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烟冲天,岩浆横流,人们每每为火山喷发时展现出来的恐怖力量而惊叹畏惧。其实火山是地球内部千百年时间里默默积累下来的压力,在那一瞬间的释放。人要想成功也要懂得在寂寞里充实自己,为自己将来的突破准备能量。当其他人都不甘寂寞,热血前行时,你还能耐得住;当大家都退走的时候,你还能凭借着信心和毅力在孤独中坚持、再坚持,直到黎明来临。
人生的柠檬茶
沉静,耐心,这些关于慢的字眼,似乎被人们冷落了起来。但正是这些缓慢的力量,才让人有了蜕变的时间,才让人有了更坚实的存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耐心走自己的路变得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小慧和小刚是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有一次,因为小刚花钱的大手大脚,他们在酒吧里突然发生了口角,彼此互不相让。最后,小刚愤然离去,只留下小慧在那里独自垂泪。
心烦意乱的小慧搅动着面前的那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的用匙子捣着杯中的柠檬片,这些未去皮的柠檬片已被她捣得不成样子,杯中的茶也有了一股柠檬皮的苦味。
小慧叫来了服务生,要求换一杯用剥掉皮的柠檬泡成的茶。
目睹这一幕的服务生看了一眼小慧,没有说话,拿走那杯已被她搅得很浑浊的茶,又送来一杯柠檬茶,只是,茶里的柠檬还是带皮的。
本来心情就不好的小慧更加生气了,她又叫来了服务生,“我说过,茶里的柠檬要剥皮,难道你没听清吗?”她斥责着年轻的服务生。
服务生看着小慧,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小姐,请不要着急,”他说道,“柠檬皮经过充分浸泡之后,它的苦味会慢慢地溶解于茶水之中,使得茶水有一种清爽甘洌的味道。如果快速地把柠檬的汁液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只会使茶变得很浑浊,口感很差。”
小慧愣了一下,心里突然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望着服务生的眼睛,她问道:“那么,要浸泡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
服务生笑了:“十二个小时。十二个小时之后柠檬就会把生命的精华全部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极致的柠檬茶,但你要付出十二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
服务生顿了顿,又说道:“其实不只是泡茶,生命中的任何烦恼,只要你肯付出十二个小时忍耐和等待,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小慧看着他,“你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服务生微笑:“我只是在教你怎样泡制柠檬茶,顺便和你探讨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制出美味的人生。”
小慧面对一杯柠檬茶陷入了沉思。
回到家后小慧自己动手泡制了一杯柠檬茶,她试着把柠檬切成又圆又薄的小片,放进茶里。
小慧静静地看着杯中的柠檬片。她看到它们在呼吸,接着张开每一个细胞,上面有晶莹细密的水珠凝结着。她感动了,她感受到了柠檬的生命和灵魂缓缓释放,慢慢升华。十二个小时以后,小慧品尝到了她有生以来从未喝过的最绝妙、最美味的柠檬茶。
小慧明白了,这是因为经过时间的积淀,柠檬的灵魂完全融入其中,才会有如此美妙的滋味。
屋外门铃响起,小慧开门,看见小刚站在门外,怀里一大捧她最喜欢的百合花。
“对不起,请原谅我”小刚讷讷地说。
小慧笑了,拉他进来,在他面前放了一杯柠檬茶。
“让我们来一个约定,”小慧说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许向对方发脾气,要先想想这杯柠檬茶。”
“为什么?”小刚有些疑惑。
“因为,我们需要耐心。”小慧回答道。
他们恬静地品尝着柠檬茶的清香滋味,品味着生命的生动美妙。
惬意人生需要耐心,切记欲速则不达。春暖花开的时候,毛毛虫三兄弟在铁路边散步,它们都看到了对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老大说要绕过铁路去赏花,老二说我要在铁路上架一座桥后过去观景,老三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呆在原处。几天之后,老大累死在路上,老二被路过的火车碾死,老三却等待着,直到自己结成了一个茧,然后破茧成蝶,扑打着翅膀,飞到了对岸花丛中。
生命如茶,破茧成蝶,慢慢地等,细细地品,滋味无穷。
蛰伏严冬,寒冰化作二月春水
人类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孤独和寂寞的淬炼。即使是平凡的你,只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不断的奋斗,终有一天,你也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因为出生时恰逢8年抗战胜利之时,所以父亲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寓意期盼全国能够早日解放。果然,没几年全国就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全国是解放了,可是凌解放的父亲和老师们可伤透了脑筋。凌解放贪玩不爱学习,成绩太差,从小学到中学不停留级,一直到他21岁高龄的时候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支持国家建设的工程兵,驻守在山西。那个时候,他的工作就是头上戴着矿工帽,脚上穿着长筒水靴,腰里再系一根绳子,每天下到数百米深的井下去挖煤。凌解放每天在矿井里摸爬滚打,抬头不见天日,每天只能和老鼠做伴,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
