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袁了凡的不凡事儿
20627600000008

第8章 栖霞山,一个疗伤的去处(1)

当憨山德清含泪拜别云谷禅师,离开栖霞山五年之后,另一个人又飘到栖霞山中,坐在了云谷禅师对面。

他就是袁学海。

虽然袁学海比憨山德清岁数大,但遇见云谷禅师的时间却整整晚了五年!也就是说,虽然他早就来到人生的渡口边,却一直没有找到渡他的人和船,还很有可能被别人忽悠了,一直在那里转圈圈。

这些年来,袁学海的心路历程应该是这样的——

开始,他站在人生的渡口边,走过来,走过去,徘徊,再徘徊。

他一次次眺望远方,希望能看见渡船的桅杆。

但那条船一直没有出现。

后来,天,渐渐变凉了,他终于看见了远处那期待已久的桅杆,近了,又近了……

但当他终于看清楚之后,才发现那是一队南飞的大雁。

又一次被命运捉弄之后,他心中那条渡船深深地沉进河底。

黑夜渐渐笼罩着大地、水面以及那一大片枯黄的芦苇。

一个孤零零的身影仍踟蹰在河边。

现在,他心如死灰,彻底认命了,什么也不期待,什么也不想了。

河边那个孤独的身影啊,多么像一千八百多年前汨罗江边的屈原,心中有不尽的悲伤、无限的抑郁和彻底的绝望。

但不同的是他没有选择跳河,而是做了另一个选择:时而像凋零的树叶一样飘落,时而像顽石一样打坐。

……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人一生之中都有七次机会遇见自己的贵人,最少的也有五次。

这些生命中的贵人往往并不是那些给你钱财的人,而是那些给你心灵指引的人,即渡你的人。

对袁学海来说,如果孔老先生算一次机会,已经被用掉了,那么他至少还有四次机会。

可是时光如水,白白流淌,今年他已经三十六岁了,距离死也就只剩下十七年。

难道渡他的那个人和那条船一辈子都不会出现吗?

必须注意,敢渡人的人未必是你的贵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好为人师的人,喜欢指指点点,给别人指路带路,或者帮别人渡河,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路在何方,抑或自己还在河的这边,并没有渡过去,也不知道水深水浅。这样一来,他们给别人指路就变成了打麻将时的试炮,先让对方去试一试行不行,或者让对方先渡一渡,看水深不深。

所以,这些带路人总是会把人带进沟里,抑或看见你在河中央快被淹死时,他们撒丫子就跑。

一个还没自渡的人,是没有资格渡人的。

就像一些在讲坛上唾沫四溅的人,整天忙着给别人指点迷津,忙着渡人,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自渡。一个已经渡过河的人,一定是气定神闲,心有归宿的,绝对不会今天在国内耍大牌,明天在国外乱发脾气。

这些还没有自渡的人,所谓的渡人,从根本上来看,无非是要踩着别人的身体让自己渡过去。

云谷禅师不是这样,他是已经自渡的人,并且属于骨灰级。

用武侠小说的笔法来描述,他是绝顶的武功高手,级别相当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而袁学海呢?一个小白,顶多算个菜鸟,在一次次与命运的PK 中受了内伤,还中了剧毒,最后落荒而逃到栖霞山,遇见了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一看:“哎呀,这是内伤啊,可伤得不轻,还中了剧毒!”

接下来,他便要用自己高深莫测的内功,逼出伤者体内的剧毒,给他疗伤。

不过,最贴近云谷禅师身份的恐怕不是渡人的艄公,或什么疗伤的武功高手,应该是心理学大师。

在我看来,禅宗不应该是宗教的一个派别,应该是一门特殊的心理学。

禅师也不是什么宗教信徒,应该是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医生,就像弗洛伊德和荣格那些人一样。只不过各自用的教材不同,一个用的是《梦的解析》和《无意识过程心理学》,一个用的是《心经》和《坛经》。

尽管搞心理学的人很多,但真正的高手并不多。用崔永元的话说,在中国真正合格的心理医生不会超过梁山好汉的人数。

崔永元是谁呀?

