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珍拾羽
2069300000040

第40章 粉青对杯

朋友一次问我知道紫砂大师周桂珍吗?我说当然知道。他又问我,想去她家看壶吗?我说那还用说。于是,一个周末的午后,在朋友的引荐下,我们来到了位于通州的周大师家,与大师周桂珍、大师的儿子著名的陶瓷家高振宇先生、也从事紫砂艺术的大师的儿媳徐徐(著名紫砂大师徐秀棠的女儿)见了面。

朋友痴迷紫砂,且追捧名家之作,迷壶爱茶,甚至有帮朋友养好壶的雅好。行前他告诉我说,周大师家在紫砂界可谓名门望族。周大师已故的先生高海庚(1939—1985)祖籍宜兴丁山,出身制陶世家。是顾景舟大师最得意的弟子之一。1960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修造型设计。设计了集玉壶、扁竹提梁壶、双龙提梁壶、水浪壶等许多经典之作。成功地试制出紫砂注浆泥工艺方法。1981年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并组织策划在北京故宫举办“宜兴紫砂陶汇报展”。他热衷于紫砂茗壶设计与创制,由于操劳过度于1985年病逝。眼下客居北京的周桂珍是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与造型大师韩美林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收藏有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壶1978年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其制作的曼玉提梁壶被中南海紫光阁选作陈列工艺品。故宫博物院不久前也收藏了她制作的一把集玉壶。高振宇的老丈人也就是徐徐的父亲徐秀棠先生亦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凭借着精湛的紫砂雕刻技艺,很多台湾收藏家都十分看好他的作品,徐大师的哥哥徐汉棠在紫砂界更是泰斗级人物,他制作的紫砂茶壶可以用一壶难求来形容。

周大师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很好,南方女性,即使是上了年纪,也还保持着安静、清秀、祥和的面容,想必是和大师多年来潜心做壶、不问世事有关。徐徐真的是名如其人,一副不急不慢的样子,安静又从容。俊朗的高振字先生很好客,虽然素不相识,初次见面,就张罗着给我们沏茶倒水,还端出院子里枣树结的郎家园枣,并饶有兴致又痛心疾首地给我们讲述几年前他路经郎家园时看到工人在砍伐满北京城也没剩下几棵的郎家园枣树时的情形。他当时极力劝说无效,最后花钱请工人把枣树刨出并运到通州家中的院子里,这两棵枣树才逃脱噩运。(郎家园枣原产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一带,据传是由野生种选择而来,以产地命名,是北京最著名的优质鲜食良种,产量很低,栽培历史悠久,在清朝时被列为皇宫御房贡品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目前郎家园枣濒临绝境。)由此可见高振宇先生是一位十分尊重传统、钻研历史、注重文化传承的人。小坐片刻,我们便在高先生家中开始欣赏他家三位大师的两大门类的艺术品。高先生家中的紫砂和青瓷各占半壁江山。朋友是高先生多年的好友,从他的口中,我对高振宇先生是如何做到在紫砂和陶瓷两大艺术世界里游刃有余的艺术探索略知—二。高振宇先生从小耳濡目染且接受严格正统的紫砂传统成型工艺技术训练,逐渐悟到泥火之真谛,是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的关门弟子。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又去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陶瓷专业硕士深造,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他家里摆放的他的作品影清水理纹大瓶,造型流动舒畅,色彩清而润,绿而嫩,有如六朝江淹《别赋》里的名旬“青草碧色,春水绿波”,在阳光下观看,它的质感仿佛是半透明的。高振字说他对瓷的体会是“一团瓷泥在辘辂的旋转中升展,就像植物从含苞到开花再到结果,是一个生命在成长。我喜欢这种一气呵成的感觉,用自制的刻刀顺器形弧度一泻而下,胎体极薄处,如履薄冰”。那日在大师家整整盘桓了一个下午,对高振宇先生的陶瓷艺术品有了些许直观的感觉,他作品的造型都非常流畅。任何一件器皿,无论是杯、碗、盘、瓶,周身的线条都一气呵成圆转自如。器形单纯,朴素大气,绝无繁复雕琢。这许多影青瓷的釉色,青而润、绿而嫩,有生命有朝气。一件影青瓷三足盘,其色如雨后青山,翠色欲滴,釉下仿佛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那次到高振宇先生家玩耍后约一年光景,高先生又举办了作品展。我忘了什么原因了,反正没能参加。给先生写了篇小文应景。过后,先生委托朋友给我捎来他亲手做的一对粉青杯。小小的本色木盒有如高先生做人的本色,盒盖上墨色手书的“粉青磁杯”和红色高氏名章好似主人的真挚。盒盖内侧,墨色手书的“宇”字和宇字下方同样的红色高氏名章一如朋友的手信问候。打开层层包裹的本白色绵纸,只见小巧的杯子外观饱满,色泽柔和淡雅,犹如青玉,釉质柔和莹润,釉色青碧如玉。南宋(公元1127~1279年)时期,是龙泉青瓷最为鼎盛时期。我国青瓷最高成就就是那时粉青、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高振字先生送我的这件粉青小品生机灵动,清淡雅致。我现在常为它注一杯清茗,品一品君子之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