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加入WTO如何经营私营公司
2041900000046

第46章 独辟蹊径,出奇制胜(2)

6、等众人的脑汁都已被榨干时,就可以把所收集到的意见分成三类:

(1)可随即付诸实行。

(2)须再做进一步研究。

(3)不可行,可以扔进垃圾筒了。

倘若不能遵守上述这些游戏规则,那脑力激荡势必将胎死腹中,让众人大失所望。尔后你要想再抓人来出公差,只怕大家都会避之犹恐不及。

要是规范得宜,脑力激荡其实好处多多,而不只是练练脑力而已:

1、会让你收获丰硕,顿时有成打的新点子供你驱使。

2、每个人都有份,所提出的意见也都一样珍贵,有助于提升工作士气。

3、因为每个人都曾参与决策,因此在推行时会比较心甘情愿。

4、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会场气氛活跃而充满乐趣,不比死气沉沉的例行会议。

美国杰出的企业家布莱德也说:“想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与工业界立足,惟一的存活之道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变。”

想要在企业界占有一席之地,就绝不能存着“以不变应万变”的鸵鸟心态。尽管如此,很多老板在面临决策问题时,依然难以摆脱传统思考模式的束缚,何解?

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项或许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从小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不外乎是如何以逻辑分析方式,按部就班地来解题。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许多情况之下还是挺管用的,只是因为过于拘泥章法,难以产生什么新的点子。事实上,这种解题方式所倚赖的也就是过去的处理经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那要如何才能突破传统呢?简单来说,就是要先抛除沉重的包袱,大胆地以非正统方式来出击。具体来说,这种“冒险家”会先跳出原有格局,直接拟出一套方案,然后才倒推回来,看看是不是真能解决问题?他们不会轻易排除任何可能性。

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的确不容易,需要大胆、勇气来抵抗已固有的思维模式,既使打破了思考问题的固定方式,也还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来实行它。

对许多人而言,要他们突破传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设限”,动辄把自己关在一道竹篱笆里,也不先去过问一下这道篱笆究竟存不存在?

不服气吗?来玩个小游戏:在纸上画出九个点,分别规律地排列在一个3×3的正方形四个边界上以及中心。现在请你用“一笔画”将这九个点以直线连接起来,而且不能使超过四条线。怎么画?自己试试看吧。

灵感不是说来就来,而且来的时机通常都会出乎意料之外。比如你在办公室苦思了一天的问题,最后可能是在开车回家、遛狗,或看电视的时候才想出一套妙不可喻的破解之道。

然而你却不能一味依赖在办公室以外的时间来创造灵感,因为研拟出新点子来改变现状,原本就是管理阶层所应负的职责之一。那要如何去无中生有呢?

1、脑筋急转弯

这里将提供一些例子,让你明白传统与非传统解法之间差异何在。问题:有某项棒球赛共有111个参赛者,如果采取单淘汰,则总共需打多少场?

2、传统解法

既然有111人,就意味着在第一循环有55场,中间的那个免费晋级;在第二回合,就会有56人参加28场比赛;依此类推,在第三回合还须打14场,第四回合7场,第五回合3场;准决赛有2场,以及最后的决赛。统统加起来,就是110场。

3、高竿解法

无论有多少人来凑热闹,最后都只有一个人能出线,换句话说,有110人会被淘汰。想象成这些人都是一一被高手给打败出局的,因此总共需要110场。

下面这两题,留给你自己去动脑筋:

问题一:有一辆载运有伤患的救护车驶进了一条狭窄的乡间道路后,发现前方有个牧童正驱赶一群羊前进,而且跟救护车是同向的。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救护车要如何尽快驶离羊群?

问题二:有个仁兄在高尔夫球场上挥杆后,球很不巧地滚进一个纸袋内;倘若他把球从纸袋中拿出来,就会因犯规而罚杆;要是不拿,那他下一杆的落点恐怕不会太理想。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他该怎么办?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你可能脑力已经开始震荡了,你以后会感到这一点对办好一个公司是多么重要?

