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83个性格要素
20541700000029

第29章 左右逢缘的性格(4)

这便是利欲薰心之人的下场。官场上的是是非非很多,最好是把一切看开、看透,不要让一时的名利蒙住了眼睛而看不清事实,那样对自身没有益处。即使你是一时得志,但并不保得一世得志。一旦名利在心,负担便会加重,生活会很烦闷。得不到名利,工作心灰意冷,这大可不必。有句歌词唱得好:“熙熙攘攘为名利,何不开开心心过一生”。

在官场上当退则退,把名利看淡一些,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72.在教训中获得智慧

得来不易的东西,人加倍珍惜;举手可得的奖品,拿到了也不觉稀奇;事物的价值多少,常决定在你所下的工夫和代价有多少。所以,好事多磨不必害怕,正因为多磨,你才会珍惜它那真正的“好”!

人与人交往常爱用“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之类的吉语互赠,这说明为人处世颇不容易,因而总企盼顺利与如意。然而,生活之中,想办成一件好事少有一帆风顺之时,倒是艰难险阻常相伴,不如意事常八九。因此,生活中有了“好事多磨”的俗语。

例如,生活中结婚是一个人一生第一大幸事,冯先生与对象经过两年多的马拉松似的恋爱之后,终于决定登记结婚了。然而去登记时却颇费了一些周折,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趟。他骑车第一次去镇上登记那天刚下过雪,凛冽的北风刮得我只能推着车子前行,到了镇上找到民政员却拿不出公章来,见冯先生气喘吁吁十分焦急的样子,民政员笑着说:“小伙子别着急,好事多磨吗,你明天再来吧!”当时办事人员少,结婚登记需要跑民政、公安好几个门,有时还真不好找人,就这样为了登记来回二十多里的路程民政员跑了五六趟,就是好事多磨的真实写照!

生活中办事总是一帆风顺的少,失败挫折的多。因此,糊涂学主张给办事失败挫折一个心理准备,放弃百分之百的成功期望。这样你在生活中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如此一来反倒容易成功。

我国有一个运动员在体育大赛中多次获得乒乓球单打冠军,有乒乓球爱好者向他请教成功的秘密,出人预料,他竟告之“成功之前先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接着他进一步解释说:在进入正式比赛前,事先承认不论怎样做,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就可以减少心理压力,从而取得比赛的成功。他还举例说,在一次全国乒乓球大赛中,他和另一位国手争夺冠亚军,国手确实厉害,一上场就先赢了他两局,但由于他在进场前就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所以没有慌乱,完全放开来打,挺住了,最后反倒是他战胜了国手而获得成功。

生活中,办事成功之前先做好失败的准备,并非是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让我们放松一下心情,保持平常的心态,无论得失都能坦然面对。这是一种善待自己的糊涂智慧。

与学校书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遭受挫折,然后从中汲取教训。大多数人由于不知道如何犯错误和从错误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错误,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本身已铸成大错,还有一些人犯了错误却没能从中汲取教训。这些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总是循环往复地犯着自己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的原因。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在学校,你可能会因为没犯错误而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为你牙巳过错误,并且能从中汲取教训。如果一个人真正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他获得的就不是经验,而是智慧了。

犯了错误之后,绝对不要采取下面的行动:

(1)指责别人,开脱自己的责任。这类人犯错后往往会说:“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如果我妻子花钱不大手大脚的话,我就不会落到如此的地步”,“如果没有孩子拖累的话,我早就很富裕了”;他们也会说:“顾客只是没有注意到我的产品”,“我的雇员对我不忠实”,“他们说得不清楚”,“这是老板的错”等等。还有些人会说:“因为我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事业不如意”,“如果再给我点时间的话,我会做好的”,“噢,我再不想变富了”,“人人都这样,我为何不可……”

(2)说谎或否认,掩饰自己的行为。说谎的人总是说:“我没做那件事”,“不,不,不,那不是我干的”,“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发誓……”之类的话。还有一类人犯了错误后,习惯说:“噢,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情况会好起来的”,“出错了吗?哪里出错了”,“不要着急,事情会如你所愿的。”