病人呀!而且病得不轻。

病人是最有资格评价医生的,就像顾客最有权利评价商品,群众最有权利评价领导一样。

事实上,长期以来,在中国搞心理学的人可以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圣人。比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六祖慧能、朱熹、王阳明等。

这些都是心理学某一流派的开山鼻祖,不仅有高深的理论,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创立了自己的心理学流派,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数以亿计的粉丝。他们本人一般不直接做心理咨询,有心理问题的人,只需要通过读他们的著作,就能够解决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高人。比如法舟禅师、云谷禅师和憨山德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聊天(心理咨询)治好过很多人,当时名气很大,口碑很好,粉丝很多,可惜没有留下太多的理论,没有创立自己的心理学流派,也没有成群结队的弟子,属于心理学大师一级。

第三个层次是平常人。这个层次的人很多,他们有心理医生的执照,出诊的频率很高,忙来忙去,整天都在搞心理咨询,对什么潜意识呀、精神分析呀、认知疗法呀、人格分裂呀等术语十分熟悉,常挂在嘴边,让病人觉得很有水准,但在职业生涯中没能治好过几个人,但也没治坏过几个人。这些人基本属于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一类。

第四个层次是用合法身份害人的人。这个层次的人不少,他们有合格的心理医生执照,但医术很差,很多心理学术语都不清楚,病人问起时,才忙着上网去查;抑或自己本身就有心理疾病。一个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人,又怎能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没治好过一个人,却坑害过不少人,属于职业害人精。

第五个层次是在雍和宫或白云观附近摆摊算卦、取名字的。“嗨,那位先生,对,就是你,过来,过来,你最近可能……”或者:“喂,这位女生,我看你印堂发黑,可能要遭厄运,要不,我给你破一破……”

这个层次的人更多,他们没有心理医生执照,也不专业,只是看了几本读心术或微表情的书,纯粹是利用人们的心理来骗人,是公安机关应该打击的对象。因为他们总是能把一个正常的人忽悠得神经兮兮,诚惶诚恐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后真的落下心病。

在各大寺庙周围都有很多没有执照的搞心理学的人,在利用别人的心理骗吃骗喝。比如,前几年在五台山,你到五爷庙去烧香,问:“师傅,这香怎么……怎么请呀?”

“一千五,三炷!” 冰冷的山西口音。

妈呀,这也太离谱了,别的地方才十五块。

能不能便宜点呢?

“这里是五台山,不讲价!”接着发出声音的山西人摆出一个Pose——头颅高昂,望着虚无,一动不动,就像一尊雕塑,一尊佛的雕塑,并释放出这样的肢体语言:“小子,你竟敢与佛讲价钱,活腻味了不成!”抑或是:“看见没,佛祖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人的内心往往很脆弱,尤其是在敞开心扉的那一刻。这时人们会想:“天呀,我怎能与佛讲价钱呢?万一得罪了佛,回去的时候山路崎岖出了车祸怎么办?”

于是硬着头皮慷慨解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人的钱包打开了,他的心却关闭了。

最后的结果是,他惹不起你,总躲得起你吧!

从此以后,这个人再也不敢去五台山了,甚至一看见别的寺庙也走得远远的。

实际上,如果你的心理足够强大,或者真懂一点心理学,这时完全可以径直上去,轻轻拍一拍山西人的肩:“大哥,累不?要不放松点!”这意思是,你是你,佛是佛,你不是佛,佛不是你,你不要装佛。

你一定要心里明白,是他在敲竹杠,不是佛在乱要钱。

他与佛没有一毛钱关系,顶多是落在佛像上的一只苍蝇。

至于你回去是不是会出车祸这一类心理活动,也大可不必挂在心上,因为佛祖不会那么小气,如果他真那么小气,你也不必拜他了,还不如回家好好巴结自己的上司,讨好自己的老婆。

更何况你别忘了在禅宗这门心理学中,很多呵祖骂佛,砍了佛像当柴烧的人,最后都能修成正果!