创新需要知识,而且更需要大量的聪明才智。创新者必须立足于自己的长项,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经验来提供创新所需的资料。

◆好主意胜过百万钞票

成功的老板,无论他们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为钱、为权、猎奇或追求名誉,试图去创造价值或有所作为,他们的目标都非常高。因此,他们要求自己与下属都应开发脑力,多出主意,多创新意,以求得公司的稳定发展。

“好主意”是什么?就是能够使自己的公司走出困境并打败对手的最具杀伤力的思维突破点!

创新是公司老板创造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新的创造能刺激公司员工的工作干劲。既然创新战略有这么重要,它的特点有哪些呢?首先要适应环境、资源、组织,其次要实用、适用,公司老板了解并掌握了以上这些特点,对自己开展工作增加魅力,能够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这种需要可能业已存在,但所采取的解决方法未能令人满意,例如过去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速度、舒适及安全等方面,不能适应将来这些方面的需要。另外,也有许多需要是过去所没有的,例如防治污染、节省能源消耗等等。所以可以说,将来众多组织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对这些未来需要有所贡献。

创新并非指一种新学说、新知识或新发明,而是指一系列的实际行动对于其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市场)产生某种影响作用。过去曾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或发明,在世界上出现并存在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但因缺乏资源及行动的支持,对于现实世界并未产生任何改变作用,它们都不算创新。

它属于社会或心理程序,而非技术程序。一种新的事物或行为能否被人们接受,并非纯粹取决于技术因素甚至经济因素。由于要使人们接受新的事物时,需要改变其观念、知识和行为模式,因此新事物每每遭受拒绝,这是属于社会及心理作用的范围,因此要获得成功的创新,往往要针对这方面因素着手。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迅速扩大,近年来的创新所需要的往往是各方面知识和技术的结合,必须使用昂贵的设备,尤其是创新的推广费用数额庞大。诸如此类的条件,几乎都不是单个的“创业家”、“发明家”所能具备和拥有的。于是这方面的创新活动,很自然地落在组织身上;这样的组织拥有各方面的人才、设备和资金,其创新能力远非个别“创业家”、“发明家”所能比拟。

创新对企业经营的意义如同新鲜的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经营者应该不断地在管理上创新,产品上创新,技术上创新,企业形象上创新,以确保企业的经久不衰。做一个有着天才思考的创新者吧。

◆塑造魅力,拯救自己

一个公司若想求得创新,依靠老板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不行的,这就要重视人才,选拔有能力的人才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公司的生存发展决不能靠私营公司老板的“一意孤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公司只有通过老板坚持不懈地创新,才能使公司有应力、有市场、有生命力,公司才能获得成功。同时,公司老板自己也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和创新魅力。

举个例子,工作规则陈旧了,失效了,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创新呢?多半的部属,往往会忽略所在单位的新工作规则。

因此,公司老板经常质问部属:“目前公司有哪些条文新规定?请你加以说明。”

公司老板以为:若不这样,部属在精神上根本不会关心到这个问题,更甭提以这些新规则为基准,来从事他的工作。若真是这样,那么这种公司老板只是在做表面工作,忽略了规则工作真正的内涵。

另一个问题则是关于新规则本身。新规则的制订,目的在使一些暧昧不明的事项,经过明确判断,定出一些共同的标准。因此,它是具有时间性的,同时,也是为适应时代、环境而订出来的,因而绝非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当时代递嬗、环境变迁时,必然也会跟着失去合理性或时间性,因此,如何使新规定切合实际的需要,这是公司老板新工作最重要的一环。

这里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说:“有一个不擅指挥、无能的连长,获得了一项最高荣誉,原因来自一个旧规定:‘凡连队中有任何官兵,在军事演习时,获得最高成绩,则连长可获最高荣誉’。”这项规定在当初制订时,可能基于某种因素,但在今日实施起来,则显然过于迂腐,因此才会产生无能长官接受褒奖的情形。

