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更抢手
20506100000026

第26章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1)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依赖于所有组成人员的团结协作。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与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不要为求个人的表现,打乱了团队工作的秩序。只有把企业所有的力量拧成一根绳子,企业才会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个人也会获得老板的肯定和事业的丰收。

以团队的利益为重

“2005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榜首陈天桥在谈到职业经理人的操守时强调,经理人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导向,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

其实不仅是经理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以团队利益为重。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没有人能单独抵挡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打击。即使不是应付复杂的工作,情绪波动也需要别人的安慰,没有谁能保证他的状态一直都能保持在最佳。一个团队的成员相互鼓励,会让大家的情绪稳定。

王某原先供职的广告公司破产了,他不得不去另一家广告公司。王某迅速地融入了他的新团队,周围的人对他非常友好,他同样热情地加以回报。王某总是为团队成员带来最新一期的广告创意杂志,而最后翻阅者才是他本人。遇上公司加班时,工作餐不合大家的胃口,王某总是自告奋勇去买零食。由于大家彼此视为朋友,不加掩饰地流露自己对工作与生活的各种看法,王某也改变了过去尽力克制自己感情的习惯。大家经常安慰王某尽快忘记过去的不快,彼此之间开一些得体的玩笑。王某感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亲密的朋友。

王某的旧同事李某则没有他这么幸运。李某到了一家大公司,职位比王某高一级,薪酬也比王某可观。可是不久他便来向王某诉苦了。他一开始也得到了公司同事的照顾,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热情,但愉快的感觉还是经常能体会得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个公司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危机和风险,经常在竞争中落败。最令李某气馁的是,这个公司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个别成员雄心勃勃,但他们从没想过要和公司一起前进,只顾在高层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李某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如果团队成员不在工作中齐心协力,即使某一两个人工作出色,也离达到目标之期甚远。

人们可以了解一下历史上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他们是怎样谦逊地把这些成就归功于他们所理解的团队的。

科学家卢瑟福说:“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歌德说:“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情和人物。”

那些成功人物的言谈并非是说自己能力有限,实际上他们都是杰出的人。他们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是,个人需要与他人合作,或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即便是出于个人利益需要的联合,我们每个人也要归属于团队,因为只有团队才可能完成复杂的任务。即使个人有能力把任务包揽下来,他的精力与时间也是有限的。团队的成功也不会忘记它的功臣,如果你的确具备非凡的才干,你总会在团队中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团队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当遇到困难时,来自团队成员之间的鼓舞,会让你精神振奋,工作起来也会更有干劲。困难有时候会比人们想象的来得更直接、更激烈。如果你无法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不努力与团队其他成员融为一体,那么你在困难面前将显得更加无所适从。

下面的小故事也许能启迪你的智慧:

一个小伙子在旷野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他遇见一个中年人,便走上前问:“先生,我迷了路。你可以告诉我怎样才能走出这片旷野吗?”“对不起,”中年人说,“我也不知道怎样走出去。但也许我们可以结伴同行,一起找出路。”最后,小伙子与中年人互相鼓励,彼此帮助,一起走出了旷野。如果同处困境的人能够同情对方,携手合作,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共同找到出路。

作为具有共同目标的团队中的成员,在通往目标的路上会遇到数不胜数的困难。即使一时进行顺利,也要考虑随时可能出现的挫折和阻力,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团队成员要像故事中的这两位伙伴一样,怀着关爱之心,彼此同心协作,共同前进。因为重视你的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合力优势,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你无法独自成功

无论你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或者是一位部门主管,你都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你无法独自成功。”因此,你必须让你周围的同事来帮助你。有了他们的帮助,你才能更快地达成你的目标。

某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为了测试谁最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题:请三位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

三位竞争者一名身手敏捷,一名个子高大,还有一名个子矮小。看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恰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次考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很多都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树梢的部分,他就够不着了。而个子矮小的人,毫无优势可言。

这位小个子的应聘者意识到这次招聘非同寻常,也许个个都是考官,也许处处都是考场,所以在刚进果园时,他就很热情地和守护果园的老人打了招呼。他很谦虚地请教老人他是怎样摘这些树梢上的水果的,老人回答说是用梯子。于是,他向老人提出借梯子,老人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结果,他摘得比谁都多。因此,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从这个故事中,你是否看出主考官在考什么?他考的是团队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赢得别人帮助和协作自己工作的能力!

目前世界上高最的植物当属美国加州的一株红杉。这株红杉的高度是115.2米,相当于35层楼那么高。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

结果,科学家研究发现,红杉都是大片大片地生长在一起,从来没有脱离种群单独长成大树的红杉。每一个种群的红杉,彼此的根都紧密相连,上面的树枝也是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使红杉动摇。

互相的支持,使红杉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生长,所以它长成了最高的植物。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同时,只有帮助更多人获得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正如根部相连的红杉树一样,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不可动摇的大事业。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成长为成功之林中的一株大树。

优秀员工之所以能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好,比他们自身能力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他们没有把个人的业绩看作“私有物品”,也没有对团队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经营自己“本职范围”那“一亩三分地”,而是坦率大方地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共同地从问题中学习、进步。

然而,很多人因为害怕同事抢了自己的风头,夺走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与他人配合;或者因为面子问题,不愿意向别人请教,不愿意表现出自己不如别人。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钱姚是一家路桥建筑公司的员工。一天,上司让他和一个同事一起核算一个建筑项目的费用。为了尽快完成工作,钱姚和同事进行了分工,各自集中精力完成自己那一部分。

