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下跌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萧齐王朝维持了刘宋年间的货币税率。刘宋年间一亩地要缴五百钱作为税款,萧齐年间仍旧要缴纳五百钱。此五百钱非彼五百钱,物价下跌一倍,税款就多出一倍。刘宋永初年间一匹布的市价是六百钱,永明年间一匹布的价格却只有一百钱,凭空多出了五倍税款。
何况,萧齐官府只收未经减凿的钱币,税收又何止增加了五倍?
萧齐王朝一直在有意维持通货紧缩的局面,如果想打破通货紧缩,官府随时可以铸造大钱。因为,真正拥有南齐五铢的人是皇族和封建官僚,通货紧缩越严重,他们手中的财富就越值钱,靠货币掠夺财富的能力就越强。
黎民百姓确实没钱,税款缴不上怎么办?
答:高利贷。
在南朝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借贷契约,令人惊讶的是,除了王公贵族的大墓,相当一部分小康之家的墓葬中也可以见到借贷契约。这些契约记载了借贷事由、时限、利率,借债者多是自耕农,一般数额不会超过三十文,以半年为限,年化利率平均为200%,是货真价实的高利贷。
如果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贷款,还可以延长归还期限(就是今天所说的“展期”)。
如果延期几次之后仍无力偿还,作为抵押的田宅就会被债务人收走—那应该是家中仅有的田宅。最后的结果是,债务人以自身作为抵押再次举债,自己沦为奴婢或者部曲。
很遗憾,墓葬中的契约无一例外在债主生前都没有得到偿还,也许这些债务已经永远不可能被偿还。之所以这些借据被放入坟墓,是因为债务人在债权人入殓之前要继续签字画押,人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已经死掉的人仍旧可以向阳世索债。
按货币经济发展程度推断,南朝货币总量当远逊于汉代;按商品化程度推断,南朝商品化程度又远不如后来的宋代。汉代、宋代当然也有高利贷存在,只不过,汉代高利贷者“子钱家”仅限于大商人,借钱的人一般也是王侯甚至皇帝;至于普通人,你就是想借高利贷,人家还嫌麻烦。宋朝小农高利贷最为普遍,但放高利贷者是官府。
唯独乱世偏安的南朝,高利贷规模居然如此之广,实在令今天的经济学家瞠目结舌。《南史》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高利贷,虽然,却。当然,通常情况下高利贷会以土地作为抵押,一旦债务到期不能归还,债主就会夺其田宅,债务人则沦为佃农。
这里要说明的,不是高利贷利率有多恶劣,也不是失去田宅、沦为奴婢部曲的百姓有多么悲惨,而是全民高利贷的背后一个更为可怕的逻辑。
货币的本质就是寻找高收益、高回报,获得收益的渠道有很多种,为何大家都选择“以钱生钱”的高利贷?
刘宋、萧齐是封建官僚长成的时代,萧齐一如刘宋王朝,封建官僚新贵几乎垄断了所有创新行业,所有真正赚钱的投资渠道都被封建官僚堵死,中古时代又没有资产泡沫可以制造,剩余货币也就只能投资高利贷了。
这是怎样一种残酷的逻辑?
—只要有了货币先发优势,抢先一步比别人占有更多的金钱,就一定可以把别人踩在脚下。拥有货币先发优势的人,一般来说是有进取心的人,所以,他们抢先适应了那个时代的规则,获得了财富。一旦这些人把获取财富的轨迹定位为放高利贷,也就不会有人再从实体领域谋求财富了。
—贫穷的人只能被货币役使,死去的人不可能有人埋葬,鳏居的人不愿意再娶,生了孩子只能偷偷杀死……
无怪乎有人惊叹:
货币只是财富的一种符号,并不是真正的财富,高利贷所有的作用只是转移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如果所有人都不去创造财富,萧齐王朝的前途又在哪里呢?
