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20751200000052

第52章 突破困境,不轻言放弃突破困境,逆流而上(5)

人生最不幸的事,可能就是背着心灵的包袱走路了,而女人似乎又是天生的“心胸狭窄”,许多女人都有“遇事想不开”的心理倾向,当有人劝她们想开些时,她们总是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对劝说者说:“宽恕别人是一种美德,宽恕自己无异于自杀!”其实在她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时候,作为她们的亲人们,是否也正在受着心灵上的煎熬。谁会希望在失去一个的同时,又失去另一个呢!

很久以前,一个学生好奇地问苏格拉底:“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您蹙额皱眉,您的心情总是那么好呢?”

苏格拉底这样回答:“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感到遗憾的东西。”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地离去,在时间的长河里,人只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人不可能永恒,到头来终要抛下一切,重要的是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一个人能坦然面对他失去的东西,那将给她的人生赢得更多的轻快和愉悦。

“他是我的唯一,失去他的世界我不敢想象!”越是这么想的女人,往往越容易失去她心爱的人。患得患失的心情,会使她在拥有的时候无法享受爱情的美好,整日担忧;在失去的时候又总是会怨天尤人,不思反省。

我们必须学会放弃过去的悲伤,学会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切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一只狐狸很饿,独自徘徊在葡萄藤下,这时它看见一串串已经成熟的葡萄就悬挂在头上,但是它实在是太矮了,任它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无法达到够着它们的高度。最后,它不得不放弃。开始时它有些沮丧:“眼看着到嘴的东西怎么就是吃不到呢?”它自言自语地问自己,可是没过多久,它又对自己说:“嗨,算了吧!虽然它们看上去很好看,没准这葡萄还是酸的呢,不吃也罢!”这样,一种高兴的情绪缓缓地升了上来……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讽刺那些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者。

在现实生活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到处可见,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这是人的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假如这种心态继续下去的话,它很可能导致某种长久的挫败,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最终一事无成。

一位男士不得已与一位相识多年、年轻漂亮的女友分手。旁人问他,他反而以一副不屑的口吻说:“那女孩太轻浮,每次约会都要迟到30分钟以上。反正我觉得若和这种女孩结婚,一生一定不会很幸福……”

他这样说,从表面上看来十分“合理”。但细细推敲,尽管他所说的话有一些可能属实,他的整体态度仍使人怀疑他跟那位女孩分手是否真是他的本意?也许他对那女孩一点也不讨厌,只不过是被她抛弃。为了顾全自己的脸面,他便要寻找或编造些“合理”的托词。其内容无非是对方如何不好,自己如何如何讨厌对方,等等。

别人当了科长,而自己却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就会说:“当科长太累了,尤其在我们这个公司里,要操那么多的心。人都老得快,就是请我当我也不当。”其实,也许他心里想当科长都快想疯了。

没考上学校,便会说:“学历有什么用?不就是名声好听吗?幸亏我没考上那所学校,否则一定会染上某些坏思想,影响就业。”

还有些女士,高价买了件商品后,却又在其他地方发现原来可用很低的价钱买到,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受骗,于是强辩道:“那么便宜,一定是假货。”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故意找些所谓“正当”、“合理”的理由来搪塞的“酸葡萄”推托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明明喜欢某样东西,因为得不到,就有意丑化它,歪曲事实真相,并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它,用一种所谓“合理化”的“正当”理由来掩饰自己没本事的弱点,借此保全自己的脸面。

闪烁于表面的言词,往往是为内心的错误想法寻求“合理化”的借口,正如伊索寓言里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以便堂而皇之地溜之大吉。

善于从放下中看到价值

如果说,平静地面对失去是一种被动顺应的话,那么放下就是生命与外部世界的主动融合。

在苗圃里,一枝玫瑰上长了五朵花,如果没有人摘下它们,也没有风来吹掉它们,那么就没有更多的花会开,那五朵花也会很快凋谢。如果掉下来五朵,那么会有十朵新的玫瑰花长出骨朵,继而含苞然后绽开;如果掉下了十朵,那么二十朵会来临,掉下来的越多,枝头上的花朵反而越多。

我们的人生也像这玫瑰一样,需要把被吹落的、被摘下的花与留在枝头的看作一个整体,才能不至于落到“无花空折枝”的地步。

人的生命就像一间银行,不过这间银行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一分钱的本金,而是在进行提款和消费的同时,心灵逐渐地丰富起来,生命账户里的价值逐渐地增加。等到存款十分丰富的时候,我们就能提款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买很多想买的东西。

如果不在生命中经历一些入账,再经历一些出账,我们的心灵就会贫血,变得非常虚弱,使我们无所适从,坐立不安,不知该怎么好。

真正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与容忍的结合体,有斗士的力量,有沉静的平和,他们能承受喜悦与悲哀的突然发难。他们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他们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积蓄力量的沉默。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一帆风顺地进京中了进士,做了翰林。按常理来说,旧式读书人平生之愿不过如此。但是蔡元培先生却认识到,在清廷里已经无法见到阳光,不如自己摘掉顶戴花翎,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

1898年,他挂冠出都,回到南方兴办教育,开始教育拓荒与革命启蒙生涯,创造了人生的又一次辉煌。1916年,蔡元培从欧洲回国担任北大校长。

由此开始直到“五四”运动发生,文化运动中从来没有缺少过他的身影,因而没有人能够估量出蔡元培对于现代史进程的影响。

除了人生的规划发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像一位严厉的看守,守住所有的门窗,而对外面的阳光熟视无睹。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常常需要打开放下之门,才能引入快乐的阳光。

当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有难过及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却隐藏着无限的祝福和机会。让我们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有一位旅行者,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唯有祈求上帝发慈悲来营救。

这时上帝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把一切交给我吧,把抓住树技的手放下吧。”

但是旅行者不松手:“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他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

多数情况下,有为可以创造机会,但也有些时候,只有无为才能拯救自己。像这样一位不知无为而治的人,上帝也救不了他。

生活中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要得到我们所想要得到的;

第二层,在得到之后要能够享受已经得到的东西;

第三层,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我们想要得到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

聪明人做到第二层,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三层。

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老板准备换上刚买的意大利皮鞋,不小心从窗口掉出去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板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

老板对人解释说:“这一只鞋虽然花了我几千元,可现在对我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明智的人善于放下,善于从放下中看到价值。

也有的时候,厄运会不期而至,令我们猝不及防,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时我们要学会放下。主动放下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在生活中,有很多解不开的结,放不下的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人费尽毕生心力,把本应属于自己的快乐都葬送在上面。这里所缺乏的是一种在放下中看到解脱,看到价值的思维。

放下肉体的过度刺激与奢靡无度,不再用损害身体的方式来麻醉心灵,因为那只是享乐,而不是快乐。享乐是肉体的,只有转化为精神上的感觉,才能成为快乐,成为精神上或命运方面的升华与圆满。

所有这些,都是放下的价值,也是放下后所能享受的人生珍宝。不明白这些,我们都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