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气场修炼术
2064800000023

第23章 第二语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1)

生命力,身体气场的另一个名字,这是在印度、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典籍中都能找到的共通的东西。身体气场主要包括身体的姿势、眼神的控制度、面部的表情、语言的气势等几方面。人们通常以身体为圆心、以一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来代表个人的气场。气场是可变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进行操纵的。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无意识地改变着自己的气场。

好形象不允许粗俗举止的存在

举止是与风度密切相关的,只有做到举止文明,才能礼貌周到,才能尽显自己的风度。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与人交谈时,应避免以下不文明的举止。

1. 翘头摸脑

在交谈中下意识地翘头摸脑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这种不自然的动作既不卫生,又显得你过于局促与怯场,它能导致他人看不起你,认为你缺乏社交经验,不懂礼貌,不善言谈。

2. 抖动腿脚

抖动腿脚或许能使你消除紧张情绪,但这是一种很不文明的举止,它会使人感到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而且,抖动腿脚还会带动桌椅一起抖动,让人反感。

3. 抠鼻揉眼

在社交场合,抠鼻揉眼是不文明的举止,它不但容易给人一种感官上的负面刺激,还会让人感到你很傲慢,不拘小节,不懂礼貌。

4. 距离不当

在与人交往时,还应该注意彼此的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有失礼貌。距离过远,会使交谈者误认为你不愿意与之接近,嫌恶他;距离过近,稍有不慎就会把唾液溅到别人脸上,把口中或身上的异味传给他人,令人生厌。如果对方是异性,还会使之戒备,甚至被他人误会。

那么,与人交谈时保持怎样的距离才合适呢?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人们的交谈形式大致可分为亲密式、交流式、敞开式三种。交谈的形式不同,应保持的距离也就不同。

(1)亲密式交谈

亲密式交谈是亲密者之间交谈采用的形式,交谈者双方可能是至爱亲朋,也可能是热恋中的情人。交谈双方相当随意,谈的内容有些甚至是不可告知他人的隐私。因此,交谈的声音一般很小,范围只限于交谈者之间,是纯粹的悄悄话。这种形式的交谈距离完全由交谈者自己掌握。

(2)交流式交谈

交流式交谈是两个人交谈的形式,交谈的对象是唯一的,可能是你的同事、上级、客人,也可能是谈判对手、生意上的伙伴。这种形式的交谈大多有确定的主题,交谈者需要听清对方谈话的内容,并随时作出反应。这种形式的交谈适合的距离是一米以外、三米以内。这样的距离既能正常地交流信息,又能使对方感到一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社交距离。

(3)敞开式交谈

敞开式交谈是一个人同时与多个人交谈的形式,交谈的对象随意、不确定,可以是就某一问题高谈阔论,也可以是交谈者之间兴之所至的随便闲谈。谈话内容不保密,声音以在场者听到为宜。因为这是一种即兴式的交谈,所以参与者对距离的远近不十分计较,以不影响正常的信息交流为限。

5. 装腔作势

男士的潇洒不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而是要在交际中自然大方、谈笑自若。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作为主人的男士,其作用很重要,他往往是社交活动成败的关键。他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特别是要主动招呼女客人,要与之交谈,把她们介绍给大家,有时还要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她们参加舞会等活动。对于来访的长者,男主人要起立迎接并扶之入座。对于其他来客,相见时要握手问候,分别时要礼貌道别。

抓住眼球就是胜利

一个人的仪表是最先被对方的感官所感知的。因为从理论上讲,仪表是彼此交往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别人要获悉你是怎样一个人,首先注意的就是你的仪表,而我们想要留给对方美好的印象,首先也要从仪表开始。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姿态、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它是人的面貌的体现。

对仪表的总体要求是朴实自然、整洁大方、庄重亲切、给人好感。

对仪表的基本要求是整洁大方。

整洁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公众场合,人们总是喜欢接触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或衣着略优于自己的人。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没有人愿意同一个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在一起。

