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不浮躁
20505600000025

第25章 多些谦逊,少些浮躁(2)

玫琳凯愣在原地,感动极了,因为她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尊重过。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祝福,同时买了一款自己喜欢的汽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上切忌轻视别人,无论对方的穿着打扮是否华丽,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每一个人都在无形中传播一个讯息,那就是--“请你尊重我!”

谦逊做人,避免招摇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翘起尾巴”来做人,并把“翘着尾巴”看做自信的代名词。卓有成就的人自豪地“翘着尾巴”,可那些小有成就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把尾巴翘得很高”,没有成就的人自尊地“翘着尾巴”。或许他们把“夹起尾巴做人”的关键性忽略了,以至于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就算我们取得成功了,也不可处处显示自己,不能太招摇,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性格张狂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谦虚谨慎”的做人良训已成了“历史的遗迹”,以至于有的人认为谦虚谨慎是懦弱的表现。诚然,自信是健康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失去自信。但是,当你把“尾巴翘起来”的那一刻,就已超出自信的范畴了,那是自傲的地盘。许多时候,可能仅仅一步之遥,事物的性质就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或许是你没有意识到的,其实自信和自傲之间的差别只是那一道线而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于空气里都仿佛有了一股火药味儿。所有的人都觉得活着越来越累,都想卖力地表现自己,都把尾巴“翘得很高”,好像“尾巴”翘得越高就越有本事。可是,一味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实际上是表现方式里最愚蠢的一种,累倒自己是小事,要是因之适得其反,就成了大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有才能的人,不用刻意张扬。不露锋芒的刀轻易不伤人,可未必不是宝刀;锋芒毕露的刀到处伤人,也未必就是一把宝刀。每个人做人、做事都有一个既定的方法,平时我们为人处事也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法去做的,以至于这种方式是不是恰当,是不是合适,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反思过。事物总是在发展的,人也是在不停地成长、不停地进步的,所以,若想一成不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关键的还是要时常记得反省自己,时刻记得不能把自己的“尾巴”翘得高高的,而要适时地把它压下去。

或许有人会觉得“夹着尾巴做人”是对人的一种贬低,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的语境里,“夹着尾巴做人”没有丝毫贬损的含义,即便我们给自己安了一条动物才有的尾巴。那么“为何夹起尾巴做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这还要从一些有尾巴的动物讲起。

一些有尾巴的动物有很好的自我感觉,在它们高兴、张狂、求偶的时候都喜欢把尾巴像旗帜一样朝上翘起,摆来摆去。但是这尾巴一翘,灾祸就来,在狩猎时代,那些尾巴翘得高的动物最容易被发现,最终是一支箭、一杆矛飞了过来,在翘尾巴时连小命也没有了。所以,聪明的动物在感到有“敌情”时,最先做的事便是把尾巴夹起来,来减小目标,做好隐藏或是逃遁的准备。人的猫腰动作可能就是在猿猴时代夹尾巴动作演变而来的,只不过后来尾巴退化了,如今就只能用缩身的动作替代了。

人是很聪明的,从动物的夹尾巴里受到了启发:这“夹尾巴”的人,比夹着尾巴的动物更会保护自己。动物夹着尾巴是由于自然界里有个最大的“天敌”--人。人是万物之王,百兽不得不防。如此,“夹着尾巴”的人,防的又是谁呢?谁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呢?这就是权力。除了权力,谁还能管得住一个人是“冒尖了”,还是“出头了”,或是“张扬了”,还是“显摆了”。人和人之间的嫉妒,只会导致嫉妒者眼红与失眠,要是没有权力的介入,嫉妒只能让自己受到伤害。但当嫉妒是权威者的心态的时候,倒霉的就必定是那个“翘着尾巴”的人了。

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智有了发挥的天地,可是“夹着尾巴”这条“生存规则”仍然不能放弃。

