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对应肝脏
春暖花开,可是很多人却发现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经常莫名其妙地抽筋、眼胀头痛、眩晕耳鸣、嘴苦、肩膀酸痛、偏头痛、乳房及两胁胀痛、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等等,也有一些人旧病复发了,如,高血压病加重了,胃溃疡又犯了等。这些都是为什么?
中医认为,春天对应人体的肝。肝脏与草木比较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也喜欢生发,在春季功能比较活跃。万物复苏之际,肝气旺盛生发,如果“升发太过”,或“升发不及”,都会引起不适,甚至生病。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一、肝是新陈代谢的枢纽
为何说“春气和肝气是相通”的?这要从“肝”在机体新陈代谢中的地位说起,现代医学说,肝脏是人体内生化反应的中心,在这个“化工厂”里,一方面合成器官细胞所需要的生化物质;一方面降解处理器官细胞的代谢产物。
古人说,“肝,其地在血海,故其脏为血脏,其部为血部,而其职,主藏血而摄血”。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都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既然“肝,藏血摄血”,那么“肝”就是新陈代谢的枢纽了。
春天万物复苏,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肝”排浊气、畅气血,“双向运输的枢纽”自然繁忙起来。
二、肝“主疏泄”
为何春天到了,肝气旺盛,会引起一些人的种种不适呢?这要从“肝主疏泄”的功能谈起。
中医的“肝”,并非单指那两片肝叶,而是指“整个生化反应系统”。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生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正好与春令生发之阳气相应。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人体主要的精神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很大关系。其中,怒是最常见的,怒则伤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头脑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异常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脑涨、失眠多梦等。
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爱发火的人,脾受影响,吃饭不香,时间长了,就影响到消化,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打嗝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肝的疏泄功能还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中医讲,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是一种功能,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刺痛,甚至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三、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它储藏的血液,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中医讲:“人动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血液中还带有各种营养物质,人平静或休息时,肝会贮藏血液,对肝就有滋养作用;发怒的时候,肝脏就得将血液运出去。如果总发火,肝血则不足,肝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体内阴阳不平衡,就容易得病,如各种病毒性肝炎。因此,要治疗肝病,病人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要着急,还要多休息,以帮助肝藏血。
现在许多人经常熬夜加班,这样不但血不能养肝,还消耗营养,所以在春季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这是养肝的重要方面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四、升发太过血压升高
一到春天,不少人有头胀、后脑勺发紧等感觉,一些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反映,他们的高血压病在春天加重了。为何会这样?这是“肝失疏泄”,“升发太过”了。
春天,生机涌动,肝阳旺盛,在人体内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如果疏泄不及,肝气升发太过,就会造成血热上行,上冲于头,引起头顶部胀闷,面部潮红,让人情绪激动,动辄就大发脾气等。肝火旺还会引起维生素A的不转化,眼部充血而目赤。所以老百姓爱说,“春天易得头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
中医认为,肝主怒。肝气不舒的人容易发火,发火又使肝气不舒,造成恶性循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表现为平时火气偏大,急躁易怒。尤其是当领导的人工作压力大,而又没时间排解,长此以往,这一类人很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的症状,表现为面红耳赤、眩晕、头痛、口苦,大便干,小便黄等。
所以说,发火看上去是周围人受气,其实不然,发火的人自己受伤最重,这是因为发火时,血液加快、血压增高、怒气伤肝,使周身气血紊乱。老百姓说的一句话“气大伤身”,就是这个道理。
五、精神病多在春天复发
春季,也是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高发季节。大量临床数据表明,每年的3至5月份,精神疾病的复发率约占全年的70%以上。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因此民间有“菜花黄,痴子忙”的俗语。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在“肝失疏泄”。
“肝”的特性是:“易动而难静”、“其性刚,主动,主升”,有如此暴躁的“将军性格”,其意志,是不喜欢被违逆的,如果有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就很容易扰乱肝气的生发规律,引起“肝疏泄功能”失常,表现为肝气郁结,上扰、下迫、横乘、流窜之特性,让人精神发病。
如果有人长期忧郁,致使肝气“当升者不得升”,“结聚而不得发”,也很容易引起“肝疏泄功能”失常,而让人患上忧郁症。
精神病为何易发于春天,因为春天,“命门之火”产生的巨大能量,让“肝”的个性更加刚烈。
六、肝郁气滞
女性通常爱生闷气,表现为肝郁气滞,易患胃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一位王小姐,25岁,在一家外企做企划工作。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她被这家公司录取,入职体检显示身体健康。外企公司里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争强好胜的周小姐积极努力工作,加班加点,唯恐被人落下。平时的一些爱好、娱乐也都无暇顾及,每天单位、家里两点一线,与其相伴的就是电脑。一年下来,周小姐身心疲惫,面色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两年以后的身体检查显示,她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患上了轻微的颈椎病,还有中度乳腺增生。
这就是典型的肝气郁滞,还有一些年轻的女性,月经来之前总是乳房胀痛,这其实也是肝郁气滞的表现。本来肝是管疏泄的,肝气郁结后,肝就不好好干活,导致乳络不畅,“不通则痛”。
2.炎炎夏日,养心为上
心主夏,那么,夏季应如何养阳、养心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精辟的论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蒸,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厌恶日长,情志应当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就是适应夏季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因为夏季养“长气”不足,到了秋季奉养“收气”力量便不够。
