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更抢手
20506100000016

第16章 做个善于思考的员工(3)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都有另辟蹊径的能力,只不过由于我们拘泥于已学过的知识,所以总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结果很难有什么突破,这也正是大多数人只能碌碌无为的原因。

思维就像一堵墙,留给我们发挥的余地很有限。如果坚持朝前走就难免碰壁,但如果我们能转个方向,试着向旁边跨几步,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变通你的思维能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

老师问:“茶杯有什么用途?”学生答:“喝水。”老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说:“也对,也不对。”学生听了一片茫然。老师接着解释:“正常情况下,茶杯是用来喝水的,所以我说‘也对。’”

这时,一阵风刮来,吹起了桌上的讲稿,老师便拿起茶杯压住了乱飞的纸张。然后说:“在特殊情况下,你们看,茶杯还可以作为‘武器’来抵御对手……”学生们顿时明白了老师所要讲的一条变通策略:“灵活机动,此物彼用。”

突破常规思维,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考,或者将问题颠倒过来看一看,往往能够柳暗花明见新天。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能出奇制胜,因此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风光秀丽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一家世界唯一的“矮人餐馆”。上至经理、下到厨师、服务员都是身高不过1.3米的矮人,最矮的只有0.67米。他们以奇特的服务方式吸引顾客。当顾客来到餐馆时,马上会受到一位头大身子小的矮人的热烈欢迎。服务员们会笑容满面地向顾客递上擦脸毛巾;当顾客在舒适的座位上坐定后,又会有一位矮人服务员捧着几乎与自己身高相等的精致的大菜谱,请顾客点菜。由于他们动作滑稽可笑,顾客们拿着菜谱时,往往都笑得合不拢嘴,拥有了极佳的就餐心情。矮人殷勤周到的服务,使客人顿增食欲,对餐馆自然也就赞不绝口。

这个餐馆的老板是来自美国的索斯特,索斯特身高只有1.1米,是名副其实的侏儒。初到马尼拉时,看到这里餐馆林立,酒店如云,各家竞争十分激烈。他开始经营餐馆时并没有想到什么惊人的绝招,只是招了一些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当服务员。这个做法与别家餐馆没有什么区别,结果顾客越来越少。

雄心勃勃的索斯特下决心将餐馆彻底改革。他想:“在竞争中,经营者如果没有惊人的绝招,只好和失败为伍了。”索斯特终日冥思苦想,认为再办餐馆第一点就是要使顾客惊奇。怎样才能使顾客惊奇呢?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行走,忽然有个大头颅,小身子的矮人映入眼帘。这矮人看上去最多1米高,相貌十分有趣。对呀!如果这样的矮人当餐馆服务员,顾客准会感兴趣。

索斯特灵机一动,一套完整的计划在脑中形成了。第二天,索斯特在报上登了一个招聘矮人的广告,待遇优厚。没过几天索斯特就招集了一支“矮人队伍”。这些矮人有的当厨师,有的当会计,有的当服务员。“矮人餐馆”让顾客在好奇中感到温暖、舒适,在愉悦中享受一顿美餐。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餐馆大大震动了同行业者。没过多久它的奇妙之处就闻名遐迩了,各国游客竞相而来,为的就是在一个新奇的环境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刻。当然其他餐馆也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矮小的侏儒本来是人的短处,但是索斯特却应一些顾客追求“新、奇、特”的心理,采用“逆传统”的做法,出奇制胜,让缺点变长处,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打破常规、别出心裁,采用奇招、怪招,往往是取得出人意料的绝佳效果的最好方法。

思维变通作为通向成功之路的一种捷径,缩短了行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它往往是成功人士发掘机遇,牢牢把握机遇的窍门,它的匠心独运、别出心裁,通常能为平凡人成就不平凡业绩做出独创性的贡献。

当然,做不平凡事决不止思维变通一种方式,但是突破常规的变通思维能力,却是每一个渴望做不平凡事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只有拥有了灵活变通的思维能力,并将之与具体行动相结合,才能快捷便利地达到自己理想的远大目标。

要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能成就不平凡业绩者,仅仅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会变通的人首先要走出思维的误区,以下是一些思维的不良倾向,希望读者能认真剖析自己,走出思维的误区。

