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禅
2055700000018

第18章 放下执著 修心养性

凡事各有因缘,不能强求,一强求就会落入执著。执著之后就会起凡心。起了凡心,就不能定,那智慧一定不能开悟,工作自然无法有新的突破。

什么也没有

有一次,一个信徒来拜访赵州禅师,由于没准备礼品,心里惴惴不安,便向禅师道歉道:“我是空手而来的。”

禅师听完,便说道:“既是这样,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十分不解,自己没带礼品,那还能放下什么呢?

他的心思很快被禅师看破了,禅师沉寂了一会,说道:“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又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信徒若有所悟。

【智慧小语】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殊不知这也是禅的要诀。

作为职场中人,你应该把握时机,当拿则拿,该放即放,如此才能在公司中灵活行事,自己也不会被一些不必要的苦恼所连累,从而可以轻松自在地去工作。

事实上,很多人通常都能够很勇敢地面对工作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会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我们主观上并未想将事情搞得一团糟,结果却弄得整个人都很颓丧,究其原因,只不过是我们都夸大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一位管理学家曾说:“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好,那么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我们应放弃那些不太重要的事而去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并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智慧,一种明智的选择。

修禅者的秉性

法庆禅师对兰花十分钟爱,禅寺的庭院里摆放着他栽种的数百盆兰花,品种各异,非常漂亮。在讲经说法之余,他都会精心去培育那些花,似乎兰花已经成为禅师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有一次,禅师因事外出了,把给花浇水之事嘱咐给一个和尚。那个和尚在给花浇水时,一不小心将花架碰倒,整架的花盆都给打翻了。他吓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心里想,禅师回来看到这种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的。他越想越害怕。

出人意料的是,禅师回来后,却丝毫没有责怪之意,反而心平气和地对和尚说: “我喜爱兰花的原因是要用香花供佛和美化寺院环境。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不要执著于心爱之物而难以割舍。这才是修禅者的秉性。”

听完之后,那个和尚体会到了禅师的良苦用心,并从中有所觉悟,于是,将整个心思花在了修禅上,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智慧小语】

面对不快,学会接受

世间之事变幻无常,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们变幻莫测,我们无法阻挡。

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好的,我们也愿意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如果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失去阳光。

在职场中,我们势必会遇到许多不快的经历,它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我们难以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做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以毁了自己的前途,而且还会使自己精神崩溃。

因此,面对这些不快,我们所能做到的是放宽心境,学会接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种平常心坐看庭前花开花落。

三个和尚采药

有一次,老方丈病了,于是他分三天派三个小和尚去一个山涧采药。

第一个小和尚一走进那个山涧,马上被遍地的天然美玉迷住了,他想到美玉是可以雕刻佛像的,就喜出望外地捡了许多回来了。老方丈含笑表扬了他,并嘱咐他暂时不要把拣到美玉的事说出去。

第二个小和尚一步入那个山涧,也马上发现了那些非常漂亮的美玉,他想到美玉是可以雕刻菩萨的,就非常激动地捡了一大包回来了。老方丈也含笑表扬了他,也嘱咐他暂时不要把拣到美玉的事说出去。

第三个小和尚来到山涧之后,就开始抱怨前面的两个和尚:这么多的美玉不捡不是有眼无珠吗?若用这样的美玉做成念珠,岂不完美无比?于是,他也抱着沉甸甸的美玉回来了。为了不独占这份“功劳”,他邀上前面的两个小和尚一块去见老方丈。可是,老方丈迟迟下不了床,病得很重。

三个小和尚就非常惊恐非常关心地问方丈这是怎么了,老方丈说:“我病了三天了,可是,你们仨为我采来的美玉,一点儿也不起作用,而且越来越重了。”

此时,三个小和尚才意识到他们在美玉面前居然忘记了自己是去干什么的,并通过这件事领悟到了相关的人生哲理。

【智慧小语】

切莫忘记初衷

职场中,不知有多少人,更不知有多少次,在缤纷世界的诱惑面前居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记自己是去干什么的。

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说,他会始终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自己的初衷上,他们常常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想像,时刻提醒自己究竟去做什么。

你也可以让你的初衷始终环绕着你,通过多种方法建立自己的提示途径。采取什么方法并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行动。

如果你能够放弃外在的诱惑,将自己的努力放在自己的初衷上,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一无所求

雪窦大师慈悲心切,诲人不倦地传播着佛法真谛,让人彻悟人生的本来意义,在禅林中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天下的学人士子,衲子奇僧,无不争相趋鹜,切磋印证。

大师住到雪窦寺后,庄严佛土,气象一新,成为禅林云门宗法的新祖庭。这一时期,其他禅宗派系都显得衰落,惟有云门一枝独盛,所以天下称为“云门中兴”。

当初,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太守曾会先生。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方面去看看。”

曾会就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带去,他定会好好地待您。”

可是雪窦禅师到了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一直在大众中过了三年。

曾会于三年后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他们所住的僧房内,在1 000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才找到雪窦,便问道:“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不敢,不敢,因我是一个雪水僧,一无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邮差呀!”

