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探秘
20750800000017

第17章 古埃及的诞生(12)

随着人们对南方未知大陆兴趣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到了17世纪初,荷兰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南方发现了所谓的“新荷兰”;而18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又绕过层层海礁,冲破惊涛骇浪,测绘出了4000千米新西兰的海岸线图和3000千米澳大利亚的海岸线图,证实新几内亚是个岛屿,从而为找到整个澳洲大陆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有位名叫马修?弗林德斯的英国探险家兼船长,又在1802-1803年间作了一次环澳一周的航行,并于1814年7月14日出版了《南方大陆》一书。他在书中首次把TerraAustralisIncognita改为了Australia(即澳大利亚)。到1817年,官方文件中正式采用Australia一词,并沿用至今。

在人们自认为找到了“南方大陆”以后,接下来就是要证实这里是不是真的住着高度文明的人类了。而就以后的观察来看,这显然是千百年来人们的讹传。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土著居民当初又是如何越过茫茫大海,到达这处海上孤洲的呢?

在当地的土著人中,关于他们的祖先有这么一则神话:在原始时代,整个大地是一片平原,没有山川河流,也没有生物。后来出现了所谓的“梦幻时代”或“开创时代”,当时大地上忽然出现一些神灵,如巨蟒等,它们纷纷从地底下爬出来,并将地面拱起,这样大小山脉就由此产生了。而另一些来自天空或遥远海岛的神灵在到达这块大陆后,也开始了伟大的旅行,就在他们的足迹遍及每个角落的同时,河流、树木和岩石等也出现了。他们择地而居,钻木取火,掘地取水,行为颇有人类特色。可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时代忽然中止了,那些具有人类特色的神灵或具有神灵特色的人类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留下来的只有他们活动过的痕迹以及所制定下来的社会法则。

很明显,这只是一则神话而已。看来真要合理解释这个问题还得通过科学考察。经过研究当地土著的外表特征,人们发现他们的皮肤是巧克力色的,身材比白种人要稍微小一些,头发或直或右,但大部分都是一头黑发,眼睛深陷……总而言之,他们的各种外表特征表明这是一种古老人种,它独支独脉,自成体系,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人种都不尽相同。

若他们真的是另一种古老种族的后裔,那他们的祖先又是从何而来?

他们与现在世界上所存在的这几类种族又有什么亲缘关系?

从近代澳大利亚不同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推断,早在4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了,而这些人又很可能与东南亚诸岛的居民有渊源关系。

那时也许是受东南亚地区人口膨胀、饥荒连年、战争乃至天灾等因素的影响,一批居民开始迁往其他地方。而当时正值冰河时期,太平洋水位比现在低,澳大利亚北面又有一些岛屿与亚洲相连,所以这些外迁的东南亚人就从东南亚搭乘独木舟,越过一个个的岛屿,一路南行,最终到达了现在的澳大利亚。冰河时期结束以后,随着地球温度的上升,太平洋水位的暴涨,澳大利亚逐渐变成了一处四面环水的海上孤洲,从而使得这块大陆上的早期移民再也无法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继续交往了。

可这种推测虽有一定的道理,却也有不大合理之处:既然澳洲的土著与东南亚的早期居民可能有渊源关系,那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外表特征却不尽相同呢?难道这是几万年来不断变异的结果吗?可惜随着土著人数的锐减以及现代文化对他们的不断熏染,要揭开澳洲土著来源的本来面目,已是一大难题了。

艾尔斯巨石之谜

在澳大利亚艾利斯普林斯市西300千米的地方,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地平原。举世闻名的大独岩——艾尔斯巨石,就耸立在这里。它长3000多米,高约348米,基围有8500米左右。巨石东侧宽而高,西侧较低窄,形状有点像胡瓜,也酷似一个两端略圆的长方形大面包。

当人们走近巨石仔细观察时,又发现它居然没有裂缝和断隙,只有一些自上而下或宽或窄的沟槽,间或还有些凹下去的浅坑。这些浅坑小的像脸盆,大的直径可达1-2米。奇妙的是,在巨石脚下还有一处永不枯竭的玛吉斯泉,据说泉水香甜可口,凉意袭人。

在附近空无一物的沙漠上,这块雄伟而又神秘的巨石好似飞来之物;那永不干涸的泉水,也足以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但是,更令人觉得惊奇的还在后头。这是一块颜色能随日光照射程度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变色石”!

