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99%的富人,都默默在做的35件事
20438000000010

第10章 送客要送到电梯门口

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把客人招待好了,只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是送客。其实,迎接客人需要礼貌,欢送客人也要讲礼仪。如果不懂得最后送客这一环节的礼仪,那么接待客人的工作就可能大打折扣,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

迎客送客的距离,礼仪专家认为三比七最合适,也就是说你在距家三米远的地方迎客,那就应该送客到距家七米远的地方。如果你是在办公室送客,最好你把客人送到电梯门口,并且帮客人按下电梯的按钮。这样的送客方式,会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适当延长送客时间,用你的行动向客人表达一种真诚的心意,对方会觉得你对他那样依依不舍,期待着与他能有下次见面。一些礼节周到的领导,他们都对送客特别用心,这样不但让彼此有个良好的互动,而且给彼此留下下次见面愉快的暗示。迎客和送客时,都要把握时间的掌握分寸,迎客时,如果跑得过远,就让对方有一种过于局促的感觉,就会显得很草率;送客时,如果送得远却是另一种效果,这会让对方感觉对自己此番行程有信心,觉得肯定是你对他的印象好,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成功的,是给对方一种心安的举动。

微软公司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送行文化。其对象不是客人而是员工。位于华盛顿州的微软总公司就像校园一样,建筑物占地很大。那里的景观非常美丽,四周被树木及宽阔的草坪所包围着,靠窗办公室,能看到迷人的风景,所以,很多人都想争取到靠窗的办公位置。

但是微软并不是以靠谁的业绩好坏,决定谁能坐在靠窗的位置,即使是研发出卓越新技术的人员也不例外。就是那些从外部挖角过来的高层管理,也不能享有特权。而能够做靠窗的办公室位置的标准,是在微软公司工作的年资决定。那些资深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坐到这些视野佳的办公室里。微软公司这样的管理方式,与那些以业绩及成果为向导的高科技产业的一贯作风相比,它显得甚是独特。

根据微软的说法,他们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尊重那些长期在公司里服务的人,而这里所指的“长期服务”,其实代表着那些人距离离开公司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所以公司选择了这种方式,向长期一起奋斗的员工表达谢意,也是在提前向老员工道别。

古今中外,迎来送往一直是日常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直注重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但在如今的礼仪中,似乎迎客越来越受人关注,而送客越来越被人忽视。如果你到别人家去做客,在你刚离开时就听到关门的声音,肯定会心里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所以人在交往时,应该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恰当而合理的迎送宾客是一种最基本的礼仪,也是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所必备的品质,那种顾前不顾后的做法,总会让本来很好的意愿变成冷冰冰的断想,只有做到“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才是一个完整的交际礼仪。

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西哈努克亲王从中国离开,周总理和一些高级干部去机场送别西哈努克亲王离京。在西哈努克亲王即将离开时,大家都很热情地陪伴着总理,一直目送着西哈努克走进舱门。但是当西哈努克亲王走入舱门后,为了看当天的足球出线比赛,大家迫不及待,很快便四散而去。

总理发现了大家的行为,虽然有些生气,但是出于送别礼仪而没有表现出来,只能稳定情绪,他对身边的秘书说,你赶紧去告诉他们,我有话要说,一个也不许放走。一会儿,干部们也都赶回来了,一同目视着飞机远行。整个送行的过程中,周总理始终保持着站立姿势,目视飞机起飞,渐行渐远,直到消失。

当外交使节离开后,周总理对这些干部说,你们都过来,你们是不是没出差过,别的国家在送你们时,是不是你一进舱门就消失了?客人还没有离开,你们就不见踪影了,人家会作何感想?你们是不是不懂外交礼节?那好,我来给你们上上课!周总理心平气和地说,按外交礼仪,主人不但要送外宾登机,还要静候飞机起飞,飞机起飞后也不能离开,因为飞机还要在机场上空绕圈,要摆动机翼……得到周总理的教导后,这样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周总理一直就是细致、完美的化身,他做什么事情总会想得那样周到,做事也很周全,所以,在对西哈努克亲王送行时,也是那么专注,那么严肃地终保持着站立姿势,目视飞机起飞,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对于一起送行的干部所表现出来的失礼行为,周总理也没让他们下不来台阶,而是等到外交使节离开后,给他们上了一堂很严肃、认真的礼仪课。