他随即从袖里拿出原封不动的介绍信交还给曾会,

双方哈哈大笑。曾会将雪窦引见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后苏州翠峰寺缺住持时,就推荐雪窦任其住持。

【智慧小语】

人到无求品自高

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无欲”的话.就是放弃了尘世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

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也就有了让生命一次次远行的条件。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无数事实证明,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

因此,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或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碧峰躲鬼

有一位叫碧峰的禅师,自以为已经修成正果,达到无我无物的境界。

有一天,皇帝听说了他的神奇,便聘请他为国师,并特别赐给他一只金钵。碧峰一见,本来已经修得的一颗无所执之心,也不禁起了凡夫之情,喜爱得无以复加,有时在禅定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只金钵。

当碧峰禅师寿命将尽的时候,黑白无常二鬼要来捉拿他。但每次来捉拿他,碧峰都沉浸在禅定之中,这时候,他的身心都是了无踪迹的,所以每次二鬼都是无功而返。

后来,二鬼听说碧峰特别喜欢皇帝所赐的金钵,经常在禅定时起心动念想到这只金钵,而只要他动了这种念头,他的身形就会显现。于是,黑白二鬼来到碧峰禅师的住处,等待时机要捉拿他归案。

这一天,碧峰又进入禅定中,黑白二鬼仍然是无处下手,只好等在一旁。禅定中的碧峰突然又想起了那只金钵,身形一时显现,二鬼立刻上前捉拿,碧峰一警觉便马上收了心,霎时又无影无踪了。

有了这次差点丢掉性命的教训,碧峰禅师就把皇帝所赐的金钵彻底毁掉了。从此,他真正达到了无牵无挂的境界,就连黑白二鬼对他也无可奈何了。

【智慧小语】

无执心者,无惧无忧

得失心只不过是心灵的扬尘,一得为阳,一失为阴,荡了一个来回的秋千而已。

如果看不开,放不下,就会被负累再也无法前进。有了看不开的得失心,就有迹可寻,有小辫子可抓,即使黑白无常不来,得失心衍化成情绪,照样产生无穷的纠葛。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需要放下你的得失心,工作中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任何挫折逆境你都会克服了。

贪婪的猴子

一个寺院的附近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有一群猴子,它们喜欢偷吃寺院里的大米。

为了防止寺院里的大米被盗,寺院里的和尚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他们把一只葫芦型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放入大米。

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到一把大米后,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了。

贪婪的猴子绝不可能放下已经到手的大米,就这样,第二天,和尚们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松开爪子,直到把那把大米放入嘴中。

【智慧小语】

有舍有得,一舍即得

也许有人认为,人从猴子进化而来,当然比猴子聪明一些,我们绝不会像猴子那样愚蠢。如果把大米换成金钱、美女、权力,那么上当的恐怕就是人而不是猴子了。

那么是什么使猴子愚蠢呢?是贪欲的膨胀。贪欲的膨胀使简单变得复杂,轻松变得沉重,快乐最终被埋没了。

在公司中,许多人就是这样,追逐这个追逐那个,没完没了,可到头来没有一样真正属于自己的,因为他们太贪婪了。

如果一个人的追求不能使生命更灿烂,工、作更有意义,那么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你离功名和利益远一些没关系,只要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你就会感到欣慰了。因为你最大的希望就是你在工作中能获得快乐,这比任何财富都重要。

法师的炼金术

村庄来了一个神奇的法师,他点燃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搅拌,竟然从碗中掉出金块来,老法师说这是炼金术。

村长请求法师告诉他们秘诀。老法师答应了,说:“不过,在炼金术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等法师走了以后,村长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只好交给另一个,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会从他们心中跑出来。所以全村的人谁也没有炼出金子来。

【智慧小语】

管好自己心中的“猴子”

在工作中,也许你认为自己做事情时已经完全投入了,其实,干一件事,一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投入是相当困难的,而你也只不过做到了相对投入而己。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欲望的“猴子”,这些“猴子”总是在我们心中作怪,让人无法逃脱它的诱惑。

在你的人生之路上,随时会跳出这样的“猴子”,你应该尽力从心中把它驱除出去。

即使无法驱除,也千万不要让心中的“猴子”成为你无法逾越的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它甚至鄙视它。只要不被它揪心,就会减轻你完全投入的难度。

禅师不像佛

南塔光涌禅师第一次拜见仰山慧寂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回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我用这句话来考验人已经有20年了,没有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的。而今天你的回答真是凡圣两忘,情尽体露,20年之中,再也没有人能比你更优秀了。你要好好保重啊。”

【智慧小语】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佛教追求的是“物我两忘”,认为人人具有佛性但却成不了佛的主要原因就是执著于“我”。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观念太重。

一个自我观念太重的员工,背负了很重的行囊,职场之路上只能是越来越累,迟早会被这行囊压垮!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虽然不至于忘了“我”,但至少应该淡化“我”,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也不要执着于“物”,这个“物”就是功名利禄。

淡泊是治贪心的一剂良方,是一种崇高境界的心态,是一种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宁静以至远,淡泊以明志。

职场人士应该用平和的心、理智的眼光去看待名利,去善待名利。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心系企业,以踏实工作为己任,而不在乎个人腰包的钞票和头上的光环。

一个员工心中没有“我”,就没有偏见,就没有了物欲,就没有心机,就能淡泊名利。这时所看、所听、所闻、所品味的样样都是真实无妄,那就是真心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