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星球全知道
20416100000052

第52章 火星上的河床

现在的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表面不存在液态水。因而当“水手”号探测器拍摄到宽阔而弯曲的河床时,人们自然感到非常惊异。不过,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运河”完全是两回事。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雷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火星上密布着黑色线条,他将其命名为火星上的“河渠”。但由于翻译者的一时疏忽,将意大利语“河渠”误译成英语的“运河”,以致“火星运河”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事实上,火星上绝无任何人工开凿的痕迹。

火星上的河床早已是干涸的,最长的约有1500千米,宽约60千米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都分布在赤道地区。从行星探测器拍回的照片上看,一些较大的河床清晰可见,大河和它的支流系统相结合,形成脉络分明的水道系统。从照片上还可看到泪滴状的岛、沙洲和辫形花纹。有人认为,这些河床同地球和月球上的熔岩河床不同,肯定是由比熔岩更少黏滞性的液体造成的。这种液体估计就是水。今天的火星表面温度很低(在-80~80摄氏度之间),大部分水作为地下冰保存下来,还有一部分禁锢在极冠之中。极稀薄的大气,使得冰在温度足够高时只能直接升华为水汽。自由流动的水看来是无法存在的。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频繁的火山活动排出大量氨和甲烷等火山气体,这种浓厚的原始大气会产生很强的温室效应,从而使火星表面温暖起来,水开始在河里流动。后来火山活动减少,火山气体逐渐分解,其中的氢元素原子逃逸到星际空间,重元素原子同其他成分结合,火星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火星表面就成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样子。也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自转轴的倾斜度比现在更大,因而两极冠融化,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量的水蒸发并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区落下,形成河流。至于一些大的河床,估计是火山活动和地热融化了地下的冰,出现大量的水冲刷火星表面而形成的。

最新的探测资料表明,这些曾引起天文学家高度重视的河床,只是排列成行,间隔很近的火山口。