立夏后,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到了茂盛期,从中医理论上讲,此时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心在人体个脏器中起主导作用,将氧和营养输送到全身.夏天炎热易使人心烦易怒,心绪不宁,而心烦就会加速心跳频率从而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容易发病.因而夏季养心特别重要。
一、心的功能
1.心藏神明
心脏为五脏之一,是人的生命根本、活动主宰,在五脏六腑之中居于首要位置。《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体的神明是藏在心里的,所以古时人们不说“心脏”,只说“心”。那什么叫“神”?《黄帝内经》里有一个关于“神”的定义:“两精相搏谓之神。”所谓“两精”就是指阴阳,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功能才被称为“神明”。即人的心气足了以后,外散出来的才是神明。中医认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七情表现出来就是人的情志活动,而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但统一在心,为心神所统师,因此,心的思维之神对情志之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心情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在心神先伤或心神活动失调,各脏之志无所统制和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分别伤害五脏。
2.心主血脉
现在一说到“血”,我们都认为鲜红的液体就是血,但是在中医里,关于血的定义是这样的:“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中焦”指脾胃,“受气取汁”指人吃下食物的精华可以变化出一种东西,“变化”指一个运动过程,“赤”相当于动词,赤原本是红颜色,在这里红颜色就代表输布之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吃下饭以后,产生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够发散出去,这就叫“是谓血”。这个“血”有动词的含义,即人吃下去东西,水谷精华还能够输布四方,才是血。
二、心静自然凉
夏季属火,夏天心火当令,对应的脏腑为“心”,人易闷热不安,心烦躁动,但只要保持心境平和与豁达,自然会有丝丝凉意从心中散发出来。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夏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即使俗话说的“心静自然凉”,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心静自然凉这种现象是有科学根据的。只要保持心境平和与豁达,自然会有丝丝凉意从心中散发出来。因在心境平静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所以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就下降,故人的代谢减慢,人的心率也减慢,躁热感就会减轻,因此,心静自然就凉。可做些安静的事情如:绘画、栽花、书法、钓鱼、下棋等,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低脂、低盐、清淡饮食有利于心脏的养护。因此从初夏开始调节情绪,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营养物质,才能安然度过夏天。
三、养心怕生气
“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夏季,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死的吗?是被他女儿活活气死的。6月的一天,老臣尉迟恭和程咬金之妻一起来勤政殿面君,揭穿了高阳公主骗取诏书强休驸马之嫂(公主的妯娌),辱骂公爹,逼死宰相房玄龄的真相。李世民方知自己是受了女儿欺骗,害死了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帮自己登上皇位的老臣,深感痛悔不已。就宣高阳公主问罪,却遭公主顶撞。一气之下,感到胸痛难忍、憋闷窒息。
????很显然,李世民猝死是以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脏性猝死”,发病不到一个时辰,来不及抢救就一命归西了。
3.秋季护肺是王道
秋天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嗓子疼、鼻干口干、咳嗽等症状,常常是一咳起来就整夜整夜不能睡觉。即使是到了白天,也一样止不住一阵阵的咳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让人变得十分憔悴。
其实,秋季咳嗽一种非常常见的“季节病”,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观念里,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脏开窍于鼻,而其表现在皮毛。秋天由于天干物燥,人体内火气也上升,同时再加上不断袭来的冷空气和冷暖不定的温度变化,就非常容易引起肺气失调。一旦肺气失调,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鼻干口燥、干咳、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季养生要注意呼吸系统的维护,特别是要注意对肺部的调养。
一、肺主一身之气
在中医理论里面,肺的第一个功能是“权衡智力,主一身之气”。人的一身之气全是肺主管的。《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也提到:“诸气者,皆属于肺”。也就是说,肺是主一身之气的。
肺的这一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与气的生成,尤其是与宗气的生成有关。宗气是脾胃化生的五谷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聚于肺中而形成。《灵枢·邪客》说:“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及其吸入清气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宗气的盛衰及全身脏腑的功能。其二,与全身气机的调节有关。气机调畅须以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为前提,而肺的呼吸运动本身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一呼一吸,交替不已,是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条件。清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说:“气通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所宜。”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也说:“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萧,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可见肺司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基础,故《血证论》曰:“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一身之气是指包括脏腑、经络之气在内的全身上下内外的所用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和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二、喝水益肺
秋季养肺的最简便一招是积极补充水分。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补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这样,可使肺脏安度金秋。
也可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因为肺“开窍于鼻”,通过吸入水蒸汽而使肺脏得到水的满足。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就可以了。