在你的周围,有类似这种滑稽的旧规则吗?例如:以发生意外事故记录的多寡,来表彰员工,像这项旧规定,同时运用在危险性少及危险性高又忙碌的工作场所,未免过于笼统。表扬无事故记录的员工,固然很好,但却要仔细考虑各种不同的情况,再拟订其适当新规则。

假使墨守成规、不加改善,则表面上看起来妥善完备的规定,实行起来往往会引起料想不到的纠纷。规则是人制订的,但往往规则一订,却回过头来把人套住。也就是说,当初制订时,是大家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与实际需要脱节,而产生种种缺陷。若要加以修正,则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人们只好继续墨守成规,成为规则下的牺牲品。

总之,一个公司老板必须时时注意自己所订的规则,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或不切实际需要。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形,就应当拿出魄力,不畏艰难,努力地加以创新,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创新越多,你的公司就越充满活力。

◆敞开心灵,接受改变

没有创新,只会被社会淘汰。要想使公司长期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使其独占市场,赢得顾客的信赖。

好公司都是点子公司,都是创新公司,这是老板善于开发创意的结果。开发创意性思考的另一个问题便是:大部分人通常怯于发表自己的新观念。对这些人,除非先鼓励他们培养自信心,否则很难让他们的创造能力完全发挥出来。要让员工对自己有信心,最好的方法便是对他们表示信心。有些人在这一方面很需要特别帮助,美国卡耐基训练中的沟通和人际关系课程,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发展。

老板可以协助员工克服发挥创意的障碍,其中之一便是“顺应环境”的习惯。他们不想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正如他们不想在衣着、言谈、举止方面与别人不同。我们要让这些人多多接触一些新思想。事实上,许多发明往往是一些有勇气破除旧习或反抗传统的人(团体)所做出来的。

要鼓励员工培养创意性思考,老板应随时注意倾听他们所表达的新观念。无论这些观念如何荒唐可笑,也不可遽下结论:“这行不通!”要审慎地与当事人做进一步讨论,看看是否能发现该观点的好处来。在你评估意见的时候,要先称赞员工提出意见的积极态度。若有需要批评的地方,也应采用肯定的态度。例如,最好不要说:“那太花钱了。”最好是说:“你有没有先算一下费用?”如此一来,自然会发现到费用的问题,说不定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案。要记住,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所提出的看法,当然有时会不符实际,但千万别因此而对其表示轻视,这样会永远扼杀了此人的创意。

发展创意性思考的另一障碍,是许多人一旦决定做事的方法,便不愿轻易改变。这些人对不同的意见往往固执地封起双眼和耳朵。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时时敞开你的心灵准备接受改变。要欢迎它,取悦它,要一再检验你自己原有的意见和看法。”这是所有管理人员应该遵循的原则,也应该鼓励员工这么做,如此才能开发出所有人的创造性来。千万不要说“我们一向这么做”,这会扼杀了许多新的好主意。

比较复杂的障碍是:由于许多人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常有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情况也有不同的看法。心理学家对这一类问题有相当深入的分析。人们会有意忽视那些干扰他们或混淆他们原有想法的事物。除非他们把这些外来的影响驱除掉,并认清自己一向所持的认识态度,他们才有可能改变以后的认识态度。

假如老板能营造起接受新观念的气氛,鼓励员工读书或参加研讨会,让他们参与其他富有创意性的活动——都可鼓励员工发挥创造潜能。这些努力有朝一日必有收获,员工的创意性贡献必可使公司成长。更重要的是,这些贡献新观念的人也会一同成长,并更具活力,更有成就感。

创意的好处当然很多。根据美国参加“卡耐基公司老板训练班”的学员报告,不计其数的意见每年为许多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金钱和时间。尤其是各种创新的意见,使他们得以经由各种方法和系统,而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