佛从来就不在外面,一直在你心里。

你贴近自己的心,就是贴近了自己心中的佛。

心理学是什么?是一门让人敞开心扉、进入内心的学问。

所以,心理医生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用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话说:“心理治疗,其实是一条成为圣人的路。”

由于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很少,所以他将自己的书取名为《少有人走的路》。

事实上,只有高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医生。

云谷禅师是一位高尚的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医生,通过聊天(心理咨询),他让憨山德清几近圣人,那么,现在,他通过聊天(心理咨询)又将使袁学海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云谷禅师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医生。

袁学海是他的病人。

那么,这个病人得了什么病呢?是抑郁症、躁狂症、神经官能症,还是人格失调症呢?

这些都不是。

他得的是自闭症。

什么?自闭症?!

有没有搞错,他怎么会自闭呢?

一点没错,他就是自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心如死灰。

当然,有心理问题的人,一般都不愿意承认,总是闪烁其词,回避自己的症结,所以,心理医生往往很难找到他们的病根。

但云谷禅师是什么人呀?心理学大师啊!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仅仅凭借袁学海算命这件事情,以及他打坐的情形,就可以判断他自闭了。

封闭他的正是那张命运图,那张图宛如一根粗糙的麻绳,紧紧捆住了他的心,关闭了他的心,使他的心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云谷禅师心想,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坐三天三夜,并不是什么高人,原来是心封闭了,心如死灰,心如止水。

注意,我们常常会用“心如止水”来描述某个得道的高人,说这个人从容淡定,没有妄想,已经悟透人生,心犹如宁静的湖面,没有波澜,没有涟漪。

不过,千万要留神,这种“心如止水”要看怎么个“止”法。

很多人的“心如止水”是危险的、可怕的、令人不寒而栗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心中悬着一个“堰塞湖”,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而形成“堰塞湖”的原因,则是经历了心灵的大地震。那些滚滚而下的巨石、横木、泥沙……汹涌地阻断了河道。下面的河水断流了,人们渴得要死,上面的流水却不断注入“堰塞湖”。

从表面上看,“堰塞湖”波澜不惊,犹如止水,风平浪静。但只要看一眼那道封闭河道的堤坝,人就会惊出一身冷汗。

妈呀,这哪里是心如止水,简直就是危若累卵!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或者是因为被女朋友甩了,或者是因为公务员没考上,抑或是遭受了别的什么打击之后,便立刻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往,做出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

一位美女走过来,他仿佛没看见,心如止水,似乎对女人已经没有了兴趣。

一位男性朋友考上公务员,邀请他参加聚会,他爱答不理,心如止水,似乎对友情也没有了兴趣。

他整天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自恋自怜。

这不是得道后的“心如止水”,是人生道路上的地震阻断了心河,在心中形成了堰塞湖。

这样的止水,是不折不扣的一池子臭水,就相当于一个人关闭了所有门窗,把自己封闭在一间黑屋子里,不见阳光,也没有新鲜空气进入,只能反复呼吸自己所排出的恶臭的气息。

袁学海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中。

如何才能把袁学海从自闭的状态中拉出来呢?

云谷禅师知道第一步是要捅破那层窗户纸,炸掉那道阻断心河的堤坝。

当然,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危险动作,弄不好,对方会逃避得更厉害,封闭得更厉害,从而令病情加重。

火候啊,火候!

一定要掌握好火候。

不能急,也不能拖;不能重,也不能轻。

太重了,一把锤子敲不开一朵莲花;太轻了,隔靴搔痒,不起作用。

在这方面,儒家心理学鼻祖孔子是很有经验的,他说一个人如果不到焦头烂额时,你不要去启发他;一个人如果不到穷途末路时,你不要去帮助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还说如果你想劝某个人,劝一次就够了,如果对方不听,就算了;说多了,对方会反感,你也自讨没趣(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孔子这些话不愧为心理咨询时的金玉良言。

很多人不明白这些道理,掌握不好火候,或者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或者不到劝的时候一个劲儿猛劝,整天都在对方耳朵边喋喋不休,弄得对方很烦,结果不是搞得父子母女关系很紧张,夫妻关系很紧张,就是朋友之间反目成仇!

心理咨询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时机!

什么时候是好时机呢?

就是对方焦头烂额、穷途末路的时候,用西方心理医生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心灵破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