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一死,德川家康立刻在丰臣家族豢养的各大名(日本封建领主)中挑起对立,并乘机削减了丰臣秀赖的领地,积极准备夺权。到1603年,德川家康的实力已大大超过了丰臣家族,他封自己为“将军”,实际上把持了朝政,他掌管的江户执政厅,成了名符其实的“幕府”。(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十二世纪末形成。“将军”掌统大权,天皇形同虚设。)德川家康虽然夙愿已偿,当上了将军,但在当时各大名中间,“轮流执掌天下”的思想很强烈。这种思想固然使德川家康夺取丰臣家族权利合法化,但他也无法永远保证自己不被“取而代之”。过了两年,他便把将军的职位让给了儿子德川秀忠(1579-1632),而实权仍旧由自己掌握。他企图借此向各大名表示:将军的职位由德川家族世袭,决不能让给其他人。随着年事渐高,德川家康愈来愈开始为子孙后代考虑,尤其是当他知道年轻的丰臣秀赖不是平庸之辈时,感到非常不安。他认为如果在自己死前不消灭丰臣家族,那么日后必有祸患。于是,他一方面使用各种权术让大臣脱离丰臣秀赖,另一方面极力削弱秀赖的财力。德川家康以替丰臣秀吉作法事为名,迫使秀赖翻修建造大批寺院。丰臣秀赖不得不“破财消灾”,哪知德川家康对他百般挑剔,意在挑起争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615年,丰臣一派终因势单力薄而惨遭失败,丰臣秀赖被迫自杀。
丰臣家族灭亡后,德川家康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自己权势的措施,加强了对大名的控制。他把有势力的大名置于边境地区和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无关紧要的地方,而把自己家族的成员安置在要害地区。1616年,德川家康病死。
尽管德川家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维护家族私利,但客观上加强了日本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大小领主长期混战的动乱局面,使日本获得了将近二百年的和平安定时期,这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德川家康临死前,留下了以“人生,任重道远”为文首的遗训。日本天皇赐予他“东照大权现”的神号。二百多年间,他以“东照神君”、“权现样”、“神祖”等形象,为日本人顶礼膜拜;而他的遗训一直作为珍品收藏。在日本的名古屋、久能山、日光、上野等地的“东照神宫”,人们都可以读到德川家康的“训条”。
但是,在德川家康死去三百多年后,有人对“遗训”却产生了怀疑。1981年8月,德川家族的第二十一代子孙德川义宣提出:“德川家康遗训是伪作”,“遗训”根本不是出自德川家康之手。他提出了两条根据:第一,“遗训”文体过于整齐,这和德康时代的“庆长文体”完全不同;第二,“遗训”内容尽是一些漂亮的说教,这也不像出自德川家康之口。由于德川义宣是德川家族的后裔,又是长期研究其家族历史的学者,因而他的论点更加引人注意。
如果“遗训”是伪造的话,那么是何人、何时伪造的呢?伪造的意图又是什么?可能也有人会说,局外人对此不必太过认真,充其量只是有好事者伪造了一个历史上著名政治家的漂亮的“道德说教”,而德川家康本人的是非曲直,当然不能仅仅凭此来论定。此话不无道理,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篇“遗训”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德川家康在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圣”偶像地位。这种“造神”的活动历史上屡见不鲜。德川又宣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敢于亲自剥去自己先祖头上的一层“光环”,这种直面历史的认真态度值得嘉许。
“缅因”号为何爆炸
1898年2月15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古巴的哈瓦那港终于归于平静。在停泊港口的众多船只中,有一艘特别显眼,它就是美国战舰“缅因”号。当时,正值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期间,美国政府借口保护本国侨民人身安全和商业利益,派来这艘战舰。
21点40分,“缅因”号指挥官查尔斯?D?西格斯比刚写好给妻子的信,号手就吹响了熄灯号。在寂静的夜里,号声显得十分美妙动听。西格斯比把写好的信塞进信封,正准备就寝,忽听一声巨响,随即整个船身被震得向左弦倾斜。接着,军舰就开始下沉。而舰上的许多官兵更是还没来得及问个究竟,就早已身首异处、血肉横飞、葬身火海了。结果,舰上350名船员中有260多人不幸丧生。
“缅因”号的突然爆炸,轰动了整个美国。华盛顿、纽约及全国各大城市出版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抢登消息。政府官员为此到处奔波,全国人民也将它作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缅因”号为什么会爆炸?到底是舰本身的缘故还是有人蓄意炸毁的?