(3)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人经常说的话是:“我早就告诉过你那样做不管用。”或者“这件事太难了,不值得我投入这么多的精力,还是换个简单一点的吧”,“瞧,我都做了些什么啊?我不想自找麻烦了。”假如一个人说:“我所得到的教训就是再也不那样做了”,那么,这个人也许还没有领悟到犯错误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个贫穷的世界里,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对自己说:“我再也不那样做了”,而不是说:“我很庆幸自己犯了错误,因为我从这次经历中受益不浅。”避免犯错误或浪费犯错误机会的人,不能算具备较高的智慧,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会受到限制。

73.忘却也是一种交际术

生活中有许多痛苦、尴尬、恩怨,就是因为我们会忘却,这些对身心有害的成份才会渐渐地被冲淡,渐渐地让我们脱离了苦痛,我们才拥有了快乐和幸福。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忘掉那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东西并非一件容易之事。

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都顺利,每个人都会遇到紧张、挫折乃至失败,这样渐渐地就形成了情绪。如果总是处理不好情绪,必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柏格森说:“脑子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记忆,而且帮助我忘却。”其实这是在提醒人们,要不停地对自己不健康的情绪进行清理和调整。我们说,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情绪所困扰的,他通常能够把烦恼的往事放在一边,而让愉快的心情时时陪伴着自己。其实,人们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旺盛的精神与体力去学习、生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忘却是一种人生智慧。

《列子·周穆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人华子患了健忘症,“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后来有高人将他的病治好了,谁知他又把平生数十年的得失、欢乐、好恶都记起来了,须臾不忘,把妻子的点点滴滴不检点和儿子的种种不敬、邻居方方面面的过失都挂念于心,最后“扰乱万绪,遂怒而黜妻罚子,操戈逐邻”,搞的鸡犬不宁、四邻不安。

由此可见,不会或不能忘却,有时会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事实上,正常的忘却是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所必需的。有医疗案例表明,一个人如果记忆出现异常,凡是经历过的事都不会忘记,那么他每天的活动都会充满混乱。再者,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天灾人祸,留下多少伤痕,如果都一一记住,恐怕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没有“忘记”的生存,是痛苦的生存。要活下去,就不能记得太多。忘却,在某一层次上是值得赞赏和推崇的,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学会忘却,丢掉的是伤痛,留下的恰恰是美丽。蹉跎岁月,人生如歌,我们又何必过分的留恋和计较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无谓的怨恨懊恼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挤压和负载,让精神遭受折磨和打击。学会忘却,蓄足我们的心力和体力,勇敢穿越记忆的隧道,为生命开辟一片新绿!

有些人对别人对他的好处视而不见,对他的不利却耿耿于怀。殊不知,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才能自由翱翔。

有依次阿拉伯着名作家阿里,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个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与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说:“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我会忘得一干二净。”

有效地“忘却”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要有豁达的胸怀和主动言和的愿望

事实上,不愉快的事情一旦发生,在短时间内统统忘掉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友谊,我们必须摆脱感情的羁绊,以开通豁达的忍让态度,真心诚意地做出向前看的高姿态。要有勇气在感情上自己超越自己,在思想上自己开导自己,不为“小肚鸡肠”所累。只有这样才能为“忘却”创造必要的心理前提。

(2)要选准表现“忘却”的时机

冲突之后应间隔一定时间,以使双方都冷静一下,想想各自的问题,但是这段时间不宜拖得太长,最好在事后第一次见面就以忘却方式搭话。如果拖得久了,时过境迁,隔阂就会加深。

(3)要出语恰当,能诱使对方积极反馈

表现忘却要注意话语选择。第一句话应避开原来的矛盾点,选择对方也愿意回答的话题,如谈谈天气、说说广播节目,或单位的新鲜事之类。总之,应是对方也愿意谈论的话题,诱使其非应答不可,从而达到和解的目的。这样,良性互动的友谊列车就会重新开动起来了。

乐于忘却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话说的是: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值得。乐于忘怀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