第一,单纯模仿。

所谓更新观念、思想解放,就是指在广泛吸收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头脑。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应当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价值观念出发去选择人生,处理问题。这就意味着无论对古人、今人、圣人、凡人的学说、思想和主张都要“审择”,不能把某个伟人的思想当作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

第二,呆滞性。

思维不活跃,领域狭小,能力欠缺,有一种依赖性和坐等答案的惰性。思考问题浅尝辄止,恪守常规。

第三,求同性。

喜欢从已知条件中寻找答案,而不善于从多种假设和创新中寻找答案。

第四,再生性。

再生就像翻版复印,思维的目的只是为了延续已有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创造新的东西,这种局限性很不利于开发人的才华和创造力。

第五,非逻辑性。

在思维上不讲逻辑,也就是不讲科学。看待问题不重视实事求是、合乎逻辑地具体分析,往往凭借某些印象、直觉,某种世俗观念、人之常情来代替缜密、严格的推理判断。这种非逻辑性思维只能是大略的、表面的、以偏概全的和随波逐流的思维。

以上这些传统思维误区,只能造成观念陈旧、心态消极、缺少活力。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言:“人的脑袋是一所最坏的监狱。”这就是说,传统思维的最大危害就是使人自我束缚、心态消极,就是阻碍人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法则办事,尤其是阻碍人们遵循事物的规律为人处世。所以,我们要更新观念,善于变通,勇于向一切规则挑战,敢于突破常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从而获得一般人得不到的成功。

创造你的抢手资本

创造力是一个人一生的资本,也是现代企业中许多平凡人的成功秘诀。美国着名的《商业周刊》于2000年出过一本特辑叫《21世纪的公司》,其核心观点是:21世纪的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创造力是财富和成长的唯一源泉,人力资本是唯一的财产。

很久以前,有个人将一块仅价值9美元的铜标价28万美元出售。这样的天价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个人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若是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1美元;若是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若是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值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在他的帮助下,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之前的差距,恰恰就是创造力的价格。

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的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的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胜过许多人的总和。在公司里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更容易成就非凡的业绩。

在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看来,过去几十年社会的种种进步,都是源于人类身上的一种无法预测的创造力。他也曾无数次谈到:“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的创造力!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招募业界最聪明、最优秀、最肯干、最有创造力的人进公司。”

微软的招聘人员在一次招聘活动中,发现了乔和凯·琼·列恩夫妇,觉得他们很有创造性才能,而微软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便极力邀请他们到微软来工作。

乔和凯·琼·列恩夫妇都拥有哲学博士学位,在华盛顿特区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接到微软这样的大公司的邀请后,他们曾仔细考虑过这个机会。虽然工作很不错,但是却要穿越整个国家(华盛顿特区位于美国东部,微软总部位于美国西部),把孩子们带离他们生活惯了的地方,放弃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犹豫不决,便向微软负责招聘的人员婉辞: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微软有名的80小时工作周,而且他们不愿意离家太远,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家附近上班,他们想在他们的收入状况下能有一所大房子,他们在弗吉尼亚的空手道课程刚学了一半……所有的理由归结为一点,他们不愿意离开华盛顿。

这些话听起来明显都是借口,当然难不倒微软公司的招聘人员。负责招聘的凯瑞·泰比特承诺说,他们可以实行弹性工作时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微软公司还为他们选了一处离公司只有半英里路程的住宅,甚至还为他们在附近找到了一家空手道训练馆。乔和凯·琼·列恩夫妇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微软的诚意,于是,他们很快便加入了微软公司。

微软是世界一流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制造商,想要加入这个团体的人不计其数,微软为什么要为乔和凯·琼·列恩夫妇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呢?泰比特回答说:“他们很有创造力。”这个答案非常有说服力,微软用人的最高原则就是发现并雇佣最棒的、最有创造力的人才。正是这个原则使微软的招聘人员遍访了137所大学,有些大学甚至每年要去4次;他们一年还要阅读十几万份以上的简历,面试近万名应聘者,而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为了雇佣2000名具有创造力的员工而已。

微软公司一位资深的副总经理杰夫·瑞克斯曾这样解释微软的招聘理念:“你永远不可能雇佣缺乏创造力的程序员而让他创造出伟大的软件。”

