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何处不寂寞
20445600000027

第27章 领悟失意时的寂寞,才能享受得意时的淡然(2)

其实,快乐的经历也许正如花的芳香,或者是从窗帘中透过的金色阳光,或者仅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件小小的善举、一首优美的乐曲。但是,你必须在睡觉前去寻找这样快乐的体验,这是你入睡前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世上本无事,无需自扰之

人是一种敏感的生物,他们有思想,能思考,喜欢想事情,同时也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太在意某一件小事反而会让他弄巧成拙。反而你用平常心去对待小事,小事又怎么能算是事呢?一张白纸,白纸上有一个小黑点,你拿放大镜去看它,白纸又怎么会显得不脏!若你只是看白纸空白部分,那小黑点几乎可以略过不提。

师徒二人离别了三年,彼此十分挂念。一日二人相见,师父问:“徒儿,你这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徒弟回答:“徒儿开垦了一小片荒地,种了一些庄稼和蔬菜,每天挑水浇地、锄草除虫,收成很好。”

师父赞许地说:“你这一年过得很充实呀!”

徒弟便问:“师父,您这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师父笑着答道:“我过了白天就过晚上。”

徒弟随意地说道:“您这一年过得也很充实呀!”

刚说完,徒弟就觉得自己这样说很不妥,话语中似乎带着讽刺的味道,于是涨红了脸,情不自禁低下了头,心想:“我这样说,师父肯定以为我在取笑他,我实在是太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徒弟的窘态早就被师父看到了,就在徒弟想着如何补救的时候,师父说话了,他说:“只不过是一句话,你为什么要看得那么严重?”

徒弟仔细一想,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偶尔的小疏忽,或无意的小过失,只要不是成心那样做的,又没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随它去吧,没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头,耿耿于怀。”

想到这里,徒弟便对师父说:“师父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父赞许地点了点头。

生活中,人们总是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了,因此经常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烦扰,怕别人责怪而自责、怕别人取笑而自卑、怕难堪而自闭。

在一位老人的笔记本上,记着他得意时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喜欢你、是否公平地对待你,更不要奢望每个人都会善待你。”

如果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一个同事对小李、小王很好,但对你却不冷不热,可你想不出曾做错什么,想不出什么地方得罪了他,这时,你不必惊慌、更不必烦恼。在一次次的自问和猜测中,你耗掉的是自己的时间,消磨掉的是自己的信心。其实,其他人对你的态度并不能改变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或许本来就不是你的问题,你何必因此而焦虑呢?

不必在意别人的窃窃私语,不必费心去揣测别人怎样评价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那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豁达一点,超然一点,平静喜悦地走过每一个日子,然后再回过头想想所经过的是非得失、喜怒哀乐,你会发觉眼前突然变得明亮开朗,原来,生活还是充满了阳光的。把时光留给自己,读自己喜欢的书,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拥抱一下大自然……生命中值得留意的东西有很多,实在不值得你去挂怀别人的态度。

如果想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就不必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寻烦恼和寻找人际关系的障碍上,能给我们包袱的只是我们自己。别人的留意只是一时的,你自以为了不得的糗事,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去问别人是否记得当时的情况,很多人肯定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甚至有人已经忘记你是谁了。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而不是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必为一些小事烦心。风吹雨过,烟消雾散,天地间原本是如此澄明,为何要让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呢?

让总统发抖的女人

人生难免挫折,然而,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日本著名哲学家武者小路实笃的一番话说得好:“人类中,谁都不能回避不幸的阴影,在这种时刻,各人凭自己的修养来对付:圣人就像圣人,勇士就像勇士,普通人就像普通人,愚者就像愚者,善人就像善人,恶人就像恶人,各人的本性在这种场合暴露无遗。”同一种境遇,由于各人的品性不同,所采取的态度千差万别:有些人就此陷入不幸的深渊,而另有些人在遭到灾难的袭击后,成为坚强的搏击者。

1920年,海伦·托马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移民家庭。家里有9个孩子,她排行第七。尽管父母一字不识,但海伦却对文字有一种莫名的情感。于是,12岁那年,她在班里大声宣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

22岁时,海伦从韦恩州立大学毕业。她不顾父母的反对,以探寻堂姐为由,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华盛顿。因为她知道,如果想要实现心中坚定不移的梦想,就一定得驻足在这个以政治为中心的城市。