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在初登舞台时,聚光灯投射在身上,也就容易得到喝彩及掌声,但在退场时,却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消失在舞台上,送客何偿不是如此?许多人迎接客人时礼仪隆重,但却忽视对客人送别的礼仪,就不免给别人造成“人走茶凉”的感觉。所以在客人要离开时,不可先于客人起身,要等到客人起身后再站起来相送,还要有一番特别的挽留,要用真诚的“送”表达再见,给对方留下还想再次邀请他感觉。当客人要离去时,待客人起身,然后再与其握手道别,并表达“欢迎下次再来”。特别是对第一次来访的客人,要热情周到。当客人离去时,要帮助客人拎着东西,送客一定要离开了视线再回去。否则当别人回头摆手时发现你不在了,就会对你的诚意产生怀疑。

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所做的事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彼此,从细节处见真情,要懂得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为别人着想,就要有非凡的气度,因为为别人着想,就需要有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他人,而现实中有大部分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总是为自己打算。一定要消除这种遇事推己及人的思想。所以,如果能换位思考、仁爱待人,日积月累就可以练就非同凡响的胸怀。一般来说,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你怨恨别人,也会很自然地遭到别人的怨恨。

对周围的人怀有善意的态度和良好的愿望,是每个人的基本修养。了解他人的境况、处世方式。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能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要以他人能接受的态度、方式表现出来。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体贴”,使其心灵上能有一种安慰,而这种安慰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感激,有了这种感激,信任的程度就会加倍地升华。当你的观点,你所做的一切对他的利益产生好处,信任就会深入其心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达到了同理心。所谓的同理心,是善解人意的一方在宽容的基础上做出的让步,而这种让步却是被对方很大程度上认同,因为一方的宽容,再加上另一方的认同,就自然而然地使彼此达成有效的共识。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总之做人要善良些。每个人都喜欢跟善良的人交往,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给对方一个余地,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些空间。

古人就很懂得为别人着想。儒家“五常”中的仁,就是爱护别人的意思,指的就是在与别人相处时,不要只想着自己,还应该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考虑。古人尚有如此高的胸怀,已经经过不断进化的我们,更应该让这种胸怀发扬光大。人总生活在一个社会的群体中,根不同的人打着各种各样的交道。在一个单位里,同事之间共事免不了竞争,也会由此产生一些隔阂或嫉妒。但如果彼此能宽容一些,就会使爱人之心多一些。如果能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就会使得大家所处的环境变得融洽,合作就很愉快,业绩也会变得出色。如果凡事只想着自己,不去为别人考虑,总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好处,就不会在工作中与人搞好关系,工作肯定也不会不顺利。所以要学会改变思维和判断,遇事要多替别人想想,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充满着活力。

遵守送客的利益,其实就是要为对方着想。欢送客人要到电梯门口,它也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距离接近固然好,但是近距离却让人产生防备的心理,所以最合适的距离是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伤彼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心的距离,我们只有把心的距离拉近了,对彼此相互了解,关系才能变得更融洽。即使有矛盾出现时,也可以采取很理智的办法化解,使关系重归于好,这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有距离就会产生空间,空间里最容易产生美。如地球与太阳保持着适度的距离,地球才会万物变得,生机勃勃,人们也才能感受到温暖,看到漂亮空的霓虹和彩霞,欣赏到月亮发出柔和的银光,群星闪耀于天空。这永恒而神奇的美,难道不正是由距离创造的吗?

地球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如果太阳远离地球,就会使得地球变得遍地黑暗,缺乏生机;如果太阳靠近地球,地球就会被它那强烈的火焰烧焦,一切生命也将会消亡。所以在生活,如果每个人都以仁爱的心待人,以诚信之心对人,以平淡之心、互助之心交友,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保持在恒久自由的距离中,让人安全,使人快乐。每天享受着阳光般的温暖,感受着距离带来的和谐美,在这个人间社会,不是天堂也胜似天堂。

人与人的距离不要走得太近,保留着一点空间,坚守着一定的距离,永远欣赏着的都是美。所以人们会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尘世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当你转换一个角度,调整一下距离,就会发现,美真的是无处不在。不要想着凡事一下子就弄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完美的生活观念只能让你增添失望。所以距离是一种隔离,也是一种保护,距离近了就没有个人隐私,就会让人很不自在,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当然也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过于孤僻、冷漠,就会让人孤单、寂寞。人不能没有朋友,尤其是在生意场上,没有朋友就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人与之间的交往需要距离,要正确地把握好距离的尺度,让距离产生美,而不是刺伤彼此的利刃。学会从细微之处入手,更能你的真诚、修养和品行。对别人多一些体贴和关照,只要用心做,从迎客、送客这样的小事做起,就逐渐积成大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