为此,美国政府派出了4人小组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指出:“‘缅因’号系为海底水雷或鱼雷所击爆炸沉没。”结果美国政府在爆炸原因还未查清之前,就一口咬定这是西班牙人炸沉的。
西班牙人炸沉“缅因”号的消息一经传开,美国顿时举国哗然。美国《新闻报》称:“‘缅因’号军舰被敌人的秘密武器炸毁,这是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公然挑衅!”《世界报》说:“把我们的舰队开进哈瓦那港!”与此同时,当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西奥多?罗斯福还通过电台向美国公众宣称:“我要求国会敦促麦金莱总统立即下令海军进驻哈瓦那。”这样“为缅因报仇!”、“和西班牙人决一死战!”等口号一时之间响彻全国各地。
而西班牙在遭到这些指责之后,再也忍不住了,急忙发表声明说:西班牙政府与“缅因”号事件毫无关系,并提议与美方联合调查此事,结果遭到了美方拒绝。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西班牙政府还是派人对“缅因”号爆炸事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若干曾耳闻目睹爆炸经过的证人进行较详细的讯问以后,他们在第二天公布了调查报告:“缅因”号的爆炸可能是由船头弹药舱引起的。为了能最后确定爆炸原因,他们就建议潜水检查爆炸后的船体,因为“缅因”号沉没的水域并不深,这样做并不困难。但是这一建议因得不到美国政府的配合而未能实行,美国国会最后还是通过了武装干预的决议,挑起了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
等到时过境迁,人们冷静下来以后再仔细回想这一事件时,觉得此事似乎并不那么简单。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肯让西班牙调查人员检查“缅因”号残骸呢?是怕他们在船骸上动手脚,还是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若只是怕人在船骸上动手脚,那它为什么还要在事后匆匆将“缅因”号拖到大西洋,使之沉入海底不见踪影呢?
据说,美国人后来曾检查过“缅因”号,只是负责检查的西格斯比舰长在查完之后居然提出:请求哈瓦那当局允许炸毁“缅因”号残骸!后来根据有关人士的透露才知道,原来从当时检查的结果看,“缅因”号的爆炸确实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这就彻底推翻了美国当局有关水雷和鱼雷的说法。
可令人费解的是,事实真相还未真正揭晓,检查工作就因来自上面的命令而突然终止,所有调查资料也在全部盖上了“绝密”印记后存入了国家档案局。政府当局的这种做法,真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难道当时美国政府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了?“缅因”号事件真是它攻打西班牙、抢夺古巴这一战略要地的借口而已?
从美西战争结束后所发生的情况看,的确有此嫌疑:
1910年,即“缅因”号爆炸后12年,美国政府决定打捞这艘船的残骸。但奇怪的是它只是把爆炸时被毁坏的船头部分切割下来运走,船尾则被拖往公海,沉没在1200米深的海底。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据说通过检查被打捞上来的部分,证实其与当初西班牙公布的调查报告所说的情况较为接近。
既然确定“缅因”号爆炸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那又是什么部件出了问题呢?对此大体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锅炉爆炸说”,即“缅因”号的突然爆炸是该舰艇上的锅炉爆炸发生的事故,因为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推测而已,没有证据,所以难以令人信服。
第二种说法是“存煤自燃说”。这是美国海军上将海曼?G?里科弗所持的观点。他在1976年“用现代技术为基础进行推断,判定是由于毗邻火药库的煤舱自燃所致”。因为在“缅因”号事件发生两年前,美国巡洋舰“津津纳蒂”号和“纽约”号也曾先后发生煤砖自燃起火,大火危及弹药舱的事故,只不过这两起事故后来均由于海水进入舱内,熄灭了大火而幸运地避免了灾难。所以由此看来,“存煤自燃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也只是一种推断而已,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公认。
虽然美西战争已成为世界历史上的既成事实,但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缅因”号爆炸的原因至今仍是一桩真相不明的可疑事件。看来此事的真相也唯有保存调查资料的美国国家档案局知道了。
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清晨,俄罗斯通古斯河畔的人们还在睡梦中。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爆炸,巨大的蘑菇云随即腾空而起,强烈的热气流席卷大地。瞬间,6000平方千米的森林一截为二,巨大的声响传到了100千米之外,爆炸中心地区草木烧焦,金属熔化,牲畜死亡……
爆炸不仅仅使附近地区的居民惊恐万状,受害匪浅,甚至波及了遥远的地区和国家。据说爆炸发生时,英国伦敦的电灯骤然全部熄灭,一片黑暗;在荷兰,夜空中出现了白昼般的光亮;另一半球的美国,人们在黑暗中感觉到大地在抖动。
事后,众多的目击者对这一爆炸作了回忆和描述:爆炸时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急剧上升,灼热烤肤,人们被气浪推倒,掀出几英尺以外,森林大火,房屋倒塌。但由于当时俄国还处在沙皇的统治下,政府方面没有组织任何有关的考察。直至十月革命后,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才开始了有系统、有计划的研究。
