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口才是怎样练成的
20472600000030

第30章 名人机智的幽默(1)

长话短说:针对特定的对象

抓住要点,长话短说,不讲空话,不无的放矢,不重复别人已讲过的或众所周知的俗套,是赢得听众的说辩幽默。冗长的说教,满嘴的陈词滥调,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发言,只能引起听者的心烦和厌倦。

故事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M·得彪同乘一条船。

船行数日后,两人应邀参加一次晚宴。席上演讲开始了。马克·吐温第一个滔滔不绝、充满情感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然后,轮到得彪演讲,得彪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

“诸位,实在抱歉,会前马克·吐温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地倾听及热情地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马克·吐温先生的讲稿了,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所以,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马克·吐温被他一番话闹得哭笑不得,向得彪投去略带抱怨的目光,然后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笑了。

故事一

德国着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举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

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高声激动地宣布:“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词!”布莱希特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演讲的桌子前。到会的记者们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照相机也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

“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

抓住要点,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

当然,这一方法的运用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则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是必让人感觉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般说来,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跟自己关系比较熟识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商业谈判、会场、做报告演讲等。在这些场合下,如果你能够做到抓住要点,一针见血,没有那么多冗长的废话,就会很快地吸引听众,使他们迅速地进入主题,接下的事情无疑就会好办多了。

转换话题:巧妙化解尴尬

故事一

1961年5月,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率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解决老挝问题的14国外长扩大会议。

会后,美国代表哈里曼携夫人在加拿大代表朗宁的陪同下,来到陈毅元帅的桌前。朗宁不怀好意地对陈老总说:

“陈元帅,这位是哈里曼夫人,要和您握握手,不知您同意不同意?”

陈老总礼貌地站起来,坦然自若地说:

“这有什么,当然可以了,难道你们美国人的手不是肉长的吗?”

哈里曼夫人把话接过去说道:

“你每次发言我都来聆听,而且我发现从远处看你很漂亮。但是,现在从近处看,我觉得,你更漂亮。”

这句美国式的恭维,让陈老总感到极不适应。不过他马上便回敬一句:

“十分感谢。不过,我敢肯定你们的肯尼迪先生就不会这样评价我!”

一句幽默使陈毅轻松摆脱尴尬,同时也显得潇洒自若。

故事二

汉章帝时,有一位志士叫第五伦,深受章帝信任,便让他做了司空,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由于第五伦为人正直,奉公守法,尽职尽责,深得人们爱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得罪一些人。

一次,在面君的时候,有人当众问第五伦:

“你有没有私心?”

这句话实乃是绵里藏刀,无论他怎样回答,都会对他不利。

于是,第五伦不慌不忙,从容答道:

“过去,有一个人有求于我,便要送给我一匹千里马,但是被我拒绝了。此后,每当朝廷让我们三公选荐人才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想到这个人,不过,我始终没有举荐他。

我哥哥的儿子病了,我一天探望十次,回到家躺下就睡了。我儿子生病了,虽然我不去探望他,可是,却一整夜的睡不着觉。这样看来,我还是有私心的。”

这样幽默的回答,不得不让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运用话题转换的幽默技巧,换题才是关键,所转换的话题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问题有某种联系。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当然,应变能力是靠不断的实践培养出来的,但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平时多加锻炼,必然会有所收获。同时,话题转换还可以运用在其它场合,比如对方对你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没有耐心时,你可先放下正题不谈,而从他感兴趣的问题下手,等他进入状态后,再将话题转移回来,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诗言情:巧使二人握手言和

一天,乾隆皇帝在新任宰相和珅和三朝元老刘通训陪同下,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

乾隆素闻和珅和刘通训不合,便有心调和二人。

三人正在欣赏秀丽的山川景色,乾隆突然随口问道:

“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

学识渊博的刘通训当然不会放弃在皇上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抢着回答:

“君王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

和珅一向以奉迎拍马着称,这次看到有人抢在他的前面,大为恼火,借题发挥道:

“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

河与流明指热河向西流入离宫湖,但暗指自己和刘通训,并借宫廷礼仪东首为上、西首为下来贬低刘通训。

刘通训岂能不知,背着乾隆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心想:老狐狸,走着瞧!