三、勤洗澡
金秋季节勤沐浴有利于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相通,一般秋季洗澡的水温最好在25℃左右,洗浴前30分钟,先喝淡盐开水一杯,洗浴时不宜过分揉搓,以浸浴为主。洗浴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能使肺脏与皮肤气血流畅,发挥润肤、润肺之作用。是另一个简单易行的润肺方法。
四、常笑宣肺
笑是一种健身运动,它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还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清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使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增加食欲。
发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气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松。
会心之笑自心灵深处,笑而无声,可使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收到强肾之功。
开怀大笑生发肺气,使肺吸入足量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之目的。
4.冬季护肾
冬季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跟人的骨骼血液、皮肤乃至牙齿、耳朵都有莫大的关系。《黄帝内经》指出:“逆冬令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此处的少阴指肾。中医的肾不同于西医,指的是肾的整个功能系统。肾主藏精,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应于冬时。中医认为,人体的能量合热量来源于肾,肾的机能旺盛,生命力也旺盛,肾机能衰弱,生命力也衰弱。在冬天,如果能使肾保持正常的封藏生理功能,就可以适应严冬季节的气候变化,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一、肾的功能
1.肾主藏精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营养,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经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所以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大家不要把肾理解成肾脏。中医里谈到某一个脏器的时候,更多的是指这个脏器的功能,而不是那个实体。所谓功能的更好的一种表现,就是经脉,一个脏器要通过经脉把这些功能显现出来。
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比如,人七八岁时,肾气逐渐充盛,所以有换齿长发的变化;到青春期,肾气充盛,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有生殖能力;到老年,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也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
2.肾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肾有司开阖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阖多开少,则出现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尿多、尿频。
肾为先天之本,有的人生活中注意保养,损耗不大,衰败的情况比较轻,有的人年轻时损耗比较大,到老时则比同龄人衰败严重。所以说,养生要从年轻时做起。
3.“肾主纳气”
快要死的人,医生会给他们上呼吸机,但还是不行,他们还是猛喘,他们身体内部的气已经严重不足了,不是外界就能给的。为什么外界不能给?因为中医说到“气”时,气降不降得下去,还跟肾有关。“肾主纳气”,肾的收藏能力强,气才能够进入身体,包括呼吸之气;如果肾的收藏能力不强,气可能只到咽喉部位,也可能只到胸部。有的人自己安静下来时,会觉得胸闷,就是因为他肾虚了,他的气下不去,只能停留在胸部那里,肾主纳气的功能已经很弱了。
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二阴是前阴与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须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中医认为与肾也有关系。如肾阴不足会导致肠液枯竭而便秘。
5.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
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在骨腔中以营养骨骼,所以说“肾主骨”,“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临床常见的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所以说“齿为骨之余”。如果孩子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导致。
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头发的生长与脱落过程反映了肾中精气的盛衰。肾气盛的人头发茂密有光泽,肾气不足的人头发易脱落、干枯、变白。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除了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关外,还与人体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
二、怎样养肾
?一般说来,20来岁的年轻人是不需要刻意补肾的。冬季只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保暖就可以了;而4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本身有肾虚症状者则应好好在冬季补肾养肾。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对人体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用的称之为肾阴;对各个脏腑活动起温煦、推动作用的称之为肾阳。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而正确的养肾方法应该是:
1.对症养肾,食疗为主
???肾虚或肾亏的人冬天要少吃凉性蔬菜水果,而应多吃温热食品。肾阴虚者,可选用枸杞、银耳、海参、甲鱼等进行滋补肾阴,可吃海参粥、黄精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阴之品;肾阳虚者,则要多吃羊肉、鹿茸、韭菜、桂圆等,可选用羊肉粥、韭菜粥、鹿肾粥等温肾壮阳食品。其它具养肾功能的食物还有核桃、板栗以及“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芝麻、黑枣、黑豆、黑木耳、海带等)。
2.运动养肾
中医学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锻炼出汗停止运动时,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有条件者换去汗湿的内衣,以防感冒。“生命在于运动”,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肾健体的目的。需强调的是冬季锻炼要特别注意保暖。此外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养肾之功。
3.按摩养肾
可揉搓腰眼:即两手搓热后紧按两侧腰部,用力搓30次,可疏经通络,增强肾脏功能;还可按揉丹田:两手搓热,在肚脐处按揉30—50次,也有温煦养肾之功。此外肾经起于足部,足心的涌泉穴为其主穴。所以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可强肾固本,延年益寿。
冬季养肾,不仅仅是靠保健之道、食疗之法,还要靠饮食起居的有序、有节、有度来保证健康。
养肾小偏方
黑芝麻粥:黑芝麻1两加大米2两一起熬成粥,在调入少许蜂蜜即可。可补养肝肾、润肠通便、乌须美颜。
人参枸杞酒:人参2克、枸杞子35克、熟地10克装入纱布袋中泡入2斤白酒,每天搅拌一次,泡15天。过滤后再加入熬化的40克冰糖即可。可养肾补血、滋肝明目、强身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