他不甘心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每天浑浑噩噩。于是在每次收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学习文化。刚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学,他就一本一本地仔细阅读,就连晦涩难懂的大词典《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关于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要做什么,他自己也不明白,他只是明白如果自己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后悔。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就一定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改变自己的一生,否则这辈子难有出头之日。
就是靠着这样的毅力,他独自一人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硬是坚持了下来。看的书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十分喜欢与古文有关的文献和书籍,于是他就想方设法为自己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阅读。
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在部队驻地附近有很多古老的破庙残碑,上面有很多文字。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把篆刻在碑文上的古文全部抄写下来,然后带回去潜心钻研。要知道,这些碑文上篆刻的文字既无标点符号也没有注释,而且在书本上没有任何记载,要想理解其涵义必须全凭他自己下苦功夫细琢磨才行。就这样,利用仅有的几本词典,他硬是将所有石碑上篆刻的古文全部都吃透了,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学基础,即使像《古文观止》一类的深奥的古文献,他读起来也已经十分轻松。等他从部队里退伍时,他已经将团部图书馆的书全部读完了,这种学习为他以后的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后,他没有懈怠,依然坚持在部队时的刻苦好学,特别是对古文献的阅读面开始不断扩展。由于他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见解独到,古文学功底深厚,因此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曾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加强交流。在研讨会上,各地的红学专家们从《红楼梦》谈到作者曹雪芹,又谈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进而再聊到康熙皇帝的生平事迹。这时有很多红学专家感叹,在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详细介绍康熙皇帝生平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太遗憾了。这时,凌解放的脑海中突然间冒出“既然还没有人写,那我就写一本吧”的念头。
因为有着在部队自学时所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所以在阅读关于康熙皇帝第一手史学资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经过几年的研究和不间断的努力写作,在1986年,凌解放以“二月河”的笔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心中的创作热情被彻底激发,就如同是迎春解冻的二月河,将他的人生谱写成一条激情澎湃,奔流不息的河流。
在人生的低谷中,保持一份孤独和寂寞就是在默默地为自己存储力量,在渊的潜龙必定是孤独寂寞的,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地壮大自己。低谷中的寂寞是一种坚持,一种信念,一种暗藏的蓬勃向上的潜力。
命运的交响曲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822年的冬天,庄严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都来观看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忽然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毫无察觉,仍在台上竭力指挥着。
观众感到忍无可忍了,终于,他们开始在台下窃窃私语。指挥发现了这种情况,于是他示意乐队、歌手重来,结果情况更加混乱。
有人大喊:“让指挥下台。”
其实指挥已听不见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观众的神情中,他读懂了所有的反应。
从台上下来,他流泪了。
这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完全失聪了。
所有人都认为,在音乐上他不会再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4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隆重上演。这首著名的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写成的,由此,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多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灵魂的光彩就会绽放几分。俄罗斯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曾说:“是苦难成就了贝多芬。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贝多芬相貌很丑陋,他的脸上还经常长一种疮,这种病一直无法治愈,所以爱情也迟迟不肯光顾他,他惟一的心理寄托就是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他对音乐没有任何功利向往,只有爱。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第九交响曲》时,贝多芬听不到乐队演奏的任何声响;当演出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时,他仍旧听不到。