三人来到一座桥上,乾隆要求和珅和刘通训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语,作一首诗。刘通训心想:机会终于来了。边走边想,最后开口朗诵:

“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鸡。得食的狐狸欢如虎,落坡的凤凰不如鸡。”

和珅听出刘通训在讽刺自己是鸡,也毫不示弱,便反唇相讥道:

“有水念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和珅是在告诫刘通训最好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乾隆皇帝也是一代才子,岂能不懂他二人的弦外之音,当即上前每手拉住一人,面对湖水和湖面上三人的合影,说道:

“二位爱卿听好,孤家也对上一首:有水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共协力,心中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

和珅与刘通训二人听罢,心中大为感动,当即拜谢乾隆,握手言和。

乾隆以诗表达对和珅和刘通训的不满,要求二人同心协力辅佐朝廷。假若乾隆端坐在大殿之上,厉声指责刘、和二人不该为一己私利互相拆台,二人从面子上都下不了台。虽然表面上会缓和一些,心里恐怕只会更加忌恨对方。但是,乾隆以诗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意愿,刘、和两人深受感动,握手言和,这就是幽默的妙用之处。

善于诱导:直至将他说服

故事一

着名的日籍华人夏目志郎年轻时曾当过推销员。

一次,他到琦玉县去推销《儿童英语百科辞典》。当时琦玉县经济不很发达,在全日本排名靠后,再加上道路崎岖,所以很少有推销员愿往那里跑。

但夏目志郎却不这样认为,他想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提高教育水平,这种书的需求量就越大。于是,他就背上书,挨门挨户地去推销。

来到一户农家,夏目志郎敲开门,说明来意。哪知主人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走错地方了,我们农夫没有必要学英语,你找其他人吧。”

夏目志郎连忙解释道:

“先生,这书不是给您用的,是给孩子们用的。”

“孩子们?那就更不用了,他们能把日语学好就不错了。”主人还是冷冰冰的口气。

夏目志郎并未放弃,仍然耐心解释道:“现在的日本和过去不同了,如今使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日本也越来越国际化了,呆在家里当然不需要英语。可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家里,不愿让他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吗?您不觉得您这样做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吗?”

说到这儿,主人刚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经消失了,他若有所思地说:

“这英语好学吗?”

夏目志郎觉得有希望,问道:

“府上养狗,您和家人是否怕狗?”

“那当然不怕。”

“对呀,因为惯于养狗,所以不怕狗。学英语也一样,从小养成习惯,这对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身边有好的英语教材,小孩子一定会亲近它,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不是很好吗?”

一番幽默话过后,主人终于爽快地买下了夏目志郎手中的《儿童英语百科辞典》。

故事二

一次,着名作家刘绍棠在给大学生们讲文学创作时,提到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坚持原则。

这时,一名女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

“老师,我有问题要问。”

刘绍棠回答:“什么问题,请讲。”

那名女生问:“真实的是不是存在的?”

“真实的当然是存在的,这是哲学上的基本常识嘛。”

“既然是存在的,就应该是可以表现的,所以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表现,就可以写,这难道不是作家所追求的吗?”

刘绍棠听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那名女生说:

“我想请你走到前面来,记得带你的学生证。”

那名女生走到讲台前,将学生证递给了刘绍棠。

刘绍棠翻开学生证,指着上面的照片问女生:

“你为什么不在你脸上长痘时拍个照,然后把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呢?”

那位女生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谁会在自己脸上长痘时拍照片,还把它贴在学生证上,那多难看。”

刘绍棠趁机说道:

“对呀,你不会在脸上有痘时拍照,更不会把这种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是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不漂亮只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有这样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同样,我们社会的某些缺点是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我们的政府自然会去采取措施改正。可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政府把长痘时拍的照片贴在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公正,对政府却是这样的不公正呢?”