心理学理论“晕轮效应”认为,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对其作出判断的心理依据。如果你见到一个人衣着整洁、合体入时、表情自然,则会认为此人做事细心,有条有理,进而会认为这个人一定有责任心,你就必然会在心里产生最初的满意的感觉,并且还会联想到此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能力。

倘若一个人给你的最初印象是衣冠不整,嘴巴里还骂骂咧咧,你必然会作出其缺乏道德观念的结论,甚至还会联想到此人的其他缺点。心理学家雪莱在莫萨立斯特大学挑选了68个志愿者参加实验,这些应试者的外貌、口才及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的差异不显著,但仪表、风度却迥异。实验要求这68个人分别征求四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意见,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

结果,风度翩翩者较之仪态平平的人,更容易得到陌生人的青睐,并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所以,在你开始交友、求职等各种攻势之前,请先花些时间审视一下自己。你的穿着打扮、举止是不是能被大众所接受?不管你有多热情和健谈,不管你有多懂得社交技巧,如果你的打扮过于考验大众的接受力,恐怕从一开始,你就会给人一种“不好接触,不容易相处”的感觉,从而让你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果。所以,请花些时间来审视自己的仪表。

仪态端庄、举止文明是令人产生良好印象的基础。仪表举止非常直观,只要你往对方面前一站、一开口,对方就会在头脑中产生一些反应,如站在面前的你属何种性格,修养怎样,属哪种类型的人,有无必要与他交谈下去,等等。但是,重视仪容、仪表,不能被理解为追求时髦。例如,某工科大学一机械制造专业的男同学,披着一头长发,小手指的指甲留得较长,中指上戴一枚金戒指,他去某机械集团应聘,该企业人事部的经理一见那同学的模样,便婉言谢绝了。

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他的审美趣味。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身份,损害形象。由此可见,仪表是一门艺术,它既要讲究协调、色彩,也要注意场合、身份,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我们的眼睛会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即使再会伪装的人,他的眼神也不能骗过所有的人。因此,千万别忘记眼睛和目光在社交中的妙用。

在人际交往中,眼睛的作用在于它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反映他的思维活动。高兴时就“眉开眼笑”,忧愁时就“愁眉不展”,得意时就“眉飞色舞”,动心时就“眉目传情”,惊诧时就“瞠目结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可见,人的眼睛可以传递最细微的感情,传递许多用语言和手势无法准确表达的信息。通过眼睛,通常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孟子说过,看一个人的人品正与不正,要看他的“眸子”。正直的人的目光是光明坦然的,不正的人的目光是怯懦而灰暗的。曾国藩也说过,一个人目光闪烁不定,这个人定非善类。

是的,一个人在社交中,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他的目光应该坦然、亲切、和蔼、有神韵。特别是和他人交谈的时候,目光应该注视对方,切忌躲躲闪闪,游移不定。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目光不能离开对方,眼神要专注、温和、热情。相反,假如他在和你交谈时眼睛躲躲闪闪、游移不定,那么,你心里就会很不舒服,这样的谈话你肯定一秒钟也不想进行下去。

眼神是一种在社交中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的表情语言。人们历来重视眼睛对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下几点应引起你的注意。

不要斜视对方,那是一种轻蔑与无礼的表现。

不要目不转睛地聚焦于对方脸上某个部位,那会使对方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异性。

不要目光呆滞,那会使人感到你迟钝木讷,漫不经心。

不要眯着眼看人,那会使人引起性的联想,特别是对于来自西方的异性。

不要总是与对方的目光对峙,那意味着相互间的激烈交锋与对抗。

社交场合最受欢迎的眼神应该是智慧、诚恳、明亮、平静、友好、坦然、专注、坚定的眼神,社交场合忌讳的眼神是挑逗、仇恨、轻佻、卑琐、轻蔑、奸诈、愤怒、凶狠、阴沉、游离、茫然的眼神。

总之,一双真诚而热情的眼睛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眼睛会说出人们内心深处的话,充满善意的眼睛不一定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但只要真诚,同样可以赢得人们的好感,让人终生难忘。

三种高气场的体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