从1921年起,苏联科学家库列克率考察队奔赴现场,实地考究。他们发现了大小几十个平底深坑,然而却没有为自己提出的“流星造成爆炸”理论找到依据。后来,人们又通过空中勘测,发现爆炸所破坏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爆炸中心的树木并未全部倒下,有的只是把树叶烧光;受害地区的树木后来生长的速度远远快于未受害地区;大爆炸引起的火灾极为短暂……于是,通古斯上空的大爆炸,成了举世瞩目的“世界之谜”。人们对爆炸的起因作出了种种推测。
到了20世纪40年代,人类在掌握核爆炸技术方面获得了飞速发展。
将已掌握的核爆炸知识与通古斯上空大爆炸进行比较和计算,又发现一些相似现象,如在离爆炸中心约18千米处,发现有的树木因光辐射而起火;在离爆炸中心80千米的地方,有人感到衣服像燃烧起来似的,有的人感到耳朵烧得很痛。爆炸后,出现深刻的遗传性变化,一些植物停止生长,而另一些植物却比往常快几百倍地生长,尤其出现了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各种蜜蜂和其他昆虫。据此,人们倾向于这是一次核爆炸;但问题是:20世纪40年代人类才获得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那么,1908年是“谁”扔下这颗巨大的原子弹?
在这之后,人们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科学家认为,爆炸是来自其他星球载有生命的飞船造成的,散落在通古斯地区的金属球,就是曾在地球附近飞行的天外星球宇宙飞船的残骸;有的科学家认为,爆炸是宇宙黑洞所造成的,引起爆炸的是小型黑洞,而这种小型黑洞是在冰岛和纽芬兰岛之间的大西洋某一上空造成这场爆炸的;又有人认为,爆炸是由于一颗彗星陨落到地面引起的,彗星陨落时在空中同与它一样大小的物体相撞,发生了爆炸,产生了强烈的火光,还会产生明显的辐射和世界其他地方都能看到的光亮,也会出现辐射物质。然而,这些解释尚未得到公认。
从大爆炸发生至今,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通古斯不明爆炸事件,其结果超出了常规常理,远远不能运用地球上已知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解释。
托尔斯泰出走
一个秋季的雨夜,一辆马车在俄罗斯乡间小路上奔驰着。马车中坐着一位面容严肃的老人,他时而用留恋的目光向后张望,时而又语态坚决地命令车夫:“向前,只管向前!”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耄耋之年雨夜出走,带着复杂的情感离开故乡。
托尔斯泰是举世闻名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排行老四。母亲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远亲,文化修养极高,通晓法语、德语、英语与意大利语。虽然在托尔斯泰牙牙学语时母亲就去世了,但是她营造了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母亲还在托尔斯泰没出世之前,就为他的三个哥哥聘请了很好的家庭教师。在大哥的启蒙下,从很小起托尔斯泰就会背诵普希金的诗,后来又接触了许多文学名著。
在文学氛围的渲染下,托尔斯泰早早便展露文学才华。1852年,他创作了自己的处女作《童年》,小说一经发表后,立刻引起文坛极大轰动。之后托尔斯泰便投入《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之中,直到1869年秋,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才宣告完成。小说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中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家庭生活为情节主线,通过五百多个人物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活动,反映了1805至1820年俄国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可谓气势磅礴。作品多方面地表现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斗争,讴歌他们的爱国热忱和英勇不屈精神;同时也对以外交官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仍然争权夺利,沉溺在荒淫无耻的生活中的行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整篇小说不但描绘了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还刻画了众多日常生活情景,堪称是十九世纪初叶俄国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小说刚出版不久便销售一空,托尔斯泰也赢得了世界声誉。
1873年,托尔斯泰开始了他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在这部使他获得“艺术之神”称号的作品中,作者已经将批判的笔锋指向了整个封建社会。托尔斯泰非常同情俄国下层社会,面对在苦难海洋中挣扎的百姓,心里充满了不安与焦愁;他主动放弃了贵族爵位,还辞去了贵族长职务。小说《复活》是作家对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批判得最全面、最有力、最深刻的一部巨著,作者也对受辱的下层人民再次表现了最深切的同情。
1910年11月,托尔斯泰已经是82岁高龄。这位成绩卓著的老人,在秋雨绵绵的夜晚悄然告别家乡,独自出走。几天之后,他终因身体虚弱,病逝在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里。托尔斯泰为什么要为自己值得骄傲的一生,画上一个如此悲凉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