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央时,他还是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的场面,但这又是多少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螺旋式的成功
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她除了获得当年“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外,更以25万多的全场最高票数,击败姚晨、闫妮等当红电视剧女星,斩获当晚最具分量的人气大奖,获封“视后”。
她就是海清。历经十年打拼,从女配角到女主角,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关于自己,海清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是不够漂亮的女演员,所以我的成功之路,是螺旋式的。”
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做雕像,从脚到脖子的所有地方都是以海清为模特,但是一到脑袋就换成别人了。这件事对海清的打击很大,她第一次因为相貌被伤了自尊。那时,海清已经开始在学跳舞,但跳得不好,还不爱笑,又不聪明,上台总是忘记动作。她说,自己跳舞不好,也不招老师待见。
面对外界的不认可,海清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必须走一条艰苦努力的路。有一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到一个电视剧当演员,演一个“小可怜”。至今,她还能回忆起当初导演对她演技的肯定:“导演赞美我‘哭戏演得特别好’。”从此,海清树立了一个梦想——当演员。
17岁时,海清进入江苏省歌舞剧团。不到两年时间,她就从一名舞者变成团里最年轻的编导。那时,她前途似锦,团领导把她定位为“未来的顶梁柱、接班人”。但她自己很清醒:因为她无论是肌肉力量还是乐感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适合跳舞,所以歌舞团这种地方自己绝不可能呆一辈子。于是,她果断地离开了。
1996年9月,海清决定参加高考。于是,她进入高考补习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第二年,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海清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赵薇因为《还珠格格》一夜走红,再加上黄晓明、陈坤等崭露头角,北影表演系被誉为中国的“造星梦工厂”。然而,大学四年,海清除了客串过一个小角色外,没有接拍过任何作品,她知道,自己的外在形象一般,提升自己的表演功底和理论水平,才是最关键的。
大学毕业后,海清曾两次报考人艺,都落榜了。考官评价她:不会演戏,不爱笑,以后拍电视剧都难。有一次进剧组拍戏,一位导演曾说她:“只能完成角色,不能给角色加分。”
对于这些言语打击,海清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后来她感叹地说:“我非常感谢那些最初骂我演戏不好的导演,这是上天赐我的礼物。现在,每每遇到我越拍越没自信时,我都能够在一种不满的情绪中用仅存的一点自信完成拍摄,且一直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很棒。”
功夫不负有心人,海清以其扎实的表演功底,经历了多次的盘旋式上升后,终于全面爆发了。随着《双面胶》、《蜗居》的播出,海清走进了观众的视野,获得一片好评。后来,她参演了贺岁大片《赵氏孤儿》。总制片人陈红在选定海清时曾说:“选择海清是因为她身上有‘接地气’的实在和生动,可信而亲切。”
这就是海清,一个厚积薄发的演员,一个自我定位“不够漂亮的女演员”,如今却成了一个成功范本。她的螺旋式成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在成功的路上,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候适当走些“弯路”,或许正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光头主持也潇洒
孟非,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邀请他,他敢说“不”;他以地方台主持人的身份入选2004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
不过你知道吗?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做过临时搬运工、印刷厂小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
在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拼搏故事!
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必然的事。
以他这种高考成绩,复读都难。孟非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深圳淘金。
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他的小同伴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依然找不到工作。
没有什么钱的孟非和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面试……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一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临时搬运工的差事。
这种活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干了一个星期,孟非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南京的火车,他安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积极找工作。不久,他听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虽然工资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孟非看重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