很久以前,比尔·盖茨就十分希望奥青能为微软工作,但奥青一直没有接受微软公司提供的职位。比尔·盖茨却始终锲而不舍,三番五次地找奥青谈话,最后终于说服了他。比尔·盖茨高兴而又自豪地说:“招募奥青用了一年的时间。”虽然奥青加入微软后薪金降低了35%,但是他说:“盖茨让我明白一件事,如果我想改变世界,像我这种聪明人,的确只能在微软工作。”

像乔和凯·琼·列恩夫妇和詹姆斯·奥青这样的例子,在微软公司数不胜数。比尔·盖茨一直信守着发现并雇佣最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条原则,假如说在这方面微软和其他公司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就是微软对这一信念执行得更加精细,更加成功。

曾经有记者问爱因斯坦:“您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不是因为您充分开发了自己的大脑?”

爱因斯坦答道:“不,我大概只利用了10%的大脑能力。”记者非常震惊,继续问道:“那一般人能利用多少呢?”

“可能4%左右。”爱因斯坦平静地回答道。

的确,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假如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应对自己的创造潜力充满信心,就要唤醒自己心中潜在的创造意识,促使我们由平凡人向创造性人格转化,重新重视存在于我们身上的宝贵的创造资源。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平凡人,在一定程度上,你的创造力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做不平凡事。有着超强创造力的人往往总是能先人一步得到发展的机会;而没有创造力的人,则只能是守株待兔,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可事实上,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长此以往,所有的思维都会变得模式化,所有的灵性与创意都会消磨殆尽,这对于想做不平凡事的平凡人是极为不利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创造中成长的过程,只有那些在工作中有所创新的人,才能够牢牢抓住成就非凡业绩的机会。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这其中当然包括平凡人,只看你能不能更好地运用它。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认真完善,就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抢手的人才。

实干加巧干,才能大发展

很多跨国公司不提倡员工整天努力拼命地工作,而提倡员工思考地工作,希望员工在工作中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情节:黄蓉被一个巨大的海蚌夹住了脚,费了很大的劲也掰不开,结果抓了一把细沙放到蚌壳里面,蚌就自己打开了,因为蚌最怕的就是细沙。由此可见,“巧干”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并找到了有针对性方法的结果。“巧干”既减少了劳动量,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工作中,有的人会发现,自己付出的辛勤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但效果却总比别人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做事的技巧。殊不知,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巧干”。不管是从企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出发,我们都需要“巧干”。那么,什么才是“巧干”?这包含了个人能力发挥、工作计划、角色到位、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以及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个人与企业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而展开。

麦肯锡公司是当今世界上最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它有一个着名的“电梯测试”法:如果一位顾问去向某财富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做项目说明,准备了400页精美的演示文稿,演说刚刚开始,首席执行官先生接到总统的电话,要他立即去总统府一趟,怎么办?此时,顾问应该跟首席执行官先生一起乘电梯下楼,在首席执行官钻进车里之前,仅仅有两分钟的时间,顾问要说服首席执行官为这个项目掏1000万美元!你能如此化繁为简吗?假如你能,你就可能成为麦肯锡公司那些年薪100万美元的高级顾问之一。

还有一个故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太空低温无重力的情况下,宇航员用墨水笔写不出字。于是他们花了一大笔钱,研发出一种在低温无重力下能写出字的笔,在当时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那么,前苏联及俄罗斯相关人员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们改用铅笔!

可见,把工作做到最细致,需要10分的努力,而如果要把最细致的工作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则需要12分的聪明。能成就非凡业绩的人不仅卖力地工作,他们更会在行动前进行思考,即他们是主动思考,而非仅仅处于被动。因此,工作中不要仅仅去做事情,而要经常坐下来想一想。假如你不能让出些时间去思考、制定计划、安排优先顺序,那么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辛苦,同时你将不能享受“巧干”所带来的收益。

所以,工作中我们应常常问问自己:“我只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不论何时,仅仅拼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创造性地工作,甚至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实干并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预期的快乐,实干也并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想象中的成就。用巧干代替实干,既可以多一些时间享受生活,又是成就一名抢手员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