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动脉硬化患者的饮食
20423200000025

第25章 动脉粥样硬化药膳治疗(1)

40岁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夜尿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此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脏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

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肝、脑、肾等内脏和骨髓、鱼子、蛋黄、椰子油等。超重者应减少每日总热量,并限制糖类食物。

一、一般治疗

饮食宜清淡,多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并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

(二)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体操和打太极拳等。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二、控制易患因素

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三、降血脂药物

(一)消胆胺,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用法:4-5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

(二)安妥明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用法:0.25-0.5g,口服,每日3-4次,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0.1g,口服,每日3次;诺衡300mg,口服,每日3次;能保持降脂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

(三)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循环而降低胆固醇,用法:0.5-1g,口服,每日3次。服用后常有皮肤潮红、搔痒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血糖增高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进餐时服用,开始用小剂量(0.1-0.2g),以后逐渐增加,并定时检查肝功能、血糖及血尿酸。烟酸肌醇酯吸收后在体内逐渐水解出烟酸而发挥作用,用法:0.2-0.4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较少,但血脂调节作用也较烟酸为低。

(四)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玉米油,豆油及红花油中含量较高,可抑制小肠对脂质的吸收,以及胆汁酸的再次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临床上所用以亚油酸乙酯为主的复方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

(五)藻酸双酯钠 有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作用,可抑制动脉壁脂质的沉着和结缔组织的增生,并有抑制凝血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作用。

(六)中草药泽泻、茶树根、月见草及花粉等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

四、抗血小板药物

(一)阿司匹林该药的乙酰基和环氧化酶的结合后,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变为前列腺素H2及G2,使血小板不能产生TXA2,但另方面亦同时抑制动脉壁产生PGI2,若用小剂量(0.1g/日)阿司匹林则可降低血小板聚集而轻小影响PGI2的产生。

(二)潘生丁可抑制腺苷进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延长血小板寿命,如和阿司匹林合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协同作用,用法:25-50mg口服,每日3次。

(三)抵克立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阿司匹林为强。用法250mg,口服,每日1次,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造成的动脉循环障碍。宜短期服用,有出血倾向者不用。

五、其他

美降脂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限速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目前降低血清胆固醇有效而安全的药物。美多心安不仅可降低血压,并可通过抑制LDL与动脉壁蛋白多糖的结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丙丁酚不仅能降低LDL胆固醇,并由于其抗氧化作用,能预防LDL的氧化修饰,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泡沫细胞的形成,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另外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术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用带气囊心导管进行的经腔血管改形术、经腔激光再通、经腔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或旋磨、经腔血管改形术后放置支架等介入性治疗。

此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高胆固醇血症,国外有施行回肠旁路手术或血浆交换法治疗,但费用昂贵或兼有后遗症。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膳治疗

动脉硬化病人和老年人,即使没有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应该进行治疗。应该优先进行非药物疗法,如合理饮食调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老年人还要坚持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片,也可服用其他活血化淤的药物。血脂高者用降脂类药物。

家庭自备-个药箱,把日常服用的药物按一日服用次数分类备好,为定时、定量、准确服药提供便利是很有必要的。

(一)非药物治疗

首先,合理营养,减少脂肪和热量的摄入,适当多吃一些鱼类、瘦肉、海产品、豆类或骨泥等富钙食物和蔬菜水果等。

其次,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化解微小血栓,维护血管功能。

再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病的病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的药物及钙制剂等。

(二)药物治疗

动脉硬化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的方法,包括降血脂、活血化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在药物选择方面,要首选综合调理的制剂,小剂量长期应用。

血脂异常的病人,经过饮食调节和活动锻炼后,仍未正常者,必须进行降血脂的治疗,可按血脂的具体情况选用调整血脂的药物。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论血脂是否升高,都必须选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地奥心血康等),也可服富含黄酮的保健食品作为辅助治疗。

1.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

降血脂的药物多需要长期服用,应掌握好用药剂量和副作用。高胆固醇血症宜选他汀类药物,高甘油三酯血症宜选非诺贝特(立平脂缓释片,每次0.1克,每日一次)。其他的还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0.5-0.1克;每日1次;双嘧达莫(潘生丁)50毫克,每日3次。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到医院进行溶解血栓或手术治疗。

2.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单独应用降血脂药物疗效不好时,应选择联合用药。有报告指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晚20毫克)和阿司匹林(每晚100毫克),治疗84例动脉硬化病人,随访2年结束时,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药,能延缓和逆转动脉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应养成阅读和存放药品说明书的好习惯,对于药物服用的特殊方法或医生嘱咐的特别要求,还应用个专门的本子做记录。

3.天然植物提取的降脂药

这类药物有血脂康皎囊、益脂宁胶囊、脂必妥胶囊等,具有活血化淤、健脾消食、促进睡眠、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较小。同时,这类药物还可有效缓解由高脂血症引起的胸闷、气短、头晕、头疼、四肢无力和肢体麻木等。

4.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本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血小板不能产生血栓烷A2(TXA2),但宜小剂量0.1克/日应用。

(2)双嘧达莫(潘生丁):和阿司匹林合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协同作用,用法:50毫克/次,口服,每日3次。

(3)噻氯匹定(抵克立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阿司匹林为强。用法:250毫克/次,口服,每日二次.连服21天.适用于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循环障碍。宜短期服用.有出血倾向者不用。

抗血小板药物应首选阿司匹林和潘生了,两药合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5.其他

(1)卵磷脂:餐前1汤匙于果汁中。1汤匙或2胶囊,与正餐一起服用。对防治动脉硬化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