然而,核算进行到三分之二时,钱姚对其中一个数字把握不准,不知道核算公式是否正确。怎么办呢?钱姚左思右想,最后,还是不愿意请教同事。虽然同事曾经明确表示过,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说,但钱姚不想让同事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逊色于他,更害怕传到上司的耳朵里,影响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形象。犹豫再三,钱姚按照拿不准的公式进行了核算。

结果,钱姚真的把公式弄错了,预算费用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后来,发生了一系列事故,都与这次核算失误有关。巨大的资金漏洞,几乎把整个公司拖垮。最后公司管理层追究这次责任,将钱姚解雇了。

而孙志的做法与钱姚完全不同--他是一家电器公司的销售主管,业绩斐然,一直是同事们羡慕的对象。可很少有人知道,孙志刚刚来到这家公司时,业绩却非常差。那时孙志对销售工作非常陌生,于是他经常向同事们请教。然而同事们怕他抢了自己的客户,没有一个人坦诚相告。但孙志还是锲而不舍地询问、学习,一有机会,就向公司上上下下的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不放过公司的每一个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熟悉业务的机会。

有一次,孙志与公司的门卫闲聊,无意中发现门卫对公司业务非常精通,而且凭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对如何与客户打交道也颇为在行。孙志很惊喜,和门卫畅谈了很久。以后,但凡遇到困扰自己工作的各种问题,他都诚恳地请求门卫给予帮助。门卫被他的诚意打动了,耐心地为他指点“迷津”。结果,孙志如愿以偿,在门卫的帮助下,他和客户打交道越来越得心应手,工作也越做越出色。

后来,孙志升职为销售主管后,他总是热情地帮助下属解决问题,耐心地指导新员工,也鼓励销售员之间坦诚帮助。于是在公司的销售部,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孙志认为,虽然有时信息的共享会使个别销售员的利益受些损失,但从长远角度看,只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使大家共同获益,共同进步。

问题永远难不倒人,只有人才会难倒人。人帮人,则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而人与人之间要是互相拆台,拒绝合作,小小的问题也会成为长久的扯皮,最终变成危害大家的大问题。

就像红杉的高大来自于互相扶持,成功的团队来自于互相合作,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好一切问题。在团队中,我们总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必须积极给予别人帮助。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承担问题的一部分,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再大的问题也会一点点化解。

团队精神比能力更重要

踏入职场后,每个人都雄心勃勃地要建功立业。而实际上许多人不明白,要得到多少,你就必须先付出多少。只知一味地索取,不知付出,这样的人,不可能获得同事、老板的欣赏。因此,在职场中要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为企业中的一名员工,尤其要加强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工作中,一个人决不应该只顾自己,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最好把别人也当作你自己一样看待。这样,别人一定都乐于和你亲近,而你的成功也就更有把握了。

一天,两个钓鱼高手同时到鱼池边垂钓,不久便收获颇丰。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也开始垂钓。奇怪的是,过了半天,这些游客一条鱼也没钓上来。

那两位钓鱼高手,一位性格孤僻,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却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并钓到了鱼,每十条就分给我一条,不满十条就不必给我。”游客们欣然同意。

就这样,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他虽然没有钓鱼,但他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他们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使这位钓鱼高手备受尊崇。而另一个不爱搭理人的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他人的乐趣。他天天闷着头钓鱼,收获却远没有同伴多。

真正的帮助是不以是否有回报为出发点的,也正因为如此,无私地、真诚地帮助别人才是一种最高的助人境界。我们提倡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不要怀有某种个人目的,因为一旦对方发觉自己是被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对他再好,也只会适得其反,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就只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他人交往。以这样的方式去帮助他人,他人才会感到真正的温暖。

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经得到他人的或多或少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对别人的付出给予回报,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也是这样。凡是自己的言行与同事的利益相关,付诸行动前,应认真思考一下,你的言行是否构成对同事利益的侵害?如果你自己都接受不了,是绝对不能强加给别人的。反过来说,有利有益的事情,也要让同事分享,这是同事间相处的较高礼仪要求,做到了这一点就达到了较高的思想境界。

缺乏互助精神的团队成员更多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我们”。他们通常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他们根本不关心。伦敦伯克贝克学院的心理学研究员阿德里安·派奇说:“员工们不愿意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由此带来的商机错失、系统不全、培训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每年要损失数十亿英镑。”现在的企业都不愿意聘用一个“不懂合作的能人”。

麦肯锡公司在一次招聘人员时,一位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的女应聘者一路过关斩将,在最后一轮小组面试中,她伶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小组其他人几乎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然而,麦肯锡公司却没有录用她。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这样解释:这位女应聘者尽管个人能力超群,但明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员工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团队互助都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你的协作精神

今天,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所有的事情,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团结一致,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如果你在工作中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却忽视团队的利益、没有团队精神的话,这样的员工是无法在现代公司里立足的。

有一次,在美国的一次艺术品拍卖现场,拍卖师拿出一把小提琴宣布道:“这把小提琴的拍卖起价是1美元。”还没等他正式起拍,一位老人走上台来,只见他二话没说,抄起小提琴就径自演奏起来。小提琴那优美的音色和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令全场的人听得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