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做事最得体
20525600000028

第28章 难言之时巧开口

当我们遇到麻烦事想求助他人时,会觉得不知怎么开口,毕竟有些不好意思。而事实上,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不会觉得开口是件难事了。

难言之时如何开口,以下几点对我们可能有所帮助。

(1)借他人之口替自己说话。

在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介石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时间越来越紧张了,可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手下有个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和张学良也是旧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2)在幽默的玩笑话中倒出事实。

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而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10%~20%。领导非常高兴,对他说:“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名大学生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的。”领导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领导的鼓励,大学生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转个弯子,套出对方的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直接说出来显得很难为情,这时,绕弯子,让对方开口无疑是好办法。

李某准备借助于好友刘某的路子做笔大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刘某的第二天,刘某暴病身亡。李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刘某的亲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李某对刘的妻子说:“真没想到刘哥就这么突然地走了,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啊。这样吧,嫂子,刘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刘的妻子很是感动。其实他明知刘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这些门路,困难不小而且时不我待。

结果呢?刘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4)用商量的口气。

用商量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如:“能快点把这事儿给办一下吗?”

假装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要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5)采用婉求、诱导法。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想找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利诺伊州从事律师事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在这期间,雷特从许多电讯中,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帮我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条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人们总结出一条求人办事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6)变相“要挟”。

一位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借一些有关教育的书籍。她询问图书馆内的管理员:“一个礼拜能否借25册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两册,这是无法通融的。因为要借书的人太多了。”

这个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很激动地说:“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学生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听了她的话后,突然改变了态度,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在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过于,当这位老师提出要让每一个同学来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就打破了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图书馆管理员虽然知道应该遵守规定,但他又厌恶繁杂的工作,对工作不热心,所以才做出上面的决定。

求人办事想要获得好的结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使对方心甘情愿为你帮忙,就必须练就一副铁齿铜牙。

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要使对方心甘情愿为你帮忙,就必须练就一副铁齿铜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