独踞沙漠之中的艾尔斯巨石,因为没有其他物体的阻挡,能迎接四面八方射来的光线。对日晖、月色,风云、雷电,虹霓、霞雾,它都不会“无动于衷”。它根据天时的变幻而不断变化自己的颜色,与整个大自然浑然化为一体:当整片原野初染光色之时,岩石表面会像星星一样闪烁发光;一旦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暗褐色的岩面就会随着阳光越变越红,越变越亮。到了中午,它慢慢变成灰蓝色;当夕阳西沉时,岩面突然魔术般变成鲜艳的红色,熠熠闪亮,蔚为壮观。接着,它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变成紫红色;随着颜色慢慢地越来越深暗,最后如紫罗兰般的深紫色又会变成夺目的土黄色。而当整个天空呈紫酱色时,黄褐色的岩石又会显得轮廓分明,蠕蠕欲动。夜幕降临之后,巨石的颜色虽已难辨,但那如波浪般起伏的线条还是隐约可见的。

这种奇妙而罕见的景象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但是还有更令人叫绝的。据说当地居民把它当作天然的“标准时钟”来安排生活和农事,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至此,想必许多人都会问:这么一块奇妙的大岩石怎么会孤零零地耸立在这里?说起来,有关它的传说还真不少。

在艾尔斯巨石附近住着两个土著民族,他们都把这块巨石所在之地视为吉祥之地。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里就是“乌鲁鲁”,意即“土地之母”。

在这两个土著民族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乌鲁鲁”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他们的祖先中,曾经有一位非常善良的妇女。她为了养育全族的下一代,每天都会去拾果子。后来她拾的果子越来越多,也越堆越高,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座“乌鲁鲁”了。

根据另外一个有关艾尔斯巨石的传说,这里是一处古战场的遗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当地的慕尔加族人邀请赫尔族人赴宴,结果因被对方无礼相拒而产生不满。为了报复,他们就派巫师前去惩罚赫尔族人,于是双方就在现在艾尔斯巨石所在的地方打了起来。那岩石上的小洞就是巫师上坡时留下的脚印,那些洼坑则是巫师挖土惩罚赫尔族人留下的痕迹。

传说免不了杜撰,但其中也包含着真实性。地质学家考证结果表明,从前艾尔斯巨石的所在地曾是一片湿润的沼泽地带,甚至有可能是果繁花茂的世界。这样,那位善良的妇女能拾得大量的果子应该是不足为怪的,只不过这些果子转变成巨石似乎玄了些。同时,地质学家们还指出,后来由于地壳变动,远古的山脉遭到侵蚀,结果这里就变为干旱缺水的沙漠了,而周围数千平方千米以内,只有艾尔斯巨石脚下有一处终年不断的泉水。由此看来,当地的土著民族之间为争夺水源、地盘发生冲突甚至大规模的战争,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些科学家对巨石的来历持不同观点。经过对巨石的综合勘察和研究,他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几亿年前,离地球运行轨道较近的一颗小行星因偏离自己的轨道,坠入地球大气层而最终陨落到此的。同时他们还进一步解释了巨石之所以会“变色”原因:由于这里周围都是沙漠,地势平坦,天空终日无云,而巨石表面又十分光滑,好像一面镜子,对太阳光的反射力比较强。它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颜色,其实就是它反射清晨到傍晚期间天际颜色变化的结果。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

茫茫太平洋,烟波浩渺。在它广阔的怀抱中,像珍珠般散落着无数个小岛,复活节岛就是其中之一。它虽然没有旖旎的风光,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因为这是个谜一般的小岛。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海岛,进入人们的视线纯属偶然。1722年4月的一天,荷兰航海家、海军上将罗格温率领荷兰西印度公司太平洋探险队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时,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个小岛。那天正值基督教的复活节,因此罗格温就给小岛起名为“复活节岛”。他还在海图上用笔点了一个小点,标明了小岛的位置。

此后,复活节岛不再平静,一批一批的探险家、科学家接踵而至。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光顾;1774年大名鼎鼎的英国航海家库克在岛上小住数日;1914年大不列颠博物馆派来考察队;1934年法国和比利时联合组队登岛考察。1955年,挪威政府派人考察复活节岛,后来的考察者、旅游者更是如过江之鲫。吸引人们的,正是复活节岛上一连串难以解开的谜团。

这是一个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小岛。整个岛屿覆盖着厚厚的岩浆和火山灰,没有蜿蜒流淌的河流,也没有茂密的绿色植物。可是,在岛屿周边沿海的地方,却不知由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修建了300多座巨大的石头平台。

这些平台由许多碎石堆成,大约长90米,高出地面3.6米,中央还建有朝向内陆的石头斜坡。每座石台上都矗立着一些高大雄伟、面貌怪异的石像,一般为4至6尊,最大的平台上竟并排摆放着15尊石像。