西汉末年的流民魔咒很快应验,可怕的流民再次出现在江南水乡:一县之中经常有数千流民,上万人的流民队伍又开始在阡陌间游荡。问题是,南朝一共才有多少臣民?这些人聚集于深山,以天险对抗官军,平日则以抢劫为己任。可怜江南鱼米之乡、三吴之地,居然成为、、、……
萧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就是在王朝开始铸币的当年,富阳人唐氏聚集数万名流民,一路攻破桐庐(今江西桐庐西)、钱塘、盐官、诸暨,最后在钱塘称帝,国号“吴”。尽管萧齐王朝派出的“台军”(皇宫禁卫军)最后攻破了这支流民军队,但是,台军所到之处抢劫之风更甚于流民。
萧齐立国二十几年,几乎年年都有流民暴动,连年通缩加上全民高利贷,刚刚建立的萧齐王朝,仅历一帝就变得风雨飘摇……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及另外一种高利贷债主—寺庙。寺庙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从事信贷活动的主体之一,希腊神殿就经常把人们送来的供奉借给自由民中的赤贫者,然后将之变为自己的奴隶。
中国佛教最早见于断代史《后汉书》,其实,所有宗教的教义都是导人向善的,佛教莲花的寓意也是此岸淤泥中的纯净,象征着人类可以站在莲花上走向彼岸。萧齐时代,在册寺庙共有二千五百座,僧尼八万二千人。在生产剩余本就十分稀少的中古时代,供养如此庞大数量的僧尼,绝对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
我没听说这些南朝僧侣有孙悟空的法力,我却知道他们有着比齐天大圣更为幸福的生活,在尘世此岸就已经到达了彼岸的天堂—物质的天堂。南朝寺庙发明了一种新的业务—僧邸粟,寺庙还有经营僧邸粟的常设机构—长生库。因为,《大藏经》曾说过:
僧邸粟,说白了也是高利贷。其市场定位颇合佛祖普度众生的教义,上至王侯,下至百姓,大家都可以来寺庙借钱度日,主要区别是贷款本金及期限,有长期也有短期。
—长期贷款本金通常是货币,一般以十年为期,利息,即高于官府给定的年利率100%。如此高的利率,如此长的借贷时限,又在一个通货紧缩时代,借钱的人也就只能是封建官僚。只有封建官僚才可能还得起这笔利息,也只有这些人能确保在十年内连续获得100%以上的年收益。
—短期借贷以粮食、杂物为本金,一般以一季为限,是“咱南朝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就是利率实在高得离谱,以“一日一夜”计算,隔夜拆借利率高达三分七厘(37%),贷款逾期罚款则利上生利,迟还两天就要做牛马偿还(按通行价格,做耕牛一天偿还八文钱,做马一天偿还七文钱)。一般情况下,僧邸粟利滚利会让债务人当一辈子牛马了。寺院还往往借助佛祖的威力恫吓债务人,欠债潜逃来生就会真的变牛变马,只有死亡才能逃脱这种厄运。所以,债务人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要么。
高利贷业务为寺庙赢得了丰厚的利润,高级僧尼不但有役徒、婢女,而且、、,京城三分之一的地产居然都是寺庙的庙产,绝对比今天任何一家公司的CEO都拉风。
在神性面前,人性永远只能求得宽恕,萧齐僧徒却向神求官、求财、求子、求平安……总之,尘世所有得不到的东西都向神求。作为报答,人们建大佛像、建大寺庙,似乎只有这样,佛祖才会施恩于信徒。当人们顶礼膜拜这些偶像的时候,不知有否想过,如果金钱才是通往神性的康庄大道,神性和人性又有什么分别?
人性的罪孽,岂可用金钱偿还?
用钱可以买通的神,真的是神吗?