海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担任了第一份工作。虽然,这份工作仅仅只是在《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社里面打杂,但她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将来很快就一定会成为报社记者。

如她所愿。几年后,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该报社的一名普通记者。但遗憾的是,她不幸碰上了《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社的大幅裁员。没有任何业绩的她,自然遭到了解雇。

海伦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一直在默默坚持,等待某个机会。这一等就等到1960年,肯尼迪当选总统,海伦被调入合众社白宫记者站,从此开始了让她璀璨一生的事业——白宫报道。而这年,海伦已40岁。

她本以为她就此便可以进入白宫,参加举世瞩目的记者招待会。可那时,白宫根本不允许女记者参加任何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但海伦不甘心,一次,海伦瞅准了机会向肯尼迪抗议:“如果作为美国合法记者的我们都不能参加的话,那么,你也不能参加!”海伦的正义之词,立刻得到了无数女记者的高声呼应。

肯尼迪迫于无奈,不得不同意女记者也可以参加白宫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从此,庄严肃穆的白宫内厅,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女记者。

之后的许多年里,海伦几乎总是第一个站起身来向总统发问的白宫记者,而且她的问题刁钻古怪,一针见血。也是由此,1975年,她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白宫记者团团长。

每次参加在黄金时间内的、面向全国现场直播的记者招待会时,作为白宫记者团团长的海伦就会神情肃穆地戴上两只手表,以便把时间准确地控制在30分钟以内。时间一到,不论采访是否结束,她都会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宣告:“谢谢您,总统先生。”

有一次,里根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遇到了尖锐问题的狂轰滥炸,他十分艰难地应对了25分钟后,终于忍不住扫了一眼海伦,眼神似乎是在求救:“可以结束了吗?”海伦对了对表,然后摇摇头,坚定地告诉他:“总统先生,还有整整5分钟!”

《华盛顿邮报》曾对海伦如此评价:“不用怀疑,40多年以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而她却在自己的新书《民主的看门狗》中,作此回答:“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承认,对这个职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对占据这一职位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位高权重,而是不时地把他们搁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的信赖。”

这位言辞犀利,连续向9任总统发难的女人,不但没有失去先有的光环,反而让总统们对她越发敬重。

1984年,里根在她获得美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利奖”的时候,专门祝贺:“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受尊敬的专业人士,同时你也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一部分。”

1995年,海伦75岁生日的时候,当政总统克林顿前来贺寿,并赠送她一份尤为珍贵的礼物——为时15分钟的独家专访。

1998年,白宫记者团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海伦的名字,设立了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她成为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记者,也成为了全世界名副其实的“新闻界第一夫人”。

纵观历史,多少出类拔萃者之所以能出类拔萃,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决不认输,无论面对多少的挫折,他们都不会低下高昂的头颅,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世界物欲横流,权贵交错,要想发出真实的声音何其困难,但海伦从未惧怕,虽历经波折,但她的坚持让世界变得真实了一点。

伤痛与冠军

她是一个美国女孩,从小就十分迷恋冰雪,7岁时开始练习滑雪,并很快展露过人的天赋,于是,她梦想成为一名世界级的滑雪选手; 14岁时,她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少年滑雪运动员之一;16岁时,她入选美国国家队。

2004年1月,她首次站上世界杯的领奖台;当年12月又首次获得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但在2005年意大利举行的世锦赛上,她却与奖牌失之交臂。2006年都灵冬奥会,她是最大夺冠热门。然而就在比赛开始前两天,她在训练时摔倒受伤,尽管她忍着背部和骨盆的伤痛参加了四项比赛,但均与奖牌无缘。

从此,她噩运不断,伤病连连。2009年2月,虽然她在法国高山滑雪世锦赛上夺得两金,却在开香槟庆祝时伤到了右手拇指,险些被截肢;12月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上,她获得速降赛冠军,但膝盖不慎撞到下巴上,舌头被咬得鲜血淋漓;同月28日,她在奥地利林茨参加大回转比赛时滑雪板被凸起的雪块硌了一下,整个人飞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摔在雪面上,造成左手腕骨严重淤伤。

她摔得很重,正常情况下膝盖撕裂都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当医生说她只是胳膊断了时,她的丈夫托马斯·沃恩松了一口气。而她听到后马上就问医生,怎样才能拖着断了的胳膊继续滑雪!一般的运动员受伤后都要休息几个月甚至数年才能恢复,而她却连一声叹息都没有,丈夫称她是特殊材料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