据有人考证,复活节岛上的这些石像分别是在两个不同的时期制作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00年,这时制造的石像大小与普通人相仿,没有固定的样子,做工也比较粗糙。后一个时期大约是在公元1000-1700年,这时的石像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石像明显变得漂亮了,它们的头又大又长,呈正方形,窄窄的额头,眼睛深陷在眼眶中。这些石头巨人耳朵很长,大鼻子略凹,嘴巴突出,双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腹部,一个个显得庄严肃穆。每个石像的头上还带着一个当地人称为“普卡”的圆柱形头冠,它们用红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这些帽子最小的也有2.5吨。石像的个子也一下子长高了许多,一般有3到6米,最大的一个有11.5米高,重82吨,光是头冠就重达11吨。有些石像的身上还刻有线条清晰、图案优美的动物花纹。这些神秘的石像一千多年来面朝无边的大海,注视万顷波涛,好像是守护着小岛的忠诚卫士,又像对大海充满了某种期待。

人们经过深入的考察发现,小岛上有一个叫拉诺拉库的山脉,那里的采石场上有近三百个没有完成的雕像,其中最大的一尊高20米,正面雕刻已经完成,还来不及从山岩上凿下来。看来,当时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工程停顿,石匠们匆匆离去。有人猜想,或许是发生了可怕的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海啸等。但是石匠们一去不回头,这让人颇费思量。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带给我们的谜题,远远不止一个。

岛上的古代居民是如何来制作这些石像的呢?一些科学家曾经向岛上的土著居民请教,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巨石人像的来历,更没有人参加过雕刻。一般认为,雕刻者们先在岩石上雕刻出石像的正面,再将这些石像从岩石上完整地凿下来,然后对石像的背部进行磨平加工,刻上花纹和图案,最后把这些已经完成的石像运到海边的平台上竖起来。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搬运这些巨大石像的呢?有人认为,他们先用砍伐下的树干搭成一个巨型的木橇,再把石像装上,然后用绳索拖着木橇,沿着芦苇或青草铺成的道路艰难地前进,一直运到海边的平台上。不过科学家考证后认为,即使在古代,岛上的土壤也不适合粗大树木的生长,而现在人们在岛上看到的也只是稀稀拉拉的小灌木。还有人提出也许当时人们用树藤编织成网,作为运输工具。于是马上有人作了实验,采集树藤编织成网。但这些藤网很不结实,套住石像一拉就断了。也有人认为,当地的古代居民先在石像下面放上许多小圆石作“滚珠”,然后用粗绳子将它们拖到海边的目的地。

岛上的居民为什么要制作这些雕像,雕像又为何面朝大海呢?这些石像为什么与附近岛屿上的石像截然不同呢?据说当罗格温第一次登岛时,时间正值傍晚,当地居民点燃篝火,正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他们虔诚地匍伏地上,对着石像念念有词似乎在祷告。罗格温于是认为,巨石人像是当地居民崇拜的偶像。英国人提出,巨石人像是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们去世的酋长而雕刻的,因为他们把石像叫做“阿利基”,意思是“酋长”、“首领”。

可是居民们对他们顶礼膜拜的偶像的来历居然一无所知,这有点奇怪。有人干脆认为,巨石人像是外星人的文明。

科学家们注意到,巨石人像的后颈部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他们认为这是岛上古代居民的书写文字。罗格温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他们曾经在石像附近看到过刻满奇异图案的木板,人称“会说话的木板”。但这些木板后来遭遇“文明者”带来的浩劫。在罗格温发现复活节岛之后,欧洲的传教士纷纷来到岛上传播上帝的“旨意”。在这些传教士的眼中,岛上的居民只是一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这些“会说话的木板”只是异教徒的东西,“魔鬼的可怕咒语”。后来他们下令,将这些木板统统烧掉。只有一个当地居民抢下25块“会说话的木板”钉成一条渔船,逃到海上。后来这25块木板保存下来,被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收藏。这些幸免于难的“会说话的木板”长2米,两边用鲨鱼牙或坚硬的石头刻上方形的图案,像鱼、鸟、草木和船桨等,也有一些几何图形。可是,这些“会说话的木板”上的图案究竟是不是文字呢,它们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谜底至今没有揭开。

另外,复活节岛的土著人对他们自己居住的小岛叫“特?比托奥?特?赫努阿”,意思是“世界之脐”。现在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发现,复活节岛就在太平洋的中心地带。长期与世隔绝的居民们究竟如何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呢?或者这只是一个巧合?

对于复活节岛上居民的人种、来历,也没有一个明确看法。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考察后,根据掌握的已知证据认为,至少在公元4世纪时,岛上就有人居住了。显然,这离有人推算的最早石像的年代有很大距离。有人说岛上最早居民是太平洋岛屿的玻里尼西亚人,有人说他们可能是古代秘鲁人。1722年罗格温登岛时观察过土著人,他们“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深浅而言,他们与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肤色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看来岛上居民来源复杂,他们是多个民族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