萧齐祸福
梁武帝丝毫不知控制封建官僚的力量,封建官僚中迟早会生出擎天巨孽。不是这些民贼贪婪、狡诈、阴险,而是黎民百姓已经羸弱不堪,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王朝了。很快,萧梁王朝的惩罚者就出现了—侯景。
萧齐之后是萧梁,萧梁享国五十五年,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一人独占四十七年,这也是一个让历代史家头疼的皇帝:
—萧衍自幼好学,耄耋之年仍手不释卷;
—萧衍称帝之前就已经文名满天下,称帝后崇儒重道、信仰佛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融汇儒、道、佛三教的皇帝;
—萧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以上种种,都无关紧要。对中国历史而言,萧衍最重要的身份永远是皇帝—梁武帝,他所缔造的萧梁是又一代起自寒门素族的封建王朝。
与萧齐对货币的谨慎态度相反,萧梁王朝自立朝之初就开始铸造货币,而且没有禁止民间私铸。萧梁之前,中国铸造技术还不能实现在一枚铜钱的两面都锻造出花纹,所以钱币都只有一面有钱纹;萧梁时,官府掌握了双面压制技术,只有官铸货币才是双面压制,民间私铸只有单面钱纹。虽然官铸和私铸货币同时流通,但普通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哪枚是民间私铸,哪枚是官铸。
这是最好的防伪标识,靠着这项技术,萧梁王朝也发明了一种恶劣的掠夺制度。
—萧梁官铸的铜钱叫作“天监五铢”,这种钱今已无流传。按《隋书》记载,天监五铢有内外两个轮廓,应该是一种精美的足值货币。
—萧梁还有另一种铜钱叫作“公式女钱”,为民间私铸。女钱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又轻又薄的小钱,其重量与太平百钱、女钱相仿,大约为一克。
萧梁朝廷规定,一枚天监五铢可以换十枚公式女钱。事情的结果却是,天监五铢和公式女钱同时流通时间不到一年,梁武帝却发现自己的钱越来越少,似乎所有的天监五铢都人间蒸发了,官衙却不得不耗费铜材铸造新的天监五铢……
为了对抗“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梁武帝想到了一种新的方法,让自己铸的货币成为劣币,民间又不能模仿……
一年后,梁武帝又铸造了一批双面带花纹的货币,这些货币又大又圆:大富五铢、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名字都很好听,其实不过是一堆铁钱。此前,只有末世王朝穷凶极恶的封建军阀才铸行铁钱。西汉铸铁钱、蜀汉铸铁钱,广大人民无畏严峻刑罚积极私铸,当权者也就无法真的依靠铁钱聚敛财富;萧梁铸铁钱,既然可以在铜钱上实现双面压制,也就可以在铁钱上双面压制,民间确实无此技术,也就无法模仿官铸铁钱。
梁武帝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也有理想,希望帝祚永延。所以,梁武帝捞到钱后,便开始以铁钱赎买士族高门的土地,并把这些土地分给游荡于阡陌之间的流民。
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框架中,封建官僚不但会放大皇权对小农的压力,而且也会屏蔽皇权巩固统治根基的政策。安置流民本是一项巩固萧梁王朝根基的政策,但广大萧梁封建官僚还是很快就从中找到了发财机会。毕竟黎民百姓距离皇权最为遥远,只能。
我曾经说过,皇权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培养封建官僚”与“打击封建官僚”
之间找平衡。刘宋王朝末年对官僚的打击十分残酷,最终导致丧失了统治基础;萧梁王朝却把这个逻辑翻转过来,对封建官僚过于仁慈。
面对封建官僚疯狂的掠夺,梁武帝不但无动于衷,还经常以佛教教义教训子孙,对人要宽容、对人要仁慈、对人要有善心。梁武帝所谓的“人”仅包含封建官僚,他对封建官僚最仁慈……
梁武帝的六弟叫萧宏,官居南兖州、北兖州、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此人曾率军北征,大军夜遇风雨,萧宏对敌情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那真叫“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他居然以为风雨声是敌军来袭,于是只身逃窜,萧梁数十万大军不战自溃……这样一根废柴,家中居然有无数房间常年锁闭不开。
关于萧宏家中紧锁的房间,梁武帝也得到了线报,他得到的消息是:那些都是秘密仓库,藏满了兵器,就等着皇帝打盹的时候起兵篡位了。
寒夜,萧宏在家独坐,一群不速之客突然造访,为首的是梁武帝。饮酒半醉之后,梁武帝突然提出要查看萧宏的库房,然后不等萧宏答应就命令卫兵砸开了后院的三十多间仓库……
没有见到兵器,却见到满库金银珠宝和铜钱—天监五铢。
看起来,萧宏这根废柴对货币还是有一定判断力的,知道铁钱不值钱,要存就存天监五铢。仓库里很有秩序,每十万钱装一个箱子,每百万钱放到一起再贴上一道黄纸,每千万钱再放到一起贴上一道紫色的缎子……除了天监五铢,还有很多库房堆满了绢、丝、棉、朱砂、蜡烛、漆器……
面对目瞪口呆的皇帝,萧宏心中一凉,觉得末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