峰,至于职务上的攀升,也自然与他无缘。

第二,过分推销自己。懂得证明自己价值固然勇气可嘉,但是如果推销自己的欲望时刻一触即发,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适得其反。许先生业务能力强,自然喜欢在别人面前指手画脚,自吹自擂。这种品格极难获得好口碑。群众调查时,大家多半会把他的能力打个对折。而且,在任何场合都过分突出自己的人,必然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往往给人不懂尊重他人的坏印象。

职业人士特别是刚刚迈入职场的朋友们,一定要有适当的放低自己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要学会和善于“示弱”。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不自吹自擂,回避公众的恭维,对待同事要克服和改掉狂妄自大,要正确树立在同事心目中的个人形象。可以说,一个人只有获得同事的认同,才能走向真正的个人品牌之路。

建立完善的社会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