学会“夹着尾巴做人”的人,就要与人为善;懂得虚怀若谷,广纳良言;懂得豁达大度,宽厚待人。一个人只有对名、权、利看开一些,看淡一些,才能处理好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消除嫉妒的心理。对待竞争者,我们要一样地宽厚、大度,要与人为善,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所有的事物。

固然,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夹着尾巴做人”并不是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好;明哲保身,只求无过……”反之,我们要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个性,去掉那些庸俗的作风。提倡低调做人,决不意味着低沉,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所有的工作。做到低调而不低沉,自豪而不自满,如此才能真正懂得“夹着尾巴做人”的含义。

“夹着尾巴做人”的原则要从细节入手,这是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把握当今,该放弃的就放弃,凡事量力而行,摆正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夹着尾巴做人”的技巧就是远离“小人”,也不要得罪“小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耐心聆听他,有理也要让三分。

智慧和谋略也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如此在危险突然降临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智慧谋略不只是才干,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到处招摇。“夹着尾巴做人”,心态常常比事态更为关键,良好的心态引导低调的人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能正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缺点,就要懂得自我反省,为人豁达,时刻保持低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夹着尾巴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睿智圆滑的情怀,更是一条获得成功的金光大道。“夹着尾巴做人”不等于自卑、颓废、悲观、懦弱,反之,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是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

斤斤计较,称孤道寡

一个人如果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如果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别人就会躲得你远远的,最后,你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大黑和小黑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大黑和小黑一同出去玩,在路上拾到一块面包。大黑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可是一块大些,一块小些。两个人都想吃大的一块,互不相让,于是争执起来。这时小白走过来,了解情况后,眼睛骨碌碌一转,说:“这块面包大些,我咬它一口不就变小了吗?”说完他拿起大块的面包咬了一大口,大的面包变成了小的。大黑和小黑见了,又争吵要吃另一个大的面包。小白又拿起另一块面包咬了一口,大的面包又变成小的了。就这样,小白东咬一口,西咬一口,左咬一口,右咬一口,不一会儿两块面包就只剩下一点点了。“好啦,现在两块面包都一样大了,你们吃吧。”小白说着将面包给了大黑和小黑。他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可见,因为面包大小不一样而斤斤计较,结果两个人都上了小白的当。

看似准确的天平也会有毫厘之差,可见绝对的平衡和平均是没有的,绝对的公平也是没有的,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因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苛求绝对的公平。计较往往使事情复杂化、矛盾化,甚至斗争化,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大都是由斤斤计较而引起的。上面的这则寓言在于教育人们在小事面前不要斤斤计较,否则可能会严重影响人际交往。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这些人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善于从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顽固,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就会发现上面到处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他就会变得罪不容赦,无可救药了。

浮躁的人往往对什么事都看不惯,爱斤斤计较,认死理,而且对别人过于挑剔。此外,老实人戴着“道德的有色眼镜”看人,很容易使自己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对方那些缺点和不足上,而忘记了对对方优点的关注。在一些小事、小细节上吹毛求疵,得理不让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忽视了对方的优点。

怎样做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看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人试图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而有些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人应该宽宏大度,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烦恼,使美事儿反而不美,好事反而不好。事事计较,吹毛求疵,惹人发烦,久而久之,朋友远之,亲人疏之。

人生于世,为什么偏要惹人厌烦?人生应当有情有趣,亲人近之,朋友敬之,凡事不计较。何苦总是计较来计较去,烦人又烦己,大事办不成,小事办不好,还不如不计较。不计较,放宽心,少些烦恼,多些欢乐,怡然自得,延年益寿,福便在其中!大事看不到,小事穷计较,小人是也!