一席幽默话让那位女生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在上面的故事中,当夏目志郎指出那家主人对下一代不负责任时,主人的态度已有所转变,反问“英语好学吗”,这就是一个关键时机,夏目志郎就是抓住这一时机,利用幽默中的顺势诱导技巧,最终成功地把自己的书推销了出去。同样,刘绍棠也是巧妙地打了一个幽默比喻,让女生自己说把脸上长有痘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十分难看,趁机将话题转移到“到底文学创作该不该坚持原则”,最终让女生心服口服。

所以,在用幽默劝说他人时,要密切注意对方表情、语气的变化,发现他有所表示时,一定要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直至将他说服。

照猫画虎:也能将对手击倒

故事一

安徒生虽然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但生活却极为俭朴,尤其对自己的衣着从不刻意修饰,但这却给妒忌他才华的人以可乘之机,有些人就抓住安徒生的这一细节挖苦、讽刺他。

一天,安徒生像往常一样戴着他那顶破帽子在大街上行走。

这时,有个人走过来不怀好意地问安徒生:

“安徒生先生,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东西?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认出了那个人,是一个贵族,平常总爱跟自己作对,经常挖苦自己。安徒生有心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这是在街上,那样做有失自己的身份。于是,安徒生忍住怒火,淡淡地一笑。

“先生,在我回答你之前,你可以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贵族不知道安徒生用意何在,但也很爽快地说:“当然可以。”

安徒生接着说:“你能告诉我,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贵族无言以对。

故事二

那是肖伯纳去苏联访问期间,有一天他独自一人上街散步。在街上他看到了一个俄罗斯小女孩长得十分可爱,大眼睛,高鼻梁,一头黄色的卷发,极富东方民族特性。肖翁一时童心大发,竟然同她玩了一下午。

临别时,肖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肖伯纳。”

小姑娘天真地回答说:“那你回去后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玛莎。”

戏剧大师一时竟哑口无言。

故事三

1982年秋天,我国着名作家蒋子龙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

在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给蒋子龙讲了个趣味问答:把一只五公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答道:

“这很简单,你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仅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取出来。”

金斯伯格说:“您真了不起,您是第一个正确回答我这个问题的人。”

生活中,在某些场合,有些人为了让你当众出丑而嘲笑、讥讽你,也有些人是无意的但却让你下不来台,对待这些人,无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大可不必动怒,运用照猫画虎的幽默,也能给对手以有力的一击。

相机而行:替自己打圆场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喜爱。纪晓岚也在乾隆面前无所顾忌,经常口出“狂言”。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突然来到军机处。此时的纪晓岚正光着膀子和军机处的几个办事人员闲聊。其他人老远就看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驾。这纪晓岚是高度近视,刚开始没看见走在最后面的乾隆,等他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乾隆就快到了。纪晓岚心中暗想:如果就这样光着膀子接驾,岂不是冒犯龙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纪晓岚趁着别人不注意钻到桌子底下躲了起来。

这一切,早被乾隆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心中一阵好笑,有心想“整整”纪晓岚。

乾隆在椅子上坐定,示意其他人都不许出声,很长时间过去了,纪晓岚在桌子底下早呆不住了。正好是大夏天,加上厚厚的桌布,把他给热得大汗淋漓。纪晓岚心中纳闷:怎么进来之后就没动静了?这么长时间了,早该走了,该不是已经走了吧,想到这里纪晓岚压低了嗓门,喊道:

“喂,有人吗?老头子走了吗?”

满屋子的人都听到了,大家忍不住都想乐,一听纪晓岚喊“老头子”,心想这一下子可有好戏看了。

乾隆也听的真真切切,板起脸,厉声喝道:

“纪晓岚,出来吧。”

纪晓岚一听是乾隆的声音,心想:完了,完了,这回可完了,只好无可奈何地从桌子下钻出来见驾。

乾隆一看纪晓岚光着膀子,满身大汗,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一阵好笑:纪晓岚人称大清第一才子,居然这般模样。乾隆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大声喝道:

“大胆的纪晓岚,你不见驾也就罢了,居然还敢说联是‘老头子’,你什么意思?今天你要讲不清楚,联要了你的脑袋!”

到了这种境地,纪晓岚反倒镇静了许多,一边擦汗,一边苦思对策。忽然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不紧不慢地说道:

“万岁爷请息怒,刚才奴才称您为‘老头子’,只是出于对您老人家的尊敬,别无他意。”

乾隆一听更来气了:

“尊敬?好,你给朕说说怎么个尊敬法。”

“先说这‘老’字,天下臣民每天皆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您说这万岁、万万岁算不算‘老’啊?”

乾隆没做声,只是点点头。

“再说这‘头’字,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如今皇上便是我大清国的主事之人,是天下万民之首,‘首’者‘头’也。故此称您为‘头’。”

乾隆边听边眯着眼睛笑,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