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禅
2055700000011

第11章 以禅处世 广结善缘(2)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要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有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心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美丽,对人谦恭有礼,对仆人尤能体恤关怀。不久,人们都称她为“最有魅力的女人”。

【智慧小语】

心求形,形推心

一般得人好感、讨人喜欢的个性,大致包含如下内容:

适应性强,处世有弹性,为人温柔和善,待人接物不以自己为中心,能够为他人着想。乐观,能往好的方面着眼,悲观念头少,个性开朗少阴暗面。为人随和,能够乐于协助他人,且不妨害他人自由,凡事容易心存感谢。

“心求形,形推心”。在现代企业中,一名员工若有良好的心灵,其外在举止行为必能改善。同样的,一位员工若在行为态度上存心改进,他的心灵也会随之光明;他若在同事间以诚待人,他的心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心与形的表里一体,可导引我们步入成功的殿堂。

打算真实有效地爱我们自己,就需要学会爱他人。这是每名职场人士应该学会的处世哲学。

超度亡妻

寺院的附近有一位村民,其妻因病去世,他于是请寺院里的无缘禅师来家中为亡妻诵经超度。

佛事进行完毕以后,村民悄声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利益吗?”

无缘禅师如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沧海渡船,目光普照,你的太太和一切众生无不得益。”

村民听后有些不满地说道:“我的夫人生性娇弱,如果其他众生占她便宜,夺她功德那将如何是好?您还是单单为她一人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了吧!”

无缘禅师感叹村民如此自私,但仍然慈悲地开导他:“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走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这才是精妙的修禅之道。‘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如同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其光辉。你应该用你的慈悲之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周围光亮增加百千万倍,而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此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想法,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万人的回向,而蒙受无量的功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村民听后有所开悟,最终打消了当初的那些念头。

【智慧小语】

个人成长要靠团队支持

为人处事不要只顾个人利益,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利人最终也会利己。

一块砖石单独放在那里是永远也发挥不了作用的。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离开了团体,个人的存在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那么,在公司中如何加强与同事间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呢?

要善于交流。

要平等友善。

要积极乐观。

要有创造能力。

要虚心接受批评。

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善于合作,有优秀团队意识的人,整个团队也能带给他无穷的收益。

高僧让路

一日,一位高僧化缘回来,正赶上狂风骤雨、山洪暴发。山下的河道上、通往寺院的惟一的一座独木桥,在飓风和急流中,已是岌岌可危。高僧赶紧走上独木桥,急着回寺院。

没想到,就在高僧走到独木桥的三分之一时,独木桥的对面突然走上来一个手持牛耳弯刀、气势汹汹的恶人,他野蛮霸道地舞动着手,责令高僧退回去,让他先过。

高僧武功盖世、身怀绝技,别说对方拿着牛耳弯刀,就是拿着象牙弯刀他也不怕。可是,高僧毕竟是高僧,他真的咽下这口气,转身往回走去。

不知是天意还是造化,就在高僧刚刚回到原岸,那个恶人刚刚走到独木桥的三分之二时,一个巨浪打来,独木桥轰然倒入急流中,桥和人都不见了踪影。

高僧站在岸边,双手合十,为那个恶人超度。

【智慧小语】

忍让是一种智慧

在职场中,我们有时也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同事,甚至是心存恶意的同事,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

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正好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古人说,“将愤之初则便忍之,才过片时,则心必清凉。”开始觉得自己肺都气炸了无法忍,可是忍过后才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忍一下对自己正好是个磨炼。

同时,忍让不仅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事关人生安危的智慧。

装一口好牙

佛光禅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对于徒众一向慈爱有加,常常督促常住者供应大众弟子衣食无缺。

一天,掌管会计的僧人拿来一叠请求拨款的条子,皱着眉头对禅师说:“师父!最近寺里患牙病的人很多。牙疼虽然不是大病,但疼起来也很要命。常住愿意给大家方便,可牙病的医药费实在太昂贵了,一个人补几颗牙,就要大笔金钱,实在不是常住能够负担的。”

“就算不能负担,也要尽力设法。”禅师坚持自己的意见。

会计又说:“可是,这些人受了常住恩泽,不但不知回报,说些好话,反而再三批评,牢骚满腹。依我看,实在不该给他们出这笔冤枉钱。”

佛光禅师自言自语般地说道:“这些人口中虽然说不出什么好话,但是却不能不为他们装一口好牙!”

【智慧小语】

不起争心自平安

从修行的角度看,佛光禅师是把众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关爱。太阳照在好人头上,也照在坏人头上,所以禅师也无差别地对待人们——这叫慈悲。

在公司中,要做个受人欢迎的员工,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婆娑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经得起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生存得更自在。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达到看开忍,则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做事,一定要秉持着“正”与“诚”的原则;而待人应要以“宽”与“柔”的态度。以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态来容纳任何人。

人能“和”则是非不生。生财之道,亦源于一个‘和”字。

如何善待公司中的日常际遇,是一个员工拥有多少智慧的反映。有智慧的员工能够从不如意的逆境中吸取很多宝贵的经验;眼光浅窄、不满现状的员工,处处与人比较与人争,心情怎么能变得开阔呢?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能否处理恰当,不失大体,在乎个人的用心与觉悟。

解脱的途径

一个年轻的和尚,在化缘回来的路上被蒙面人绑架,双手被死死地捆在身后,双脚也被绑得牢牢的,站都无法站起来。后来,眼也被蒙上了,嘴也被堵住了,关进一间墙壁湿漉漉的屋子里。

这时,他感到自己被扔在了一个墙角处,他气愤、恐怖,又万分无奈,甚至感到一种阴森森的死亡的气息。

可是,就在他挣扎了一阵,终于筋疲力尽、彻底绝望时,他听到身边不远处也有挣扎、喘气的声音。于是,他一点点的艰难地朝那个有声音的方向挪动。

当他终于接触到另一个同样被绑架的人时,他感到了一种求生的希望。他凭感觉马上挪动到与那人背靠背,然后开始用自己尚能活动的手指寻找那个人手腕上的绳头。

经过一翻努力,他真的解开了那人手腕上的绳子。那人的双手解脱之后,马上扯掉了他俩的蒙眼条,接着又把他的双手解开。二人接着解开了各自的双脚。更令二人惊喜和感慨的是,他们二人是同一座寺院里的和尚。

二人配合默契地打开了房间的后窗,并先后从后窗里爬出去,获得了自由身,跑回了寺院,双双得救了。

当二人惊魂未定地去向老方丈述说他们的遭遇时,老方丈微笑着,又不无神秘地说:“你们二人在危难之际悟出找到了解脱的途径,祝贺你们俩……明天,就由你们二人去帮助另外两个师弟开悟吧。”

说完,方丈把两个头套和四根绳子交给他们二人。

【智慧小语】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危险之际,年轻的和尚是靠帮助别人解脱来解脱自己的。

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社会性很强的,人与人之间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单个的人是无法立足的,帮助别人本来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那些极端自私的人会逐渐被他人和社会所抛弃。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在工作上需要与他人相互帮助才能克服困难解脱自己,在精神和思想上的解脱则更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来实现。

人在思想上、精神上总是要通过人际之间发生关系才能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封闭自己只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只顾自己是无所谓精神上的解脱的。这是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