学会善言

善言的人容易讨人喜欢。善言的人不仅善赞,而且还要善劝。善赞须要投其所好,善劝要让人心服口服。

没有人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处、自己的优点。有些人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在话语里总是指出别人的毛病,而不善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结果常常不受欢迎。

善言先要善赞。善赞就是要赞得让别人高兴,且不露痕迹。善赞须要投其所好。试想,一个追求道德美名的人,你若与他谈功名利禄,就会被看不起。唯有先探求对方的心理,用得体的语言打动对方,才能赢得好感。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与乾隆皇帝虽是君臣,实有朋友之谊。一次,纪晓岚因天气太热,在自己的居室内脱了个赤膊乘凉。乾隆忽然到来,他来不及回避,就躲到床下。过了好久,纪晓岚以为皇帝走了,便问书童:“老头子走了没有?”岂料,乾隆并未走,并要他解释“老头子”是什么意思。纪晓岚道:“万岁为‘老’,人为首称‘头’,‘子’乃圣贤之尊称。”乾隆听罢一笑置之。

用“老头子”来称呼皇帝是大不敬的,但经过机智的巧辩,居然成了尊崇的意思。当然,乾隆并非没文化,未尝不知他是即兴胡诌,就这样放过他,显然是欣赏他处变不惊的幽默趣味。

善言还要善劝,就是善于说服别人。

1939年10月11日,美国经济学家兼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

萨克斯的目的是说服总统重视原子弹的研究,抢在纳粹德国前面制造出原子弹。他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继而又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的备忘录。但罗斯福听不懂这些深奥的科学论述,所以反应冷淡。

罗斯福说:“这些都很有趣,但政府现在干预此事还为时过早。”萨克斯讲得口干舌燥,只好告辞。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请他第二天共进早餐。

萨克斯的劝说之所以失败了,是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科学家的长信和备忘录并不适合总统的口味。

事情还没有结束。

由于事态严重,没能说服罗斯福的萨克斯整夜在公园里徘徊,苦思冥想说服总统的好办法。

第二天,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萨克斯尚未开口,总统就以守为攻地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说,明白吗?”

“我想谈点历史。”萨克斯说,“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正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在海上作战却屡战屡败。一位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向他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

说到这儿,萨克斯停下来,很悠闲地拿起一片面包开始涂抹果酱。罗斯福也知道他是在吊自己胃口,便开口问:“后来呢?”

“后来,拿破仑嘲笑了富尔顿一番:‘军舰不用帆?靠你发明的蒸汽机?哈哈,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可怜的年轻人被轰了出去。拿破仑认为船没有帆不可能航行,把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萨克斯开始用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总统,“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那么,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白兰地,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你胜利了!”

萨克斯用这招“前车之鉴”说服了罗斯福。

可见,善劝要灵活机智,对于不可强求之事,就事论事、旁敲侧击、抛砖引玉,都不失为好方法。

善劝不但可以说服对方,使他接受你的主意,而且不伤和气,甚至会使你与对方的关系更加密切。罗斯福的英明决断引起了万民景仰,而那位私人顾问与他的关系也变得更为亲密了。

善劝的人善于思考,罗斯福的重大决议很大程度上是萨克斯整夜徘徊思索的结果。

善劝还须通晓许多知识,在抛砖引玉时,需要对各种历史典故了然于胸,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善劝还要注意身体语言,比如说诚恳的表情、专注的眼神。善于说服别人,无异于掌握了一把通向方便之门的钥匙,用的时候,便可信手拈来。

善言的人,既获得了别人的欢心,为自己的人脉不断丰富资源,又方便了自己。

待人处事,留有余地

谁都知道“盛极则衰”的道理。如同一张弓,要是拉得太满,就容易折断。做人做事也是这个道理,要是在做人做事时,到了完全没有回转的地步,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留台阶。如果事情中间出现了波折,自己预测或是建议有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没有回旋的余地。

以此类推,只要是话说得太满的人,必定表现出极端个性。只要是性格极端的人,基本上是不愿妥协的,而他丢掉的则是灵活变通的机会。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做人做事一定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在内,否则,在许多时候就会让自己陷入措手不及的尴尬境地,同样也会让对方为难。所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里,不能把弓拉得太满,待人处事要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